来自大明的五星天皇 第460节

最后,郑诛和特别打赏江户城那一窝锦衣卫,每人瓜分到一千金,将家人送到台湾每人赐五百亩田起庄园,特别叮嘱这次的事情就别全部汇报了,只说他在忙着安定日本,消灭叛臣即可。

细节可一个字也别写。

.......

郑诛和在关东登台,称‘国主父、摄政关白与大将军’的事情,很快就被传播到了西边。

如果没有德川纲教起事,把近幾搅得乱七八糟,日本人当然不能接受这么胡来。但是有德川纲教祸乱近幾、德川纲丰囚禁前田纲纪‘珠玉’在前,两个德川幕府混在一起,谁也不比谁好。日本人此时觉得好像郑诛和也能接受。

至少郑诛和不喜欢滥杀,只是喜欢把日本人迁往外海的岛屿耕垦。对于人多低狭的近幾和西国来说,也是另一种好事。

但总有人是不满的。

德川纲教与德川纲丰,都很不满。

第八百零一章 文武官职的确立(加更)

纯红蟒袍、九旒冕冠,郑诛和穿着亲王衣冠在家里嘚瑟。

“有啥好秀的?我把我柜子里的翻出来,穿给你看看。”李海月看了无语,回头把她的亲王服饰拿出来也展示一

番。

这下郑诛和蔫了。

他这身亲王衣服,属于僭越跳了两级,拿日本王的身份穿的。这是私自加封,和朝廷加封差一截正统性。李海月的亲王服饰才是真品,人家真是郡王享受提一级待遇。

“别看衣服了,看看这个。”郑诛和咳嗽两声,把自己拟定的新官员体系拿给李海月看。

二国都司以前一直不方便搞自己的官员体系,毕竟他在一开始是个宣抚司,后来升级为都司,虽然是王国级的单位,但总归差点事。

现在直接将日本国吞入腹中,可以开始搞点借尸还魂的操作。

“好家伙,你整这么多,还不如多养点军队呢。”李海月看完,觉得郑诛和真是鲁智深绣花,闲得发慌了。

......

而在家门外的官署里,各级官员收到了他们的新官服,以及新的官员福利体系表单。

“新官系,分为职官、阶官、散勋官、名誉官。额外授爵等。还有退休金?”税司长官胡熙站在衙门口,觉得自己是不是上错班了。

迟迟没有规整过的官员体系终于要开始动刀了。

首先就是官员们的职务层层累叠,要进行一个全面规整。

阶官,类似于宋朝的寄禄官,只影响官员们的年收入水平,就是现代官员体系里的十一级干部体系,县级干部、厅级干部等。二国都司的阶官还是九品十八阶,最低级的是从九品登仕郎,然后依次往上。每个官员初入职,都从最低级的阶官开始往上升,三到五年一考核,按升迁的官职、工作年限进行综合匹配。

如果职务迟迟不升,那阶官也会触碰到顶。譬如一个普通县里的部门属官,一辈子不升,到退休也只能升迁到从六品承务郎,到退休时加授一级到正六品承直郎。而如果能担任县部门的长官,退休时就能加到从五品奉训大夫。

郎和大夫,退休等级不同,待遇也不同。

郑诛和规范阶官后,就不设置具体的阶官名字了,只叫品级。但文官们自己又不傻,怎么能这么整?直接抄了大明散官体系,从登仕郎往上到光禄大夫排列完整。他们自己就安排了。

因为如同爬云梯,又叫梯官。

阶官只影响收入水平,也就是基础工资。

具体还要看职官大小。

职官,是官员们真正管事的部分。二国都司将文管体系分为两部分。

一是中央直属部门,如税司、会计司、户司、联合军令部等衙门。二是地方分属部门,为都督、宣抚、知府、州、厅、县,各殖民地有所不同别设部门。

职官权责大小,影响到官员的权柄和养廉收入。

郑诛和自己有钱,给官员按职责们加养廉银,职责越大,养廉银越大,退休收入越多。相当于提成收入。

但相应的,杀头的时候论罪也最重。

官员可以任选自己是死刑、诛三族、诛五族,还是诛九族。

第三和第四的散勋官、名誉官,前者就是因功劳而受赏,类比于现代的劳动模范、工作标兵,对收入影响不高,但可以作为升迁的凭证。这已经和散官不同了,所以用的是另一套名字。

后者是特殊加赏,专门给高官将佐们准备的。譬如某某大学士、特进、仪同三司。

而具体到授予爵位,那就是给真正建立大功的官员准备的,不分文武。

“我们这是回宋朝了?”

有些官员乐不可支的高兴。

大明朝的官员收入可真的不怎么高,还是到后期才有所解决。

虽然二国都司的官员收入一向不错,本次调整体系后,许多刚入职的官员收入还砍了,但是私属官和正式体系官却大有不同。前者看不见未来,后者却能一眼知道自己奋斗有结果。

郑诛和给他们开的工资+提成+福利后,收入平均上浮了20%,而荣誉更是多了无数。

所以今天的官衙门,普遍欣喜若狂,无心上班。

大家都在比拼自己的新官服、官帽。

顺带请会算数的人,帮忙研究这一套新的退休金体系实行以后,自己每个月要扣掉多少工资,而退休后能拿多少退休金。郑诛和给他们出了一个很难的算术题,想研究里面的奥秘可不太容易。

但是等下午,内城西军营的士兵换班时,官员们愕然了。

妈的,这些兵怎么穿的和官一样?

都是大红箭袖、皮靴高帽,旗牌号令威严不同,一眼过去和仪仗队似的。

然后他们才知道,军队那边也规整了官职体系。

二国都司首次明确自己的军队区分为军官和士兵两种层次。军队如同监牢,等级严明有序。

普通新入职的兵,服役期为三到五年,按照年期考核,军衔从一等效用士,到三等骁勇士,服役期满后可以作为栋梁士退伍,取国家栋梁的含义,转任地方或者进入民营探险公司,或者去联合

军令部辖下的外包公司找工作。

而等三到五年期满了以后,想留在军队里的士兵,就需要通过学习考试,进行战术层面的培训,进入军官系统。

军官系统,目前比较笼统的分为‘将’‘佐’‘尉’‘校’四层体系。每一层又有若干分层。比如将军按照四征四镇四平四安为上,杂号将军往后排。佐级官员原本是将军的副职,这里提正成为将军往下的等级,尉和校原本是统称,不过尉大于校,此处沿袭。

这是军官和士兵的本阶官,他们一样也有职务官,如指挥三千人的总兵、指挥一千人的营指挥使、指挥两百人的队头。

像总兵一级就要挂将军名号,营指挥使往往挂佐官职,尉和校则是一营里的中坚军官们分享。

散勋官、名誉官,军队也一个不落。

按照等级,军队官职的金字招牌可比文官们多多了。

而且最令文官羡慕的是,大头兵的工资可是20两起算,郑诛和绝对不会亏待士兵。这个等级已经和六、七品官员的基础工资差不多了。

从九品刚入职的小属官,工资一年可只有五六两。

军队甚至还有自己的退休金体系,给退休军官、老兵们安排维生之处与收入。

于是官员们开始抱怨这些丘八真的难搞,把他们给比下去。

也有人动了心思,想从文职转入武职。

武职的文员收入比文官高啊。

军队文员体系,还有军队的文化建设,由此开始逐渐确立。

平民百姓也纷纷赞许起了唐朝的一句名诗:“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在学舍里考十几年才能进入基础政务官考试拼学问。但是当几年大头兵,就有机会转入军官,一辈子有大将军养你。

第八百零二章 我们联合!

不只是文武体系愉悦,商人们也很愉悦。

郑诛和特批给商人和百姓们开放了民爵,让他们可以用纳税数额与社会慈善活动,来换取更高的购田份额。但是所购买的土地有所限制,不得超过两百亩。而且即便他们买了也没屁用。很快他们就会发现,种地也是一种很耗费精力的经济活动,不种土地还会被收回。而且二国都司可没有免税的说法,当地主收租没那么快乐。

获得民爵后,还能得到一些名誉上的优待,例如家中子弟分数不够录取,可以交择校费入县学学习之类。其实就是在割大户。

不过郑诛和的确没有办法给商人们更多特权。

商人们其实在此时对郑诛和的意见已经没一开始那么好了。大多数商人想要的是世袭垄断的权力,坐享其成,比如专门为郑诛和服务的金座和银座。但是郑诛和却逼着他们进市场里卷,比谁的产品更便宜,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谁也不喜欢。

如果不是郑诛和亲自下场压着他们的脑袋,逼他们去建立分销行会渠道,搞生产供应,可能很多人此时还在埋怨郑诛和不允许他们搞垄断呢。

譬如盐,仙台盐釜港生产的盐本来就够用了,郑诛和让人又开辟更多盐田,导致盐釜港的盐商还游行闹事,逼迫郑诛和罢其余诸地的盐田,好让他们赚个爽。

随后郑诛和就把他们的脑袋罢免了。

像这样的傻子其实很多。

目前郑诛和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可能以后也不会有,只能暂时搁置,让商人们在民爵体系里混点社会名望。以后兴许会整点县乡老大会,把一县里有钱、有权的老头们塞进去自娱自乐。

除了他们之外,日本曾经的统治阶级,大概也非常的欢乐。

所有武士的武士特权被郑诛和罢免,但允许武士们别立军册。有军册身份的武士,可以世代向皇明协军、拔刀队报名,获得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别看收入不高,然而对于大部分失业的武士来说,已经非常令人愉悦了。

这四舍五入约等于世代当兵,代代吃军粮嘛。

所以关东武士们马上就自觉的带着祖传盔甲和宝刀,以及自己的族谱去联合军令部登记身份了。那些随着二国都司建立,对武士限制废除,已经有另外工作的武士家庭,也可以来造册登记。反正当不当兵不说,先拿捏住机会。

公卿与上层大名们,也获得了出卖国家的优异报酬。

过去公卿们收入凄惨,而郑诛和优待抚恤,譬如二条纲平曾经年俸只有2000石,现在直接涨到一万两,等于翻涨十倍。

大名和公卿们全体被编列入世臣籍,按照他们曾经的藩国、职务大小,增发年金,还可以放弃年金,申请海外领地,去海外建立自己想建的邦国。有几个不想留在本土的大名,就放弃年金,去南洋或者东洲建设自己理想中的国度了。

不过真正重要的,还是在二国都司任职的日本官员。

他们现在可以正大光明的享受新政府和新官员体系的优待。

像被称为酷吏的松波勘十郎,就以元从属官的身份,享受正四品俸禄待遇、常州知州、三品散官、加元从旧勋称号,他一年的综合俸禄超过3000两金判。

津轻信寿,改任三河总兵,挂职宣威将军,年薪也有2500两。

伊达纲村就更厉害了,他交出的可是仙台藩,所以藩国年金多达5万两,自身东海道台、二品奉政大夫以及各种复杂福利的收入,也多达1万两。

日本官和中国官不用像过去那样区分服饰了,大家以后都是一家人,从服饰到语言,从书信到文字,都可以统一。

中日朝的读书人,以后也不用因国籍所属而有所区分,可以共同参加考试,共同攀登。

二国都司过去别扭的组织结构,在这一次改革里全都推平,上下同一。

各种中央直属的司,地方行政机构的司,被黄百家加以梳理。

以后中央直属的机构,直接改为部,如税部、会计部、殖民部,部门加以扩充。

直属的行政等级也有所调整。武州改为武藏府、常州改为常陆府,以匹配这两个经济发达的区域。关东平原八国为关东道、信浓、甲斐加上越后为甲信越道。越后国原本只租借了新潟港,但是借都借了,顺带再把你的越后国也借了吧。

增设省级部门。

北海道,升格为北海省,下辖东北道、北海道、库页道、东阿依努开拓道,北海四军州,管辖鄂霍茨克海域内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北海都督府保留,将军暂时驻扎在东北道的仙台城。

还有本省,就是关东道、东海道、甲信越道,合起来统称为本省,意指是二国都司的核心地区。

台湾地区暂时不升省,还是台湾道。

朝鲜国,暂时没有消灭大邱的朝鲜王庭,但是也要改组,将已经控制在手的七道,改造为朝鲜省。后续再拆分。

地方的宣抚司、行军司,保留原有结构,但要根据等级分别更名。比如吕宋宣抚司,要改为吕宋省、苏禄国,改为苏禄府、扶南行军司,改为扶南军州。

但是像广南宣抚司这样刚刚开拓的地方,就保留宣抚结构,以示它正在进行宣抚,宣抚完成改土归流。南洋都督府也是同理。

这样合起来,就有本省、北海省、朝鲜省、吕宋省、台湾道、北海都督府辖地、南洋都督府辖地、东洲托管地、南洲开拓地等行政区了。

以此类推,这次郑诛和正式夺权后,可谓大发福利,让大家都得到了‘进步’带来的快乐。

首节 上一节 460/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