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明的五星天皇 第400节

又是二十多年增到现在,在册的满清总人口赫然已经突破两千万。不只是汉人,里面还有数量巨大的野人女真、蒙古、八旗、朝鲜、回回等各色丁口,都是满清搜山检海抓回的人丁。

至于潜藏在账册之下的人口,则更是算不清。

东北太大了,近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能塞得下多少人,谁也不知道。潜藏在里面的汉人移民,或者各种不想被满清统治剥削的部族不计其数。

“至五年前,户部吮吸天下,得税银一千一百余万两,米麦四百一十万石。其间包含朝鲜、车臣汗等部发解的贡银钱粮马骡。另有内务府与各地税关,铁则有鞍山铁矿、金银则有吉省、黑省大矿、山林多畜,北方多马,各地商人官督民办矿场,物产丰富无所不包,除丝绸布帛外均能自产...”

余国柱交代的另一个根底,是满清的税收与经济系统。

看完之后,别说二国都司的税收人员懵逼,连郑诛和也懵逼。

在郑诛和的计算里,有两个指标数字,一个是人均承担正税额,一个是人均承担杂税额。

前面那个好计算,大明是人均承担0.5两银子,此时的压榨标杆英国则是人均承担5两银子。可见一个英国人的忍耐力是明国人的十倍。

而在满清这边,虽然他们也是人均承担0.5两银子,但是起点不一样啊。满清是靠着他带走的一大批地主精英,从只有几百万人地广人稀的局面上用两代人经营起来的。

虽然说起来好像双方的税收能力都很菜,但还是让郑诛和对这个数据感到汗颜。

由于二国都司自己的税收政策变动比较大,每个人承担的正税额度反而还不到0.5两银子。

今年的人口统计数据还没有算出来,但估计也不到这个标准。

仔细阅读完,并让水鹿祐与胡安娜各自摘抄一份存档到最高机密后,郑诛和说:“把这份笔录送到朝廷那边吧,这是七年前的数据。不管它是真是假,都是第一份我们拿到的敌方数据啊。”

余国柱的自白,在年底乘坐快船抵达了京师。

然后不出意外的,虽然表面上只是引起了舆论的一阵激动,纷纷认为满清就要完犊子了,但是内阁看完人家的数据之后,也傻眼了。

大明是藏富于地主,低情商的讲,就是依然收不上税,收上来了也在各个部门之间转来转去,转没了。

但对面却是藏富于官府,民间的财富大都被官府敲骨吸髓的抽取,还能从蒙古和朝鲜可持续的压榨人口钱粮马骡。

别的不说,满清的户部能真的掌管天下财富,大明的户部却还要与工部等部门扯皮要钱。

说白了,这么整下去不行。空有亿万人口,却收不上钱来,空有广袤

国土,户部却年年饿死老鼠。

中央要改革,户部统管天下钱财。

地方要改革,消灭隐税漏税。

首辅文化之都顾不得跟郑诛和索要余国柱了,他天天在内阁里骂娘:“千头万绪,要剥断我的头皮啊。”

皇帝有了崽儿之后,圣武帝也没那么直性子,经常在内阁里和大臣们见面。

但圣武帝面对内阁统一起思想,决定锐意改革进取的想法,却很难称得上支持。

他只支持户部兼并掉工部的财权。

而工部这种鬼东西,连紫禁城的修缮都做不好,却空耗着浩大的国家财源,自然到了寿命的终点。

大明圣武十九年腊月,工部官员们欲哭无泪的发现,不但自己的财权被户部剥夺,连各种地方赈灾修缮的事情,都被朝廷改成了官督民办,或者中央督地方办的格式。工部只剩下一些监督、大型水利设施建设的本职还在运行。

不过这一波,确实做到了振兴经济。

因为大量铁工坊、木工坊等从此拿到了朝廷的订单,一瞬间翻身变肥。

尽管实质上的工匠压根没变,只是从公到私,但生产的产品质量却有质的变化。

有鉴于郑诛和自己培养的大公司能够稳定支持起他的战争需求,朝廷也照猫画虎开始在这些方面官督民办的改革。

非止是工部的范围。

圣武帝自己偷偷组织了一个类似于内务府的部门,挂职在锦衣卫门下,发放矿场、码头名额等,分别承包给皇帝赞助各种贡品的商人,让他们去开发山河资源。他也想知道,郑诛和的钱都是哪来的。

一时间,北直隶境内确实欣欣向荣,铁、木、马骡资源繁聚。

但是改革第一步,很快就踢到了铁板。

兵部。

或者说,兵部背后的那些人。

如果收走兵部的财权人事权,那无异于得罪了国内大大小小的军头,和军功团体。

很快,收兵部财权就引发了连锁反应。

漠南布政司辖下,位于北直隶以北的李查哥不花、祖成明、童死国三人组,就直接死谏上书:“为天下安宁、为四方将士,恳求不动兵部。”

这三个家伙可是遮护北方屏障的第一道防线。

另外,西北边还在与准噶尔部交战。

所以尽管只有三个军头出面,可内阁已经先怂了。

徐元文、耿介不时在各个场合出面,赞许边境将士为国家做出的贡献。郑诛和在年底发解到京城的各种物资,譬如棉衣和皮草大衣,也优先供给到李查哥不花所部。

一场风波刚刚泛起,就被强行弹压下去。

但聪明人都会意识到,仅此而已,是绝无可能的。

军头们隐隐之间,已经有点尾大不掉了。

第六百九十五章 忠不可言

“天下的军头都是忠的,忠不可言。但他们越忠,天下人越苦。”

北直隶的邯郸府肥如乡漳南学院,一位目测一米八几的大高个老先生,人长得面额方正,浓眉大眼,大络腮胡直到胸口,身体筋肉虬结、臂粗手大,拿着锄头的手仿佛能一拳打死熊。

在他旁边那位,同样身材高壮,有着粗大高挺的鼻子,细长的眼睛与八字胡,也在拿着锄头耕种。

他反问:“老师,可忠与苦,如何辩解?”

老先生举起随手摘的草:“忠,忠的是皇帝。苦,苦的是百姓。譬如巨树,得上阳之光,取地下之水。凡树之边,则阳光被树所夺,水分被树所取,草木无可得,自不能繁育茂盛。你懂里面的道理了吗?”

“弟子懂了。这些军头专擅天下民人之财,而奉养于己。所谓忠于陛下,是利在其中也。忠,义也,钱财,利也。这便是利在义中啊。可如此来说,则义利说也有不好之处。”弟子顿悟。

“义与利,全在人心。”老先生无限唏嘘,结束了话题。

这位身高长大,面如苍松的老先生,正是时年60岁的河北保定博野县巨儒颜元,而跟在他旁边听课,一边听一边与老师辩论的,则是颜元的大弟子,河北蠡县大儒,时年35岁的李塨。

二人合起来,便是鼎鼎大名的河北颜李学派。

但可惜因为没有登上教科书,所以在名声上远不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在这一点上,陕西李颙、四川唐甄、河北孙奇逢的状况都差不多。本时代名声相近,结果在后代的待遇却差得很远。

颜李学派与其他地方不同,北直隶长期遭受边关战乱与混乱政治的祸害,所以遭灾最重,反思也最狠。

颜元从小被一位号称忠于大明,但实则在满清入关后不敢动作,甚至抵抗反击义军的武官养父抚育,那位养父甚至姓朱。

或许正是这样的经历,从小目睹旗奴侵犯乡里的现状,颜元不断向古人求索,先学仙佛不成,又学陆王心学,再学南宋诸子。

然后与众多

明末大儒一样,颜元也开始批判朱子理学了。

没有别的原因,颜元经历明末战乱,说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这句话出自李塨整理的《颜元集·学辨一》,可谓一针见血的批判了朱子理学最大的问题。培养了一群善于辩经的废物,真到做事的时候,却惺惺作妇人态,什么都不会。后代许多为明末儒者辩护的人,面对这句话也只能无言。

正因如此,颜元在担任漳南书院的山长后,就带领他的河北学子们,和仍然为官方思想的宋明理学对抗。

大明有两点好。

是这也管不住,那也管不住。

官府更是管不着民间书院怎么想。

而最近,颜元和李塨倒是遇到一些麻烦,那就是许多人拿着二国都司流传过来的一大堆书籍,譬如《义利说》《扶桑侯笔札》之类的东西,来找颜元、李塨讲解里面的奥秘。

师徒二人当然客气的接待了客人,但是客人所拿来的书,却与他们的学说冥冥之中好似相通,但内里又有许多相悖之处。

再一细问,才知道朝廷最近在改革财政,希望以户部总理经济,同时兴办工坊、矿场,开山泽之利收其税。理念就是从二国都司来的。山泽之利既开,四方商人、地主闻风而动。拿郑诛和的书来问清楚里面的道理,也就不足为奇。

只是如此一来,漳南书院的经济状况便不太好了。不但来的学生逐渐稀少,商人们的赞助也慢慢都挪走了。大家都忙于新业。

经过师徒的辩论,大家认为应该一起去二国都司看看,和郑诛和辩辩。

倒不是书院办不下去,而是李海月曾驻扎在邯郸,与颜元认识,郑诛和也抄了颜元的思想,所以关系都是有的。

于是一百多位弟子各自收拾行李,与师傅与大师兄一起驾车出行。

只见人人带长枪短刀,穿一身短打武服。

知道的,是颜元带着自己的学院弟子们出行练习骑马、射礼,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乡野黑帮老大带团炸街去了。

“瞧这阵势,是博野大侠颜老先生吧?”邯郸的民众习以为常。

颜元虽然是河北巨儒,但也是河北大侠。57岁仍然上阵,和河南周口商水大侠李子青对垒,数回合便击中他的手腕,很有一身武艺。

他们首先去了天津大沽口,经过进出口大米的二国粮商介绍,坐船去了朝鲜汉城找李海月调研。

调研了朝鲜现状与二国都司的教育机构后,颜元拉着弟子们又乘船东去,向江户去了。

......

12月的江户城。

二国都司的中央机构日常的加班作业,再次进入到日夜颠倒阶段。

各部门负责统计的机构更是人不人鬼不鬼,被人戏谑真是白日见了鬼。还在开建的驿道上已经奔波南来北方的驿卒,输送各个官署加急上报的数据。

经过疯狂的统计,圣武十九年的人口数字最先得到了有效的归纳。

“八百万人...”

郑诛和望着这个继续猛增的人口数字,抚摸着鹤姬的小手,自己都失神了。

海外行政区方面,大吕宋120万、台东10万人、朝鲜80万、扶南20万人、东洲3万人、北海四个行军司约20万人、南洲几千人。这便是两百五十多万人。这部分里的人口增长主要来自大吕宋,从广东福建奔涌来的各种移民,迅速冲垮了本地土著稀少的人口,为二国都司彻底改变吕宋文化铺垫好了基础。

目前被二国都司认为是本土的区域,主要是关东平原、东北道、北海道和库页岛,这些地方一般由二国都司自己去直接管辖。

剩余的550万人口,就主要聚集在这些区域。

其中北海道和库页岛能分走100万人,这里主要的移民来源是江浙地区与外东北的逃民。

东北道则也有50万的水平。

但东北道的统计数据严重失衡,主要粗估的是原殖民地的十几万汉人,与平原上的日本人。其实有极大数量的人口还没找到。所以他们的数据只能列为参考数据。

关东平原号称本次突破了400万人口的规模,相比去年的人口统计增加了100万。这增加的人口里,一部分是之前隐匿的黑户,一部分是关东平原的原住民。综合下来,约有六成居民可以被划分为汉人及其家属。很显然,这个统计也不完全准确。

“爸爸,八百万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鹤姬正在给郑诛和梳洗长发,好奇的问。

“有,也没有。”

郑诛和将数据折起来。

本时期的英国人口,差不多就是八百万。他们一年能折腾出等价两千多万两白银的税收。

如果加上国营大公司的各种收入,郑诛和的收入水平倒也算得上能与他们相当。

这是一个新的台阶。

二国都司的体量一年比一年壮大。或许过几年,就不用考虑吞并朝鲜后多余的那两三百万朝鲜人了。

郑诛和仔细看数据的时候,水鹿祐正在一点一点的修改墙上去年留下的各种数据,做成数据图好参考。

朱安宁端着一盆热水进来,继续给郑诛和梳洗长发,洗着洗着突然询问:“皇帝给了你三个任务,闯关完成才给你发老婆。唉,也不知道那姑娘嫁过来的时候啊,这屋子里的女孩们还有几个没带娃。”

说着,朱安宁掐了鹤姬的小屁股。

首节 上一节 400/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