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明的五星天皇 第379节

这是一次拜谒,但并不是致敬。

更准确的说,这就是一次给德川王朝的招魂葬。

郑诛和不但要给德川家康修复陵墓,还要用中文写几篇祭奠德川家康的祭文,牛皮癣般贴在他的坟头上,让每个来参观的人都得读一读。让包括德川家康在内的众人知道,日本的天下已经绝对的易手,没有第二个德川能站出来挽救它的衰亡之局了。

正因如此,官署里负责礼仪的礼仪房、千代田的各路大名,郑诛和的老岳父井伊直兴,在江户城的阿部正武、户田忠昌等人,都无可奈何的跟随着大部队北上。

非止是他们,连德川光圀这样的德川老血脉,都被迫上了马车,跟随着郑诛和一路北行。

对于这些人来

说,即将拜谒德川家康的陵墓,与其说是出游,倒更像是上刑。

他们这群亡国之人,很快就要真正的见到先君,然后亲眼见证德川幕府的真正落幕。纵然平日里时常将这件事藏在脑后,然而当这一天来临,谁又能说他不心有戚戚然呢?

随着队伍越来越庞大,哭泣的声音逐渐在午夜传扬。每个人都深刻体验到了宋朝汴京被破,徽钦二宗午夜梦回呜咽难睡的亡国之感。

第六百六十章 亡国而已,有德者居之

下野国日光山,位于关东平原的最北端,足尾山地的东段。

德川家康死后,将他的尸体埋葬在日光东照神社,旁边还有一寺一社,合称二社一寺,朝廷册封他为东照大权现,作为对德川家康的最高尊重。

比较有趣的是,德川家康的陵墓外还陪祀着丰臣秀吉与源赖朝。不知道丰臣秀吉死后看着自己的小弟翻盘,还让自己陪祀是什么样的心情。

井伊直兴骑在马上,一边走一边哭。

哭也没别的理由,哭的是他的钱打了水漂。日光山的东照神宫,就是他和伊达纲村出重金修缮的。为此,彦根藩和仙台藩都出现了经济波动。仙台藩几乎被颠覆,而彦根藩则跑到武藏挖硝石解渴财政。

现在好了,用五年时间去修缮一新金碧辉煌的东照神宫,现在重新变成了一团废墟。无数的藩财政和藩士扔进这个黑洞里,毛也没有浮起来。

不过好在东照神宫采用石基建筑,上面的神殿坏了重建起来很快,李桂已经调遣附近的日本人去完成了初步修复工作。

巨大的车队停留在山下的日光城,大部分不重要的大名、旗本和女眷,到这里就止步了。他们出来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政治活动之外的政治社交。而郑诛和、黄百家、龙保保、秦昭义等一大群文武,以及日本大名们拾级而上。

祭祀古人在华夏时节有着通用的传统。

首先就是德川光圀引领着德川、松平家的几十口人,在已经被和尚们捣毁的道门前嚎哭,表达自己的悲伤,同时也是在吸引先人注意,告诉他们子孙来看他了。

然后由当地的和尚战战兢兢的引导着队伍前行,在道门后的楼门一拜,再进入正院,左手边是神馔所、右手边是鼓楼,前方为抙殿。

穿过长长的抙殿,则是祭祀德川家康的正殿。

设香摆坛,宣读祭文,喝酒祭爵,和尚祈福,一整套流程大差不差的符合中日祭祀的传统习惯。

在这一期间,郑诛和带着大家一起体验祭祀礼仪,反而显得和和美美,融融恰恰。

然而再美的旅程,也有终点。

到用中式习惯,给德川家康立碑文纪念的时候,德川光圀、井伊直兴、阿部正武等人已经是泣不成声的匍匐上去,用几乎可以说没有的力气去搀扶着那由德川光圀亲笔书写的德川家康行迹。

由异国的征服者为本国的君王先祖竖起行迹文,这代表着一种总结性质的礼仪。一旦完成,意味着德川家康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他们知道,当这道碑文竖起的时候,德川氏的江山实质上就此倾覆。

还残存着的德川纲吉、德川纲丰、德川纲诚这叔侄的较量,只是难看的独角戏罢了。

年轻的小孩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鹤姬与节姬等大小孩子们,还在下面奇怪的旁观,这群老头竖个碑文怎么跟杀他父母般痛苦。

“光圀公,何至于此。”郑诛和突然上前,一把手将碑文扶正,似乎在强行将德川家康镇压下去。

他的质问,简单而直接。

郑诛和的态度无比的简单,他要求德川光圀表态。

你到底站在哪一边?

其实在这一刻,德川光圀一瞬间思索了无数个光年。

他想起许多人。在燕京地牢里写正气歌的文天祥、立下镇国大将军碑的张弘范、至死不渝的陆秀夫、隐居又为元朝任官的赵孟睿只蛘呤蔷鲂母八赖钠蕉厥ⅰ⒈茏陨本裙此斓拈菊桑欠路鸲荚诨赝潘诳醋潘诙讼曜牛谒伎甲拧�

在这一刻,德川光圀是真的有求死之心。

他实在不忍心,在先祖德川家康的陵墓前,向来自大明的统治者献出他最后的一点自尊心。

如果要死的话,就死在这里吧。

所以德川光圀以求死之心,说道:“亡国之感,岂余一人?”

这是西晋时著名的‘除三害’的周处,在洛阳与魏国遗民欢宴时,遭到人取笑挑刺时所说的一句话。全文是‘魏国先灭亡,吴国后灭亡,亡国的感觉,怎么会只有我一人知晓呢?’它讽刺的,正是那些亡国而不自知的人。

一个死亡级的回应,让郑诛和的笑容从脸上消失。

不过旋即,郑诛和又笑了。

在这个时候想被杀,有点骗廷杖的意思。郑诛和不会真的杀人,可见德川光圀的内心仍然在犹

豫。他亲手扶起了德川纲吉,又亲手毁灭了德川氏的江山。他的内心里有不敢对祖宗诉说的原罪。

而破解所谓亡国之感的办法,倒是一抓一大把。

在明末抒发亡国之感的还有一人,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他在日知录里说的很清楚,什么是亡国,亡国就是江山代易,君王更替。什么是亡天下,亡天下是禽兽率兽食人,衣冠不存。

对于日本来说,此时亡的是国,也是天下。

但由于华夏的天空囊括着日本,所以衣冠不改、文字不换、礼义廉耻存焉,日本看起来好似只是亡国,而非亡天下。他们那套天照大神的玩意还可以继续讲。

郑诛和给予正面回应:

“何为亡家?门风不存,家人枉死。何为亡国?江山更替,有德者居之。何为亡天下?禽兽为君,剃发易服。顾大家之说,你也应该读过。源光圀,正如我先前所说,天下剧变,所有华夏世界里的藩国都不能在这场变革里停步不前。你如果想保住德川家的最后遗产,就多想想以后,少回忆过去。你失去的只是德川幕府那堆废物,得到的却是全新的华夏世界。”

如果过去谈不成,那就谈谈未来。

郑诛和给他指了两条路:“源光圀,日本之未来,系于中国之未来。天下大势浩浩汤汤,华夏宗藩为我而变。你若想出仕,美官台谏任取,你若想归隐,天下山川随处可去。”

要么出仕,要么出家。

不过出家有点困难,因为二国都司的规定很严格。

德川光圀其实有考虑像其他人一样,在王朝灭绝时出家避祸。可是在二国都司治下当和尚,并不是什么好事。除了不允许寺庙拥有超过供养份额的土地外,所有和尚必须义务推行汉字扫盲教育,且身体力行的去教育周边未成年人,一旦发现有人不读书识字,和尚就要倒大霉了。轻则剥夺职权,重则送往海外。

近两年,日本的和尚数额巨幅减少,而海外地区的识字率拔高,靠的就是源源不断扔出去的和尚们。

顺带一提,这个原本针对和尚的禁令,竟然逐渐被二国都司顺手拿来要求所有宗教。甭管是道士、主教,还是伊玛目,全都接到了相同的禁令和官定教材,不听话就滚。因为这则命令,菲律宾、苏禄、巴拉望、加里曼丹岛等基督教、伊斯兰教存在的区域甚至出现了反复叛乱,以至于需要蓝理带着舰队去犁地的情况。

结果倒是还好,也就清空了几个大岛,死了三四万人吧。

唯一不太好的是,苏禄国的大城裘洛一个不小心被清空,东王、西王和峒王家族都升天了。大吕宋宣抚司只能想办法换其他温顺的移民过去。又打听到苏禄国国王曾经带着妻子孩子跑到中国,后人就在山东德州,这一下子瞬间好使,苏禄国名正言顺的被就地开辟为内附地,让明军找到了染指加里曼丹东北角的途径,现在已经在那里开辟了山打根港(今仙那港)。

所以最后还是出仕。

突然间,鹤姬噗嗤一笑,她弄明白光圀爷爷在纠结什么了。

德川光圀也明白了。

时势不同以往,日本对二国都司来说是自己的组成部分。他不愿意死去见德川家康,所以他将留下来,见证这段历史。

“臣源光圀拜领台谏。”

对于围观的文武官员来说,这种戏码则显得没啥涵养。元朝征服宋朝的时候,不也是抓了一群赵宋皇族扔到什么台谏、翰林里养起来,一模一样的套路,大家见得多了。

第六百六十一章 面刺寡人者受无期徒刑

德川家康就这样,在坟墓里,被一群明国异类们盖棺定论。

而且还颇为他美言几句,挽回名望。

虽然有德川光圀的从中回护,但说实话,考虑到德川家康在民间的声望一向不咋样,所以其实不管是明国官员的祭文,还是德川光圀的祭文,都无法体现出什么。

只有零星几个愿意来这里祭祀德川家康的百姓,和不愿意前来拜祭的大部分百姓,在口口相传着这只大狸猫极少数的善,以及更多的背主篡国的恶行。基于对德川纲吉和历代德川家将军的恨,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战国时代杀戮累累的人物,竟突然也显得可爱了。

毕竟被他们杀掉的人,九成九也没有后代能活到现在。

等傍晚时分,暮夜降临,郑诛和在日光城内组织了大规模的宴饷,款待所有追随着他,并且不曾离去的人们。

“滨松御城统御的军队已经包围名古屋城,尾张藩主只怕是时日无多。”

“然而听说那位...国王陛下,脚气病发作,此时亦然是鸦片随身,时时疯癫。”

“米泽藩主,军队滴率领,他...”

众人私下里交换着消息。由于日语和中文有较大的语序差别,因此不懂汉语的日本人逐渐自发的形成了一种用中文单词

替换日语单词,但保留原语序的神奇口音。虽然他们很努力的用这种方言来和中国人交流,但多数中国人仍然需要仔细思考,才能弄明白他们在说什么。郑诛和听了之后都要笑傻。这不就是另类的协和语嘛。

私下交流结束,郑诛和才开始宣布本场宴会的主调。

他要给旧日本势力分点蛋糕了。

从去年关东武士陆陆续续版籍奉还的操作开始,关东大名们的权力受到极大摧残,武士体系也被郑诛和拆的七零八落,数以万计的武士被送往海外各行政区。他们交了一整年的血税,总得给人家点念想。

“阿部正武,试用为武州知州。”

“户田忠昌,试用为上州知州。”

两个人出列,拜谢郑诛和的重用。

当然,上州和武州依然实行军管,由李桂负责。新征服的野州更是全面军管,由巴彦哈愣负责所有事务。

这些日本大名在新行政区的出仕,更类似于一种挂起来当吉祥物的作用。他们连汉话都讲的有些乱,更何况是治政。

除他们之外,还有十几个大名与旗本获得了多方面的任用。大多是在医学、教育领域。

最后,郑诛和把重头戏交给德川光圀。

“源光圀,以日本公侯之身,委任台谏院院长,弹劾上下,纠察百官,领风宪之职。”

德川光圀在座椅上差点飞起来。

他?

由他来组建台谏院,监督百官?

“公侯亦可?”德川光圀试探性的询问。

“监督和自我监督缺一不可。面刺本侯者,受上赏。”郑诛和非常尊敬的给德川光圀微微致意,代表他对台谏系统的认可。

当然,这只是客套话。谁如果真的想不开可以面刺郑诛和,可以体验下在东洲殖民点和爱斯基摩人赛跑的感觉。

其实这一件事,郑诛和事先没有与任何人商量。

谁也不愿意自己身边,再多一个令人刺挠难受的监督者吧。就像学生上课,总是被老师训斥提点,浑身难受。

可是正如学生学习,有自制力的当然好,可大多数人都没有自制力。郑诛和不能每天都让一些间谍、特务到处偷偷调查,明国屋也很难全都调取到他们贿赂来去的金额去向。

因此不得不设立一座能够警示百官,降低腐败的台谏院,敲山震虎。以后还会有更多的监督机构出马,军法司、调查部、国税局,将人束缚在制度之下。

这种得罪人的机构只能在公开场合直截了当的宣布,不让任何人有反对的机会。

果不其然,当德川光圀得到风宪监督的职务时,黄百家和龙保保还好,其余中上层官员与军官,个个如临大敌,警惕的盯着这个日本老头。他们之中,有的拿钱,有的拿女人,在军法监督之外,都得好好洗洗身上的泥巴。

德川光圀再坐回去之时,他的身份与地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受到了附近大名的崇拜。

虽然郑诛和自己只是个侯爵,但是按照大军头们默认抬一级,侯爵当公爵、郡王当亲王的潜规则来算,郑诛和其实已经具备了像郡国公般开府的资格,可以设置自己的文相武相。

但即便如此,私自在江户设置台谏院这样的监督单位,仍然是颇为引人注目的。

只能说这里是在日本,朝廷轻易管不过来。当然,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因为这种自我监督的小事来处罚郑诛和。

你见过哪个军头良心发现,自己给自己上枷锁吗?

而且这个枷锁的掌控者,竟然还是一个旧日本王族亲属,随时可以写信和朝廷告状的那种儒者,读书人。估计朝廷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可能还会给郑诛和颁发点小奖状以资鼓励。

宴会在欢喜之中结束。

首节 上一节 379/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