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官员骗她们,说你们得去找内务府,妇女们赶到内务府,发现堵在这里要人的旗人妇女只多不少。到处都是哭成一团的妇女。甚至有妇女追到皇城门敲打城门嚎哭,把康熙都尴尬的躲在后宫里不敢走动。生怕撞见哪个妃子,也来找他讨要家里的男丁。
这一天的朝会,也完全没法进行。
几乎每一个官员的家里都收到不下五十张条子,都是七大姑八大姨索要自己男人,或者索要抚恤、补偿的,闹腾的把家里的门槛都被踩断。
这一次,郑诛和用满城戴孝的惨状,让一整座盛京记住了他的大名。
他不只是走私江南丝绸绢帛的走私商,更是一个杀人如麻、狡诈诡谲的疯将。
盛京城脚跟上的汉民庄里,说书人也带着城里的消息乐呵呵的到处传:“听说了吗?最近新出了一个头面人物。郑诛和,字灭倭!人称大海枭啊,生有两张脸,一张笑如佛,城里老爷们穿的富贵丝绸都是他卖的;一张杀人魔,让城里家家披麻戴孝,也是他干的!当今的天下第一臣,内阁首辅索额图,都被他逼的上吊自杀了!”
汉人们高兴坏了,纷纷让说书人再多讲两块钱的。
“你说那大海枭,他能打到盛京,把那些狗鞑子赶走不?”人群里,大概是地痞恶霸路过,也围过来询问。
说书人一时语塞,但不多时,他就坚定的回答:“会,肯定会的。”
作者的话:感谢大家的支持。我暂时还好,没有阳性的症状。
第三百二十章 献捷太庙前,露布传
一场大战,如何收尾还有千千万的问题,但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朝廷那里换到好处。
如何请赏,这可是一个高情商的问题,用好了事半功倍,玩差了基本上就惹祸上身了。
所以郑诛和甚至来不及见自己的老婆孩子,就连夜派人去请黄百家,希望黄百家能代他到京师献捷,顺带完成一些任务。
黄百家坐船赶到大阪,在这里等到了郑诛和。
两人在船里密谋了许久,黄百家勉强同意郑诛和提出的那些天马行空的计划,但他扪心自问,感觉能完成一件就是好的。
当黄百家与四百将士,带着堆积如山的战利品、旗鼓号角、将旗军印,还有鞑子被割下的耳朵,抵达天津大沽口的时候,亭子里早就已经在这里等待的一群大明文臣解开斗篷,弹去身上的雪花,神色庄重的列队迎接这支远洋军队的归来。
内阁首辅文化之、礼部尚书耿介、户部尚书徐元文等一众内阁大佬,还有翰林学士数十人,都戴着六梁进贤冠、穿赤红罗裳、配绶带,这是只有在国家大祭、庆祝节日时才穿戴的朝服。
他们看到黄百家的队伍后,便让小吏燃香,鼓乐吹打起来,然后众人列队,向黄百家和他身边的旌旗深深作揖:
“恭迎二国宣抚使大军得胜回朝!”
他们拜的不是黄百家或者郑诛和,而是这面旌旗所代表的意义。
这便是古军礼,凯旋之礼。
出征战胜的军队在回到都城附近时,会有国家重臣带着礼具出城欢迎,称为凯旋。
“大沽口离京师三百四十里,礼太重了。”此时,黄百家代表的是二国宣抚司的颜面,因此他急忙避席,向几位宰辅推辞,表示我们受不起郊迎三百里的待遇。因为一般来说,凯旋的郊迎距离,是三十里,这个位置一般是在通州附近。
没想到在大沽口就遇到郊迎的队伍。
“这算什么?你到通州的时候,可别吓掉牙。”文化之吹吹胡须,暗戳戳的对圣武帝表达不满。
果然,当黄百家带着队伍赶到通州的时候,可是吓得不行。
远远望去,青华盖车,天子旌旗就驻扎在通州城上,而城外连营数里,光是王爷的旗帜就插了好几面,侯伯更是几十上百家之多。
圣武帝亲自带着王公大臣们出来郊迎三十里!
“坏了,这哪是人臣能接受的礼仪啊。”黄百家吓坏了,赶紧准备带着人跑回大沽口,千万不能这么搞。
不过其他几位大臣可就不让他走了。
徐元文拽着黄百家的胳膊:“主一啊,你以为我们没劝过吗?劝不动,你就乖乖的走吧。”
于是,耿介黑着脸,文化之和徐元文一左一右拉着黄百家,让士兵高举二国宣抚司旌旗,鼓乐吹奏起来,大步向前。
在这样盛大的郊迎队伍中,晋王李润兴、吴王郑经都是不可少的。
两位王爷带着几十个公侯伯,还有数百朝中官员,代表皇帝,在通州城门口列队欢迎二国宣抚司大军回朝。放眼望过去,无数的进贤冠、弁冠,一片片大红朝服,这大概是春秋战国以来礼节程度最高的一次。不过李润兴和郑经都没有不服气。
能带着两千兵马在海参崴与敌人十余万大军战斗三个月,还杀伤四五万人,搞的盛京城里家家戴孝,这个水准已经属于目前的一流名将。
这时候,就该二国宣抚司表演自己的气势了。
对于知识水平匮乏的老兵来说,没有多少表现自己的办法。所以他们选择唱军歌。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不用谁起头,老兵们自然而然的就唱了起来。
就和校场上练功一样,他们把步枪取下,插上刺刀,双手举在左胸前。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带着慷慨激昂的歌声,自信的目光,统一的步伐,这支步履整齐的明军大踏步的在王公贵族面前昂首走过。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从迎接的队伍头,走到队伍尾,黄百家带着四百将士向城头上的青华盖单膝行礼,齐声道:“二国宣抚军幸不辱命,渡大洋、击贼虏、成功业,今日献捷陛下前。”
这都是有套路的。
华盖下的圣武帝高兴非常,拍着手催促赶紧给将士们厚加赏赐。猪肉、布帛、钱粮,能给的都给。
然后露布飞捷,传檄天下,献捷太庙,歌舞助兴,自不必多说。而白马歌,也成为京城里人人传唱的歌谣。
这都是惯常的套路。
对于圣武帝来说,这是充满新鲜感的一天。
马上得天下的皇帝,虽然没有见到郑诛和本人,但对他的军队倒是得到充分的理解。
“这军装好啊,精气神。”
圣武帝带着几个王爷、几个宰辅,围着这些大兵看新鲜。
不过李润兴、郑经这些王爷,想的是咱也搞一搞。宰辅们则是开始发愁,这军装一发,怕不又是一个财政大窟窿
。
倒不是没人不开眼,想上奏骂一骂郑诛和的这些兵,竟然穿僭越的衣服款式。但很快就被大老粗们给轰出场外了。明朝的文武官员有不同国内的款式衣服,文官只允许高级官员穿低级款式,不能反过来。但武官却不同,武官大哥们可不管什么规矩,上到王爷、下到百户,只要有个官身,就都去订制蟒服、斗牛服、麒麟服,这种高级武官的衣服。
搞到最后,民间竟然都没有裁缝会做下级军官的衣服了。
所以普通士兵穿个曳撒裙,挂个麒麟补,凭什么不可以?
除了军装,圣武帝对二国宣抚司的十三年式步枪、木柄手榴弹最感兴趣。
亲自拿步枪完成了一轮射击,又装上刺刀和李润兴表演一番拼杀,又扔手榴弹炸死了一头猪,圣武帝责备工部:“这么好的东西,你们倒也...算了,你们先把我的皇宫房梁修好吧。”
工部尚书和侍郎脖子一梗,就装死。反正每年都有天下贡赋入库。
至于皇宫的房梁,那还是等明年再说吧。
李润兴赶紧出来劝说:“这个十三年式步枪、刺刀,还有手榴弹,地方都可以自己造。还是让行都司自己筹办吧。”
“对,我们都能自己造。”郑经也帮嘴。
如果让工部真争起来,工部一定要收回九边自造兵器的权力,然后靠他们那点垃圾货填军械库,那反而搞坏事了。
观赏了大半天,下旨让朝臣们议一议军服、刺刀步枪、手榴弹,圣武帝心满意足的回了宫。
快乐的日子,总是让人流连。
黄百家留在宫里,给圣武帝讲这次海参崴大战的各种细节,从库页岛的千里转进,到海参崴的大爆炸,听的圣武帝如痴如醉,咀嚼良久。
直到傍晚,圣武帝还拉着黄百家的胳膊:“那个引火自爆的勇士,可还记得自己的姓氏?应当让杭州府为他立碑做纪念。”
“旧姓已经忘了。但宣抚为他们家重新起了‘樱’姓。此人大名隆重。”黄百家听了武林隆重的故事,也唏嘘不已。没想到在异国他乡,也有这样的勇士挺身而出。
“那就以樱隆重之名,让杭州府做碑文纪念之。”圣武帝拍着大腿不胜唏嘘,“像这样流落海外的汉人,不知还有多少啊。”
多少?
多的是。
黄百家趁机给圣武帝煽风点火:“其实中国出海之民千千万万。在朝鲜、在日本、在南洋各国,到处都是出海的中国子民。我们正应当趁此机会,将万千子民纳回中国。即便人不回来,也要把他们居住的国土收归中华啊。”
这让圣武帝陷入深思。
郑诛和也是这么跟他讲的。特别是对于海水里攥一把都能捞出黄金的南洋。
“朕记住了。”圣武帝仔细想想,还是觉得与满清大敌相比,南洋远远还没有那个份量去重视。
黄百家看看时间,感觉自己该走了,正准备告别。
没想到圣武帝又拉住他,“回什么回,今天别走了,我们抵足而眠,彻夜长谈。再给我讲一讲,日本的风情如何?小郑是不是真把那日本国王的后宫给抢走自己用了?眼里还有没有我闺女啊?”
作者的话:原本是先写郑诛和回日本的场面,但是因为刚从医院回来,精力不够,就专门只写京师的献捷了,回日本的到后面再写。
然后汇报一下目前的情况。
白天昏睡了一天,高烧。然后不停的呕吐,吃什么都吐。没办法打了120,到医院输液拿药,医生说是流感高烧,病毒引起了消化道感染,让我好好养胃。问题倒是没有新冠那么狠。
第三百二十一章 扶桑伯爵,郑成功
又烧了,再请假一更
很蛋疼,昨天晚上今天早上都挺好的,下午到晚上又开始烧起来了。我问那医生说要不要自己吃点感冒药,他说不用吃,但我还是忍不住吃了,结果体温很快下降了一些。草。
正在处理,请稍待。
第三百二十二章 拔刀队见皇协军
虽然福建夹在广东和浙江之间,但福建商人和浙江的联系十分微弱,反而与广东之间你侬我侬,自成一体。
福建这里山多水多,没有什么产业,商人大都捏着银钱去外面投资做生意,或者驾驶着船在外洋上冒险。而隔壁的广东,出口贸易十分繁盛,大量依托手工业的商人,也就需要巨额的银钱从中进行生意周转,恰好福建人有钱,广东人有货,你出钱来我出货,大家一起做出口,赚赚洋人的鹰洋。
很容易就会发现,福建商人提供的金融端的财力支持,广东商人做的是出口端的生意循环。不过广东的商货也大量来自江南地区,他们是半生产半转运的中间商模式,所以最终实业生产端仍然是江南。有点像前店后厂,这是此时中国生产和出口的一个模型。
除此之外,运广东、江南货去日本做
生意,是福建运输商人的习惯。这边盛产金银,也是福建商人积攒贵金属资本的来源。
所以,想打破眼下局面的郑经,是一定要带着福建资本去日本做投资的。敢下本钱,才有大利。
他看上的就是郑诛和。
但话说回来,拿了福建郑家的钱,有些事可就不好置身事外了。毕竟这是个有利有弊的事。
黄百家对此就有点微言微语,内心里觉得不应该让福建海商过多的掺和进日本的事情来。江浙与福建之间的鄙视链也是个很长久的老话题。但是郑诛和当时满嘴都是他听不懂的‘金融’‘融资’‘商业资本’‘海上运输’‘弃婴人口’之类的词,用福建人充沛的船只、银两和人口,勉强说服黄百家答应下来。
其余的事,黄百家就没能办下来。
比如申请一下更多的粮食农种补助,被徐元文拒绝了。他觉得各地有各地的良种,不如在日本仔细看看当地人都在种什么。也不能说徐元文想的不对,只不过偏保守了。
还有看望一下渤海郡王李海月,但李海月在七月的时候就带着河北兵马,转河南进入湖北,去镇压流民起义了。
九月中旬,郑诛和带着部队在大阪简单修整后,回到江户。
为了嘉奖对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的挺身拔刀队,浅野长矩将率领拔刀队享受夹道欢迎,游街夸功的荣耀。
因此,今天的拔刀队将自己打扮的非常漂亮。
所有人都一丝不苟的洗好头发,将月代头一点点的打理清楚,然后捆扎上一尘不染的白抹额,抹额之中要写上标准的‘诚’字,代表拔刀队对大将军的忠诚,对尊皇攘夷的诚心致意。
在大阪的时候他们就都获得了郑诛和的赏赐,今天里面穿着小袖,外面穿着裃,皆为水蓝色,衣服秀丽而有风度。裃就是将上衣到肩膀的外衣,与下穿的袴连接起来的服饰,一般是江户幕府有身份的官员的标配。作为为大明皇帝出生入死的拔刀队,显然觉得自己有资格穿这样的服饰。
明军船只沿着江户川拐入河中,在御藏米军营的海港下船,出门就是人流量密集的浅草寺。
踏上江户城,拔刀队的武士纷纷发出‘斯国一’的称赞,第一次见识到江户城的繁华。
不过很快,随着一杆尊皇攘夷大旗的抬起,武士们赶紧列队,然后一边向前,一边高举双手发出撕心裂肺的呐喊:
“尊-皇-攘-夷!”
“尊-皇-攘-夷!”
响亮的口号、自信的表情,让拔刀队显得更加英武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