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明的五星天皇 第189节

“吾等前来,乃是为大明国效力,驱逐鞑虏,恢复旧疆!你们怎么能未战先怯?没读过三国志吗?身虽死,名可垂于竹帛也!”

很显然,浅野长矩读的是三国演义。

不过倒的确抚平了许多日本武士的心。

但是看到浅野长矩后,郑诛和反而心焦起来。

这崽子,是战国大名浅野长政的后人,就是那个丰臣秀吉的五奉行体系中的老大。他的赤穗藩,就在近幾附近。

而浅野长矩之所以会来,是因为他的叔叔,就是自杀的内腾忠胜,也就是湖女的父亲。那他就是湖女的堂哥。

但是有所传闻的是,浅野长矩遗传了内腾忠胜那种有点神经质的性格,希望别在战场上发疯,突然冲出去送死吧。

又是一个战斗的夜晚。

挺身拔刀队经过简单的整备,第一次进入战壕。

不过有趣的是,此时在战场的对面,也不再是精锐的满清八旗。

放眼望去,一大片乌泱泱蓬头垢面的野人,穿着兽皮、鱼皮,拿着猎弓与大刀长矛,被满清的马队驱赶着,向战场这边赶来。

郑诛和的精锐有数,满清的精锐更是十分珍惜。

所有能打的精锐八旗,少一个都心疼肉跳,因此岳乐在尝试了两天进攻之后,开始动气小心思,命令马队在附近搜刮抓捕各野人部落的男丁女丁,驱赶数以万计的炮灰向郑诛和这边进攻,以期用炮灰消耗掉炮台,靠人数兑掉人数劣势的明军。

没成想,双方都是一样的心思,都派出了炮灰。

很尴尬,挺身拔刀队连满清在野外抓的索伦部、鄂伦春部都打不过,被一群士气不高的野人追着干。虽然东北的野人女真个头也不高,但胜在身材敦实,一个个如同野猪般凶猛。而日本人是真的身高不行,身材更是细瘦。

所以一个照面,如果不是日本武士喜欢带超长的长枪作战,可能拔刀队的初阵就要以大溃败收场。

当然,事情拖到炮灰对轰的时候,其实大战略目标上,郑诛和已经超额完成牵制满清向西进的国策。

所以看到拔刀队一个照面被干翻一百多人,郑诛和赶紧给朝廷写信,让朝廷也帮帮忙,别干看着。

而旁边的炮台已经再次轰鸣,向炮灰的野人部落发射炮弹,炮弹落在人群里,带起一片残肢,野人女真被吓得急忙溃败,纷纷转头就跑。

日本人这才急忙收拾战场,拖着一大群伤兵跑了回来。

又有一批满清八旗兵顺着交通壕溜了过来,一个队的明军立即列开阵势,先点火开枪齐射一轮,然后就高声齐唱刺刀歌,冲入烟尘之中。

几分钟后,他们带着割掉的鞑子脑袋回来记功。

以浅野长矩为代表的日本近幾武士,不禁开始对手里的刀枪产生了怀疑。

大明

的刺刀,看起来比日本刀更好使啊。

题本在七月份到达了京师。

圣武帝看的直揪心:“灭倭的题本写的情真意切,战况十分惨烈啊。”

郑诛和在信里都爆粗口了。

尼玛清军的反扑也太猛烈了,十几万人堵在口子上,准备随时掐灭明军上岸的可能。打起来炮灰一片一片的向前冲,太恐怖了。

孙正法再次看着郑诛和绘制的东北地图,比划了一下遥远的距离,提议:“灭倭写的很清楚,如果敌人围困,他就坚守到九月再撤下来。十月海参崴就要封冻,船只不方便出入。如果敌人火力凶猛,他八月就要撤回日本。我觉得,此时支援部队去海参崴,没什么用。倒不如让王缚蛟的山东水师,直接进攻辽东!或许无法攻克旅顺口或大连,但只要沿着海岸袭扰劫掠,也能牵制鞑虏的兵马。”

这个建议,也和圣武帝的心思。

让山东水师在战时远离京师,总是让人感觉心里发毛。而且去的地方太远了,要绕过朝鲜,远远的跑到海参崴,光路上就要耗费许久。更不提远方作战的补给问题。

那么,唯一的问题来了。

王缚蛟,有独立作战的能力吗?

圣武帝都很怀疑,就更不说其他人了。纵观济州塞战役,王缚蛟的表现还不如郑诛和旗下的那个林重藩呢。

“若是两军对垒,我想王总兵力有不逮。但只论上岸袭扰,我觉得王总兵应该有家传绝学。”孙正法再次宽慰圣武帝。

这话说的滴水不露。其实不就是说王缚蛟海战的指挥就是一坨屎,但是当海军陆战队干脏活却很有一把好手,顺带阴阳怪气一下王缚蛟他爹是海盗嘛。

“那...你再亲自回锦州,督促兵将再进攻几次,策应灭倭。”圣武帝还是略有不放心。

除了孙正法,圣武帝再次命令察哈尔总兵李查哥不花,让察哈尔诸部大举进攻满清的蒙古科尔沁部,骚扰吸引满清兵力。

如此一变,在陆地上,察哈尔、辽西、外东北都在开打。

在海上,郑诛和于海参崴筑城,王缚蛟在辽东半岛附近向盛京骚扰进攻。

五点开花,围绕着满清的各个区域大做文章。

“但只是这样,是不是对灭倭不太好?”圣武帝捏着题本,一时过意不去。

“我觉得,灭倭可堪大用。不如再加他乞列迷宣抚之职。至于移民、实边的策略,还是给他放开口子,尽量把大运河上下的流民都吸走。”孙正法顺着圣武帝的心思,再次提议。

乞列迷,主要就是指宁古塔以东的黑龙江下游,一直到出海口的这一片滨海区域,是现在的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加上南半部分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大体上就是外东北。这是明朝就有记载的,奴儿干都司辖下的区域。主要活跃着费雅喀人各部族。

“可以。”圣武帝立即同意。

如此一加,郑诛和又对外东北有了朝廷授予的全面管辖权,可以在这里便宜行事的解决很多问题。比如不用再给朝廷写报告然后出兵,可以先出兵后补报告,或者在当地任命各种土官,自己造印信去招抚纳叛,都可以先上车后补票。

那既然有了朝鲜、日本,还要再加上外东北的乞列迷,那这岂不是从二国宣抚司,变成三国宣抚司了吗?

作者的话:感谢大家的支持。下午临时有点事要办。

第三百一十三章 武士都是单纯的,

说起来,好像忽然之间,就从血战到了菜鸡互啄。

但其实中间消耗的时间不少。

六月在海参崴下寨,随后就遭遇萨布素的阻击,然后是从锦州撤下来的八旗生力军跟随安亲王岳乐南征,征南大将军印启封。

接着又是一场疯狂的夜中喋血,一连数日后,岳乐也忍不住如此庞大的伤亡,开始到各个村寨堡铺强征壮丁壮女,驱赶过来做为炮灰。而郑诛和也扛不住这样的惨烈伤亡,急忙写信回去到京都、近幾,搜刮各种破产、浪人武士。

因此到第一批挺身拔刀队在熊岛下船的时候,时间已经趋近到七月中旬,从海参崴航海到大阪的往返,也需要十几天的时间。

和船队一起到达的,还有在大阪、江户搜集的硝石、硫磺,制备火药的原料,以及大量补充进来的新大炮、炮弹,和给士兵们筹备的各种给养。特别是舰炮,这玩意真他娘的是消耗品。一门大炮射几百发炮弹以后本来就要面临报废,况且夜里恶战,哪顾得上充分冷却,都是浇上海水强行镇冷导致寿命锐减,已经炸膛两门大炮了。

报废的大炮拆了,勉强还能当做修补兵器的原料接着用。

对于日本人来说,在熊岛整编一天很有意义。他们早上吃的是大豆压成的豆饼配咸鱼,中午则是稀有的大米配咸鱼,晚饭是酸萝卜、腌豆、咸鱼配酱油汤,再加一个土豆窝窝头。

虽然大米是肯

定不够的,但咸鱼是指定保证你吃到痛风为止。

除了大米与咸鱼之外,函馆的大豆制品非常的多。大豆可以做豆腐、做豆饼,可以榨油、可以做豆渣喂牲口,可以腌咸菜、做酱油,可以说无所不能。因此大豆和土豆,这俩玩意成为了大米不足之外的主食。

“明国天兵每天都能吃这个吗?”浅野长矩抱着酱油汤,里面泡着土豆窝窝头和咸鱼,震撼的询问。

“当然了。要不是这边太靠北,我们还能吃到糖呢。”明军队伍里有一小部分仙台藩的日本人,他们就很自豪的拍胸脯,表示你们真没见识。郑诛和跟他们说过,要是能去台湾岛,就能整到甘蔗,那玩意可以做糖吃。

但对于日本人来说,这可太丰盛了。

连浅野长矩都不好意思天天吃这么好,更何况他下面还有几百藩士,更多的浪人武士干脆连吃饱饭都是奢望。

然后,日本人被带到了伤兵营,看着军队里的医护在治疗那些惨嚎不已的士兵。

就在他们心惊胆战的时候,他们又被带到了熊岛上的临时墓地。郑诛和与何麒正站在这里,望着被烧成骨灰的战死者被装纳在陶罐中,下葬。

沉重的气氛重新笼罩在日本人之中。

不等他们反应过来,第二天四千余挺身拔刀队就被送上战场,然后理所应当的被野人女真按在地上摩擦,一次出击死了近一百,伤了四百多,可谓是丢人至极。

全新的战场,全新的局势,对于还抱着武士刀,插着靠旗,穿着复古大铠的日本武士来说,变化都太快了。

又一天,又是普通的战场。

鞑虏之兵攻上来,再退却。

不过所不同的是,郑诛和开始让日本人分批次的挑选精锐整编,把有勇气的武士安排在一起,集中针对敌人薄弱点发动猪突猛进,给日本人加一点信心。

面对隆隆的炮火与枪弹,还有一群疯狂突击的日本人,清军一时间也毫无破解的办法。

一群日本人激动万分的狂喊,有人仰天长啸,有人抱着刀痛哭流涕。

人群里,武士们用不同口音的日语和汉语大声疾呼:“大明皇帝万岁!”

“大明万岁!”

“尊-皇-攘-夷!”

“尊-皇-攘-夷!”

然而,真正出力清理了鞑子,消灭敌人的明军反而没有特别激动,甚至饶有趣味的看着这群日本武士在海边发疯狂奔,搞行为艺术。好像只要站在大明的旗帜下,就万分荣幸,就会显得自己比其余日本人更加高贵,好像得到了一种救赎一般。

颇有一种在领奖台上狂嗨的人其实是倒数第一名,而金牌、银牌、铜牌得主和裁判都一面无语的看他发疯的状态。

可能外人看起来会觉得很奇怪。

也确实,明国人都看不懂这些日本人打仗菜的不行,为什么战胜结束后高兴的跟上了天似的。

这还是涉及到一些时代背景,而且是一个很不明显的时代特征。

郑诛和到日本的时间点非常独特。

在这个17世纪的末尾上,独属于日本自己的,被称为‘日本国学’的日本儒学教派还并没有独立发源出来,现在仍处于襁褓之中。这种综合了朱子理学、孟子、武士之道等学说杂糅出的日本国学,也是日本中心论、日本尊皇攘夷思想的源头。

这个头,是明朝遗民朱舜水开的。

传承者,是水户藩藩主德川光圀。

推广人,则是幕府将军德川纲吉。

后继者,则是新井白石等读书人。

但真正到发掘出来,已经是18、19世纪了。

因此,尊皇攘夷的思想源头,其实还是大明传播过来的儒家学说,而且是相当有攘夷色彩的明末历史背景。因此它的原始版本,说起来倒是和尊崇大明王朝,尊崇大明皇帝,消灭鞑虏恢复中华这种思维是分不开的。在文化氛围最浓厚的京都与大阪地区,这种思想传播显然更加深入广泛。

很容易就能发现,后来日本人的妄自尊大、日本中心论、崖山之后无中华等思想,就是这种尊皇攘夷思想随着大明消失,清朝存续,而真正破灭以后的形成的反向思维。就好像一个镜子的两面。

故而在日本的儒学与武士之间,一种对于大明效忠,服从于华夏秩序的思潮虽然不是很明显,但仍然是深深奠基在思想根源中。与之相比,隔壁的朝鲜读书人倒是更加露骨,恨不得把大明俩字刻在脑门上。

“这些日本人发什么疯?”龙保保正焦头烂额的带着几个军中的书办,来调查日本人谁死了,没想到日本人根本不在乎谁死了。

郑诛和都思索了一会,才突然顿悟。

于是郑诛和对龙保保说:“万历征倭的时候,朝鲜全国溃败,无一大丈夫。于是有一个叫李舜臣的水师将领独自出战,为朝鲜英士。御倭总兵官陈璘嘉赏他的壮勇,于是

告诉他,说只要李舜臣大力作战,好好表现,等明军撤退的时候,就可以带李舜臣一起回国。没想到这一句话,让李舜臣在露梁海战里奋勇争先,他的战船靠的太前,却战死了。”

“这...”龙保保发懵,似懂非懂的表示他理解了。

陈璘和李舜臣的对话很简单,就是陈璘作为总兵官,觉得整个朝鲜三千里江山中,就李舜臣看起来还像回事,所以准备把李舜臣带回明国,让他不在藩国当官了,直接到大明里当官,所以鼓励了一句。

谁知道李舜臣像打了鸡血一样,只希望多多表现,能够前往心中的大明,成为真正的大明军官。于是这针鸡血帮了倒忙,刺激的李舜臣上战场送了人头。

其实稍微改一改,就很现代化。

一个美国上将拍拍日本军官的肩膀,告诉他你很不错,我想让你到美国的军队系统里深造,给你美国国籍,让你当美国军官。于是日本军官激动不已,努力加班把自己加死了。

这个故事瞬间就没有任何理解门槛了。

这是一种文化胜利到极致的体现。正如中国危难的时候,连缅甸、暹罗、西藏,都有前来为大明皇帝尽忠的战士。现在就不行了。

既然理解了,郑诛和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如果只是放着不管,那也太浪费。既然他们对大明皇帝有效忠之心,那好像没有必要打完仗就将他们解散,可以留在手里再多调教调教。

更主要的是,要引导着这股正向的尊皇攘夷思潮继续导向对大明的忠诚,而不是让他们在梦想破灭之后,开始反向转进日本中心论。

首节 上一节 189/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