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明的五星天皇 第171节

进了城后,柳泽吉保立即去见狗将军。

一进门,他就快步前行,然后标准的下跪匍匐,浑身颤抖:“御所样!臣幸不辱命,在甲斐监视福井藩、高田藩,二藩都不敢反叛。又有镇守府将军率领五千勇士大破贼军五十万,力保江户御所不失。天下终于安定了。”

这话说的,很有意思。

仿佛柳泽吉保与郑诛和在关东合砍了八十一分。

但实际上郑诛和砍了八十分,阿部正武砍下二十分,柳泽吉保就是拖后腿那个,扣了十九分。

当然,为了把自己凸显一下,柳泽吉保没有弱化郑诛和的功劳,而是蓄意打压阿部正武,将阿部正武奇袭松平直矩的大功轻描淡写的划去了。

德川纲吉浑身冒汗,控制不住自己的前列腺,一边流着汗,一边渗着尿,终于从惶惶不可终日中解脱出来:“多谢明国大将啊,总算是把逆贼平定了。”

小田原城里不免弹冠相庆,德川纲吉与母亲桂昌院,妾室阿传美美的吃了一顿饭,睡了一个安稳觉。

次日,他询问柳泽吉保:“吉保,你说接下来怎么办?”

“肯定不能回江户,不如就近在府中御城暂时停驻。”柳泽吉保不敢让德川纲吉发现自己游而不击的事实,因此力阻德川纲吉回首都。

德川纲吉自己也没脸回来,并且这次造反声势浩大的原因,除了他与幕府老中们争夺财权,事实上是在争夺执政权以外,还有净土宗和尚反对他的因素。

净土宗,这可是德川家建立时就一直支持的教派。百姓造反他无所谓,可连净土宗都反对他,德川纲吉真害怕了。

因此,他也支持这一建议,竟然是直接顺势再往西跑一点,从相模国跑到西侧的骏河国,把骏河国的府中御城当做自己临时停驻的行在。

这样西边可以拿到大阪的粮食,东部可以遥控关东平原,看起来很是美好。

骏河国,是日本战国时期著名的‘东海道小丑’,被织田信长桶狭间奇袭的倒霉蛋今川义元的根据地。但他父亲所建造的骏府城,则的确是坚固非常,被德川家保留下来。

骏河国-府中御城,位于骏河国安倍郡。

就是今日的日本静冈县静冈市。

又叫骏府城。

这是一个位于十分狭长海岸线上的小小区域,但除了海岸之外全都是高山,窄窄的海岸平原施展不开,敌军无论是多少人都别想破城,可谓易守难攻的举世坚城。与东侧相模国的小田原城齐名。

这座城的地位十分特殊,他有自己的城代,而城代这个官职,在日本就只有大阪、京都、伏见、骏府,这四座关键城市拥有。

同时,在这一时期的日本,只有两座城市可以被称呼为【御城】,第一是将军所在的江户御城,第二就是上一任将军退隐后居住的府中御城。

这是德川家康开创的先例,他在晚年把幕府将军的位置交给二儿子德川秀忠,然后自己去骏府城隐居,被称为大御所。

因此,德川纲吉跑到地位类似于陪都的府中御城躲起来,反倒意外的很和谐。

有种完颜构的美。

不过考虑到他是被农民起义军追上门,还没打就被吓跑的,好像更符合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的作风。而妥懽帖睦尔的意思,是铁锅。

有种铁锅的美。

作者的话:非常抱歉!不知道为何,上上一章被上一章覆盖了,我

醒来之后已经修正。麻烦没能看到那一章的朋友再看一下!非常非常抱歉!

第二百八十三章 走弯路就是我的捷

德川纲吉不回来了。

他要在府中御城至少停留到明年。

这就导致出现了三个权力中心,一个在京都,一个在骏府,一个在江户。

如此之下,那些残存着的武士家眷们,也不得不启程西行,准备去骏河国投奔丈夫们。

而武士的大量撤出,也让消费群体的数量大幅降低,于是本来就不算很发达的江湖商业开始倒退,因此本该在战后回到江户的人口,竟然也没有快速回流,巨大的江户城里腾空多出大片大片的空屋。

郑诛和看到此情此景,已经有些忍不住的,想提前实现和德川纲丰的密约了。

德川幕府靠架空天皇形成权力,他也可以架空德川幕府形成自己的权力。

这个想法,遭到了大家的反对。

黄百家率先建议: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宣抚,现在二国宣抚使衙门只有十几个文吏、书办。谁能治理好这几十万人的大城?纵然是我,也坦诚没有这能力。到时候只能是才不配位,必遭其累。况且日本人心未失,众人心里只知道幕府将军掌管天下。此时我们就应该屏气凝神,遵养时晦。关东残破,我们可一边收葬白骨,一边招江浙东直百姓移民实边,以待天时。”

郑梁是教书大儒,情急时刻他嘴拙,就开始做算术:“关东之地,我汉民户口仅有七万,加上朝鲜户与倭人附郭户才止十万。土地未耕、粮食不收,恐不能做长久支撑。”

需要发挥口才的时刻,还是崔蔚林这个侍讲学士灵机一动:“满清据有天下时,一言剃发易服、二言屠城戮民,强暴天下,窃以为不可效仿。宣抚应当如主一所说,以退为进,将这烂摊子交给日本国的权贵们收拾。我们后退,也是在前进啊。”

说到满清,那对比效果就出来了。

你也不想好好的名声,落到满清那个水平吧?

林重藩、李洮,都过来劝谏。不过他们的劝谏理由比较单薄,就是汉民太少,耗不过日本人。

其实劝到这里,文臣也劝,家眷也劝,连几个武将都过来劝的时候,郑诛和只能叹息,承认黄百家说的没错。

现在强行要控制江户实在太勉强了。如果理政出现混乱,反而会大大损伤郑诛和的名望。倒不如以退为进,先稳固住大龍镇守府的人口,以及趁着关东人口大幅下降的机会,抢占移民档口的时机。

只能说,现在还不到时候。

郑诛和只好下令:“好了,我知道了。各自散了吧。林重藩注意朝鲜,今年原本计划秋天进站釜山,但兵力损耗在这里,计划推迟。既然如此,你把去年的账本拿出来,再和满清那边的权贵们联络,亏的小钱补给他们,把贸易走私线续上。”

林重藩领命而去。

各人也各回各驻地,忙自己的事情去。

今年基本不会再战,那就都搞建设去吧。

整个关东之乱,从五月持续到七月,但所造成的影响却需要用许多年的时间来克服。

郑诛和决定把下半年的全部精力都用在移民上。尽量只要精壮的年轻农民,媳妇配上日本女人,只需要三五年就能成为稳定纳税的农业单位。

而他的妥协,倒也让心虚的大久保忠朝等人松了口气。

所以他们马上让江户北町奉行北条氏平与武藏国代官井伊直兴交换官位,算是承认了郑诛和对江户城有半年时间的控制权。

大龍镇守府调了三艘快船,带着信件去往京师。

当然除此之外,他们还必须按照命令,带回来至少一千移民。

有时候行政命令就是如此不可更改,郑诛和不但命令商船必须携带移民才能进入市场,连自己的信使官船都必须遵从同样的规定。

三个船长,都是福建人。

福建人思维比较开阔,计策灵活。他们经过合计,决定等回程的时候从辽东或朝鲜劫掠一批人,直接完成目标。

然后他们驾驶着船只,在天津卫大沽口停靠,早就等在这里的锦衣卫立即接过命令,早上拿到中午就呈放在朝廷的桌案上。不过船只刚下岸,他们就被蜂拥而至的贫民淹没,每个人都奉上家产,恳求能被送到海外。

这时,圣武帝正和吏部尚书耿介坐在茶房里下棋。

“国事多艰啊。”

“唉,老夫身后名毁矣。”

圣武帝和耿介说是下棋,但一句接一句的,其实是发愁的不行。

原因嘛,则是户部尚书徐元文‘一不小心’透露了两件事。第一,他要清理冗官冗费,狠狠地精简一下财政支出。第二,今年疯狂的在全国各地检地抓人口之后,令人震惊的是,新制造的鱼鳞图册已经囊括了一万万七千万人,也就是1.7亿的人口。按照

这个进度,明年搜刮出来两万万人口根本不是问题。

这不可避免的引起了官场地震,怎么人口扩出来这么多,还要清理冗官?

徐元文,清顺治朝的状元,是特赦名单里的第一批。和崔蔚林那样的清贵官员不同,徐元文擅长整顿吏治,降低贪腐,所以靠能力又干了回来。他的本意是震慑一下官僚,让蠢货们自己提神或者辞职,但显然官僚们已经想歪了。

为了保住官位,大家纷纷决定给皇帝上表,雪花一样的奏章压塌了皇帝的书桌。

同时,吏部尚书耿介可是百僚之首,他下面的官员也都在骂他不干事,不会保护本部门。

“不能再查人口了。”

耿介苦着脸请求。

说起来有点反直觉,那就是再往下查人口的话,查出来的极端赤贫人口不但无法为朝廷提供税赋,甚至会成为负担,导致朝廷不得不设置更多官员去管理,并且造成地方大骚动。

如果朝廷不管他们,这些人反而还能躲在山坳等地方,盖个草棚耕几亩山田勉强活下去。尽管这些人肯定会被豪强恶霸压榨,但朝廷将他们扩入管理范围后,一收不到税,二要倒贴钱,三还会逼死人。

朝廷的刻薄寡恩,还是要胜过地方豪强。

因此,这部分人口其实已经到了朝廷与地方豪强之间的分界线,也是目前大明王朝行政水平的极限。

再挖,就要出事了。

徐元文削减官僚,就是在为增设管理岗位的县令等亲民官腾位置。

但是作为皇帝,圣武帝本能的感觉,还是把全天下所有人口都扩出来,更安全。这是一个皇帝天生的掌控欲。

同时,他也高度怀疑下面的官员。或许耿介人品好,但绝大多数肯定都更愿意控制和剥削贫民。

这便让这段时间的朝政,围绕是否安全清查人口,以及朝廷能否应对大力清查人口后的千万级流民冲击,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是战斗,因为户部和吏部官员已经在大街上开始全武行斗殴了。

“哦?灭倭的奏折到了。”

圣武帝顾左右而言他。

展开奏折,圣武帝不吝分享的让耿介看:“你看,灭倭在日本,以五千兵马大破敌军五十万,横扫日本国都,不日即可将日本金银掌握在...”

对于圣武帝那虚假的表情,耿介则很淡定的帮圣武帝圈出了公文的主要部分:

“陛下请看这里。日本人口极多,人多田寡,犹如在火药旁打火,深渊旁潜泳。民动如烟啊,稍有不慎便惊天崩裂,数十数百万民人填死沟壑。灭倭并不以击败匪寇为荣,反而规劝陛下注意国事。陛下,为了天下苍生,收手吧。”

但是说到底,在工业化改变农业生产以前,这种事不可能有完美的解决办法。

那些赤贫人口,要么被朝廷圈起来,要么被地方豪强控制住。

圣武帝思索良久,道:“一边查,一边不查吧。”

正所谓天威不可测。

圣武帝不可能放开限制,认可地方豪强对贫民的控制,自然只能压而不查,让朝廷一边查,一边不查。

如此,便是大量贫民疯狂涌向港口的原因了。

作者的话:感谢大家的支持!感谢远望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投票投币!

第二百八十四章 没有将军的江户城

江户城,终于恢复了一丝平静。

四面八方逃出去的人,也慢慢的开始回到城市里。

从大龍镇守府出发,一艘大福船满载着湖女等郑诛和的家属,开始返回江户。

再次归来时,女眷们纷纷站在船边,观察着残破的江户城有何变化。

逆流进入江户川,她们发现最大的变化,莫过于被圈起来的二国宣抚城。

是的,二国宣抚使衙门,已经直接就地扩建为二国宣抚城,城墙以日本传统的石基、木墙建造,高五米,除了东西南北的城门外,其余地方正在不断施工,增筑城墙。

在江户城中,这样规模的大型城池,其实还有好几个,譬如尾张藩、纪伊藩的上屋敷,都相当大,因此不算违制。

不过对于女眷们来说,这样的意味就非凡了。

“好大啊。”三井圣子呆呆的抱着栏杆发愣。

“宛如黄金可汗的坚城。”宝音瑙儿觉得,郑诛和已经可以称之为可汗了。

但船队并不在这里上岸,越过二国桥,前方更远一点的地方,有一座人工分割的超大型河边仓库,外墙以坚石、巨木堆砌在河岸,宛如一座城池。广长十里,宽四里,其面积之大如同一座小镇。

船只绕进人工挖掘的护城河,在仓库与岸边连接的地方,有四个供船只停靠的码头,这就是她们的目的地。

首节 上一节 171/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