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明的五星天皇 第158节

谁不喜欢呢?

德川纲吉更是舔着嘴唇询问:“可...可有多少?”

“整个修缮的话,可能要数年之久。我想先以下总国内的河段试着来驯服,第一年,就给一千五百匹丝绸吧?”黄百家看猎物入陷阱,舔舔嘴唇暗示郑诛和大方的付账。

就算是主持国家政治的大久保忠朝来了,也不能拒绝。

因为国库撑不住。

说到底,幕府的财政原本就有大问题。

幕府不是日本的中央政府,幕府只是日本三百个大小政府里,最有实权的大哥而已。

幕府控制的国土,大概占日本全国的13%-15%,所占据的耕地为八百万石。这个数字乍一眼看上去,勉强还像那么回事,毕竟他控制的是日本最精华的近幾和关东。

但郑诛和已经偷偷测算了本时期日本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

通过对三井家在大阪城参与粮食贸易的三十三间米组问屋的贸易记录测算,以及江户、大阪的米藏仓库,还有各种丰臣秀吉、德川家

康、德川家光等时期留下的记录查询,账房先生们给出了一个比较精确的估算数字。

本时期,按照官方记载、商业数据和推算,日本全国(不包括北海道)大概有耕地四千万-四千四百万亩,全国粮食总产量大约是两千五百万石。

每石粮食为二百六十斤。

由此计算,幕府控制的国土占全国13%,幕府的粮产量占全国的30%。

并且幕府和曾经的大明一样,收不到商业等有大量货币的商业税,只能盯着农民的地使劲刮地皮。

而幕府,却要维持一个对全日本进行有效统治的大政府,并且还要考虑到大大小小的藩国造成的行政效率低下的影响。可见幕府的财政本身就不可能有效运行下去。

治理关东平原的江户川、利根川等十几条泛滥的大河,还是幕府为了航运拓宽过,导致年年泛滥发大水的河流,又是封建时代的日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在人口极度膨胀的江户时代,关东平原的河流泛滥区域却呈现出部分萧条的模样。

留下了大片河边的荒地撂荒。

粗估来算,这些地方开垦出来,至少能有两个市大,容纳几十万人。

狗将军与侧用人商量了一会。

德川纲吉扭扭捏捏的默认,后续的事情还是交给牧野成贞来负责。因为他的封地,与这段河流重合,可以先以地方藩国的名义,修缮一下试试。

这时,郑诛和趁热打铁,想再次提议由他来官方转移人口:“我听说,日本人口稠密,以至于溺死婴儿。幕府可以允许我招募人手,去北方与鞑虏耕战,或者去东南亚与洋人鬼子争夺无穷的荒岛。那些鬼子、洋夷占据我华夏神州之土,早该杀一杀了。”

这一插嘴,又让狗将军如同吃屎一般难受。

儒家社会,君主就如同父亲,虽然配不配当爹另说吧,但直接卖人口也很触犯大忌。

这就跟直接把人当牲畜一样贩卖不一样吗?

那孔子的仁义何存呢?

郑诛和觉得自己已经很给面子了,就幕府这个破架子,要不是留着还有用,真想一脚给他踢了。

此时,还是更高情商的黄百家出面解围:“为天朝戍边,也算农兵吧。可以以农兵的资格招募穷苦农民到天朝的国土上戍边耕种,免税免赋,岂不美哉?”

经过黄百家的解围,买卖人口竟然变成了参军入伍,为国争光。农民们还能拿天朝户口,分田分地。虽然结果好像一样。

高情商,实在令人大开眼界。

狗将军和侧用人们都意动了。

郑诛和提出的问题,确实是日本眼下的困局。

日本有极其丰富的人力资源。

这涉及到日本人口大爆炸的现状。

儒家政权就算再混蛋,也会以高效治理农业为目标,造成段时间内的人口暴涨,于是人地矛盾激烈,社会开始混乱。这就是黄宗羲总结出的一种治乱循环,被后人称之为历史周期律。

不过历史周期律也不是谁想拥有就拥有的。

像奥斯曼帝国这种民族监狱型帝国,那是压根不用考虑周期律,在他们的治理下,人口是不断减少的。

在狗将军德川纲吉继位前的五十年内,被称为‘人口勃发’的时代。

如何证明呢?

别看日本的粮产量为两千五百万石,但全国人口可是大概在两千万多一点。

也就是说,不考虑到抽税、运输损耗等因素,只把这粮食分一分,一个人只能分到每年二百六十斤。

这是什么概念?

一个正常人每年应该消耗掉五百斤以上的粮食。

而日本人平均只能达到一半的水准。

更不提五公五民的五成重税,扣下来一个日本人一年只能吃到一百三十五斤粮食,其余的缺口就都要自行想办法弥补。一个日本人,可以通过只吃正常消耗四分之一的粮食,忍饥挨饿的活下去,还传宗接代,娶妻生子。

即便是武士阶级,也穷的不行。幕府只有几千个提供骑兵的高级旗本。但此时就有一句俗语形容他们‘一年一百零八袋,养活不足六口人’。

想想如果大明的京营禁军也是这么个窘迫水平,哪还有战斗力可言?

日本人真的很能忍。

即便如此,日本人也能通过各种方法,比如大饥荒周期性消灭人口、进城打工、隐瞒粮食产量、把大米换成低劣杂粮、长期溺死婴儿、饿死边缘群体、人为挤压弱势人群等手段,来把人口控制的两千五百万的规模,甚至保持社会稳定固化的运行。

通过极其残忍的内部消耗,解决人口增殖问题。

他们竟然不造反,不起义!

而且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日本近代明治维新。

那是什么时候好转呢?

美国爸爸两颗核弹,一把大火,麦克阿瑟天皇亲自主持打土豪分田地,才为日本人

送来了现代化,日本普通人的生活这才逐渐好转起来。

不愧是食草民族,郑诛和自愧弗如,中国人也自愧弗如。

当然,这种数据太离谱,怎么算都不可能有两千万人口。所以还有另一种不算主流的推论,认为此时大概是一千两百万人口,人均四百斤粮食,勉强还能过。

但就算这么推算,也还不如清朝末年的人均六百斤。

清朝末年有多惨,此时的日本就比那时候更要惨得多。

所以,不如让郑诛和帮忙解决一下人口膨胀的问题吧。

去海外的荒岛上殖民开垦,也好过在日本本岛被饿死。

作者的话:关于两个人口数据,前者太夸张了,但我查了查手上几本工具书,这个数据是比较公认的数据。

另一个1200万人口的数据,所以更加合理,但不算公认,因此采信第一个数据。无论如何,这两个数据都相当可怕,说明当时的日本普通人生活水平相当低下。

感谢八风筱月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投票投币!

第二百六十章 只要学会了哥的运营

等狗将军离开后,其他大名才陆续跪拜孔子像,来奉送上入学的束脩。

水户藩藩主德川光圀虽然和郑诛和的关系很复杂,但他主动向其他大名推荐,以自己的名誉担保这所学院的教学水平,帮忙拉来了几十个学生。

仙台藩就不一样了,他家很有钱,直接一车一车粮食往院子里送。

而井伊直兴,竟然试图白嫖,想靠着爱虎的关系,把儿子送进来免费学习。

如此种种,充分体现出大明文化胜利的优势,两个大儒一来,瞬间就有上百个本地贵族学生上赶着过来求学,奉送上了数千两金小判、大量精米,让这群未来的大名们学中文、读论语。

目睹如此种种后,黄百家都向郑诛和感慨:“原先宣抚对幕府将军的态度,实在令我惊讶。但看到他们如此仰慕华夏儒生,是我我也忍不住自矜一些吧。”

依然是高情商发言。

“哼哼,那是你忘了去年他们怎么被矿贼打进首都的。”郑诛和起身,准备回家。

今年,郑诛和不想再打大仗。

要运营,要工业,要把战船与大炮造的越多越好。

虚假的种田大师只会攒粮食,真正的种田大师连军队一起种。

这也是他向德川纲吉要人口的原因。

北海道岛的人口还是太少。

此时的函馆到室兰的狭长半岛上,只有汉人约五万人,加上他们找的日本、阿依努人老婆,还有儿子之类,以及勉强能算成自己人的喀喇沁部,差不多近十万人口。而当地的日本家庭,差不多有十几万,朝鲜族正在逐渐迁入,大概五千户,两三万人。

统合起来,大概五万户,近三十万人。

汉人和汉人亲属不到一半。

但好的一点是,这些汉人高度统一,主体是河南温县附近被流放的道教徒,另一个主体是从大运河附近来的河南、山东白莲教徒,两边都还挺熟。曹红的部下在汉人里到处宣扬郑诛和是红娘子之子,红天王,大家都是老乡还是同党。虽然手段比较俗,可意外的收获了大量铁杆支持。

然而在耕地上,还只开垦到不足二十万亩,其中只有一半种上耐寒水稻与小麦,剩余的由于种子不足,只能撒点豆子之类的菜种,用蔬菜补充。

去年在七万亩的耕地上收获了一千四百万斤大米,合五万四千石,这只能勉强喂饱两万七千人,只是总人口的一个零头。所以这些大米全都被强制征收起来,用作今年耕种的种粮。

当地的人口主要获得食物的方式,一是花金子找南边海对面的南部家、伊达家购买低劣杂粮,二是和阿依努东部王以物易物,拿铁锅等换取肉食。

但以上都逐渐落后,填不上人口需要,于是汉人们发现,开着小船去世界第一大渔场的北海道渔场捕鱼,才是最好的获取粮食途径。

这里寒流与暖流涌动,产生数量庞大的鱼群。其规模大到,只要把船开过去,随便撒撒网,就能满载而归。一艘小渔船一天可以捕获超过五吨的鲱鱼、秋刀鱼、沙丁鱼!

有时甚至不用扔网,把船停在夕阳下,缺氧的鱼,或者迁徙的鲑鱼自己就跳到船里了。

对于只有二十万人口的北海郡来说,填饱居民只需要大力造船、造渔网,组织捕捞队伍出海就好。

于是林木甲领导的福建造船师傅,在这一时期比女人还抢手。

在建的第二艘大明万胜号,被迫临时暂停,所有船匠师傅转入民间,用未经处理的木头造渔船,交给官府,再由官府组织捕捞队出海。所有获得的渔获,由官府统一出钱收购,送到各个村落里低价售卖。

日本淘金村落必须拿金子来购买,而汉人与朝鲜人的移民村,则可以临时记账,年底用耕种的大米来抵账

从江户跑过来的渔民们,迅速实现对口再就业。

这些鱼肉也反向出口到海对岸,在陆奥地区卖的十分火热,换回大量的日本娘们。

本地的日本渔民,反而因为幕府的重税政策,再加上地方大名的层层加税,日子过得近乎破产。

郑诛和意外的没想到,北海道最先发展起来的产业,竟然是捕鱼业。

但仔细想想,旁边就是世界第一大渔场,不捕鱼才是失误吧?

但既然捕鱼业可以提供更充实的粮食,郑诛和就不客气了。

他在家里专门给郎尹德等三人组写信,让他们大力支持造船师傅带徒弟,以最快速度培育一批渔船工匠。

大建!

狠狠地建。

战船要建,渔船也要建。

在可预见的四百年里,北海道渔场也不会枯竭,以现在的渔业水平,想怎么捞就怎么捞。

只要渔业能补充上食物需求,主食就用日本东北的杂粮代替,把所有耐寒种子都投入到开垦新耕地上。函馆平原已经开垦出三分之一的耕地,相信到年底的时候,就可以派出垦殖队伍,进入札幌平原,真正建立起北海大基地。

此时,为了人口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郑诛和给郑利默、马千户写信,河南、山东、江苏、浙江,不管是哪的人口,每艘商船想进入他的贸易区必须携带至少一百个移民,否则不能来做生意,强迫国内的商人帮忙移民。

首节 上一节 158/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