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明的五星天皇 第138节

一天天的过去,郑诛和感觉自己仿佛真成训练专家了。

姑且可以自称为郑大帅。

军官们苦不堪言,刚拿到手的礼服都磨坏了。

晚上,一群人凑到一起编排郑诛和。

“狗日的,将军为啥还不让俺们回去。”

“要我说,那是被家里的婆娘们榨干了。”

“噫~指不定是躲家里女人呢。”

而在宣抚使衙门里,郑诛和才收到朝廷过了一个多月,争吵完人选又吵财政,中央与地方扯皮后的济州岛战役的最终回答。

“河东郡主李海月、广宁副总兵秦昭义,登州水师总兵王缚蛟?这是什么奇怪阵容,河北、辽西与山东各凑一个人头,凑齐了可以召唤神龙吗?”

虽然不太了解里面的政治冲突,但郑诛和已经预感到一阵阵微妙的不对劲。

作者的话: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是十月一,所以晚上要回老家烧纸,不影响更新。

第二百二十三章 康熙爷圣明

圣武十三年十一月,1690年的冬季。

当伊豆大岛还在枪炮声隆隆之中,明军们没日没夜的端着步枪练习一轮齐射然后刺刀见红的时候,日本这个多山多地震的海岛国家又开始了自己的新一轮倒霉。

“将军,喷火了!”

郑诛和一早上起来,就看到西北侧的天空黑烟滚滚,火山灰四处飞溢,将整个天空都染成黑幕。

日本人的日常,火山喷发。

这还不是大阵势,富士山还在蓄力呢。再过十四年的宝永大喷火,喷的昏天暗地白天黑夜无法分辨,火山灰几乎将关东平原都覆盖,作物枯萎牲畜病死,幕府差点咽气过去。

这次,是位于上野国与美浓国交界的木曾御岳火山喷发了。

郑诛和出门,看各将都有些发憷,脱口而出安抚:“这是老天爷也知道我要放大炮,所以先在日本人的心头上开一炮给我庆功啊。”

如此一说,军官们对老天爷发威的那种心悸才被打消过去。

何麒正很有心眼的鼓励大家:“马上就要上战场杀鞑子了。兄弟们唱歌吧,我来起个头,万人一心兮太山可撼~”

众多总旗、小旗也纷纷习惯性的跟上了第二句:“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戚继光的凯歌开始在校场上回荡,兵将们虽然没有戚继光的人品,但戚继光的歌却唱了一次又一次。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郑诛和回到房间里,也拔出了北条氏平送给自己的太刀,慢慢的抚摸着刀刃,心里跟着一起唱起:

“杀尽鞑奴兮觅个封侯。”

十一月寒风料峭,辽东平原上的盛京同样一派肃杀。

虽然满清的国土日渐缩小,但盛京的皇宫倒是越修越大,城里的八旗部民都不得不搬到城外居住。

一等公、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索额图跪在太政殿前,向太监转呈上他与罗刹人的《尼布楚条约》。

这一场惨烈的大战,被当做大胜向国内宣扬,还将抓来的俄罗斯人编成一个佐领,要在城里游街夸耀。但索额图凄苦紧凑的额头,以及他旁边步撵上那面如金纸的勒尔锦,都说明这场大战打的极其艰苦。

北方苦寒,即便夏天开战,也依然死了上万人。

朝廷上,藏香纷纭中,一道身穿明黄十二章龙袍的中年身影,端坐在金黄垫上,眉宇间一股睥睨天下的浑厚大气,俯视着战战兢兢的臣子们。

清朝第四任皇帝,爱新觉罗玄烨。

他的心情显然没有看起来那么舒坦。从他登基那一年开始,大清朝的国运就急转直下。以至于八旗中不时有人说,他就是大清的灾星。

康熙二年,两蓝旗跟着兀尔特在云南造反,吴三桂退到了贵州

康熙三年,李定国出湖南,吴三桂退到湖北。

康熙四年,郑成功光复南京,吴三桂一口气退到了河北。永历帝崩,洪轩帝在南京登基,复天下之半。

等康熙六年,他刚刚搬倒鳌拜,把政斗激烈的八旗贵族都聚拢起来时,逆贼就已经杀到了京师近郊。若不是赵良栋在天津大战兀尔特,一个汉人死护清廷,一个满人高举明旗,两边杀的天昏地暗,康熙甚至不能从容的迁移人口和宫室财富,再到盛京来稳守一方。

“这么说,将士死伤万人,也打不下两千罗刹人据守的石垒。你们在城下一直守到他们弹尽粮绝,才迫使投降?”

索额图与勒尔锦无话可说,只能叩头谢罪。

殿中的气氛一瞬间拉入冰库,众大臣低垂着脑袋,冬帽层层叠叠,看不见那汗流不止的脸颊。

就在这肃杀之刻,另一位重臣兵部尚书,富察氏的马齐,急忙出列奉上题本:“启禀陛下,明逆暴虐,抄掠草原,车臣汗携民一万余户前来投奔。大喜啊。”

这是去年冬天察哈尔副总兵童死国组织的一场剿灭战。车臣部位于外蒙东部,紧邻着明军与清军的前线,态度一直摇摆不止。

童死国和清朝可没有情分可讲,恨不得一刀捅死康熙帝,所以他忍无可忍,直接长途奔袭数百里,屠杀了车臣汗部二万户,杀的草原上血水横溢。残余的几千户跟随车臣汗跑到了清朝这里。

气氛还很紧张,没有人跟着庆贺。

康熙敲了敲扳指。

小太监急忙庆贺:“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马上如梦初醒的纷纷跪下磕头,齐声诵唱皇帝的恩德。

朝议磕磕巴巴的进行着,尼布楚的惨胜与车臣汗的事搅动着每个人的心。

又有人提起了朝鲜之事。

“朝鲜叛逆在海中啸聚一方,以舟船为据点,骚扰海岸,已经成势。有消息说,是明逆的大臣郑诛和在捣鬼。愿陛下察之。”年轻的谏臣,镶红旗的温达出来进谏。

这话一说,好几个重臣的孔雀翎都抖了三分。

大家互相对着眼神。

各大家族家里的朝鲜货都是从哪来的,这还用多说吗?

没想到一个愣头青跑出来,捅破了默契。

眉目一抖,康熙旋转着手上的扳指。

如今的局势越发诡谲,明军仿佛要出现在清朝疆土的任何一处,在外蒙的车臣蒙古部、在内札萨克蒙古的任何一个部落,在朝鲜、在日本,甚至在东北都偶有明国人出没的踪迹。

又有太监扛着一幅一人高的大清全舆图进入太政殿,撬开地砖,将它安装在皇帝面前的地上。这是康熙为方便自己观察国情而设置的地图。

这是一幅精致的旧式地图,大清位居于其中,北边的缝隙里夹着罗刹人,西侧的蒙古高原上全都归属于大清,而大清仿佛一条卧龙,压在角落里只露出河北、辽西一部分地方的明朝上。南侧的朝鲜忠于大明,大海的缝隙间有几个小岛,那象征着日本。

如此一看,大清朝仍然国富力强,上打俄罗斯,南压小明朝,位居于天下之中,可谓是天命在身。

一想到这里,玄烨焦躁的内心就略有缓解,连脸上的麻子都似乎少了许多。

“今天就议到这里吧。朕看这郑诛和也就区区一个流寇出身,有些小智谋罢了。着费扬古督促鲜八旗速速造船,令朝鲜南三道水师统制驱逐之。朕困了,摆驾畅春园。”

皇帝起身离去,去戏弄起后宫那些裹脚的汉人妃嫔。其余大臣面面相觑,纷纷沉默的散去。

镶红旗旗主,多罗克勤郡王,爱新觉罗讷尔福带着人在宫门口拐角堵住了本归他管的温达,把他痛打一顿才各自离开。

作者的话:晚上要回老家烧纸,所以写的短了点。上一章昨晚上努力写的很长了。明天早上那章我尽力多写。

第二百二十四章 借个种可以吗

清廷的政治格局有些混乱。

在康熙致力于扳倒专政擅权的鳌拜时,起义军已经在山西山东举旗,这时朝廷还保留着八旗议政王制度。

当吴三桂带着三藩的大军从云南、两广倒退着跑回河北时,三位藩王里还有两位保持着军权,尽管之后康熙亲自动手像除掉鳌拜一样除掉了跋扈的吴三桂,但依然被迫让吴三桂、耿精忠的后代保留王爵。屠杀广州七十万人的尚可喜全家都被明军抓到,被细细切成千万份臊子,分给了广州市民一人吃一口,将他全家生吞活剥。所以在这个位面,后来广州人吃面加臊子的时候,就叫它可喜肉。

因此,满清一共有十个王,八个满人铁帽子君王,两个汉人藩王。除此之外还有四个蒙古汗。

这就是一十四个铁帽子王爷。

当然,以上这些部分在十年间都被康熙皇帝逐渐架空起来。与之一起架空的,还有六部尚书、内阁等各

种部门。目前最得宠的是南书房的学士们。

无论战场上打的如何,康熙皇帝温水煮青蛙,治国烹小鲜的本领的确是一流,从摆平鳌拜开始就一直处于最高水准。公允的讲,比洪轩帝和圣武帝捆起来都要强一些。

在康熙的治理下,东北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开垦起来,官府造册登记到每一户,有完整有效,五年更新一次的税册,对于市场的物资供应更是经营的有声有色,让东北形成了一个小而精致,高效可控的钢铁战车。

在东北的县学、国子监中,汉人的理学大师们用他们精妙的理学水准为满清裱糊门面。

家就是国,君就是父。剃发易服是因为君臣如同父子,君主长什么样,臣子们就剃什么头发。

这叫君君臣臣。

而明儒高举的另一条理论华夷之辩,他们则为之粉饰道,夷狄入华夏而华夏之,所以满清进入中原建立统治,满人就从夷狄转化为华夏,所以金钱鼠尾辫和爱新觉罗姓,就变成了华夏之君了。顺带他们还指责永历、洪轩与圣武三代皇帝已经是农民叛逆的党魁,是虎豹带着豺狼,污染了华夏神圣的法统。

而他们撤退到东北,这就是再造华夏。

清儒的这些辩解,还系统性的写成了书籍来传播,来打造自己的思想防线。

虽然明国的儒生们普遍拉胯,但他们宁可被圣武帝砍头也不想剃发易服,他们对逃到关外的文人编造的这种无耻理论给出了一个精准评价。

暴君拴犬儒,人人皆奴才。

尽管我大明的文坛稀烂,能扛鼎的还是崇祯年间的四君子,那都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在细致的理论与考据上,更是被清儒吊起来打。

可咖啡味的狗屎,与狗屎味的咖啡,明儒还分得清楚。

太政殿门口,十个满汉王爷把手叉在袖子里,拉着悠长的北京口音:“还有六个月就是皇帝爷的三十八岁的寿宴,又是皇帝爷的登基三十年,该怎么准备,大家议一议吧。”

“议一议吧。”众人纷纷附和。

但到底怎么搞,这事很愁人。按照原本的预定,是要扯丝绸挂五彩树,从城门口一直到皇城楼,再请一批百岁老人设长寿宴。

东北不产丝绸,王爷们心里想的,还是府邸里马上送来的下一批朝鲜货。

大家都知道,那是一个叫郑诛和的明军将领从江南走私给赵良栋,然后再转移到盛京的宝货。那里面都是可以报效给皇帝的丝绸。只有这时候,皇帝不会追问这些丝绸从何而来,让大家可以肆意的合法化搞来各种宝物。

但很快,他们意外得知了一个卡着蛋的事。

郑诛和扣了他们的大笔定金,不发货了。

这时候,王爷们可没办法申请淘宝小管家仲裁。

江户城。

郑诛和回到了自己的家里,正在度过出征前的最后闲散时光。

“伊奈忠笃快死了。”

横姬夫人垂头丧气的坐在走廊上,向郑诛和再次求助。

伊奈家要散架了。

这个一直忠于幕府的家族进入了崩溃的倒计时。

一直都不要命似的工作的伊奈忠笃,在郑诛和路过的美浓国的东北侧的飞驒国,那是一个很贫瘠,很穷苦的小地方。作为一国之主,伊奈忠笃把自己累倒了。而木曾御岳火山的喷发所蔓延的火山灰,飘散到飞驒国,让伊奈忠笃本就不健康的肺进入当机状态,现在已经是命不久矣。

这是个不那么惊人的消息,所有人都清楚他的健康很差。

但伊奈忠笃没有儿子,这却是一个大问题。

对于绝嗣的封国,幕府一向不吝啬于马上转封新的家族过来占坑。

所以说白了,横姬夫人今天带人过来,是有另外请求的。

郑诛和不假思索,向旁边的伊奈上下左提出聘请:“伊奈家的藩士可以加入大明宣抚使衙门。还是做土木工程,不过有时候是在战场上修工事,大多数时候则是在利根川河畔我的县中修水利工程。我出双份的俸禄。幕府给的封地依然保留。”

伊奈上下左感激不尽的俯身行礼。

首节 上一节 138/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