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嘉靖 第153节

两板斧抡完,紧接着是第三斧。

骑兵们将三眼神铳当成了铁榔头,狠狠砸向草人靶......

嘉靖帝连声赞叹:“精锐之师!好!”

骑兵操演结束,是火铳兵操演。他们全部换装了造办处刚刚生产的纸壳弹。三段式射击的速度更快。

“嘭嘭嘭”,火铳兵线列腾空升起一团团白雾。

三排六次齐射之后,他们身后的掷弹兵上前,投掷出手榴弹。

此次阅兵的压轴好戏终于登场。

新军已从造办处接收了三十门重炮,全部都是仿制的西洋十二磅重炮。另外加上五十门速射炮,二十门虎蹲炮。来了一次百炮齐发!

“轰轰轰”。西山的山坡被百炮齐发轰的千疮百孔!

嘉靖帝对朱载圳感叹:“新军现在有三个军。若有十个军,我大明必将天下无敌!

别说一个俺答汗了,就算再来三个五个也不在话下!”

朱载圳道:“父皇,凭借现有的新军,两年内拿下河套不成问题。

有了河套养马地,大明就能扩编八到十万骑兵。到那时就可以横扫草原!

不光是草原,还要复收西域,恢复丝绸古道。让大明的货物通过陆路直达欧罗巴!”

朱载圳的豪言壮语感染了嘉靖帝。嘉靖帝道:“吾儿努力罢!待你北定草原,西收西域成功的那一天。朕当禅让,安居永寿宫当太上皇!”

嘉靖帝的话让朱载圳没法接。听上去很情真意切的样子,仔细想想又感觉哪里不对。

貌似成祖爷坑二儿子朱高煦的时候,也说过类似的话......

阅兵结束。一众官员下得阅兵台,参观新军的各式军械。

严嵩和徐阶来到一个僻静处。

严嵩凝视着那一排排的火炮,一列列的火铳。他意味深长的说:“子升,你说太子带我们这些文官来看阅兵是何用意?”

徐阶微微一笑:“太子的意思恐怕是——火铳也好,火炮也罢。能对准外敌,也能对准我们。”

严嵩轻蔑的一笑:“兵戈锐器,对付外敌或许有效。对付天下官员,呵,太子还是稚嫩了些。”

这两个政敌,为了抵制新政,为了遏制强势太子,维护文官集团的利益,如今已颇为默契的站到了一起!

嘉靖帝那边,他拿起一枚纸壳弹,问戚继光:“这怎么往铳里装?”

戚继光拿起一枚纸壳弹,放在嘴边咬开弹底,塞入火铳,用通条压实。随后他道:“禀皇上,就是这样装填的。再点燃火绳,扣动扳机就能射出了。”

嘉靖帝今日心情不错,亲自拿起了火铳,试射了一发。

“嘭!”火铳射出巨大的声响吓了他一跳。

朱载圳却在一旁高喊:“父皇好铳法!”

随行的官员们纷纷附和:“皇上威武!”

“皇上在演武场上的风范,就算秦皇汉武都要略逊一筹!”

嘉靖帝龙颜大悦:“众卿言过其实了。圳儿,这支精兵还需要训练多久才能上阵杀敌?”

朱载圳答道:“至少还需要一年的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西山军营就是磨刀石。”

嘉靖帝问:“现在新军最缺的是什么?若缺银子,可以从内承运库补一部分。”

朱载圳摇头:“父皇,现在最缺的不是银子。而是战马。骑兵作战,一人一马是绝对不够的。至少要一人配五匹马。

蒙古西征时,一个骑兵甚至要配十匹马,做到不间断的长途奔袭。

鞑靼那边对良马又看得很严。我们只能通过走私,慢慢攒战马。

等两年后打下河套,状况就能改变了。河套是养马的宝地。到那时我大明就有了丰腴的马场。”

(河套地区如图。河套是中原王朝的军事牧场,两千年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汉武帝北伐匈奴是先收河套作为跳板;唐太宗也是先夺回他爹割让出去的河套,再派李靖深入草原腹地。)

嘉靖帝道:“嗯,事情要一步一步做。朕相信,大明有新军这柄利剑在手,定将披荆斩棘,扬国威于四方。”

朱载圳见嘉靖帝心情不错,趁机提出了东征建州、野人女真的方略。

“父皇,建州女真、野人女真有些小部族不服管教。儿臣认为,可以调派几千骑兵前去平定。

一来是稳定大明的东北疆土。二来可以在实战中磨练骑兵。

讲武院、演武院不能只教兵书。战场才是最好的课堂。”

嘉靖帝一口答应了下来:“嗯,准奏。此事你跟杨博商议着办吧。”

日暮时分。阅兵和参观结束。

嘉靖帝跟朱载圳同乘一辆舆车回宫。

在车上,嘉靖帝感慨:“唉,圳儿,若推行新政如编练新军一样容易就好了。”

朱载圳道:“父皇,儿臣还是觉得事在人为。”

第245章 太子微服私访记

朱载圳坚信事在人为。事实却给了他当头棒喝。

已是深秋。到了北直隶征收秋赋的时候。

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

内阁值房。

朱载圳正在听取新政在北直隶的执行状况。

户部左侍郎张居正道:“禀太子。新银圆虽已放到了各大钱庄。然而去钱庄兑换银子的百姓、商人根本不认。他们只要银元宝、银锭、银锞。

到今日为止,一两圆只兑出去六千七百枚。半两圆只兑出去一万八千枚。银毫兑出去两万枚。”

朱载圳眉头一皱:“这怎么回事?”

张居正道:“京城之中的谣言愈演愈烈。有的说朝廷的新银圆是银铅参半。

更有甚者直接说银圆外面裹了一层银皮,里面是铅。”

朱载圳问:“一条鞭法的执行状况呢?”

王国光拱手:“禀太子。北直隶八府两州九十八县正堂联名上书。说老百姓手里根本没有银子。各县秋赋,征收的依旧是粮食。”

张居正插话:“小额的银圆没有流通到百姓手里,一条鞭法自然执行不下去。”

严嵩终于开口:“新政中的一条鞭法虽遭遇挫折。高薪养官,分税养吏、役两项在北直隶却执行的很好。”

朱载圳气的拍了桌子:“那两项有利于地方官。他们自然抢着执行!”

徐阶发话:“太子,百姓也好,商人也罢,人家不认新银圆。朝廷也没有办法。总不能在民间强制兑换!”

朱载圳反问:“为何不能强制兑换?等老百姓把银圆拿在手里掂着,他们就会明白银圆是足银足色!”

严嵩道:“太子,贸然在民间强制兑换银圆,可能会酿成民变。伪元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以宝钞强兑民间金银。”

就连张居正都说:“太子,臣认为新政应缓一缓,逐步执行。今年的北直隶秋赋,依旧征粮。”

王国光道:“臣觉得新政推行不下去,症结还是在于地方官不想执行。”

朱载圳愤而起身,直接离开了值房。

他来到永寿宫,找到了嘉靖帝。

嘉靖帝见他一脸怒色,问:“是不是新政被地方官阻挠了?”

朱载圳说了句气话:“父皇,北直隶地方官皆可杀!”

嘉靖帝反问朱载圳:“杀光了又如何?再换上一批,依旧是那个德行。

吏部名册上,北直隶上到巡抚,下到各县县令、典吏、主簿,正九品以上官员一共有七百多人。

这七百多人里,有多少是你的人?”

朱载圳语塞。

片刻后他道:“一个人没有。”

嘉靖帝道:“你的知行书院北院,现有学子千人。你觉得,那些毛都不一定长齐的学子,能够取代北直隶的七百多个地方官嘛?”

朱载圳实话实说:“暂时取代不了。他们没有为官的经验。最多只能给充任主簿、典吏一类的杂官。”

嘉靖帝道:“这就结了。你的新政的确上利朝廷,下利百姓。朕支持你推行。不过要有个过程,不要想着一蹴而就。

依着朕看,至少要十年时间才能在全国推广新政。”

朱载圳忽然生出了一个想法:“父皇,儿臣想到下面的府县去看一看。”

嘉靖帝惊讶:“你是说,微服私访?”

朱载圳点点头:“对。父皇,儿臣想取个化名,冒充新任的地方杂官。到地方官府去,看看那些当官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嘉靖帝道:“你是监国太子。怎么能说微服私访就微服私访?”

朱载圳道:“父皇,儿臣就下去一个月。这期间对外宣称在朝天观陪您闭关修道。

儿臣想要澄清吏治,就先要了解大明的底层官僚系统。弄明白这个系统到底是如何运作的。”

嘉靖帝道:“好吧。朕就给你一个月。”

翌日,东宫。

陆绎来到了东宫大殿。

朱载圳问:“查的怎么样了?”

陆绎道:“西山阅兵时,保定府泉乡县令因病请假,没见过太子爷您。

正巧泉乡县主簿出缺,吏部委了一个名叫刘金鹏的举人补缺。

臣已将刘金鹏扣在了京城。将他的委扎、举凭都拿了过来。”

朱载圳道:“好。那我就化名刘金鹏,到泉乡县走一遭。”

陆绎道:“臣已挑选了一百名精干锦衣卫,潜入泉乡县中,暗中保护您。”

朱载圳道:“没必要如此兴师动众吧。万一被人察觉岂不漏了底?”

陆绎道:“太子放心。我让他们扮作皇家镖局的镖师,对外说是在泉乡县等一批镖车。”

朱载圳赞许的说:“还是你办事缜密。”

第二日早朝。

百官在皇极殿内聚齐,却迟迟不见朱载圳来坐朝听政。

官员们左等右等,只等来了司礼监掌印黄锦。黄锦尖声尖气的喊道:“太子爷陪皇上在朝天观内闭关修道。要一个月才能出关。

这一个月内诸位免朝。有事给司礼监递折子。司礼监会转呈皇上、太子。”

一众官员面面相觑。片刻后他们鱼贯走出皇极殿。

徐阶压低声音,对严嵩说:“严阁老。太子受了挫折,好像有些心灰意冷啊。不然也不会到朝天观去闭关。”

严世藩插话:“太子爷是在跟咱们斗气。”

首节 上一节 153/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