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第453节

周光花了三天时间仔细看过朱七牛的信,心情十分沉重。

原来还能这么做吗?

这个李成桂还真是个人才,不愧是跟太上皇几乎先后建国的枭雄。

让人喊来两位侍郎,周光问道:“流入朝鲜的大明币钞有多少了?”

财部左侍郎最近这一两年的主要任务就是盯着朝鲜那边,对那边的情况自然滚瓜乱熟,想都没想就答复道:“约摸有十万亿圆。”

财部右侍郎最近则是主管币钞印发。

虽然他很清楚最近印发币钞的频率高了些,总数大了些,但因为对朝鲜那边的事儿不是太清楚,闻言还是颇为惊讶:“这么多?他们那么小的国家,居然这么富有?”

财部左侍郎道:“也不算多吧,随便一条路修下来,发动个几千人几万人,修个几个月,光工钱就得上亿圆。

这还不算原材料、征地等等开销,稍不注意就是十几亿投进去了。

而朝鲜现在遍地开花,全国人民都被调动起来了,十万亿听起来多,平均给他们上千万人,一人也就九十万圆左右。”

【之所以得出这样一个数字,不是作者乱七八糟写的,而是有依据的,以我国一个不算发达的普通中原地带三四线小城市为基准,常住人口以大几十万来算,全年生产总值一般在几千亿到上万亿不等。】

【就算古代生产力低,可只要思路打开了,其实大差不离,在人数乘以二十多倍的情况下,三年的生产总值乘以几倍到十来倍并不算离谱。】

【而货币总量一般是大于生产总值的,有的国家的货币总量和生产总值比例为二比一甚至更高,当然也有零点几比一的。】

【当然,这也是作者查了点资料然后凭空胡乱合计的,并不能作数,大家看一乐就得了,不具备太大的参考价值。】

“那也不少了。”财部右侍郎感叹道。

“这种事儿怎么说呢,若是联系上他们现在一套三居室动辄三四十万圆的价格,而且基本都是预售房来说,九十万也就是一套简装的房子加一二十万存款罢了,毕竟很多钱都不是现钱,而是变成了米面、衣服、牛羊马等等商品。

再者,这只是平均数,实际上他们的贵族、富豪掌握了绝大多数钱,普通百姓的身家绝对远远少于九十万。

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中绝大多数连世代相传的祖屋和田地都没了,如果人人买房的话,转眼之间就存款少得可怜了,,有的原本住在犄角旮旯地方的百姓,一家的征地拆房补偿款加起来也就十来万,都不够重新买套房的。。

不过话也说回来了,比起过去那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穷困闲散生活方式,如今的朝鲜百姓最起码衣食无忧。

就算他们中有的人买不起房,租的房子也比过去的祖屋住的方便干净,一家人努努力,干个三两年,买套便宜点的房子还是没啥问题的,这个叫李成桂的国王还是有些本事的。”财部左侍郎有些唏嘘的分析道。

朱七牛被皇帝派去攻略东北一事,整个朝堂都没有几个人知道。

周光则是少数几个知情人之一。这事儿若没有财部配合,那是怎么都无法执行的。

周光因此一直在暗中关注朝鲜那边,许多大数据还都是他秘密发给朱七牛的,不然朱七牛人在东北,还真的很难全盘掌握。

微微琢磨后,周光又问道:“那朝鲜本国的货币呢?已经停用了?”

财部左侍郎答道:“倒也没停用,但就跟我们大明以前许多地方还在流通前朝铜钱、银两一样,只是夹杂着用一用罢了,数量不多,比例更是少得可怜。”

周光心中一喜,暗道:“如此说来,斌王殿下差不多该发动总攻了。”

当晚,周光不顾病体,再次通宵办公,连家都没回。

忙了一夜后,周光终于将了解到的最新信息记录在了纸上,并将自己的一些想法也给附述了上去,着人送去给朱七牛参考。

当这封书信来到朱七牛这里时,已经是永乐六年正月二十六了。

这天正好是朱七牛大儿子和二儿子的周岁生日。

无奈朱七牛人在东北,至今都没见过他俩和他们的两个弟弟,更别提回去给他们过生日了。

黄月英、蓝桉、尚灵儿是永乐四年夏日怀的孕,何以到永乐六年却有了四个孩子?

她们回去后,可没再来过朱七牛这里。

这是因为黄月英生的是双胞胎。两个男孩的出生时间前后才差了几十个呼吸。

蓝桉和尚灵儿也都生的是男孩,一个是永乐五年二月初一生的,一个是永乐五年二月初三生的。

朱七牛当时收到信后,老欢喜了。

但碍于孩子还小,不适宜舟车劳顿,他也没让家里人把他们送过来。

老朱家一下子添加进口四个男丁,这可把朱七牛一家人都给高兴坏了,就连当今太上皇和太后、皇帝皇后也都发自内心的高兴,一人赏了他们各一箱笔墨纸砚、金银珠宝等,直接让他们一出生就拥有了远超常人的财富。

格外看重亲人的太上皇朱元璋更是直接拍板,令宗正府将他们录入族籍名册,并封了朱仁忠为斌王世子。

朱仁忠乃是朱七牛的长子,另外三个仔分别是朱仁孝、朱仁节、朱仁义,取‘忠孝节义’之意。

不用说,他们的名字也是太上皇给取的。

他们百日宴的时候,太上皇许是觉得朱七牛不能到场,心有愧疚,想要代为弥补,更是亲自出席,把氛围搞得那叫一个隆重。

只不过太上皇大概是高兴过头了,一人送了他们一个两斤多重的金链子金锁,往他们头上一戴,好家伙,差点让他们四个集体夭折。

急眼了的朱象直接急眼了,下意识就用车轱辘话数落起了朱元璋这个年纪跟自己差不多的大侄子。

朱元璋却不动怒,反而十分高兴,嘻嘻哈哈的向老叔赔罪,宾客们无不瞠目结舌。

第71章 斌王膺时杰,群才遇良工

接过士兵递过来的周光的密信,朱七牛却没急着拆开看,而是又将家里同样于今日寄来的家书看了一遍,这才把家书珍重的收了起来。

朱七牛却还是没急着看周光的信。

将桌上的一个盒子打开,朱七牛依次从里头拿出来了四个泥娃娃。

只见它们被捏的十分活灵活现,大大的眼睛,酷似父亲的容貌,胖乎乎的肚子和小手,怎么看怎么叫人喜欢。

“这就是我的孩子啊,果然跟我小时候长得一样可爱又好看。”

朱七牛上手摸了摸四个泥娃娃,就仿佛摸得是自己的四个儿子似得。

不用说,这四个泥娃娃正是朱八牛根据朱七牛的四个儿子捏成的。不说完全相像吧,但起码也有九成九相似。

朱八牛专门捏了他们,为的是让朱七牛稍慰思子之苦。

端详了好一会儿四个泥娃娃,朱七牛苦笑道:“八牛这捏泥人的手艺是越来越好了,我记得小时候因为泥人,她还把黄忠明给揍了一顿呢,转眼间忠明的孩子都比我们那时候还大了!”

想到此处,朱七牛又忍不住替妹妹担心起来。

“一晃眼,八牛今年都已经二十三岁了,别人家妹妹这么大的时候,儿女都有八九岁了。”

“难道真的要过继一个儿子给她?”

“我跟夫人们倒是不觉得有啥,关键是爹娘那关不好过啊,到时候指定又得闹矛盾,不是这个气的几天不吃饭,就是那个跑出去几天不回家。”

拆开周光写来的书信,朱七牛仔细一看财部统计的有关朝鲜的经济数据,不禁哂然一笑。

“这么好看的经济数据,可惜就跟空中楼阁一样,全靠让全体百姓动起来来创收,一没有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没有货币优势,三没有基础依托,就跟大明的寄生虫一样,大明若是不接盘,早晚都是坍塌。”

“这要是再放任李成桂搞几年,什么童工、灵活就业、年轻的老年人、附加税、公摊、摊位费之类的东西怕是他都能发明出来。”

“这家伙是真行,尤其是在搞钱方面。”

看了看桌上的四个泥偶,朱七牛合上了扇子:“陪着他玩儿了快四年,也是该最后收尾了!”

……

位于定辽右卫西南方的是盖州卫、金州卫和复州卫。

其中的金州卫地理环境最具有优势,位于海边,跟朝鲜平壤隔海相望不说,还跟山东登州、永平府也隔海相望,实乃勾连南北之经济家必争之地。

因大明前几年实行的动起来计划,金州卫辖区内发展的也很不错,比过去强太多了,老百姓都渐渐由一天三顿饭改成了三顿饭,菜里也零星可见一些肉丁。

再等到朝鲜那边开始大搞经济改革,金州卫依据其便利的地理环境,那就更是被吹上了风口。

但凡是朝鲜跟大明通商的商品,倒有许多是从这里中转的,甚至干脆就是在这里买卖的。

而但凡是不那么蠢笨的人,随便在这里买进卖出,干个几个月,几万几十万收益是绝对有的。

若是当地百姓不想承担风险,那去码头上扛大包或是买辆牛车帮着拉货,那也是不少挣的,一年下来起码能挣个几万十几万。

再后来,朝鲜那边用人荒,金州卫这边有不少人选择了结伴去闯关东,不少人因此体重快速消磨,但大部分也因此赚的盆满钵满。

却也因此带来了一些问题。

其一,许多卫所里的士卒的亲属选择闯关东挣钱,那卫所里的农场里的田地便难免缺人照顾,到了秋收时节,卫所的长官一查账,好嘛,粮食比起前两年减产了两成。

其二,因为许多大明商人过去朝鲜进货,然后转卖,一旦东西在金州卫码头这边囤积过多,而货款来不及收取,他们便会找当地贷款,这直接导致当地时不时就会货币短缺,进而发生通缩和物价暴跌。

其三,这些商人把货一卖掉,立刻就是大把币钞落进口袋,他们一高兴,便会大把消费,再加上去朝鲜做活路的人偶尔也会寄钱回老家给家里人用,一旦这两种现象撞到一起,好嘛,顿时就是货币过多而需要的其它商品过少,往往就会造成通账和物价上涨。

金州卫这样的情况却也不是个例。

事实是,每次朝鲜那边大批量进货或卖货时,跟他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大明各州府乃至各县城就会短时间内或个别行业出现通缩或通胀。

有的时候,通胀跟通缩甚至会同时发生。

打个比方,朝鲜现在差不多有一千来万张嘴等着大明这边的粮食,这么多人一天下来,少说也得几百万斤粮食和其它难以测算的瓜果、蔬菜、肉类。

为了凑齐这个数,朱大牛和朱二牛不得不将手伸进更远的地方的农场的库房。

他们每买一次,当地的库房就要被清空不少,那当地的粮食蔬菜等可不就价格上浮了吗?

这是通胀。

而当他们卖出其它一些东西,比如桃花仙、红缎等,立时就打压的其它同类型商品价格下沉。

这是通缩。

他们若是一边买一边卖,当地的整体经济形势便成了一边通胀一边通缩,往往百姓昨天去买两样东西,今天再去买同样的东西时,就会发现一样东西比昨天贵了,一样东西却比昨天便宜了。

这种现象整体来说还是偏好的,最起码说明大明经济有活力,人们能靠着它谋生,而且它们往往发生的时间不长,对百姓的生活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尽管它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从最开始一两个月一次到后来的隔三差五就来一次,就跟大海潮起潮落似得。

“这怎么能说没有什么影响呢?这位大人,一看你就是富家子弟出身,不懂老百姓的辛苦。

作为普通老百姓,尤其是贫穷老百姓,一斤米的价格浮动个一两毛,那也是很让人心疼的。

比如某个百姓家里今天来客人了,而家里刚好没米了,他要去买十斤,可他去的时候发现米价比昨天涨了一毛,这十斤米就要多花一圆啊!这可是一圆!一圆!”

金洲卫指挥使司衙门里,听完金州卫指挥使关于地区经济形势的汇报,乔装打扮才低调混进来的朱七牛痛心疾首的指责道。

第72章 百二秦关终属楚

正暗暗思索着去云南修铁路的斌王殿下怎么会跑到自己这里来的卫指挥使整个人都愣住了:“王爷,话不是这么说。

老百姓都习惯于各种东西的物价频繁变动了,所以一般家里都有囤一些米面之类的东西的习惯,就连那些酒楼饭馆也是如此。

所以这种变动真的不打紧的,又不是像那些商人一样一买就是几万斤几十万斤。

再者说了,就算实在不凑巧,买的时候贵了一些,对于老百姓而言也就多花个几圆钱,不算什么大事。

我们金州的百姓虽然不是太富裕,但这几年的日子确实好过了不少,很多人因为兜里有钱了,现在早上都懒得在家里做饭了,直接花个几圆钱去街上过早。”

“住口,老百姓能接受是老百姓的事情,你作为地方官,维持好应该有的公序良俗却是你的事情,你还想抵赖不成?”朱七牛呵斥道。

“我没有,我……。”

朱七牛打断道:“我再问你,农场里的粮食减产了那么多,你怎么不管管?”

卫指挥使解释道:“咱们卫所原就有屯田的机制,原先的田地变成农场后,连年粮食就更是丰收了。

可我们大明人口有限,粮食根本吃不完,原先的仓库里的米面都要放的发霉了,还是两位皇叔派人来收粮,这才让我们减少了损失。

就这,也还是有许多粮食浪费了,我们不得不把它们酿成酒水,埋在地里。

可其它地方也差不多,这一度导致大明的酒水价格低到了极点。

首节 上一节 453/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