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第452节

尤其是那些挣到大钱的,谁还不想住好点呢?哪怕为此多花点钱也是乐意的。

除房产外,孩子读书、家里人看病、购物等等都是硬性需求,只要抓住了,还用愁挣钱?

一切落实后,在这样的大型聚集地上,便是去摊煎饼卖,只要勤快点,一年下来怕也不少挣。

所以早在一开始李成桂就让人成立了专门的建房子的商行,一边囤地一边去大明学习规模化建房,然后在永乐五年下半年开始各种大肆宣传,疯狂卖房。

他手底下甚至有专门的打算开遍全国的医馆、学校等。

总而言之一句话,他要卖地挣钱,他要卖房挣钱,他要开各种店铺挣钱,他还要在各个钱财循环的环节收税,以此来将全国经济搞上去,把国库及自己的私人库房装满币钞。

这一套连招啊,从朱二牛愿意投资时就开始了,加税则是李成桂心中计划的一次加速,当农民离开原住地,他随时都可以釜底抽薪,将军抽车。

随着整个计划的陆续实施,眼看着私人库房一扩再扩,钱多的不得不继续投资,压制通货紧缩,李成桂越来越看明白这其中的关节了,比起过去那套天地君亲师、父父子子的儒家等级治理手段,如今这套一切向钱看的治理手段还要更加便捷和安全。

只要设计合理,物价控制得当,一个百姓从被怀上开始一直到死,都能因为钱而被管的死死的,关键百姓自己还完全不自知,以为自己过得很幸福呢。

而他,伟大的国王,只需要掌控好整个流程,便绝不会出问题,国库永远满满的,私人宝库也永远是一天比一天储存的币钞多。

被李成桂这一套套办法搞下来,还真别说,整个朝鲜愣是被他搞的欣欣向荣。

一座座村子虽然空了。

可一座座美观大气又干净的城镇却在各地建立起来了,各种基础设施竟也完善,感觉干啥都方便了。

一个个生产规范、开支收入合理、忙忙碌碌的厂子也建立起来了。

老百姓再也不是除了农忙时节就无事可做的状态。

在一些黑心工厂里,老板们甚至专门点了最亮的烛火、还给提供免费夜宵、也要让工人两班倒来生产。

这样紧密急切的生产力,便是拿去跟大明京城外的上了科技的工坊的生产力比,那也是不虚的。

唯一一点不好,那就是里面的人累了些,像牛又像马。

而大家的兜里,不说都有钱吧,但属实比过去宽裕多了。尽管许多人卖田卖地卖祖屋的钱也就够买一套新房的,买完房后根本剩不了多少,还是得拼命挣钱才有比较不错的生活。

老人不用觉得自己没用,哪怕头发花白,身躯佝偻,也可以去扫大街挣钱,或是帮人家带孩子。

孩子不用跟着父母挨饿,一天两顿饭还是有的,隔三差五还能吃点从大明进口的豕肉。

夫妻之间也不用因为贫贱而整天愁容满面,面黄肌瘦,相对无言,若是来了兴致,晚上切磋一番、再生个孩子为国家做贡献也无妨。

人人脸上都带着笑意,对未来无限向往,对国王十分感激。

作为一切钱财汇总之处的国库,更是钱多的都要没地方花了,不得不各种向下、向外投资,以此来抵消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而随着国库及地方官府投资的加大,能挣钱的机会自然是更多了,人才缺口不仅没有补齐,反而撕的更大了。

以至于即使是平壤城东区最贫穷的爱国者,一想到本国的财富和工商业,便会不由自主地挺起胸膛。

……

朝鲜如此浩浩荡荡的根本经济制度改革,离不开与大明的各种商业往来。

而以大明目前的经济制度,是无法与之相匹配的,双方根本就不是一套榫卯。

哪怕是朱大牛、朱二牛,也没法与之配合。他们没那么大权利。

这也是朱七牛留在定辽右卫而没有去朝鲜的原因之一。

这事儿啊,也就他能行了。

李成桂以为是他的步子迈的够快,这才在大明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先与各地农场、官府、商行乃至普通百姓建立钱财关系,以他们来撬动整个大明的经济、商业、货币走向,实际上这也是朱七牛这两年刻意配合的结果,否则绝不会是这个效率。

为了让这位别出心裁的国王好好疯狂一把,朱七牛可是累得很,时不时就得借着朝廷的手给各地下密令,调动关系、商品等,有的地方他还得亲自去一趟。

甚至于有的地方的官儿比较负责任,死活求稳,不肯跟朝鲜商业往来过于密切,力保本地经济,他还不得不扮演一下嫉贤妒能的奸臣、找冠冕堂皇的借口将其调走,换个更听话的人来。

整体来看,数年以来,大明用宝钞从朝鲜换来了大量的基础物资和其它物资,赚的盆满钵满。

可大明同时也向朝鲜输送了大量的粮食、药品等生活物资和奢侈品,这直接使得大明这边的许多商业都得到了发展。

许多大明百姓都因此受益良多,家里起楼的,多生多育的,置办田地的数不胜数。

以至于许多百姓都对朝鲜特别有好感。

李成桂其人在大明民间的好名声也是越传越远。

但大明朝廷方面从没有刻意干涉阻止过,仿佛根本不知道这事儿似得。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大明目空一切,这才疏忽大意呢。

如此一来,倒也难怪李成桂越来越飘,越来越不谨慎。

第69章 烈火烹油,繁花似锦(上)

在朱七牛的这一整个计划中,太上皇和皇帝手中的锦衣卫也是居功至伟。

两国之间的许多商业活动都有锦衣卫的参与不说,甚至干脆许多秘密走私、不记在官方账面的人都是锦衣卫的人。

就连李成桂的暗探里都有锦衣卫的卧底。

许多消息李成桂之所以知道,只是因为朱七牛想让他知道罢了。

而每逢有关朝鲜国内的情报过来后,朱七牛都会认真阅读,进而分析总结经验,避免将来大明踩坑。

……

时间继续匆匆如流水。

……

在当今世界,朝鲜绝对是走出了一条很诡异但又很新奇的路线。

短短一两年时间里,他们便完成了转变,一反过去几千年重农抑商的理念,大力发展工商业,以钱财为水,以百姓为船,乘风破浪,勇攀高点。

以至于越到后面,朝鲜各地便越是出现了用人荒,许多工程都被接下几个月了,竟连开工都做不到。

实在是招不到人。

许多有钱的老板想要开厂或是开店。好家伙,拿着钱雇人在大街上喊、要招人,都不带有人理他们的,路过的行人全都是脚步匆匆,赶着去做活路。

有鉴于此,朝鲜的工价自然是一天比一天高。

尽管还是有许多黑心老板想方设法的克扣工人的做活路的钱,又或者以计件等手段剥夺工人的合理收入与休息时间。

得知消息,大明辽东一带乃至女真那边都有人自愿组队来闯关东,出卖自己的劳力换取钱财。

尽管如此,朝鲜这边还是缺人缺的离谱,老板们不得不加大工钱投入,延长工作时间。

人们的空闲时间也就被挤压的越来越少了,很多时候刚吃完饭就得去做活路,晚上回到家月亮都老高了。

老板们则是越过越轻松,钱越挣越多。哪怕大把花钱,钱却不少反多,各种大明的奢侈品买买买,媳妇儿娶了一个又一个,房子买了一套又一套,跟工人们浑然像是两个世界的人,比过去那种尊卑有别时的悬殊还要来的大。

唯有朱二牛掌管的厂子里依旧还是执行的老务工时间,即一天四个时辰。

除此之外,朱二牛掌管的全部厂子还时不时就会发些糖、米面、腊肉之类的福利。

每隔七天,朱七牛还会给工人放假两天。另有婚假、生育假、买房补贴、生育补贴、养老补贴等等福利。

至于工人做活路的工钱,朱二牛这里自然也不会比其它厂子少。

渐渐地,打工人都想来他麾下做事了,其它厂子的人则是羡慕嫉妒恨,人心思动,颇感不平。

其他贵族、官员、老板等见这么下去不是个事儿,还曾联合起来找过朱二牛,隐晦的提了下这事儿,希望他能降低工钱,提高工作时间,尽量压缩成本。

朱二牛心中冷笑,统统拒绝,并且给自己找了非常充足的理由——我的厂子里生产的都是高端货,因此不需要赶时间赶进度,关键是保质量,如果员工太劳累,只会得不偿失。

众人:……

溜了溜了。

……

朱二牛之所以有底气给工人高工钱和高福利,还有一个谁也无法模仿的优势。

以很出名的平壤红缎为例,哪怕是在前元或大明,卖价都高得离谱,妥妥的奢侈品,甚至一度被列为贡品,但因为工艺的限制,产量一直很低。

朱二牛看中了这样商品,于是开了一家专门生产平壤红缎的厂子。

别人呢,也觉得它能卖钱,便也开了这样的厂子,并且开的人还不少。

但是当朱二牛从大明原装进口蒸汽式纺织机之后,它的产量竟一度积压。

那些靠人工生产红缎的厂子,拿什么跟他比?

别说他的工人的工钱只比别的厂子的工人的工钱高两三成,就是高两三倍,他也绝不会亏损,照样赚钱。

这便是先进的生产力了!

了解到这点,朝鲜上到李成桂,下到普通工人,无不惊讶不已。

而李成桂嘛,也是个擅长制造震惊的人。

仅仅一两年时间,他就愣是把朝鲜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快速朝着工商业跨步的经济强国。

在其掌管的国家之内,各项事物越发明朗起来。

一座座以商业为主的城镇初具雏形,城市的基础房屋建设基本照搬大明城市的设计,万千人员依靠着城市里的教育、就医、吃喝拉撒等小循环为生,普通人挣的钱虽然不多,但也够生活,虽然不少,但也仅仅够生活,存不下什么钱。

而在城市附近,必有工厂,工厂及其上游下游又是另一套小循环了。

保护着这两套循环的则是朝鲜的日益配备精良的军队。

过去数年,朱大牛朱二牛几乎快把大明淘汰下来的武器盔甲都卖给他们了。相对应的,靠着卖这些武器盔甲的钱,大明士兵都换上了更先进的武器和盔甲。

他们三方在国王及其所领导的各级官员的率领下有序运转,让他们动起来的核心则只有一个字——钱。

一步步见证着这一切的朱二牛虽然处处在算计李成桂,却也不得不佩服此人的思维,甚至觉得他有顶替周光去当财部尚书的资格。

不止是他,桃花仙大卖后没多久就按照计划腆着脸过来分一杯羹的朱大牛也是一样。

就连海对岸的朱七牛也曾被震惊的连夜拿出早就默写出来的《资本论》翻了一夜,并一度怀疑过自己的计划是否真的能成功,该不会被李成桂看破并逆袭吧?

这家伙的脑袋到底是咋想的?

反应这么快的吗?

该不会他是穿越者吧?

但是一想到李成桂搞出来的繁荣经济是建立在大明币钞和由大明提供米面等主粮的基础上后,朱七牛就淡定多了。

虽然这个‘古人’很聪明,可到底也有时代的局限性啊。

他能搞明白通账和通缩、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饥饿营销、炒房价、免费的才是最贵的、捆绑大国、刺激消费等知识,可也到底还是忽略了货币与粮食的重要性,更忽略了在国际商业交往中的外汇储备的比例。

如果他但凡在一开始就模仿大明先建立一套自己的货币体系,按照他这种玩法,还真就能让大明狗咬刺猬——无从下手。

第70章 烈火烹油,繁花似锦(下)

看完最新一封大哥二哥写来的关于朝鲜现状的厚达上百页信纸的密信,朱七牛提笔再次总结李成桂的一系列操作。

最后愣是快写成一本传奇传记了。

喊来一个装作护卫的士兵,朱七牛将密封好的信递给了对方:“派人送去交给财部尚书周光。”

“是。”

十几日后,书信来到了周光这里。

首节 上一节 452/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