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 第370节

金山之役后,他原就有些功高震主,本不必再出马立功的,只是看不惯打下的土地又还给鞑子,边境不宁,所以才主动请旨再次奔赴草原。

只要蚕食计划能完成,他也就心满意足了,其它事情他真就没那么在意,不然也不会在那个时候站出来了。”

朱雄英兀自愤愤不平:“话是这样说,可在我们看来他就是受委屈了啊。如果蚕食计划第一步都没走完他就被调回来的话。”

朱标叹了口气:“是啊,你皇爷爷今日虽然没有像洪武十四年除夕那天一样喊打喊杀,实则今日之局势比那时凶险太多了,一步踏错,七牛搞不好又要受那次一样的委屈了,到时可就不是五官保章正几句话就能救他了。李增枝此人……。”

第223章 不用人朝后

“李增枝怎么了?”朱雄英问道。

“就怕你皇爷爷派他过去不止是接手你三舅的军务,而是……。”朱标皱眉道。

朱雄英好歹也在朝堂之上历练好些年了,虽只十八岁,却比许多老臣看的还要通透。

转念一想,朱雄英便明白了:“不是吧,皇爷爷想让李增枝去暗查七牛的什么罪过吗?还是刻意网罗罪名,诬陷七牛?”

“这可说不好,但朕估计你皇爷爷应该没有要杀七牛的心思,但不奖反惩恐怕是免不了的。”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这就是皇帝吗?这样的皇帝不当也罢。”朱雄英嘟嘟囔囔道。

“不许胡说。”

“哦。”

朱标摸了摸胡子,似乎打定了什么主意:“朕已然当了十年皇帝,自有朕自己的想法和施政理念,哪怕是你皇爷爷,很多时候我也不想让步啊!”

“啊?父皇你不是出了名的孝顺吗?这次你打算跟皇爷爷硬扛吗?我……。”

“别我了,朕困了,你滚回去睡觉吧,这事儿你别掺和,也别跟任何人提,包括七牛,明白吗?”

“我……。”

朱标:(oへo╬)

“好好好,儿臣告退,儿臣且拭目以待父皇的高招。”

“滚。”

“好勒,这就滚。”

直到朱雄英走远,一直没说话的常皇后这才终于忍不住开口:“皇上你真的想好了吗?”

朱标点了点头:“父皇的手黑着呢,朕也是时候揭开那个真相了,不然很难一直保证七牛的安全。”

“哦,那你放手去做吧,臣妾永远站在你这边。”

……

建文九年二月初八日,皇帝的贴身太监又一次带着圣旨来到了草原。

跟他一起来的还有曹国公李增枝。

几份圣旨念完,皇帝和朝廷的意愿彻底传达到了朱七牛他们的脑海中。

简单来说就是,李增枝取代了常森的征虏右副将军的职务,而常森则因数次在草原领兵犁地、斩获颇丰而被封为世袭怀远伯,赐宅邸一座,丫鬟十名。

另一位犁地将领朱棣则因功被恢复了燕王爵位,并被赏赐了亲王双俸并一百顷太平城周围的草原。

他们二人的副将张冰洋、朱四牛则分别被调到了杭州和兰州任卫指挥使。

卫即是卫所中的卫,为地方军事机构的第二级,归第一级的都指挥使司管辖,第三级即是千户所、百户所。

一般而言,几个州府内才设立一个卫,卫的编制为五千六百人,他们平时屯田,战时作战,即是大家熟知的军户。

卫的全称为某某卫指挥使司,最高长官为卫指挥使,官阶为正三品。

张冰洋和朱四牛听完自己那封圣旨,自是高兴不已。毕竟这次升官不说,还是实打实的官儿,手下领着几千人。

皇帝的另一封圣旨还着重勉励了士兵和民夫们,并赏赐了酒肉币钞等。

至于那些低级军官和一些立功较小的人员,自不用皇帝特意封赏,早就由朱七牛奖赏过了。

念完全部圣旨,皇帝的贴身太监很是客气的将朱七牛掺了起来。

“斌国公,皇上说了,您的功劳是最大的,但因为您暂时还离不开,就先不赏您了,等您荣归故里,凯旋而归,他再亲自当面封赏。皇帝还说将来要亲自出城迎接呢。”

朱七牛对这个结果早有准备。因为皇帝早就命人快马给他送过密信,信上已经提点过他了。

闻言,朱七牛表现的十分感动和惶恐:“哪里哪里,怎好烦劳皇上亲迎,还请转告皇上,就说臣一定尽量站好最后一班岗,不会辜负皇上的信任和重托。”

“好,我一定转告。”

之后自然又是一通吃吃喝喝的招待。

招待完毕后,皇帝的贴身太监带着自己的人在骑兵护送下离开。

张冰洋和朱四牛在与众人告别后,也在第二天走马上任杭州、兰州去了。

而他们二人以前的职务嘛,自有其他人顶替。

给二人送别这天,目送二人的背影远去,朱七牛却久久没有走下城头。

“三年前梁国公和郑国公也是这样离开的,难怪有句话叫做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其实将军又何尝不是流水一般呢?”

“终于差不多要离开草原了,以后这么狂的风可就很难吹到喽!”

“唉。”

一声短短的叹息,却愣是带着二分伤感、二分愤懑、三分不舍和三分解脱。

……

打从这天开始,朱七牛虽然还是一如既往的办公,但熟悉的人都能察觉到、朱七牛的办公速度慢了很多。虽然相较于一般人处理公务的速度还是快了不少。

而一些本该快速处理的公文等,便自然而然的随之积压了一些。

于是朱七牛将这些东西分了分,打向了各个衙门,让他们去处理。

尤其是事关户口、财物、草地、工程等等九部该管的事情,他都推给了九部的郎中去做,自己则当起了甩手掌柜。

而通政使司的人随后也发现,斌国公发往京城去的公文、奏章更多了,很多时候一点小事都要发回去问问再处理,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能不麻烦就不麻烦朝廷。

汇总一下便会发现,九部侍郎的名头朱七牛不再经常用、甚至不怎么用了,一些郎中能处理的九部事务就让郎中处理,郎中不够权限的就打去九部让九部尚书和侍郎处理,除非是一些特别紧急的事务。

甚至于朱七牛连建城的一线工地都不怎么去了,直接画了幅沿路的矿藏图交给工部郎中,然后就由着工部郎中带着五十万民夫去搞了。

一来二去的,不止是太上皇、皇帝、太子、朱七牛、朱棣等人对朱七牛即将离开草原不宣于口,就连许多官吏和百姓都隐隐捕捉到了一丝感觉。

将九部相关事务撇掉,朱七牛便只剩征虏大将军和蒙古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这两个官职还需要他出力了。

而李增枝那边呢,也没太把他这个征虏大将军放在眼里就是了,平时想去草原逛逛就去逛逛,想带人犁地就带人犁地,请功的折子也是自己单独上,根本不经过朱七牛的手,动作看似隐晦,实则有点明目张胆。

朱七牛也懒得去管。

至于李增枝偶尔带人偷偷摸摸在各大小城池里走访、拉着百姓和低级官吏询问各种莫名其妙的问题的事,尽管各地知府知县都有让人秘密上报给朱七牛,朱七牛也一概当做不知道,随他去。

倒是朱棣,每次要有军事行动前,哪怕只是调集几百人去保护往来关内关外的百姓或官员时,也都会跟朱七牛说一声。尽管朱棣其实对他那五万兵马享有极高的自治权。

第224章 牝鸡司晨古之训

朱七牛当然不是在消极怠工。

这都是皇帝在密信中教他的法子。

总而言之就是尽快平稳放权,不要表现出一丝对权利的留恋,以免太上皇起更大的疑心,节外生枝。

有时候朱七牛掏出皇帝的密信再次拜读时,忍不住会笑出声。

当皇帝的,却亲自给臣子出谋划策,教导臣子成功上岸。因为怕臣子不服气,还各种安抚,千叮咛万嘱咐,这样的事儿就是翻遍了史书,也找不到第二桩啊!

朱七牛真是很难不感动!

正如太上皇的举动他很难不反感不寒心一样!

不过嘛,朱七牛也没有太反感太寒心就是了。毕竟早在他当初决定站出来时,基本就已经考虑到今天了。

朱七牛可不想做年羹尧。

事实是,眼下鞑子被杀破了胆,草原上的治理模式已然固定,可以复制,第一道长城又快要彻底收尾了,就连太上皇都有意把边关上的几个藩王改封到草原上来,朱七牛早就觉得自己也是时候离开了!

皇帝给他出的主意,也正是他给自己设计的功成身退的路。

换言之,他一开始制定的复杂周全的蚕食计划中也有这一步。

便是这个时候,一个朱七牛有担心过、但并没有特意去掩盖的炸弹爆炸了。

时值建文九年四月十七日,就跟邀好了似得,都察院的十数个御史言官并各部数十个官员齐刷刷给皇帝递上了折子,参奏朱七牛不知检点、倒行逆施、欺君罔上等九款大罪。

而事实上呢,他们的依据只有一个,那就是朱七牛开设的羊毛衫厂里全是女子,不符合几千年来的规矩。

看完这些奏折,皇帝气得要死,很少见的在武英殿里摔了东西,都要破口大骂了。

皇后心疼皇帝,连忙命人去请太上皇过来安抚皇帝。

朱元璋得知消息又吃惊又心疼,赶过来一问,再一看那些奏折,同样有些气愤。

挥手赶走那些太监宫女,只剩父子俩时,朱元璋道:“咱是想让朱七牛回来,以后别沾那些朝政啊、军务啊,安安稳稳的富贵过一生就是了,可是咱也没想让他背着罪名回来啊。

这些腐儒们还是这么可恶,什么话都敢说,还什么牝鸡司晨,阴阳颠倒,有那么夸张吗?

不就是一帮大姑娘小媳妇儿凑在一起做衣裳吗?哦,他们自己家的媳妇儿、姐妹、女儿难道都是整天游手好闲?

标儿,你就别气了,这些御史言官和腐儒就是这个鸟样,看着就让人心烦,你要是不想处置,把奏折留中就是了。

你要是嫌不解气,也可以把朱七牛喊回来跟他们对峙嘛,反正身正不怕影子斜。以朱七牛的口才,指定能把他们说的吐血。”

看着侃侃而谈的父皇,朱标心中明了,这事儿怕是少不了父皇在里面串联使力。

而很多官儿呢,眼看着斌国公似乎越发功高震主了,开始放权寻求功成身退,有的官儿就想顺势把他踩下去,拍皇室马屁,有的是因为记恨想痛打落水狗,于是就都跟风上奏了。

明白归明白,皇帝可一点都没表现出来,点了点头:“来人啦。”

皇帝的贴身太监推门走了进来:“皇上有何吩咐?”

“你再去趟草原,传朕的口谕,让斌国公回京休养一段时间,草原事务一概交由燕王朱棣代为处理。”

“是。”

朱元璋心中暗爽,又关心了皇帝几句,见皇帝恢复平静,便又回宫殿接着跟徐达他们打牌了。

太上皇前脚刚走,后脚太子就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

“父皇,看来李增枝在蒙古啥都没调查到。”

朱标撇了撇嘴:“就李增枝那个样儿,连他哥李景隆都不如,不说七牛根本就没犯事,就是犯了事儿,他有那个本事查出来吗?”

“所以皇爷爷急了,这才让人故意攻讦七牛?皇爷爷真是太过分了。”

朱标摆了摆手:“一点无伤大雅的攻讦罢了,哪个高官还没遇到过呢?就连朕以前当太子时,都有不怕死的御史上奏鞭策过朕呢。

你皇爷爷心里还是有数的。说到底,他根本就没想要七牛的命,不然就不是这么个章程了。

行了,趁着这个机会让七牛回来也好,他也离开京城五个年头了,剩下的事儿让你四叔他们接手吧。”

“那李增枝……?”

“朕自不会让他好过的,以后找个由头朕就办了他。”

“这个好,就当给七牛报仇了,咱们收拾不了皇爷爷,还收拾不了他吗?哼。”

首节 上一节 370/5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