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迎娶燕王妃 第309节

那么,三五年以后,大明不需要派出一兵一马,就可以将这些小国彻底收入大明的版图。

而朱棣所依仗的东西,其实就是大明宝钞和高产的粮食作物这两样大杀器。

在朱棣和王仁诸亮他们共同设计的方案中,想成为大明的藩属国,这些小国必须同意在他们国家境内允许大明宝钞的流通。

比起这些小国自己私发滥造的铜钱银币之类的货币,信誉坚挺的大明宝钞无疑是民间最为认可的货币。

当这些小国接受了大明宝钞之后,大明宝钞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摧毁,这些小国脆弱而混乱的货币体系。

当这些小国丧失了自己拥有的货币体系之后,实际上就已经彻底丧失了对大明的抵抗之力。

剩下来的事就是高产粮作物的大量涌入,以低廉的价格彻底摧毁这些小国自己的农业体系。

最终就会变成,这些小国的土地中全部种植着大明所需要的经济作物,而所有的食物却都需要从大明进口。

到了这个时候,朱棣只需要派出一个使节团,就可以顺利的接收这些小国的全部主权了。

于是,每一个进入大明京师的小国使团,都会在与政务院达成相关条款之后,才能获得大明藩属国的地位。

而只有获得大明藩属国的地位,才能暂时避免大明国的武力征讨。

而所有的小国之中,最为惊恐的就要属占城和暹罗了。

这两个国家因为原来与安南国接壤,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整个安南国突然就变成了大明的交趾布政使司。

这种震撼是十分强烈的,所以这两个国家的态度最为恭顺,第一时间就派出了使节向朱棣献上了国书。

自然,他们也就成了王仁和诸亮联手操持的“和平覆灭计划”的实验田了。

仅仅半年时间,占城和暹罗国内自己发行的货币,就已经连他们本地的商人都不再认可了。

在这两个国家中,现在唯一认可的货币就是大明宝钞了。

可以预见,占城和暹罗,最后毫无疑问将会成为王仁和诸亮最先拿下的两个藩属国了。

比起占城和暹罗的惶恐,已经成为交趾布政使司的原安南国土上,却是一片繁荣和安宁。

由于征安南一战,朱棣几乎将本地的贵族势力一扫而空。

所以,如今整个交趾布政使司的秩序建立的十分顺利。

在一百零八个县令的治理下,原安南的民众很快就开始适应了大明的文化和传统。

再加上王仁搞出来的差异化政策,用高产量作物的分配,巧妙的挑起了南北区域民众的对立情绪。

普通民众的矛盾聚焦点都放在了地域之间的差异上,根本就没有人再去关注以前如何,现在又怎样……

第496章 郭资的峥嵘

高产粮作物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一年下来,粮食收入是以往的十倍还不止。

有了如此高产的粮食之后,不仅交趾布政司快速的安定了下来,就连云贵一带的改土归流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自从郭资就任云贵交三省民都督之后。了就开始大力推广高产作物的种植。

特别是其中适合在山地种植的玉米以及土豆,似乎非常适应云贵一带的气候,产量十分的让人惊喜。

当然,在推广新作物过程中,也同样遇到了麻烦。

有些土司首领,似乎猜到了大明朝廷此举的用意,所以采取了不配合的态度。

郭资派人送给这些土司的粮食种子,直接被首领集中起来全部吃掉,却根本不种进土里。

这些首领试图通过这种不配合的方法,维持一直以来的局势而不做任何改变。

虽然郭资一直以来都是以儒雅文静的形象示人,但是在推广新作物的这件事情上,却罕见的露出了峥嵘。

在郭资的要求下,身为云贵交三省军督的典威,无条件的配合了郭资。

吕威派出了数万明军在山地营士卒的配合下分成了数队奔赴各处,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拒发,于,群!9;8"02!0?5,8?5。6不配合种植新粮食的土司首领连根拔起。

这种雷霆手段,彻底镇住了其余的土司首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哪一家土司首领再敢对种植新作物进行阻碍和干涉了。

而郭资为了避免在新作物种植过程中出现意外,还特意让政务院出面,召集了上千名熟悉新作物习性的农官来到云贵。

然后,在郭资的安排下,将这些农官全部安排到了土司的地盘上,去负责指导和监督新作物的种植。

如此一来,新作物的推广在云贵一带效果十分的显著。

夏秋两季,整个云贵一带的粮食收成直接翻了二十倍,都还有多。

往年的时候,一年到头都半饥半饱的民众,在今年终于彻底吃上了饱饭。

而这些民众一旦吃饱了饭,不再因为自己的口粮而需要听命于土司首领之后,也就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因为那些派往各土司地盘的农官告诉这些民众,在大明的其他地方,像他们一样的普通人,哪怕租种官府的土地,也只需要上交全部产量的三成作为税赋和租金,而可以自己留下产量的七成。

这一下,土司势力范围中的民众们,心思就开始活络了起来。

每个人都在开始算账,想着如果自己种植了多少亩土地,能收多少粮食……然后缴纳三成税赋之后能留下多少……

到了这个时候,郭资也知道,改土归流已经有了实施的基础。

于是,首先他在特意赶到贵阳城的奢香夫人的帮助下,选择了水西和水东两个大土司来作为改土归流的试点。

由于奢香夫人就是水西土司的首领,所以水西土司的配合就完全没有任何问题,难点就只是要解决水东土司。

然而经过奢香夫人的劝说,以及明军所展示出的战斗力,水东土司的首领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之后,终于选择交出了自己的权利。

于是,整个贵州境内开始了设置府县,将原本土司辖下的民众归入府县的直接管辖。

等到永乐四年的十月,整个贵州境内就已经完全完成了改土归流,再没有一家土司存在。

永乐四年十月初十,贵州宣抚司正式更名为贵州承宣布政使,直接归入了大明中央朝廷管辖。

虽然在贵州改土归流取得了成功,但是在云南却遇到了极大的阻碍。

首先,在云南的土司中没有像奢香夫人一样深明大义的存在,几乎全都是眼界狭窄之辈。

就在郭资忙着贵州改土归流的时候,云南境内发生了几起血案。

全都是因为土司首领要强行收缴民众手中种出来的粮食被拒发,于,群!9;8"02!0?5,8?5。6绝所导致的。

而这其中,甚至还有三名郭资派出去指导种植粮食的农官,因为帮民众说话而被土司首领所杀。

暴露的郭资在紧急请示朱棣之后,就对整个云南境内的土司,实行了一次血腥的清洗。

十万明军常备军,直接将云南掀了个底朝天,没有哪一家土司那能逃过明军的清洗。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整个云南境内的土司首领和武装就全部被肃清。

赶在十二月初的时候,云南全境正式完成了改土归流和设置府县。

于是,在永乐四年结束之前,云贵一带的改土归流就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至此,困扰中央王朝统治者上千年的云贵土司这一痼疾,就在朱棣手中被彻底解决掉了。

实际上,在大明境内除了云贵一带,其他地方也存在着土司,只不过没有云贵一带那么集中和数量庞大罢了。

然而,因为有了云贵的例子在先,其他地方的地方官府也开始有了想法和动静。

就在即将过年的时候,四川行都司和广西承宣布政使司,都向朱棣提交了对辖境内的土司进行改土归流的请示。

对于地方官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朱棣肯定是要表示支持的。

于是,朱棣下旨,云贵州三省军都典威就分别派出兵马奔赴广西,四川等地,协助当地官府进行改土归流的操作。

因为在整个云贵一带改土归流的过程中,立下了大功的,是奢香夫人和他手下的山地营士卒。

在朱棣的许可下,原本只有三千人的山地营在云贵招募士卒,组成了一支一万五千人的队伍,然后全部划归到了典威的手下,协助他镇守整个大明西南地域。

永乐五年元月刚过,永乐皇帝朱棣就再次启动北巡。

这一次,他北巡的目的地依旧是北平,主要的目的,就是检验已经竣工的北平皇宫紫禁城。

不过既然是北巡,肯定一路都还是要巡视过去,所以当朱棣到达北平的时候,就已经是永乐五年的三月初了。

三月的北平天气依旧比较寒冷,但是当朱莉看到已经竣工的北京皇宫时,却一下觉得暖和了起来。

第497章 设立南直隶

眼前的北平皇宫,跟他记忆中后世那座紫禁城完全一模一样。

这也让他勾起了对前尘往事的回忆,一时间,他站在北平皇城前不禁就有些发呆。

这座北平皇宫,虽然外观看起来和京师现在的皇宫差距不是太大,但是实质上却有着极大的差别。

因为,在北平皇宫中应用了大量的西山新城的新技术和新材料。

比如所有建筑的主体都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

再比如,原本用来采光的琉璃瓦全部被替换成了透明的玻璃。

甚至还有一些大殿的窗户也全部改成了整幅的玻璃窗,几乎所有建筑都有着足够的采光。

皇宫的大门采用了全金属浇筑,开启和关闭宫门,也使用了最新式的液压技术,而不是原始的绞盘。

可以说,从某个角度来说,如今的北平皇城就是一座全天下最坚固的堡垒了。

在皇城里仔仔细细的验收完以后,朱棣表示十分的满意,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迁都,然后住进这座皇宫里来了。

现在的大明朝堂之上,虽然朱棣从没有说过,但其实所有的官员都知道朱棣有迁都的心思。

但是,既然朱棣不提,那所有的朝臣也都选择装聋作哑,反正能拖一天就是一天了。

迁都这件事情,对如今朝堂中的大臣们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现在大明朝堂中的大臣,绝大多数都是南方人,在南方长大,在南方家业,和财富利益也都在南方。

现在你要让他们放弃气候温和富庶的南方,然后跟朱棣去到寒冷,又风沙大的北平,基本上没有人会愿意。

对于这个情况,朱棣其实也心知肚明。

而且他也早就对此也做了两手准备,等到他北巡结束,回到京师后他就会正式启动。

在验收完北平皇宫之后,朱棣又出塞巡视了一圈。

去了草原,也去了辽东,甚至还到原来的高丽,现在的大明东夷布政使司去巡视了一番。

时间很快,这一圈巡视下来,就到了永乐五年的七月。

然后,朱棣就从旅顺乘坐大明水师的战船,沿海路南下,终于回到了京师之中。

回到京师后,朱棣顺势就在朝堂上发起了迁都的大讨论。

而且,对于这个讨论,朱棣还专门做出了交待,每一位朝臣都必须明确的提出自己的意见,绝不允许含糊其辞,或者沉默不语。

一番讨论之后,果然如朱棣所料,赞成迁都的朝臣,总数没有超过两成。

其余八成的大臣,全都以各种理由表示京师才是天命之地,迁都北平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面对这个结果,朱棣迁都的念头却丝毫没有受到动摇。

永乐五年,九月,朱棣正式下旨明年三月正式迁都。

至于朝中的大臣的去留,朱棣给予了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

要么随朝廷迁都至北平仍居原职,要么选择致仕还乡,不再担任朝廷的官职。

这相当于就是直接用官位来威胁朝臣作出选择了,方法比较粗暴,但收到的结果却也是出奇的好。

首节 上一节 309/3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