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迎娶燕王妃 第308节

无数兑换了银子的大明百姓,开始用兑换来的银子在市面上消费,购买生活必需品,整个大明的百姓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变得富庶了。

其实,整个兑换大明宝钞的过程,实际上就相当于朱棣直接发了几千万两的白银给大明的百姓,用来刺激市场。

而与之对应的问题也就很快出现了,那就是各地很快就出现了物资匮乏和物价暴涨的情况。

原本市面上的货物品就只有那么多,如今消费率却翻了十倍都不止,那出现这样的情况就肯定是难以避免的了。

对于这种通货膨胀情况的发生,朱棣心中其实是早有预料的,而且他也为此准备了后手。

首先朝廷在市面上投下了大量的粮食,其中以价格低廉的高产新作物为主。

很快,这些投入的巨量粮食就将市面上的粮价压回了大明宝钞兑换之前的水平。

以目前大明经济发展的水平来说,只要控制住了粮食的价格,那么其他非必需品的东西,价格再涨也已经构不成太大的威胁了。

这其中的原因其实相当的简单,如今的大明的主流还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每家每户都自己种粮食,自己织布,自己榨油自己盖房子,真正需要花银子的地方其实并不多。

一旦作为最主要生活必需品的粮食价格得到了抑制,那么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市面上其他货品的涨价似乎影响就相当小了。

你涨价,不是必须品的话我就不买了,大明普通百姓的观念就是如此纯朴。

当然,除了粮食之外,朱棣还下令对于食盐实行了严格的价格管制,绝对不允许食盐价格上涨。

如此一来,这一轮气势汹汹的通货膨胀,居然就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得到了控制,物价开始慢慢回落。

到了永乐四年三月末的时候,整个大明的物价水平,就只比兑换宝钞前上浮了约有三成左右。

而只是这个程度的价格上浮,其实百姓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毕竟他们手中多出了许多银子这是事实。

第494章《永乐大典》震撼世界

在经过了几个月的时间之后,大明的百姓发现,似乎直接使用大明宝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特别是商人群体,对他们来说,因为在商业中流通的银钱数量往往都比较大,所以使用大明宝钞的方便程度远远超过现银。

而一般钱庄虽然也提供银票可以用来交易,但是这银票用起来,一进一出就要被钱庄吃掉不少。

而大明宝钞却是完全免费的,相比之下,重利的商人自然更加接受使用大明宝钞来交易了。

于是,就有商人开始拿着真金白银去钱庄兑换出来大明宝钞,然后使用大明宝钞进行商业上的结算了。

一开始这种行为还是在小范围中流行,后来逐渐扩散到整个商场之中。

连那些做小本生意的商户,也都开始试着接受顾客以大明宝钞支付货款了。

一开始,这些小商户在收到大明宝钞之后,当天就会拿到大明皇家钱庄兑换成现银放在家中。

这样坚持个一两个月之后,就慢慢的就变成了数日或者半月才去兑换一次。

再后来,所有的人都已经确信,这大明宝钞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在皇家钱庄兑换出来等额的现银。

于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从原来的以银两为主,终于逐渐过渡到了以大明宝钞为主的模式。

到了永乐四年六月。

大明皇家钱庄中的存银创纪录的突破了亿两大关,而市面上流通的货币,也已经超过八成都是大明宝钞了。

至此,朱棣的货币政策,算是取得了第一阶段的成功。

紧接着,大明皇家钱庄正式宣布为民间商户借贷服务。

与民间的高利贷不同的是,大明皇家钱庄借贷的利息只需要一年一成五的低息。

也就是说,如果商人在大明皇家钱庄借银一万两,到年底连本带息只需要还一万一千五百两。

这个标准远比其他民间钱庄,足足要低了三倍都还不止。

但是,大明皇家钱庄对借贷的对象和方式也有着较高的要求,那就是在借贷前,借贷者必须接受大明皇家钱庄的调查。

对于借贷者的借贷用途,拥有的资产这些都必须做到完全了解,同时还需要借贷者以自己名下的资产来作为抵押。

皇家钱庄这个政策一出,整个大明的商人纷纷奔走相告,如此低的利息,在这个时代是绝无仅有的。

再加上,这两年因为大明开海,海上贸易量巨大,所以让民间的商业也变得更加繁荣和活跃。

而商业一旦变得繁荣和活跃,商人自然就对资金有了非常大的需求。

如今大明皇家钱庄愿意为商家提供借贷服务,其实,也从侧面更加促进了大明商业的繁荣。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大明皇家钱庄也得到了巨额的利息收入。

如此一来,王仁悬了一年的心,终于放了下去,从此大明皇家钱庄也从亏本变成了盈利。

以王仁的估计,大明皇家钱庄一年就能为大明国库创造不少于八百万两的收入,而这个收入,已经是朱棣登基前大明税赋总额的数倍了。

如果加上这八百万两的收入,那整个永乐四年的大明税赋总额,就会超过三千五百万两。

也就是说,朱棣仅仅用了四年就让大明的年税赋翻了十几倍,这不得不说,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至少在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没有哪个帝王能做到这一点。

与朝廷税赋收入增加相对应的,是整个大明民间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明显有了显著的提升。

虽然某些偏远地区依旧存在着相对比较贫苦的民众,但是因为有高产粮食的存在,这些生活贫苦的民众,也绝不会因为没有食物而饿死。

仅仅只凭做到了这一点,朱棣就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圣君”了!

永乐四年的七月。

朱棣迎来了他的第三个儿子朱高燧,和第四个儿子朱高爔,以及第二个女儿永平公主。

加上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和大女儿永安公主,朱棣就已经有了四子二女。

有了四个儿子的朱棣,其实已经十分满意了,他觉得能够把四个儿子都教育成才,就已经是一项非常巨大的挑战了。

除了来自后宫的喜讯之外,由道衍和解缙,金幼孜为主,前后动用了上千学者参与编撰的永乐大典,也在这个七月底正式成书了。

这是一本数千年以来,内容最全面的书籍合集,可以说有这一本永乐大典,就已经承载了数千年以来绝大部分的文化传承。

永乐大典编撰完成后共计

卷,目录就有60卷,分成了

册,全书总字数达3.7亿之多。

如此浩大大的工程,能仅仅在两年时间就获得成功,除了参与编纂的人的付出以外,也与朱棣毫无保留的支持有关。

对于永乐大典,朱棣一向都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编纂组提出的任何合理要求,都会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

虽然永乐大典最大的价值是在于文化层面的成就,但它也从侧面,极大的提升了朱棣的成就和声望。

永乐大典一出,至少在文治层面,历史上再无任何一位帝王能超过朱棣了。

为此,朱棣重重的封赏了作为主要编撰者的道衍,解缙和金幼孜三人。

其中道衍如愿封了国公,而解缙和金幼孜封了侯爵。

这道衍封国公还好说,毕竟他是靖难功臣,是有军功的。

而解缙和金幼孜则是以纯粹的文事获封侯爵,这也是大明立国以来的首次。

永乐大典的成书,也标志着大明正式成为同时代全球文化最兴盛的国度,没有之一。

永乐四年九月。

勃泥国王宣布向大明殖民武官晋王朱棡投降。

历时一年的勃泥国殖民计划获得了完美收官,大明在海外也拥有了第一个殖民国度。

而大明晋王朱棡成了首任勃泥总督,负责在当地推行大明文教和镇压本地势力。

同时在勃泥掠夺的各种资源,也通过海船源源不断的送回到了大明。

而参与此次勃泥国殖民的所有殖民武官和士卒,也都获得了极大的回报。

第495章 和平覆灭计划

其中哪怕最低级的殖民士兵,都腰缠万贯,回到大明后直接就成了一方富豪。

而那些殖民武官的收获则更是巨大,只说他们在勃泥国占下的矿山和田地,每年都能源源不断的为他们提供无数的银两和物产。

勃尼国的殖民计划的成功,极大的刺激了大明民间的情绪。

在群情汹涌之中,大明朝廷的第三批殖民计划也顺势启动。

相较于第二次殖民计划的目的地旧港宣慰司,第三次殖民计划的目的地锡兰,距离大明本土更加遥远。

不过,这遥远的距离,却丝毫不能影响大明这些殖民武官们的狂热。

最终确定下来的第三批殖民军殖民武官总数超千人,而殖民军的总数则超过了十八万。

对于民间狂热的殖民情绪,朱棣一直都是持支持态度的。

大明想要走出去,想要制霸全球,就需要这些具有强烈冒险精神的先驱前去探路。

所以,对于殖民军的支持,朱棣也是完全不遗余力的。

不仅在征兵练兵一事上大开绿灯,而且在武器装备上也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如今的殖民军,基本上都已经以火器为主了,他们的装备主要以大明常备军淘汰的转轮遂发火铳为主。

至于目前大明常备军装备的武器,到第三批殖民计划启动的时候,大明常备军中装备的军中的遂发枪已经更新到了第三代。

而且,从第二代开始,这名字也从原来的火铳,正式被命名为了火枪。

第三代遂发枪,淘汰了密闭性差的转轮结构,而采用了后装刺针击发结构。

朱棣经过亲自试用后,估计这个被命名为永乐三型的火枪,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后世历史中一战前的水平。

虽然使用的还是纸壳弹,但是其射程和威力,早已超越了原来的转轮火铳。

特别是射击速度,与以前更是天壤之别,熟练的火枪手一分钟可以做到射击六次以上,而这种速度,已经完全可以抛弃三段式射击的战斗方式了。

之所以只提供淘汰的转轮火铳给殖民军,这也是朱棣的意思。

既要尽可能为殖民军提供了足够的火力,同时还得对某些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防备。

所以,让常备军在装备上保持着完全碾压殖民军的的优势,这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根据五月份传回来的战报,第二批的殖民军从去年在旧港宣慰司登陆之后,到现在已经占据了半个苏门答腊岛。

据秦王朱樉估计,他们在今年底应该就会为大明再次增加一块海外领土。

由此可见,大明的海外殖民事业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

而殖民军在海外的进展,也吓坏了周边的众多小国。

原本因为朱棣一怒之下连灭倭奴和安南两国,就已经让周边的小国在瑟瑟发抖了。

而如今,大明的殖民军更是在海外不停的开疆拓土,有了勃泥国的前车之鉴,周边的小国仿佛都已经闻到了亡国的味道。

于是,在永乐四年的下半年,无数的小国都派遣使者,前往大明京师献上国书,希望奉大明为主,成为大明的藩属之国。

对于这些主动要求成为藩属之国的小国,朱棣也表示了接纳的态度。

对他来说,要征服一个国家,如果不赶时间的话,除了使用武力之外,其实还有很多更好的方法。

朱棣有信心,只要这些小国愿意成为大明的藩属。

首节 上一节 308/3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