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迎娶燕王妃 第264节

因为到了这里,他们可以背靠着城池扎下帐篷,改变原本的游牧生活习惯,变为开荒种植高产作物。

对于这些草原人来说,再也不用追逐水草而居不说,一年到头吃饱肚子后甚至还能留下一些余粮。

再加上因为明军的庇护,他们也不用面临草原上的马贼以及其他大部落的威胁,这也让他们安全感大增。

所以说,在靠近大明势力的一定范围内的草原部落,基本上都已经把家搬到了大宁和努尔干都司去了。

对此状况,朱棣是十分乐见其成的。

他知道,虽然现在看起来整个塞外一片荒芜,人烟稀少,但随着大明本土高产粮食的种植成功,大明马上将会迎来一个人口暴涨的时机。

而人口一变多,土地就会相对变得不足,到这个时候,塞外的这些地方就能派上用途了。

有了如此广袤的塞外土地,哪怕大明人口再增长个数倍,都能够安置的妥妥当当!

第415章 鞑靼人的阴谋

到那个时候,整个塞外都将变成大明百姓的乐土。

最主要的是,当草原人也和大明人一样开始农耕,从此也就不会再有了游牧民族对农耕文明的威胁了。

这才是朱棣对大明北方边患的最终解决之道,真正的一劳永逸,不留任何后患。

永乐元年,三月中旬。

前锋霍去病派来信使告诉朱棣,在前方胪朐河附近发现有鞑靼大军集结,预计数量在五千。

霍去病估计,这应该是附近的鞑靼部落组成的联军,而不是鞑靼本部的大军。

事实上,也确实如霍去病所料,这是附近的五大部落拼凑出了近六千人马,试图阻挡明军。

结果,因为实力相比过于悬殊,霍去病根本没有停留,直接率军就冲杀了上去。

面对同样由草原人组成的骑兵部队,鞑靼人没有坚持多久就被打的溃不成军,四散而去。

这一战霍去病的前锋军斩首七百,俘虏六百,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胜利。

有了这样一战之后,北伐军的行踪也算彻底暴露了。

过了胪朐河,鞑靼人的部落明显开始多了起来,时候霍去病的前锋军,一天之内甚至会遭遇数波鞑靼人的部落军队。

这些部落军队虽然数量都不多,基本上都是两三千人的规模,只不过奇怪的是,这些兵马只要一靠近霍去病前锋军,就选择会不战而逃……

这也导致了,自从过了胪朐河,霍去病却是一战没有再打过,虽然这情况看起来非常的合理,但霍去病的直觉却告诉他,这其中似乎有着阴谋……

为此,霍去病让前锋军就地驻扎之后,自己跑回了中军面见朱棣,然后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去病的意思是,鞑靼在使用骄兵之计?”

朱棣听完霍去病的汇报,然后开口问道。

“末将也不知道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但总觉得这些鞑靼人的行为显得比较古怪……”

霍去病一边思索,一边接着说道。

“按理说有了先前胪朐河一战的先例,那么处在我们行军路线上的鞑靼部落,就应该早早躲避……”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还要拼凑军队跑来看一看,然后又一箭不发就退去……”

“所以,末将的看法是,他们的这种行为更像是布置着什么!”

霍去病越说表情就变得越凝重。

“按霍都督所说的话,末将也觉得这其中似乎很有些蹊跷!”

这时候,赵云也皱着眉头接上了霍去病的话。

“不知道霍都督有没有注意到,这几日出现过的所谓鞑靼部落军队,总数到底一共有多少了?”

赵云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眼前的情况。

“具体数量的话不是太能肯定,但估计所有出现过的鞑靼部落,军队总数应该在三万到四万之间,最多也不会超过五万!”

霍去病回忆了一下之后,才回答道。

“那霍都督有没有注意到每次这些鞑靼部落的军队,撤退的时候方向是否一致?”

赵云又问道。

“赵都督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这些鞑靼部落军,每一次撤退似乎都是朝着左侧而去的!”

霍去病有些惊讶了,这还真是他之前所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如此说来,那就是鞑靼人在针对我们布一个局,是这样吧?”

这时候朱棣也大概明白了赵云所想表达的意思,便开口说道。

“末将觉得,确实不得不提防,他们是在布置一个针对我们的陷阱!”

赵云点点头,他表示赞同朱棣的话。

说起布置陷阱,在这塞外草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因为视野广阔,地形简单,所以很难在草原上找到能够埋伏军队的位置。

在草原上除了一些特定的地方,有着相对比较复杂的地形外,在一般的位置都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伏击。

要么就是趁着对方扎营过夜,然后突然从相距很远的地方冲过来,趁着对方惊慌失措才能达到突袭的目的。

要么就是把人马放得足够远,将对方围起来然后同时发起进攻,将对方包围起来围歼。

正因为如此,所以赵云才会怀疑这些遇到色草原部落军队,实际上是在打算设伏。

鞑靼军队每一次与明军照面,只不过是为了确定明军的行军速度,然后顺势就在远处跟在明军附近,等待伏击圈的成型……

“赵都督的意思是,鞑靼军实际上已经出兵了,然后用这种小股军队迷惑我们,然后悄无声息的完成对我们的包围?”

霍去病一边思索一边总结道。

“确实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至于是不是如此,在接下来几日,再看有没有朝右侧方向撤退的鞑靼部落骑兵就知道了!”

赵云再次点头,确认了霍去病的说法,并且提出了验证的方法。

“去病你前锋军的哨骑,现在是按照什么标准在安排?”

朱棣听了一会儿霍去病和赵云的对话,然后突然问了一个问题。

“末将安置哨骑的标准,是行军时侧方距离五里,前方距离十里滚动哨探!”

因为草原上的视野开阔,所以霍去病安排的哨骑标准并不算太高,并没有像在大明境内一般安排距离三十里的哨探。

“那如果赵都督的猜测属实的话,鞑靼军就至少要距离保持距离在十里以上,才有可能瞒过我军的哨骑……”

“那如果是这样,这个所谓的伏击在行军时的意义并不大,根本没有效果……”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推断出,最终的伏击一定会发生在夜间我军扎营的时候!”

朱棣结合霍赵两人的分析,然后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霍去病和赵云想了想,便都点头认可了朱棣的分析。

“这样吧……鞑靼人就愿意伏击,对我们来说也算是件好事,总比我们满草原去追着他们更容易一些……”

“接下来的话,我们就尽量配合鞑靼人吧,让他们的伏击陷阱早日能够顺利布置成功!”

朱棣说完就忍不住笑了。

阴谋之所以是阴谋,最大的问题就是一旦被暴露,就不会有任何优势,甚至可能还会瞬间沦为劣势。

第416章 鞑靼军的夜袭

接下来的几日,正如赵云所分析的那样,开始出现了许多撤往右侧的鞑靼部落军。

至此,朱棣已经可以判定,正如他们所料的那样,鞑靼军正在为北伐的明军准备一个陷阱。

至于这个陷阱到底动用了多少兵马,准备在何时发动,这些情况在数日后才终于被朱棣所知晓。

诸亮安置在草原上的暗卫在损失了数人之后,终于将关键的情报送到了朱棣的手中。

情报中说,在得知朱棣御驾亲征的消息之后,鞑靼原本准备全军向草原深处撤退。

但是后来听说朱棣一共只带了十几万兵马之后,太师阿鲁台却不愿意撤退了。

于是,阿鲁台与鞑靼大汗也速迭尔发生了争执,最终还是阿鲁台占到了上风,决定暂停撤退转而布置陷阱伏击朱棣的明军。

在阿鲁台看来,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因为这次朱棣御驾亲征,居然只带了区区十几万兵马。

一旦他们伏击成功将朱棣干掉的话,那么鞑靼就可以趁势而起,重新再次称霸草原。

于是,鞑靼部几乎动员了所有的青壮拼凑出了整整二十五万兵马,打算在斡难河西侧设伏阻击朱棣的北伐军。

鞑靼军的二十五万大军先是化整为零,分散在了斡难河西的大片广袤草原上。

他们会在某一个时间点重新完成集结,然后在夜间对扎营的北伐军发起突袭。

得到了准确情报后的朱棣彻底松了口气。

以朱棣麾下明军的训练程度,别说事先做好准备,哪怕是不做准备,想要夜间突袭成功都没有多大的可能性。

因为朱棣麾下的明军扎营,按照规范,夜间随时都会保证十分之一的兵马全副武装值守营地。

一旦遇到夜间突袭,这些负责值夜的兵马就会迅速扛住敌军的攻击,根本不会给敌军引发骚动的机会。

而长期被夜间集合折磨的明军士卒,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形成战力。

所以,夜袭对于现在的明军来说,杀伤力真的很有限。

不过既然得到了准确的消息,那么肯定要给鞑靼军准备一份足够的大礼,才对得起他们如此用心的布置一次陷阱。

在率军到达斡难河西侧的时候,朱棣才明白了,为什么鞑靼人会选择在这里设伏了。

此地前方是斡难河,右侧是一大片草原丘陵地带,只有左侧是广阔的草地……

看着眼前的地形,朱棣的脑海中立刻就脑补出了鞑靼人的整个伏击计划。

率先发动的一定是左侧的伏兵,他们的目的就是制造混乱和吸引明军的注意力。

当左侧伏兵突入明军营地的时候,右侧因为是丘陵地带,伏兵的距离可以靠得比较近……

而到那时候,潜伏在丘陵地带的伏兵跟着发动,就会有很大机率彻底让整个明军大营完全混乱。

最后,从后方绕过来的鞑靼军主力,就能对明军发起决定胜利的最后一击。

不得不说,能够在草原上安排出一场如此规模的伏击,这鞑靼太师阿鲁台也算是确实有些能耐了。

为了不打草惊蛇,朱棣没有让明军哨骑的范围超过十里,完全装出一副毫不知情的样子,开始就地扎营。

只不过,在今天扎营的时候,营地内做出了一些与平日不同的布置……

朱棣想要的,不是将鞑靼人的伏击打退,而是要趁着他们好不容易集结起来的机会,一次性将鞑靼军给打残。

所以,在营地的布置上朱棣等人很是花费了一些精力,既要让人看不出,又得在能防守的同时还能方便出击……

就在明军扎下营地之后没过多久,天色就暗了下来,整个大营内到处都是升起了火堆,士卒们也有序开始吃起了晚饭。

这时候,所有的士卒都得到了通知,今夜将有敌军来袭击,所有的士卒都被要求甲胄齐全,然后躲进营帐。

随着天色越来越黑,整个明军的大营逐渐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

除了零散的一堆堆篝火,还偶尔出现了巡逻的人影,整座大营的情况看起来跟平日没有任何区别。

首节 上一节 264/3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