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迎娶燕王妃 第255节

“而第二呢,可以参照之前陛下的一些方法,比如定期将军队的主将对调……”

“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调整,既有时间让主将熟悉麾下兵马,同时也杜绝了由于主将长期统领兵马所形成的自己的势力的可能……”

“还有第三点就是,可以吸取西山大营的经验,所有的新兵全部进行集中培训,让类似道衍大师这类的人才对他们进行思想改造……”

“灌输忠君爱国,为陛下而战的思想,从而让每一个成为正军的士卒,都满怀着对朝廷,对皇帝陛下的忠心!”

诸亮把这三条意见一说,朱棣和王仁都觉得总结的非常好。

燕军的正军中,除了最早的燕王三卫和草原骑兵之外,后面的兵员来源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明军的降军。

而这些降军,在经过了西山大营的培训或者说是改造之后,才成为了燕军正军。

他们在接下来的战争表现中,已经成为了一个完全合格的燕军士卒。

“那就暂时先按照诸亮提的这三点来考虑常备军的组建吧!”

朱棣想了想之后接着又说道。

“诸亮你找一个合适的时间把所有北平系的武将先召集起来通个气,然后再拿出一个针对改革的计划框架出来,再尽快完善具体计划!”

朱棣将和北平系武将沟通的任务,交给了诸亮,而沟通完之后则由诸葛亮来负责撰写计划。

“对了,陛下还有一件事……微臣来之前刚刚收到消息,马和来信说他想带着投诚的四十七家海盗头子进京来觐见陛下!”

这个消息,是诸亮在来燕王府之前才刚刚收到的,于是这会就说出来了。

马和当时并没有随朱棣入京,因为他手下的势力如今还是一盘散沙……

他一旦离开,指不定就会出什么状况,所以连朱棣登基他都没能参加,现在依旧在长江出口的崇明岛呆着。

朱棣估计这是因为马和想进京见自己,但是又害怕走了之后手下的势力不稳……

于是,他干脆就把所有的海盗头目全部捆在一起,陪着他一起进京。

“这个马和,想不到还挺聪明的,这个主意都能想得出来!”

朱棣忍不住就笑了,他没想到马和居然也能干出这事儿。

“哈!以微臣所见,这主意多半是那个郭有志出的,那家伙最擅长的就是出馊主意!”

诸亮也笑着说了一句。

他口中的郭有志就是原来亲军都尉府的百户,那个当密探当成了海贼头子的倒霉蛋。

后来,他投了朱棣之后,就被派去协助马和收服海盗去了。

“我猜也是他,这家伙也算是个人才了!”

这会朱棣也想起了那个前半生运气奇差五无比的密探。

“陛下,马和的这个请求应该怎么回复?”

诸亮请示道。

“这有什么需要考虑的,你告诉他,让他早日进京,就说朕还有要事要委托于他!”

马和的海贼组织,也是下一步朱棣的计划中的重点之一,正好趁着马和进京觐见对他面授机宜。

“陛下,微臣这里还有一件事要禀报!”

这时候王仁见之前的事都已经解决,立刻又提起了另一件事。

“你们这是在比赛看谁的手上的事情更多吗?”

朱棣忍不住开了一句玩笑。

“是这样的,陛下……辽东那边今日送来了关于粮食生产基地的消息,我总觉得可能需要给陛下禀报一下!”

王仁无视朱棣的玩笑,然后一板一眼的说道。

“哦?粮食基地,你快说说现在是什么情况?”

朱棣一听是关于是塞外新粮食的种植,立刻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

塞外新粮食的种植,可是寄托了朱棣最大的希望。

大明要发展,以现在的生产力就需要足够的人口基数,然而适合种植粮食的土地又只有那么多,直接就将大明的人口上限死死的限制住了。

朱棣为了突破这个限制,所以才让王仁花了大量的精力在塞外对新粮食进行大规模的育种和做开辟试验田。

可以说,塞外的粮食种植基地,寄托了朱棣对未来大明人口的增长的全部希望。

这是每种粮食实验田产出的统计数字,还请陛下过目。

王仁说着就掏出了一张信纸递给了朱棣。

朱棣忍住激动接过信纸打开,一看其中的记录的内容,顿时脸上就挂满了笑容。

土豆试验田平均亩产二十三石……

红薯试验田平均亩产四十石……

玉米试验田平均亩产八石……

小麦试验田平均亩产十石……

朱棣快速换算了一下,发现这些粮食的亩产量已经非常接近他穿越前的现代产量。

如果能够推广到全国,整个大明的粮食产量就会翻上数十上百倍,哪怕有再多的人口都能够养活了。

比如对于小麦来说,现在北方的小麦一般亩产都在一石到二石左右,而塞外实验田的小麦产量却是已经突破了十石。

更别说红薯和土豆的产量,那就更加恐怖了。

至于玉米,虽然看起来似乎产量没有红薯和土豆那么高,但是玉米有个特性,可以种在几乎任何土地上,特别是山区地带。

也就是说,只要有了玉米,哪怕没有几亩好田,一样能够养活足够的人口。

“陛下,能让微臣也看看吗?”

诸亮看到朱棣一脸笑容,于是也好奇的问道。

朱棣笑着把信纸递给诸亮。

“嘶……”

诸亮看清信纸上的内容,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虽然他一直知道王仁在塞外负责新粮食的种植,但是打死他也不敢相信,这新粮食的产量,居然会恐怖到这种程度。

“陛下……这产量难道是真的吗?”

诸亮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他太清楚粮食产量的提高,对如今的大明到底意味着什么了。

全部都是真的,而且取的只是平均产量,实际上良田的产量还远高于这个数字。

王仁回答了诸亮的这个问题,又把诸亮雷得不轻。

“那还等什么?抓紧进行全国推广吧,陛下……有如此神物,只需一年时间整个大明就绝对不会再有饥荒了!”

第399章 来自河西的军情急奏

诸亮一下就兴奋了起来。

他负责的是情报系统,而朱棣的情报系统收集的情报包罗万象,其中民生也是重点之一。

所以,诸亮非常的清楚,现在的大明底层的平民生活到底有多惨,可以说绝大部分人都还在处拼命想要吃饱的地步。

每一次只要有一点自然灾害,就会有大量的农民因为吃不起饭,而背井离乡变成流民。

以至于一到冬天,饿死冻死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北方的很多城市,一到冬季,官府就会组织专门的收尸队。

看到眼前的这个粮食产量,诸亮立刻激动的身躯都在颤抖。

“推广肯定是要推广的……但这也需要各地官府的全力配合,不然的话,明明是一好事儿,到最后也许还会变成坏事儿!”

朱棣如今对大明朝地方官府的行政能力持十分保留的态度。

“那怎么办?”

一向显得都很淡然的诸亮,难得的也表现出了急躁的情绪。

“对这事儿,我的打算是这样……由政务院牵头,各地官府作为推广主体,然后以锦衣卫来监督!”

朱棣这时候才说出了自己的打算,之前他去锦衣卫查看,也就是因为准备这件事情。

从古到今,利用皇家的特务来监督种田这种事,估计也是绝无仅有了。

“用锦衣卫监督种粮食?”

诸亮先是一愣,然后马上就兴奋的猛的拍了一下大腿。

“陛下这招数可真是高啊!如此一来,地方官府绝对再也搞不出什么幺蛾子了!”

王仁也点头同意诸亮的看法。

“那回去之后你俩协商一下,该怎么推进这件事情……”

“原则上以政务院为首,锦衣卫为辅,争取在春季到来之前,就把所有的准备工作落实到位!”

看到诸亮和王仁都没有意见,朱棣便直接将事情做了安排。

“微臣遵旨,定不辜负陛下期望!”

诸亮和王神立刻神色严肃的回答道。

他们也知道,推广如此产量的新粮食作物,这一件事情将是有史以来历朝历代都没有过的壮举。

粮食产量翻几十倍的这种事情,真要说出去,估计听的人一定会当成神话,或者是把说这话的人给当成疯子……

说完这事后,三人就一起离开了燕王府。

王仁返回政务院,诸葛亮则去了锦衣卫衙门,而朱棣直接就回了皇宫。

他先去了坤宁宫,与徐妙云说了一会儿话之后,就在徐妙云的催促之下,转道去了青雅居住的春华殿。

不得不说,徐妙云作为皇后,气度还是相当到位的,昨晚朱棣在他那里过了夜,今天她就打发朱棣去找青雅去了。

当然,这也是这几年徐妙云与青雅之间相处的十分融洽,情同姐妹的缘故,否则可能徐妙云也不会如此大方。

到了春华殿,青雅早就安顿了女儿一直在等待朱棣的到来。

虽然已为人母,但这些年青雅从未停止过武技的锻炼,隔三差五还会领着他的娘子军狠狠操练一番。

所以清,雅的体型保持的非常好,哪怕已经生过孩子,却依然如十几岁的少女一般青春健美。

看着青雅动人的身姿和水汪汪含情脉脉的眼睛,朱棣忍不住就直接吹灯睡觉了……

这一夜自然又是朱棣操劳的一夜……

而这,也导致他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情绪更加的不爽,因为他晚上基本上就没有睡多久的时间。

这也让他再次对这个不人道的早朝制度恨得咬牙切齿。

今日的早朝,先是处理了两件督察院对地方官员的弹劾。

被弹劾的对象都是在朱棣登基以后没有及时呈上贺表的地方官员。

按督察院的说法,这些官员就是意图谋反,建议朱棣对这些官员进行革职查办。

而朱棣并没有就督察院的弹劾当场表态,而是收下了弹劾的奏折之后表示下次再议。

首节 上一节 255/3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