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迎娶燕王妃 第256节

因为朱棣知道,这个时候督察院的弹劾绝不能当真,他们的出发点可能都只是基于自己的利益而已,所弹劾的内容并不一定就是事实。

所以,朱棣对他们的弹劾,需要进行仔细的调查之后才会最终给出他的意见。

朱棣的态度让督察院的官员明显有些失望,但是面对强势的朱棣,都察院也不敢炸刺儿,只能闷闷不乐地退了下去。

然后,接下来的议程又是继续辩论昨天的方案。

经过了昨夜的交流,王仁对于此事今天就淡然的多了,所以与吏部官员争论起来,也没有昨天那么认真和上心了。

而朱棣也并没有如昨天一般,让他们就这么辩论下去,而是在时间差不多的时候就直接拍了板。

朱棣直接全盘认可了政务院的意见,宣布此次遴选官员,以能力和品性为主,是否科举入士并不作为必要性条件。

这话一出,吏部的官员顿时变得脸色阴沉,然后就集体沉默了。

朱棣其实心里也知道,这件事情并不仅仅是几个吏部官员的个人意见,而是整个经科举入仕的文官团体的意见。

所以,在接下来的遴选官员过程中,一定不会那么顺利,这些文官就算不敢明着动手脚,暗地里的一些暗箱操作肯定是会存在的。

不过对此朱棣倒是觉得没什么,他现在要做的事情只是从官方的层面来确定这件事情的规则而已。

一旦有人违规,那样的话,他也正好有了理由可以直接动手进行惩处了。

因为今日早朝散的早,朱棣便老老实去了乾清宫,开始批复奏折。

一到乾清宫,他就发现今天通政司送来的奏折中居然有一份军情急奏。

所谓军情节奏,其实就是一般民间所称的八百里加急。

这种急奏一入通政司,就会被立即送到皇帝的手中,不会经过兵部以及都督府。

看到军情急奏,朱棣明显有些吃惊,他急忙打开一看,然后眉头就皱了起来。

这份急奏来自驻守河西镇虏卫的典威。

南征前朱棣为了防范明军从河西地区绕到草原进攻塞外,所以特意派出典威带了一卫人马去驻扎在了河西的镇虏卫。

第400章 众武将的争执

典威送来的军情急奏中的消息让朱棣感到十分吃惊。

鞑靼的也速迭尔和瓦剌的猛可帖木儿,居然联合在了一起纠结了十万大军直接进攻河西了。

措不及防之下,明军被草原联军奇袭皋兰城,然后破甘州中护卫,明军指挥使及以下战死数千人,草原大军直逼兰州卫。

陕西都司都指挥使周贤正在视察边塞,在安宁堡遭遇草原联军,亲率七百骑兵冲阵,战没……

陕西都指挥同知陈亨闻讯,紧急征召附近四卫军队前去救援甘州中护卫,大败而逃……

幸好的典威率领一万燕军前来支援,陈亨才勉强率领残军退守了兰州卫。

朱棣知道,发生的这一切,就是他发起靖难战争所产生的后遗症了。

为了南征,北平和塞外的兵都被朱棣抽调一空,现在根本没有能力从塞外和北平直接支援河西。

而且,此次草原联军的行动也确实有些出乎了朱棣的意料之外。

朱棣事前其实已经预料到在他南征的时候,草原大军不会安稳,一定会搞事。

但是,几乎所有的北平系官员都认为,草原大军搞事的对象会是塞外的奴尔干都司或者是大宁行都司。

为此,朱棣还特意把瞿应行留依旧留在塞外,还给他留下了数量超过五万的辅军。

这些辅军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和思想改造,用来守土勉强还行,但是用来主动征战的话,战力却是远远不够的。

看完军情急奏,朱棣立刻召集了北平系的将领以及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等人进宫议事。

他召集的这些人,基本上就是现在大明最主要的军事将领了。

在等待众将的时候,朱棣又让人去政务院将王仁也叫进了宫,让他也参与了军议。

除了驻扎在城外的汤和几人来的晚一些以外,其他人在接到旨意后就很快入宫了。

朱棣直接把河西发来的战报,给所有人传阅了一圈,然后就开始征集所有人的意见。

“陛下……如今我大明精锐尽数聚于京师,想要支援河西,可能有些鞭长莫及!”

第一个说话的,正是朱棣的老丈人魏国公徐达,他在看了军报之后眉头就皱成了一团。

徐达说的的确是实情,因为现在几乎所有整个大明的精锐,全部都在京师,仅有几支不在的,也都集中在西南地域,距离河西同样是距离遥远。

而如今距离河西地区最近的山西都司,陕西都市以及陕西行都司,实际上都面临无兵可调的尴尬境地。

“陛下……末将以为有典威将军的一万精锐在,短时间内牵制住草原联军,问题应该问题不大……”

“但是如果从京师调兵的话,却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抵达兰州卫,末将担心大军到时恐怕为时已晚……”

“所以在等待京师大军的时候,末将以为无论如何,还是需要抽调部分附近兵马去增援的。

这是张玉的意见。

他的意思,就是尽量收罗山西陕西的卫所兵马去增援河西,为京师大军到达争取时间。

“末将认为张大都督的意见不妥……”

“如果抽调其他几处地方的兵马支援河西,万一草原联军干脆不打兰州卫了,转而攻击兵马被抽调一空的大明腹地,又该如何?”

“比如,以现在陕西布政使司的情况,除了有数的几座大城以外,其余区域是绝对不能抵御草原联军的劫掠的!”

霍去病出言很不客气的反对了张玉的意见。

在朱棣亲手打造的北平系中,一旦进行议事,人人都会就事论事,畅所欲言,完全不会考虑情绪或者语气。

但是,下来之后,议事时争论的再激烈,也绝不会结下私怨。

一时间为了是否需要调集附近都是兵马支援河西的问题,在场的将领都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却是谁也无法说服谁。

而这其中,大家的观点倒没有什么严格意义上的对错之分。

因为,现在整个大明北方兵力空虚是事实,主动权实际上已经掌握在了草原联军的手中。

大明要死守兰州,草原联军就可以直接放弃兰州,转而进攻大明陕西腹地。

如果大明不守兰州,兰州卫一丢,那么整座西北地区的大门,就已经全部为草原联军敞开了。

如果一旦形成这样的形势,最后哪怕将草原联军驱逐出关,造成的损失绝对也是大明难以承受的。

朱棣见众将争论了半天,也没有得出什么结论,不免就感觉有些失望。

可以说今天在场的已经是大明整个大明武将中的佼佼者了,结果,却依旧不能商讨出一个有效的应对方式。

就在朱棣准备强行终止讨论,自己直接决定的时候,却突然注意到了站在一边的王仁,他虽然一言不发,但却是一脸的若有所思……

朱棣心中一动,便直接点了王仁的名字。

“王仁,你可是已经有了什么想法?”

朱棣一开口,顿时场中所有的争吵都停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瞬间集中到了王仁的身上。

北平系的将领还好说,他们多少都知道一些,王仁实际上在军事方面也是很有建树的。

而徐达等人却一直以为王仁只是一个纯粹的文官,此刻听到朱棣居然点到他的名字,一时间竟然有些发愣。

在他们看来,打仗就是武将的事情,跟文官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他们的目光是极度诧异和充满了不信任的。

王仁当然也感受到了这些目光中的意味,但是他只是笑了笑,然后就是抬头挺胸站了出来。

“陛下……微臣刚才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之前陛下提到的关于常备军的建设问题……”

王仁这一开口,别说其他人,就连朱棣都觉得有些纳闷了。

这会儿不是说的河西战事吗?怎么又提起了常备军的建设了?

虽然心中疑惑,但基于对王仁能力的信任,朱棣却没有出言打断他,而是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微臣以为,此次河西战事,就是建设常备军的一个最好的机会……”

王仁继续说道。

第401章 新旧武将间的暗斗

“我们可以以这一次战事为契机,直接组建负责河西防御的常备军,顺便就可以检测定下的思路是否可行……”

等王仁说到这里,朱棣心中一动,他似乎就有些明白王仁的意思了。

“王大人,你说的倒是轻巧,组建常备军?兵员呢?装备呢?训练呢?这些都在何处?”

曹国公李文忠实在没忍住,直接很不客气的打断了王仁的话。

“要组建一支军队,可不是动动嘴巴就能完成的事情……”

李文忠说着话,语气中不自觉就带上了一些讥讽。

“更不是说,随便召集一点人,一人发一根木棍就能叫军队……王大人可能还是想的太过于简单了。”

曹国公李文忠的话,非常的不客气,就差指着王仁的鼻子骂他胡说八道,狗屁不通了。

然而,王仁却只是笑了笑,根本没有理会李文忠的挑衅,而是态度平和的继续说了下去。

“虽然曹国公的话确实有道理,但微臣以为,这些完全都不是问题……”

“首先,说到兵源,可能魏国公和曹国公你们几位不是太清楚,现在,就在北平的西山大营中,还有着足足二十几万正在受训的士卒……”

王仁的话,让徐达几人顿时瞪大了眼睛,这事他们还真的一点不清楚。

“这些正在受训的士卒,其实原本就是我大明的精锐,只不过是之前被燕军所败才成了俘虏。”

王仁顺便解释了一下这些兵员的来历,徐达他们这才恍然大悟。

“如今经过了这么久的时间,经过西山大营的训练,现在那些降军应该都可以直接成为最优质的兵源了。”

“有了兵源,我们再来说装备……以目前西山工坊每月产出的盔甲武器的速度,两个月的库存数量也十分可观……”

“武装二十人万人肯定远远不够,但是想来这装备再加上燕王府的库存,武装个四五万人应该是绰绰有余……”

王仁侃侃而谈,气度俨然。

“至于说训练,那就更不是问题了……这些降军原本就是我大明精锐,如今在经过西山大营的改造,其战力理应远胜普通卫所军队……”

“所以……微臣以为,直接在北平组建一支新军是完全可行的,而且这个速度还远胜从京师直接调兵过去!”

王仁说完之后就眼神灼灼的看着朱棣,等待他的决定。

至于其他众将,则已经被王仁的一番说辞给惊住了,一时间更不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嗯……王仁所言,朕甚为认可,那就以王仁的意见来为最终决议吧!”

朱棣没有耽搁时间,直接定了下了来。

现在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是关于新军的领军的人选问题了。

不说二十几万兵马,就说四五万兵马也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更何况还是真正的精锐。

按照原本燕军的编制,五万人就是一个完整的军府,所以这领军的人选就非常值得商榷了。

吕正张翼等人推荐直接由典威来作为主将,统领这支新军。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曾经和典威打过交道,甚至并肩作战过,对典威的能力都有着一定程度的认识。

首节 上一节 256/3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