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士成阵亡的折子是昨天到的京师,朝廷最精锐的武卫前军总统阵亡,顿时就引发朝野震动。
只不过,由于慈禧刚刚杀了几个主和派大臣,朝中虽然震动不小,可却并无人在敢提议和之事,只不过对于给聂士成赐恤却引发波澜。
以载漪、刚毅、徐桐等为首的一班军机大臣,指称聂士成“误国丧身,实堪痛恨。”朝廷即便不会去追其罪责,可也不应给予抚恤。
裕禄等人则认为,聂士成为社稷安危,不避刀矢,亲临战阵殉国,朝廷理应优抚,以安军心。
两方各不相让,争了一天也没争出头绪。
聂士成阵亡这个消息,让一向冷静多谋的慈禧也有些乱了方寸,她以为倚仗的朝廷最精锐劲旅不仅大败亏输,连总统官都当场阵亡,可见洋人之厉害,远非朝廷军队可比,再打下去,恐怕不好收场,那是不要说朝廷和她的脸面尽失,她是否还能像如今这般训政都很堪忧,这让她不由后悔向洋人宣战的决定。
昨晚一宿都没睡好的慈禧,今天吃过早膳就找来最近因为主和而被她冷落了许久的荣禄,刚刚她正在向荣禄询问,可否同洋人议和解决争端。
载漪低头说道,“回太后,军机处经连夜商议,以为聂士成虽误国丧身,实堪痛恨,可姑念前功,应准予恤典。”
载漪的话,让荣禄不由暗暗叹息,虽然被冠上“误国”之名,可刚毅等人好歹也是答应了给予恤典。
慈禧瞟了荣禄一眼,轻声说道,“如果朝臣没有异议,那就按你们商议的结果办理吧。”
“还有,你们也说说吧,咱们和洋人这仗,到底还能不能打下去?”
慈禧的话,让载漪和刚毅二人顿时大急,如果这场仗就这么狼狈收场,那岂不是他们一干人都是鼓动太后妄开站端的罪魁祸首!
载漪忙从袖子里掏出一叠照片,连同一直紧紧握在手中的奏折,躬身双手奉上,“启禀太后,这场仗,咱们是一定要打下去的,败的一方绝不会是咱们大清,而是洋人!”
“臣手中的,乃是直隶总督裕禄派人刚刚送达的折子和照片。”
说到这里,载漪不由提高了声音,“大捷!天津卫大捷啊!三天前,前锋军在天津城再获罕有之大捷!”
听到滕毓藻的名字,荣禄眼角不由一挑,急忙竖起耳朵。
把滕毓藻提拔为一营管带,以至又将其推荐给裕禄,这是最近荣禄最感得意的的一件事,他万没想到,这个身形有些迂腐又性格执拗的《北洋武备学堂》教习,竟然好像上天派到他身前的,一出手就连战连捷,竟然让西洋列强连连败北,这不能不让他惊诧莫名!
在荣禄看来,古之名将亦不过如此!
仪容端庄的慈禧,在闻听载漪说“天津卫大捷”这句话时,初时一愣,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可见以一旁的刚毅早已满面难掩的喜色,慈禧嘴角不由微微一动,也已露出欣喜的笑容。
如果说是别人获得大捷,慈禧还未必相信,可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滕毓藻却着实让她大出意外,几天来,每每接到的捷报,几乎总会有他的身影。
而且,其人所有捷报,都有实据可查,不仅有西洋照片为证,甚至还逼迫洋人统帅军官签字确认,他的捷报,绝对是千真万确的。
不等慈禧吩咐,她身后的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监已经快步上前,从载漪手中接过那本奏折,递向慈禧。
慈禧努力压抑着心中的欣喜,笑着轻声说道,“莲英,既是天津卫的捷报,伱就读吧,也让大家伙都一起高兴高兴。”
载漪手里的奏折,的确是裕禄以八百里加急送达的,滕毓藻的这场大捷,是裕禄所急需的,不仅他和宋庆等人退出天津城需要给朝廷一个说法,就是马玉昆擅自从天津城北退兵一事,他也需要奏上一本,好歹也可以推脱些罪责。
所以,在得知天津城大捷的消息后,裕禄简直欣喜若狂,立刻亲自书写奏折,派出他的一棚亲卫,挑选最好的战马,紧急送来京师。
由于战乱,沿途驿站有半数荒废,奏折经过连夜一天半的时间才送达。
裕禄在奏折中,为自己退出天津城找寻理由是,北洋诸将对滕毓藻多有掣肘,他将滕毓藻留置守城主将,就是为了让滕毓藻可以尽情展示其军事才能。
当然,对于宋庆他也不会放过,只不过还需要隐晦表达他的不满,至于对马玉昆就不客气了,甚至弹劾其临阵畏敌,举止失措。
老太监正是大太监李莲英,李莲英虽然年近七十,可依然身体健朗,中气十足,读起奏折来不仅声音洪亮,而且抑扬顿挫,将裕禄的奏折中的喜悦心情表述的玲离尽致
你们的支持,就是醉马的动力!
第182章 真正的大胜
听着李莲英声情并茂地诵读裕禄的奏折,让包括慈禧在内的花厅里一众人,都大感精神不由一振。
天津城一战,战果十分巨大,不仅在天津城内及城南全歼日军第五师团所属第九旅团十一联队,无一人漏网,还缴获了日军第十一联队联队旗。
第十一联队自联队长石田保谦以下,竟然无一人生还。
此外,还歼灭英军六百四十五人;歼灭美军里斯库姆上校团长以下五百八十二人;歼灭法军上校团长派拉克以下七百一十八人,俘虏英、美、法三国联军八十一人。
另外,在此战还未完全结速时,滕毓藻紧急腾挪兵力,合理配置,在城东追击、侧击击败马玉昆左军占领水师营的俄、德联军,此战亦歼灭俄军八百余人、德军三百二十一人。
两场大战合计歼灭联军中美、英、德、法、俄、日六国军队官兵五千二百余人,击毙联军校级以上军官十八人,缴获大炮二十六门,马克沁重机枪八挺,其余长短枪支及弹药无算。
裕禄还在奏折中煽情地写到,“据前锋军战后统计,城门内数百尺区域,清理出日军尸体二千余具,地面积血盈尺,当地百姓称之为倭寇之血海。”
此役,天津城各部阵亡仅不足百人,轻重伤不足三百。
李莲英刚刚读完奏折,就双膝一软,“噗通”一声跪倒在慈溪身前扣头,然后满脸喜色说道,“老奴恭喜老佛爷!贺喜老佛爷!我大清又出一不世之良将,天佑大清!天佑老佛爷!”
刚毅早已将手中的那个小包裹打开,变戏法似地将手一抖,从里面拿出一面白色周围嵌有流苏、其上绘有红色旭日图案的旗帜展开在手中。
只不过,他手中的这面旗子看起来很脏,因为旗帜上不仅有好几个弹孔,还有已经变成黑色的大片血迹。
“联队旗!”
荣禄惊呼一声,腾地从锦墩上跳起身,几步抢到刚毅身前,俯身仔细察看半晌后,才喃喃自语。
“大捷!货真价实的大捷!”
见荣禄神态有异,慈禧忍不住问道,“仲华,这旗子莫非有什么特异之处?”
荣禄字仲华,他还是慈禧的内侄。
不待荣禄回答,刚毅已经兴奋地开口说道,“有,这倭寇每个联队都有一面联队旗,据说他们的联队旗都是倭寇天皇所亲赐,旗在军在,旗失军散,这个第十一联队属于倭寇第五师团,就是这个第五师团,在甲午年从朝鲜一直打到了辽东,这一次,倭寇军中再不会有第十一联队这个名号了,这一次,滕毓藻可是给咱们好好出了一口恶气。”
载漪满脸喜色地施礼说道,“臣也为太后贺!还要恳请太后嘉奖荣大人,没有荣大人慧眼识人,将滕毓藻简拔于军中,使其出任武卫军管带,世人还不会知晓其旷世大才,最难得的是,滕毓藻此战不仅歼敌甚众,还阵斩敌酋。”
荣禄没想到,一直将自己视为眼中钉的载漪,会在这个时候,盛赞自己,不过稍一思索,也就明白了载漪的心思。
载漪称赞他,无非就是让他不好再提议和一事。
荣禄虽然窃笑载漪太天真,可毕竟对方在赞扬自己,忙对载漪拱手道。
“多谢郡王抬爱,荣某受之有愧,真正慧眼识人的还是裕禄这个直隶总督,是他将滕兴甫破例简拔为总统官,这才有今日更古未有之大捷。”
慈禧也是十分欣喜,笑着让李莲英起身,然后又对载漪、刚毅和荣禄说道,“尔等都是国之重臣栋梁,都有功劳于社稷,自该嘉奖慰勉。”
慈禧又疑惑地看向刚毅问道,“子良,这倭寇联队长和上校,还有那个什么团长,都是什么官职?”
见慈禧问话,刚毅卖弄地解释道,“回太后,我听说倭寇联队长和西洋人的团长都相当于武卫军中的一路统领,手下管着数营兵丁,上校相当于列强军中品级,有这个品级的洋人军官,其官职大体都相当于团长,和咱们大清军中相比较,大致相当于咱们正三品游击将军一类的武职。”
慈禧把有些惊诧目光看向荣禄,荣禄整理组建武卫军,对西方军事多有了解,慈禧这是在向荣禄求证。
荣禄点头道,“子良说的不错,大体就是这样。”
得到荣禄的证实,慈禧不由重重拍了一下绣榻,“好!滕毓藻一战灭掉洋人三个游击将军,的确难得,实该重重赏赐。”
慈禧略一迟疑,又试探着问道,“这么说,这仗还能打下去?”
“能!”
慈禧话音刚落,刚毅就急着说道,“回太后,前锋军连战连捷,打得洋人闻风丧胆,此时我军士气高昂,太后只要稍加督促,不日即可将洋人赶出租界,克复大沽口。”
载漪也连连点头道,“俗话说,士气可鼓而不可泄,太后应对滕毓藻大加封赏,促其再建殊勋,同时传檄各地,让天下人都知晓,列强徒有其表,实乃不堪一击,看那些督抚们如何留得颜面。”
载漪虽没说是哪里的督抚,可众人都明白,载漪是要羞辱那些和列强签署《东南自保》协定的督抚们。
一提到这件事,慈禧脸上就不由一暗。
大清最富裕之地的督抚们,不仅全部反对她纵容义和团,还眼睁睁看着列强入寇大清选择而视而不见,两不相帮!
这哪里还是大清的臣子,在慈禧看来,此举同反叛无疑。
只不过,她现在还真拿这些封疆大吏没办法,总不能将这些人都免去官职,甚至捉拿归案吧!
如果她真要那么做了,那时引发大乱,这大清的江山,可就彻底完了,现在这样的局面,她必须早做决断,结速同洋人的战争。
她刚刚就已经和荣禄商定,由荣禄前往使馆慰问各国使臣,再分别致国书于俄、英、日、德、美、法等国元首,请他们出面“排难解纷,以挽回时局。
只不过,慈禧现在又有些犹豫起来。
见听了刚毅和载漪的话,荣禄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慈禧长出一口气,问道。“仲华,你如何看?”
你们的支持,就是醉马的动力!
第183章 慈禧的心思
为了自保,对于和战之争,荣禄已经有一段时间不再参与,甚至因为讨厌见到京师内满大街乱窜的义和团团民,荣禄都已经好多天闭门不出,连朝堂之事也懒得过问了。
荣禄有些消沉,不仅是因为慈禧被载漪所拿出来的,一份洋人突如其来抛出的外教照会所激怒。
那份外教照会,虽然仅仅有四条,可对于慈禧来说,条条都直击其要害。
洋人在外教照会中提出:
一、指明一地由光绪居住;二、洋人代清政府收取各种钱粮;
三、代清政府掌全国军队;四、归政给皇帝。
这四条,不仅要慈禧归政光绪,洋人还要掌握控制军队,钱粮,这无疑就是要把持大清朝的命脉啊。
看过洋人的这个外交照会,气得慈禧当场发起疯,不仅马上召集御前会议,下诏宣抚国民,正式向列强“宣战”,甚至为了表示抵抗列强的决心,慈禧当即下令,将力主剿灭义和团的徐用仪、立山、联元等大臣斩首。
荣禄不愿多参预朝政,除了知道慈禧此时还是一心要同洋人开战,对载漪也多少要谦让一下,不想和载漪闹出不愉快。
荣禄如此行事,不是惧怕载漪御前大臣、军机处领班大臣、总理各国衙门事务大臣的权势,而是因为载漪还有大阿哥溥儁生父的身份。
溥儁虽明为概念模糊的大阿哥,可这是慈禧意欲用来取代现在还被囚于瀛台的光绪皇帝的储君。
不过,今天既然慈禧发问,荣禄也知道机会难得,索性一咬牙,也不再顾忌什么,当即向慈禧深施一礼,语带哭腔地说道。
“太后圣明,早年间大清举全国之力,对上英、法两国列强不胜,甲午又不敌东洋日本,今则是以直隶一省之力,同世界所有列强相抗衡,又怎可抵挡?”
“况且,如今放任团民蔓延,长此下去极易滋生匪患,稍有差池,就极有可能又是一个昔日洪杨之乱。”
“当今之计,正可携天津大胜之威,同列强展开和谈,以期达成一个满意的结果,从而结束战端,否则,我大清社稷危矣!”
“一派胡言!”
荣禄话音一落,刚毅就涨红着脸跳起来,高声斥责荣禄。
“太后圣明,当今之势,我大清正可携天津大胜之余威,扫荡洋人,复我国土,怎能自甘堕落,主动同洋人议和?”
“况且,荣禄前有同东南那些有不臣之心的督抚们暗通曲款之行,今又有危言耸听,蛊惑太后之恶,岂是臣子所为,臣请太后置其罪。”
刚毅不同于载漪,载漪还要为大阿哥示好笼络朝臣,可他这个载漪最看重的“打手”就不同了,有些事情他必须冲在前面。
荣禄和李鸿章有电报往来,慈禧是知道的,可她也并不准备说出她知情这件事。
在慈禧心中,朝臣永远都不要一条心,那样她就无法掌控住朝臣,把控住朝政。
朝臣们永远要有派系,有山头,这样她只需要把控好平衡,不是一家独大,那么朝臣们就都得乖乖滴听话。
这一次督抚们同洋人搞的东南自保协定,就让她心生警觉。
虽然她现在需要载漪这个主战派把持朝政,压制主和派,可她也同样需要有人能抗衡载漪势利,载漪也需要有人制约,否则他的势力大起来那还了得。
慈禧淡淡说道,“你们都是大清肱股之臣,当此危难之际,更需同心齐力扶保大清,不可互相攻讦。”
然后慈禧并不理会刚刚刚毅所说的话,而是对荣禄说道。
“仲华,如若要这个滕兴甫尽力扩军,你认为他可否敌得住洋人?”
载漪见慈禧不理会刚毅请求处置荣禄的话,知道今日不可能让荣禄吃瘪,急忙暗暗对刚毅摇头,示意他不可再针对荣禄,然后又忙插话道。
“太后圣明,洋人叠遭大败,数次被前锋军所歼之敌,不足一万,恐也有七、八千人之多,再让前锋军扩军,平灭洋人自可指日大功告成。”
慈禧的话,荣禄自然明白,她还是对凭前锋军勇武,灭掉洋人抱有一丝幻想。
荣禄虽然心中感叹,可也无能为力,苦涩地摇头说,“熟悉西法之兵,训练器操练枪炮都颇费时日,非短期可成,洋人虽累遭大败,可日人从本土、甚至从朝鲜调兵至天津城,并不很难,最快七八日即可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