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人跟罗马人有仇,普遍来说还算不上血海深仇,而且奥维尔也给了他们回归正常的退路,大多数人还做不到悍不畏死,面对近在咫尺的死亡威胁,有很多人选择了退避和沉默,毕竟活着才是最重要的,现在又不是活不下去了。
第一百零六章 奥尔良
由于骑兵人手不够,奥维尔目前也没有看到靠谱的雇佣兵,蒂雅从自己的军团中给奥维尔借了五百骑兵,让双方的骑兵一起不间断地在占领区内巡逻,情况被有效遏制,推进速度快了不少。
他们很轻松就占领了那两个小镇,然后开始进攻兰斯城。
虽说这是一座有城墙的正式城市,而且城内守军的数量不少,但在蒂雅看来这一场攻城战还算比较轻松的。
因为她打的上一个城市是帕尔菲人的圣城,那城市专门为了守城战设计出来的,三道城墙依仗地形修建,设施极其完备,最硬的圣殿要塞罗马人连上面的石砖都搞不下来,那种易守难攻的大城市她都啃下来了,兰斯充其量算是一座中大型城市,城防乏善可陈,就一道差不多那回事的城墙,挡不住罗马人的进攻。
不需要搭土堤、修围墙、做射击塔楼,攻城锤顶着守军的投射武器推上去,然后凿了大概半个多小时,城墙就应声倒塌,算上搭攻城锤和修营地的时间,共计用时一天半。
跟守军进行白刃战,夺占城墙之后蒂雅并没有下令进一步攻打城区,而是亲自来到城墙上对着守军劝降。
“如果我的军队进入城区,等待着你们的就只有血流成河的惨状,我无法保证所有平民的安全,也无法保证任何人的生命与财产不受到侵害。为了展现仁慈与达成和平,我在此愿意做出让步,以弗拉维皇室的名义发誓,愿意继续抵抗的士兵可以离开城市,放弃抵抗的士兵丢下你们手中的武器,走出来暂时接受我们的看管,我会将放弃抵抗的人视为被胁迫的平民而非叛军。
说不定这是你们最后一次脱罪的机会,请你们珍惜目前所得到的一切,也可怜可怜这里的居民,放他们安全,别把战争带到这座和平的城市内部。”
整座城市已经被罗马人的军队团团围住,这种提案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在蒂雅的劝说之下,有不少人先丢下了手中武器,走到城墙下面接受劝降。
蒂雅向来说话算话,把这些人带下去看管起来,等局势稳定些之后就放他们走,给了这些人一次机会。
至于那些还打算继续抵抗的人,蒂雅也确实做到了放他们安全离开此地,让他们带上必要的粮食和武装,从正门离开去别的城市投奔别的高卢领袖。
投降者和离开者的比例大概是3:1,后者主要是一些高卢当地贵族带着自己的私人武装离开,混杂着少数真正的当地驻军,跟奥维尔的估值差距不是很大。
毕竟当地人拿起武器抵抗的主要原因就是想保护自己的家人和财产安全,在蒂雅保证了这些事情并且展现出自己的实力之后,他们的抵抗热情也就会随之消减很多,能一直坚持下去拼死抵抗的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拿下兰斯之后,奥维尔负责清剿附近的残余叛军,巩固周围地区的占领,蒂雅则带着自己的两个军团继续向周围的城市推进,扩大战果。
之前一直同日耳曼军团保持着休战状态,高卢人对蒂雅这一支军队的到来始料未及,他们在这附近并没有安排多少驻军,军力全部用在了和奥勒良对峙上面,所以沿途并不会有什么会战决战,只会有不间断的骚扰和治安战,蒂雅会感觉非常烦躁,但应该能应付得来。
-------------------------------------
就如奥维尔所想,在战争开始之前就做足了功课的蒂雅进军很顺利,在后续的一個多月中先后占领了周围的苏瓦松、亚眠等等中型城市,现在正在朝着拉芒什海峡(英吉利海峡)的方向推进。
在蒂雅这边战事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却从奥勒良那边传来了让人深感不安的消息——奥维尔的通信兵被截断了,他无法获悉那边的最新情报。
他为此特意派人和维斯帕交流了一下,得到的准确回复是维斯帕的通信兵也一样下落不明,现在皇帝正在想办法获悉奥勒良在阿奎坦尼亚的最新战报。
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奥维尔一个人还能说是碰上了点意外,维斯帕也遇到了一样的问题就说明交通线的哪一段出问题了,恐怕是高卢人又有什么新的军事行动影响了交通。
不过远在几百上千公里之外的奥维尔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静待情况发生变化,同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蒂雅正在不断向北方推进,而奥维尔将自己的军团驻扎地就设在了兰斯,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他负责维持罗马对周围地区的占领和统治,同时有限度地沿着马恩河沿岸推进,控制这条河沿岸的土地。
这么又过了半个月,从阿奎坦尼亚前线传来的消息才恢复流通,不出预料首当其冲就是一个坏消息——罗马军队在抵达高卢之后,遭遇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失败,发生地点在让奥维尔深感不妙的奥尔良城。
仔细阅读战报之后,奥维尔顿时感觉情况更加不妙了,剧本既视感实在太强,让他这个穿越者深感不安。
罗马人要夺占奥尔良,这个计划本来都已经快要成功了,他们采用囚笼战术将奥尔良城封锁起来,眼看着奥尔良城就要弹尽粮绝而不得不投降,却在这种时候出了个岔子。
这次高卢起义的总领袖是名叫迪维奇阿古斯.尤里乌斯.巴高达的高卢贵族,他的能力尚可,但是面对奥勒良还是差了不少,一直以来疲于奔命。
本来按照他的战略部署,应该是放弃奥尔良等城市,继续后撤,在自己的根据地卢格登高卢行省组织抵抗的,但情况却出乎罗马人和他自己的预想。
一个来路不明的女人似乎说服了他往奥尔良派遣一支象征性的援军,并携带一定量的补给,按理说这种行为也就是做做姿态,让奥尔良城内的守军不要放弃希望,没人指望这么一小支军队能冲破罗马人的封锁防御线。
但奇迹般地,这支军队却硬生生冲破了罗马人的封锁线,把军队和补给全部都送进了城市。
第一百零七章 让娜.达克尔
做到这件事情的女人名字叫让娜.达克尔,而“奇迹般地”“匪夷所思的”等等形容词会在有关这个女人的战报中经常出现。
她声称自己是神的女儿,神让她来拯救高卢人,不论如何似乎城内的守军因为援军和补给品的到来而士气大振,她的激励也让很多守军相信了这种说辞。
她没有继续固守待援,而是让城内的军队跟随她主动出击,猝不及防的罗马人没想到奥尔良守军还有出城作战的能力,损失不小。
这时候本来已经失去信心的巴高达见到有机可乘,赶紧将手中的机动力量全部派到奥尔良去,和城内守军里应外合攻击罗马军队。
如果是久经沙场的宿将,估计会见势不妙直接从容离开,不跟这时候的高卢人硬碰硬,但奥勒良手下的军团长都是元老院派选出来的人,派阀垄断的倾向比较明显,各个军团长的素质难免良莠不齐,这个军团的军团长就是勇猛有余而缺乏大局观的人,而且还没有副将能劝得住。
被高卢人里外夹击,这个军团损失惨重,几乎是全军覆没,只有少数人逃了出来回到后方,大部分人战死或者成为俘虏。
让罗马人损失了一個军团之后,这个女人并没有立刻停止行动,而是力劝巴高达和奥尔良守军救援还在被罗马人围困的图尔城,图尔城下的罗马军团长是个比较谨慎的人,没有选择和对方野战,丢下一些辅助兵殿后当炮灰,自己带着大部队直接回撤。
奥勒良布置的二阶段作战计划算是失败了,试图侵入卢格登高卢,控制卢瓦尔河流域的军队惨败而归,不过他本人对这事情也没有很在意,毕竟战争就是互有胜负的事情,此次失利的责任更多在那个鲁莽的军团长,他本人继续专注于控制已有的领土,镇压当地的“牛皮糖”叛军。
但是经此一役,让娜.达克尔似乎成为了高卢人抵抗的精神图腾,许多人真的把她奉为神的女儿,而她本人则继续指挥着高卢军队作战,让他们勇敢向前收复失地,大量本来已经有些丧失信心的民众在她的感召下重新选择为高卢人作战。
这给奥勒良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当地人如果顺从那一切好说,当地人如果坚持抵抗他也得在这片土地上忙活很久。
毫无疑问,这个女人或者说少女就是后世扬名的贞德,甚至在20世纪被人封圣,即大名鼎鼎的法国圣女贞德。
上个时空都有很多人坚信贞德是被神选择的少女,因为他们实在无法理解,在中世纪欧洲那种环境,一个十几岁不识字的乡村女孩是怎么带领法军抵抗英军,甚至说以一己之力扭转英法百年战争大局的,只能将其归为神的旨意。
就算贞德是被塑造出来的神像,这神像的经历也多少有些匪夷所思,这时空的贞德估计也差不多,现在的罗马人就感觉匪夷所思,他们不理解一个精锐军团是怎么在奥尔良这种高卢城市翻车的。
上时空不好说贞德背后有没有神保佑,只能说是“如有”,但这个时空就有点微妙了,神选者真的存在过,如果另一个时空的贞德坚称自己是神选者的话,恐怕这个时空的贞德大差不差。说不准她不是如有神助,而是真有神助。
确认了对方的身份之后,奥维尔的警惕性就拉到最大,因为他读过让娜.达克尔的传记,根据历史轨迹来走的话,下一步让娜.达克尔就会奇袭兰斯城,他的驻扎地就是兰斯,而且周围没有援军。
独自一人以一个半军团的兵力对上疑似神选者的让娜.达克尔,奥维尔心里很有压力,所以他在读了战报之后立刻就给自己的士兵们下了命令。
“让贝利萨留和斯提里科先回来,不要再向前推进了,那些村镇里面的人要是不安分,稍微让骑兵去管教一下即可,兰斯城周围的戒备力量翻倍,警惕城内平民暴动,收缴城中一切可能存在的武器装备,我有理由怀疑让娜.达克尔正在向我们这边运动。
修复破损的城墙,在城外的军队营地加深壕沟,设置鹿角,加一倍数量的哨兵塔,从后方运蝎弩和投石机过来。粮食保护好,防止城镇居民下毒,水源也是一样保护好,守夜士兵增加到一个大队,不能懈怠。”
本来奥维尔的方略算是中规中矩,一下子要收缩到这么谨慎的程度,作为副官的老图拉真也是奇怪:“有必要这么谨慎吗?我觉得奥尔良和图尔那次只是侥幸而已,奇迹可以有一两次,但不可能有更多次。”
“我坚持如此,不用劝了。”奥维尔坚信自己是对的,所以也不用跟老图拉真解释太多,过几个月他自然就会知道,奥维尔的小心是没错的。
看到奥维尔态度坚决,老图拉真也没多说什么,在他看来毕竟这是奥维尔第一次独自带兵打仗,稍微反应过激,谨慎过头了也是好事。
总比自大自信过头了要好得多,奥尔良那个军团的军团长就是这么坏事的,过度相信自己的军事能力和指挥才华,结果给罗马帝国的军事战略都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
这么戒备森严的过了半个多月,又从前线传来了新的消息,不过这次消息并非从阿奎坦尼亚行省传来的,而是从奥维尔身边并不是很远的位置传来。
让娜达克尔又指挥高卢人发动了一场战役,只不过战役的地点并不在兰斯城,而在不远处的阿莱西亚。
历史上让娜.达克尔选择奇袭兰斯城,是为了让法国王太子先一步名正言顺的加冕成为法国国王,兰斯是法国历代国王加冕的场地,在这里造成既定事实,极大地鼓舞了法国军民的抵抗士气,夸张点说可以说是逆转战局的一步棋。
这时空的让娜.达克尔选择进攻阿莱西亚,也是有一段历史渊源在里面。对这名字,罗马人深感荣耀,高卢人则深感屈辱和恐惧。
百年前的凯撒就是在这里真正打碎了高卢人的脊梁骨,让高卢臣服于罗马的统治之下。
第一百零八章 阿莱西亚
凯撒在这里用不到五万人围困住了高卢起义军总领袖维钦托利所带领的八万人,维钦托利四处寻求援兵。
为了救援起义军的总领袖,也为了将凯撒的部队围杀在这里,全高卢的部族几乎都参与了这场战役,直接派兵助战的部族超过五十个,军力达到二十五万步兵,八千骑兵,原来各种被凯撒压服的部族也觉醒了朴素的民族意识,再次派兵助战。
加上维钦托利的八万人,高卢人的军力达到了很夸张的三十四万人,里应外合与凯撒作战。
这场仗他们打得非常勇猛,在三天的时间内反复对凯撒的阵地进行潮水般的冲击,可以说是悍不畏死,不过凯撒毕竟是凯撒,就算险象环生,就算一度战线濒临崩溃,他还是靠着手下精锐的士兵和天才般的指挥能力击败了高卢人。
高卢人的有生力量在这次战争中被完全击溃,他们再也组织不起来任何成规模的反抗,已经风起云涌的高卢起义瞬间偃旗息鼓。
此役之后,高卢人完败,高卢被正式稳定的纳入罗马人麾下,罗马城举行了为时二十天的狂欢庆祝活动,以感谢诸神对罗马的赐福。
那之后阿莱西亚之战就成了高卢人心中的一根刺,成了高卢人心中的“罗马城之劫”,是他们对罗马人挥之不去的阴影。
现在,百年之后,让娜.达克尔带领高卢人再次在阿莱西亚击败了罗马人的军队,虽然只不过是行军路过当地的杂牌军团,但“胜利”和“阿莱西亚”两个词就足够激起高卢人心中的万丈豪情。
本来已经被奥勒良打蒙的高卢人重整旗鼓,甚至爆发出了远胜起义最初的作战意志力,死死地将奥勒良大军黏在阿奎坦尼亚行省,甚至奥维尔这边也受了影响,很多人开始不安分,他不得不派出更多人进行治安工作。
现在最让奥维尔疑惑的点也差不多是这些,为什么偏偏就有一队路过的杂牌军在阿莱尼亚附近驻扎,为什么被打之后他们不撤退不原地开战,跑到阿莱尼亚城里面给对面刷这种史诗级战功?
军队是日耳曼行省总督的军队,临时从当地凑出来的杂牌军,估计是想捞一笔战功,这下好了,他能保住身份不被流放都算元老院看得起他。
这样一来,罗马军队的战略环境就要比之前差很多,损失一两个军团都只是不痛不痒的问题,问题是不能让高卢人打出来自信心。
现在让娜.达克尔所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实在是有点离奇,奥维尔也没想明白为什么正好就有一队军团在阿莱西亚这个小城市,其他士兵们就更是如此了。
这几次还好,再来几次恐怕罗马人自己心里都会嘀咕,怀疑让娜.达克尔是不是真有神明保佑,神明是不是站在高卢人这边的。
战争考验的是双方对于胜利的信心,罗马人要是真丢失信心,这仗就算能赢也会赢得很惨,维斯帕稳定国内局势的想法就要泡汤,那这仗纯粹就白忙活。
所以,现在比奥维尔更着急的就是维斯帕本人,他的直接命令很快下达下来,总结起来就是让奥维尔发动“迅速的”攻势。
他让奥维尔不用再管被攻占地区的治安问题,他会想办法解决,粮食也不用奥维尔操心,他会让军队直接沿路护送过去,现在他的任务变了,他要进攻巴黎,牵制住让娜.达克尔和聚集在她麾下的军队。
现在离让娜.达克尔最近的整编军团就是奥维尔的部队,由于他之前小心谨慎的策略,他的军团随时都能开拔,而且战斗力保存状况也很不错,是维斯帕能找到最适合这個任务的部队了。
奥维尔的部队作为突击的矛头只管冲锋即可,维斯帕会把自己这边的两个军团也派过来,跟在他的后面扩大占领区,负责维护治安和保证奥维尔的补给供应,奥维尔第一阶段的目标是拿下巴黎,占领塞纳河沿线的土地。
而在拉芒什海峡(英吉利海峡)附近的蒂雅也会快速朝塞纳河的方向推进,拿下塞纳河畔的另一个大城市鲁昂,然后他们会越过塞纳河进攻卢格登高卢行省,逼迫高卢人多线作战,他们的兵员素质和兵力受不了罗马人的两面夹击。
罗马人在正面战场的统治力是绝对的,只有一两个军团的时候高卢人或许能形成局部的以多打少从而取胜,但现在罗马人实在是太多了,战线上至少就有十个军团正在虎视眈眈,哪条战线上的敌人也不是好对付的。
维斯帕要压缩高卢人的生存空间,逼迫着他们和罗马人打正面决战,这个意图非常明显,就是不知道高卢人会不会将计就计。
-------------------------------------
军团总司令的命令已经下达,奥维尔当然不会抗命,万余人的军队当即开拔,往巴黎方向推进。
他只让部队带了十五天的食物,行军直接走帝国大道就行,目的地只是巴黎,沿途的村庄和镇子根本不予理会,他保持着高度警惕状态,随时预防着可能出现的让娜.达克尔军队。
阿莱西亚一战之后对方就失去了踪迹,谁也说不准他们正在哪个地方行军,可能是准备回援阿奎坦尼亚,可能是继续往日耳曼行省进发,也可能是看穿了维斯帕的计谋支援巴黎,甚至有可能直捣黄龙往意大利方向去,所以小心驶得万年船。
这次老图拉真也对奥维尔的做法非常支持,他已经知道让娜.达克尔至少是个有些邪门的对手了,马虎不得。
这不是常规行军而是急行军,带着一群拖油瓶奥维尔军队的行军速度都达到了28公里每天,超过罗马军团常规速度的平均值,当然这也跟他们轻装简行有关系,东西少了自然走得快速。
奥勒良已经教育高卢人,和罗马人正面打野战是非常不明智的决定,沿途奥维尔并没有遇到真正像样的阻拦。偶尔有几个大点的村镇对奥维尔的军队虎视眈眈,但看到奥维尔对他们根本就没兴趣之后也就作罢,不想出手招惹这支军队,所以他平安无事的来到了巴黎郊外。
但是他却发现,自己不是第一个抵达巴黎的,甚至都不是第二个。
第一百零九章 维京人
【巴黎】此称呼最早来自于栖息在这片土地上的帕里西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这里在很早之前就有民族定居,并且发展出了城镇。
这时空的高卢整体开发程度更高,巴黎相对应也就成了高卢境内排得上号的城市之一。
不知道是因为随军高卢将领高超的军事素养还是因为让娜.达克尔的所谓“神启”,总之他们已经先奥维尔一步来到了巴黎城内驻扎,奥维尔没找到进攻的良机,对方已经有了戒备。
在与此同时,盘踞在巴黎城附近的不止有高卢人和罗马人,还有两者之外的第三股势力存在。
那是一群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日耳曼人,用更让人熟悉一点的说法来说,这是一群“维京人”。
让欧洲各国头疼了几百年的维京人也提前出现在了这个世界,他们乘坐自己的长船,从塞纳河口溯流而上,来到沿岸各地劫掠。
在罗马人统治的时代,这些人就让当地的总督烦不胜烦,经常要和这些海盗打交道,为了求省事,甚至有不少罗马总督选择私下里给这些海盗一笔钱了事,省得在眼前烦躁。
尽管还没到自己军事生涯上的巅峰时刻,不过这些维京人的作战能力还是比较可圈可点的,要不然也不会在日后的时光中大杀四方——攻占英格兰、统治诺夫哥罗德、洗劫巴黎、获得诺曼底、征服西西里岛,甚至差点也达成了攻占君士坦丁堡的成就....
蛮族不代表作战能力一定就弱小,这里经过侦察兵报告大概有四五千的维京人驻扎,也是不小的数字,能影响这次巴黎之战的天平。
单独对上这伙人奥维尔肯定不虚,同等数量的步兵公平对拼罗马人不应该怕任何一支步兵,不过对方要是和高卢人联合,事情就比较麻烦了。
奥维尔也没绝对把握同时击败这两者,特别对方高卢人的名义统帅还是传说中的圣女,能不上难度还是不上难度比较好。
现在这些维京人扎营就是在待价而沽,等着罗马人和高卢人给他们报价,奥维尔也不怕这个,罗马人比高卢人富裕的多,拼财力也是他们占便宜,所以不太虚。
高卢人、罗马人、维京人,三方的营地呈现出三角形布局,互相都有些戒备,奥维尔也不管他们那么多弯弯绕的心思,闷头就开始搭建营地。
营地建好之后他也在不断加固,而且开始往四周铺设小要塞、哨塔和围栏构成的防御网络,摆明了要打静坐战了。
反正他的目的就是拖住让娜.达克尔和其军队,不打仗最好不过,双方都不用死人,奥维尔很爱惜羽毛,死一个人都是一个损失,同时这样还有战功可以拿,耗着对他最有利。
最终最先耗不住的不是罗马人也不是高卢人,而是没带特别多粮食的维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