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从傩戏班子开始 第132节

  但是就算如此,在旁边的“文判官”也不满足,他说道:“重量不够,容易飘上来!再押送出来了一只鬼。”

  他下令之后,几位小吏就将“地牢”之中的“小鬼”,押送过来。

  “丢进去!”

  “文判官”了无慈悲。

  这“小鬼”丢进去之后,那小吏继续用力的翻动起来,那“小鬼”也开始在“大鼎”之中,失去了身形,和这“血红色”化作的“无色神韵”二者逐渐融合在了一起之后。

  “土!”

  “文判官”继续说道。

  有小吏拿着一簸箕土过来,丢在了里面,叫那拿着叉子的小吏继续搅拌!

  那小吏气力都不足了,但是这“一簸箕土”落在了里面,那小吏还是要看着此物的“干稀”。

  “依旧不够!”

  小吏说道!

  “文判官”闻言,脸色难看无比,他说道:“再来一簸箕土!”

  那带来了一簸箕土的“小吏”,脸色也不好,凑了过来说道:“大人——这土没有多少了。

  不能再动用了!

  前面的武判大人,还带了不少的游神压着恶山神。

  不止是土,连火都不多了。

  这一次用出去,整个忠平县,这一番瘟疫死人颇多,要是没有更多的人气,我们这火还补不上的话,恐怕我们也要从此间沉下去!

  就无须取土了,我们自己脚下的这土,也就自然能用了!”

  “文判官”愤怒的挥舞了一下袖子,说道:“聒噪!这里哪里有你说话的地方!”

  不过话语说完,他还是急匆匆的朝着不远处的“城隍大殿”走,只不过还没有走过去,就听到了外头传来的哭喊声音。

  大量的“衙役”出去,想要将“疫病”的“小鬼”带回来,但是现今之感觉,却有些“杯水车薪”之感!

  他进入了“城隍大殿”,就见到“城隍爷”稳稳的坐在了城隍座位上,他看着走进来的“文判官”,“城隍爷”竟然开始从身上掉土!

  ……趴桌子上睡着了

第122章 官皮(23)

  “扑簌簌”的,这些“土渣子”从他的身上落下来。

  伴随着这些“土渣子”的掉落,“城隍爷”身上的一层一层“人皮”,也从他的身上掉落下来。

  每一张“人皮”,竟然都带着“城隍”的“官袍”。

  这些“人皮”俱都是“人道愿火”所化。掉落下来之后,自然就归在了他眼前的“人道愿火”的灯盏之中,叫他眼前的“人道愿火”越发的兴盛。

  上下勾连之间,化作了一道祥云的模样。

  但是此种“愿火”之间的“神韵勾连”,到了现在,也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汤道人”的手段,宛若是“釜底抽薪”。

  “忠平县”这么多年的安宁,叫忠平县的周围,多出来了诸多村落。这些“村落”就是忠平县城的蓄水池。

  在“县城”之中的“户籍人口”过多的时候,这些村落就会吸纳了离开的“户籍人口”,叫“人道愿火”,不过炽盛。

  在“县城”缺少人口的时候,又有人前来此处,稳住了“人道愿火”,叫“人道愿火”,依旧光辉,但是“瘟疫”和其余的灾祸不同,瘟疫,持续的时间太久了。

  其效果,太烈了!

  伴随着这一道一道的“人皮”落下来,甚至连眼前的“人道愿火”,都从最开始的红色火焰,朝着“赤红色火焰”逐渐转化。

  看到了这里,“文判官”大惊失色。

  不过好在此时,这“人道愿火”之中,数道“火线”都从这“人道愿火”之中出去,叫这“人道愿火”,逐渐恢复了平时的样貌。

  但是这样不断的“脱皮”,对于“城隍”来说,也并非是没有坏处。

  他此刻变的有些“矮小”了起来。

  他睁开了眼睛,看着眼前的“文判官”,“文判官”也未曾有打扰城隍的意思,从此间退走。

  但是伴随着“城隍”的缩小,整个“城池”的范围,也开始不断的“缩小”。

  放在了外面。

  就是开始有大量的土地,已经开始“不属于城隍的管辖范围”。

  那些“乌鸦”,俄而更多了起来,甚至于铺天盖地,勾勒在了天上,形成了一道“黑色的地毯”。

  将整个天空遮蔽的密不透风。

  而这种骇人的异相,落在了城池之中的活人眼中,却是连一点波澜都没有叫人“动起来”。整个城池之中,死气弥漫,已经成为了一潭“死水”。

  甚至连哭声,都震不得天。

  人在极度的惊恐之后,只剩下来麻木。

  还活着的人,就此或者是走出了房舍,靠着外头的墙望着天,又或者是低着头,朝着城外走。

  汤道人的这病,来得实在是太快、太急了。

  发病之后,不过一天之内,就要死人。

  这种迅速死去的疾病,或许难以传播。但是此病的源头,是为汤道人。

  只要汤道人还活着,那么他就可以在别处,再度散播下来了此种“瘟疫”的种子。

  故而此病,实际上就是“诡灾”、“诡病”。

  但是雪上加霜的是,“武判官”此边,有某一种东西,化整为零,大量的“血色”,悄无声息的落入了地下水井水中,融化在了此地的地脉之下。

  “恶山神”的“异向”,不见了。

  在这般的情况之下,“武判官”没有再度去追,只是就这样回来,看到了后院之中的“文判官”,上面搅动叉子的“小吏”,已经换了一个人。

  但是“土”,已经不多了。

  “武判官”对着“文判官”说道:“你我俱都要落入阴土,成为了冷祀鬼坛了。”

  “文判官”说道:“你在说甚么胡话?

  不过是你我罢了,你我落入了阴间之后,也会有新的你我出现,连人都是一样,连名字都是一样,和我们殊无二致。

  没了的,不过是你我二人罢了。

  文武判官,只要有城隍,就会一直在,只要有城隍庙,就会有城隍爷。”

  “文判官”说罢,从怀里拿出来了一张“五十两的宝钞”。

  看了之后,再度将其放了进去,说道:“不过说起来,我还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一张宝钞。”

  “武判官”说道:“还在想着那道人?”

  “文判官”说道:“我说实话,我感觉他不像是道人,在他的身上,我看不到法箓,至于说全真,我们这里多少年没有来过全真了。”

  “嘿!”

  说到了这里,“武判官”还要说话,但是还未曾说出来话语,就听到了一阵“低沉”的声音。

  “呜——”

  “呜——”

  “呜——”

  “武判官”感觉这声音,好像是从他们的脚下缓缓传递出来的,但是穿透力很强,就仿佛是将他们的脚下都震动了起来。

  “这是,阴兵打过来了?”

  “武判官”接着说道,“文判官”也摇头,不清楚这里的情况!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他们猛然听到了此地好像是“打雷”了!在这一阵一阵的“雷声”之下,此地竟然开始“下雨”。

  “下雨了。”

  “文判官”惊奇的说道,说到了这里的时候,他也站了起来,但是奇怪的是,他可以感受到“下雨”了,但是他感受不到“雨滴”滴落在甚么地方,不过旋即,“文判官”就感觉地下狠狠地一“震”。

  随即,“地脉”震动之下,在这“城隍庙”之上,似乎也多出来了一个“城隍庙”!

  “阴土上浮!”

  “不对,阴土上浮不会这样,是榫卯?”

  “文判官”诧异说道。

  上浮是为上浮,榫卯是为榫卯,榫卯是整个“阴土”,已经产生了诸多变化,其“浊”的一部分,已经大幅度的减弱,导致了其差不多可以自己浮上来!

  但是这样的事情,极其难得!并且就在这“阴土上浮”之中,二者相互重叠之下,这新上来的“阴土”,上下都是“烟雾”。

  而在这“浓浓”的“烟雾”之中,站着一个赤脚之人。

  其人站在了其中,在“文武判官”的眼神之中,就看到此人浑身上下,俱都温和的朝着四周散发出来了大量的“温润之雨”,这些“青色雨水”宛如是神毫!

  至于说他的脑袋之后,更是宛若有一盘“青色大日”。

  坐落此间,“文武判官”一时之间都难动声色,不知道这是从“阴土”之中出来的某一尊过去神祇,还是说是其余他们不知道的东西?反正从远离人烟的“阴土”之中出来之物,他们心中惴惴不安。

  不过等到这些“云雾”,都被吴峰吸入了肚腹之中后,旁人都看到了他的样子。

  “高道?”

  “文武判官”认出来了此人,顿时喜上眉梢。

  吴峰也看到了他们,露出了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

  吴峰对着二人行礼:“两位判官,我们又见面了!”

  不过笑了一下,意思完了之后,吴峰便半是打岔,半是真心的说道:“二位判官,外面的瘟疫,如何了?”

  “文武判官”心无奈何,而吴峰则是乘机将眼前剩下来的一点“烟气”,全部都吸了进去。这一次的事端,纯属吴某人第一次,没经验,没有想到,除了“恶山神”可以点燃之外,偌大的“阴土”,也是可以点燃的。

  但是点燃“阴土”,比祭祀其余之物,要困难许多!

  “阴土”,也算“社”。以“社”为祭,除了位格极高者,不可食飨。

  但是吴峰在“位格”之上,算是足够了。

  可是在“实力”之上,还是略微不足,鼓捣了半天,这“阴土”神韵,方才出现。

  并且就在“燃烧”起来之后。

  整个“阴土”上浮的速度,陡然之间奇快无比。

  极其迅速的上浮到了“阳间”。

  并且这“阴土”在阴间,就是一座巨大的“城池”,宛若是一个县城一般大小。

  但是到了“阳间”,就和这“县城城隍庙”一样大小。

  不过一回生二回熟,等到了第二回,吴峰将他们全烧了,眼看着此地上浮,吴峰还着急的使用了“春来到”。

  只不过现在到了“城隍庙”,吴峰也没有忘了他想要来城隍庙做甚么,吴峰询问起来了此间“瘟疫”的事端,“文武判官”也没奈何,只不过这一次还不用他们说话,吴峰就听到了声音。

  “吴峰!”

首节 上一节 132/1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