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找上环球,希望陆士宁能够给他们的电影创作主题曲,现在业界都被陆士宁这恐怖的点石成金的能力吓到了。
这样一首歌起到的剧宣作用,大部分公司花再多的钱也做不到。
···
《无间道》与《疾速3》的票房厮杀持续白热化,两部影片如同纠缠角力的猛兽。
截至七月中旬,《无间道》累计票房稳健攀升至13.5亿人民币,而《疾速3》则凭借其强大的IP基础和视效冲击,累计票房达到14.1亿,虽然反超了提前几天上映的《无间道》,但两者依旧咬得死紧,谁也无法将对方甩开一个身位。
就在战况胶着之际,上影集团备受期待的公路喜剧片《一路有你》正式加入了暑期档的混战。
首日上映,《一路有你》凭借其强大的国民度和铺天盖地的宣发,一举斩获了9800万人民币的票房。这个成绩,成功将当日收获8500万的《无间道》压在身后,但依旧未能撼动单日轰下1.02亿的《疾速3》的冠军宝座。一时间,媒体和院线纷纷预言,暑期档即将进入“三足鼎立”的新阶段。
然而,这个“第三极”的立足之地还未焐热,就因口碑的全面崩塌而迅速瓦解。
上映不到24小时,《一路有你》的豆瓣评分便如高台跳水般直线坠落,最终悬停在令人咋舌的5.7分,与《无间道》的9.5分和《疾速3》的8.1分形成了惨烈对比。
网络上瞬间充满了观众的失望与批评声浪。
不少大V开始整理电影的槽点:
“情节混乱,逻辑成谜。影片试图复制系列前作“公路+喜剧+情感救赎”的成功公式,但剧情推进基本靠巧合和强行制造矛盾,许多转折生硬到让我觉得侮辱智商。”
“情感牵强,无病呻吟。导演显然不满足于只做一部纯喜剧,强行塞入了中年危机、婚姻焦虑等看似深刻的议题。可惜,这些探讨如同浮在水面的油花,与主线剧情严重剥离,情感转变缺乏铺垫,最后的“和解”与“感悟”显得无比空洞和说教。”
“笑点稀疏且尴尬。作为一部喜剧片,核心的笑点变得青黄不接。既失去了早期作品那种接地气的市井幽默,又没能创造出新颖高级的笑料,充斥着过时的网络梗和演员夸张的肢体表演,影院里时常弥漫着一种尴尬的寂静。”
网友们的反应,也从最初的期待,迅速转变为嘲讽和失望的狂欢:
“恭喜《一路有你》成功成为这个系列最拉胯的一部!没有之一!”
“我看懂了,导演想让我们笑中带泪,结果是如坐针毡、如鲠在喉、如芒在背!”
“前半段强行搞笑,后半段强行煽情,中间穿插着莫名其妙的剧情。看完我只想问:我的一个半小时去哪儿了?”
“中年男人的自我救赎不是这么拍的啊!你这叫无病呻吟!”
“事实证明,没有灵魂的套路化生产,终究会被观众抛弃。电影终究还是要回归讲好一个故事本身。”
这股汹涌的差评直接反映在票房上。《囧途狂欢曲》的次日票房出现了断崖式下跌,跌幅高达60%,最终未能对《无间道》和《疾速3》的头部地位构成实质性威胁。
这场短暂的“三国杀”,最终以新玩家的急速掉队而告终。
···
大二正式告一段落,陆士宁也迎来了他的暑假,虽然放假不放假,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
零号影视的会议室里,一场跨越时区的跨国选角会议正在紧张进行。陆士宁面前的多块屏幕上,实时连线着CAA、UTA、WME等顶级经纪公司位于洛杉矶和伦敦的办公室。
凭借《无间道》的亚洲票房奇迹和戛纳获奖导演的身份,他已拥有与好莱坞一线班底对话的足够筹码。
“陆导,关于‘沃特·米蒂’这个角色,我们认为埃迪·雷德梅恩或本·卫肖是非常合适的人选。”WME的经纪人率先推荐,“他们都非常擅长演绎那种内向、敏感,内心世界丰富的普通人,同时具备足够的明星分量。”
屏幕上播放着两位演员的表演片段,陆士宁认真观看着。沃特这个角色是整个故事的灵魂,他需要一位能让人信服其平凡,又能展现其内心瑰丽幻想世界的演员。
UTA的代表立刻跟进:“我们推荐多姆纳尔·格里森。他拥有一种独特的普通人魅力,演技扎实,观众缘极佳,能很好地平衡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切换。”
陆士宁仔细权衡着,最终,经过多轮线上试镜和反复比较,曾凭借《万物理论》获得奥斯卡影帝的埃迪·雷德梅恩以其极致细腻的微表情和能将平凡演出深度的能力,赢得了陆士宁的青睐。
他那种略带神经质却又无比真诚的特质,与沃特·米蒂完美契合。
“那么,沃特的母亲,这位温暖而坚韧的角色……”陆士宁翻看着资料。
“我们强烈推荐派翠西娅·克拉克森女士,”CAA的经纪人立刻回应,“她拥有那种历经岁月沉淀后的优雅与力量,能赋予这个短暂出现的角色以巨大的情感重量和真实性。”这个提议与陆士宁的想法不谋而合。
“至于《生活》杂志社那位代表着冰冷现实、负责机构裁员的过渡经理……”
“我们推荐亚当·戈德利先生,”CAA的经纪人迅速接话,“他非常擅长塑造这类看似彬彬有礼、实则带来压迫感的权威角色。”
会议高效地推进着,一个个关键配角的人选逐渐明朗。然而,陆士宁心中早已为那个如同电影“精神图腾”般的角色——狂野不羁的传奇摄影师肖恩·奥康奈尔——锁定了唯一人选。
几天后,他亲自拨通了梁智宇的电话。
“宇哥,最近如何?”
“还能如何,天天被媒体追着问《无间道》和你下一步的计划。你现在可是风云人物。”梁智宇笑着调侃。
“宇哥就别取笑我了。”陆士宁也笑了,随即切入正题,“有个极具挑战性的角色,我认为非你莫属,想请你出山。”
“哦?又是需要卧底的戏?”梁智宇半开玩笑地问。
“不,这次是部完全不同的电影,合拍片,《白日梦想家》,我想请你出演的一个配角,不过这个配角在电影里有着极高的分量。”
陆士宁详细描述了角色,一个常年追寻最壮丽风景、在最危险地带捕捉瞬间的自由灵魂,是主角沃特在现实中的追寻目标,也是其内心冒险精神的投射。这个角色戏份不算最多,却需要演员自身具备一种强大的、令人信服的、近乎传奇的魅力和自由不羁的气场。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听到“配角”两字时,梁智宇本能的有些抗拒,虽然他并不是只接主角戏,但谁不想当主角呢。
陆士宁似乎明白他心中所想,随即开口道:“宇哥,虽然这只是一个配角,但是在我看来这个角色依旧很出彩,更何况和你搭档的是奥斯卡影帝埃迪·雷德梅恩。”
“埃迪?”梁智宇一声惊呼,马上感叹道:“陆导,看来你这次玩的有点大啊。”
陆士宁笑道:“奥斯卡影帝又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这奖本来就不是光看演技的,在我看来,您可比他强多了。”
梁智宇失笑道:“哈哈!那我全当你夸我了,行!这个角色,我接了。”
陆士宁笑着问道:“不看看剧本?”
梁智宇摇摇头:“你的剧本,不用看就知道是好故事。”
第302章 纽约
八月的纽约,空气里弥漫着暑气与都市特有的喧嚣。肯尼迪机场外,陆士宁刚推着行李走出闸口,一位身着干练西装套裙、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女性就快步迎了上来,利落地接过他的行李箱。
“陆导,一路辛苦。车在这边。”她笑容爽朗,动作干练,正是零号影视海外制片部的骨干之一,秦雪。
秦雪,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电影制作专业硕士,毕业后曾在好莱坞中型制片公司历练过两年,负责过亚洲合拍项目的协调。零号影视组建海外团队时,她被王辉导演极力推荐给陆士宁,看中的就是她精通中英双语、熟悉好莱坞工业流程,且具备出色的组织和沟通能力。加入公司后,她迅速展现出才能,从《情书》的海外电影节申报到《无间道》的亚洲发行辅助,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如今已是陆士宁开拓海外项目不可或缺的臂助。
坐进宽敞的奔驰V-Class后座,秦雪一边示意司机开车前往曼哈顿下榻的酒店,一边迅速进入了工作汇报状态。她拿出平板电脑,调出密密麻麻的日程和报告。
“陆导,我们前期小组抵达纽约两周,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核心工作:”
“第一,核心场景最终勘景与许可确认。”她点开图库,屏幕上出现一系列照片,“格林威治村那家作为《生活》杂志社外景的百年石质建筑,我们已经与业主和管理委员会签订了最终拍摄许可,协调了拍摄日的封路和噪音控制。中央公园的沃尔曼溜冰场,冬季才会开放,但我们已与公园管理局谈妥,允许我们在特定时段进行外部取景和长镜头拍摄,用于沃特幻想滑行的片段。”
“第二,关键道具与特殊装备定制。”她滑动到下一项,“您特别强调的,沃特那个承载了他所有白日梦的尤斯塔斯皮革公文包,我们找到了布鲁克林一位手工皮具大师进行定制,样品已经出来,细节完全按照您提供的道具图还原。另外,与拍摄相关的特殊设备,比如用于拍摄格陵兰直升机航拍戏的Typhoon HD遥控云台系统,我们已经联系好了冰岛当地的租赁公司,确保设备能准时运抵并适配我们的摄影机。”
“第三,纽约本地团队搭建完成。”她调出一份人员名单,“按照您的要求,我们雇佣了Local 600(美国导演工会)推荐的掌机、灯光师和录音师,他们都是参与过中等预算独立电影的老手,经验丰富,沟通顺畅。执行制片人由UTA那边引荐了一位资深人士担任,负责协调工会、审批预算流程,确保我们完全符合本地制作规范。”
“第四,冰岛外联取得关键突破。”秦雪的语气带着一丝成就感,“您画下的那几个关键分镜,塞里雅兰瀑布后的奔跑、黑沙滩的奇幻感,尤其是那个需要直升机航拍的进入火山区域的长镜头,相关的拍摄许可之前卡了很久。我们通过冰岛电影中心,找到了一位在当地人脉很广的协拍经理,他出面协调,刚刚拿到了环境局的特别许可批文!时间窗口卡得很紧,但总算解决了最大的隐患。”
车辆在纽约的车流中平稳穿行,秦雪清晰、高效的汇报,让陆士宁对前期的准备工作有了全面的了解。他满意地点点头:“做得很好,辛苦了。堪景的照片和后续日程,晚点发我详细版。”
虽然现在公司的体量没有那么大,但陆士宁已经开始物色专业的人才了,秦雪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可以的话,他更希望收购一家好莱坞的公司,专门制作一些不适合改编移植的剧集或者电影。
公司的导演也有机会通过这个渠道学习更多的技术,当然这都是后话,眼前《无间道》的款项都还没拿到。
“好的陆导。”秦雪收起平板,脸上露出专业的微笑,“埃迪·雷德梅恩先生的经纪公司已经确认,他后天可以抵达纽约,进行定妆照拍摄和第一次剧本围读。梁智宇先生那边,也协调好了档期,一周后直接飞冰岛与大队汇合。”
一旁的邱玉有些目瞪口呆,这就是专业吗?
陆士宁透过深色的车窗,看着窗外掠过的高楼丛林,那些曾在无数电影中出现的街景此刻真实地铺陈在眼前。这是他第一次来到纽约。
“说起来,NBA现在是不是还没开赛?”他有些好奇地问秦雪。
秦雪流畅应答:“是的陆导,NBA夏季联赛在七月中旬就全部结束了。新赛季的常规赛要等到十月底才正式打响。不过,如果您想体验一些在国内不常看到的现场氛围,”她顿了顿,拿出手机快速查询了一下,“WWE的夏季狂潮大赛正好这几天在人寿体育场举办,热度很高,需要我为您预留门票吗?”
陆士宁闻言,立刻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敬谢不敏的笑意:“那种力量型的格斗表演就算了,不是很感兴趣。”
抵达位于中城的酒店,快速安置好行李后,陆士宁和秦雪及另一位先行抵达的制片助理在酒店附近简单用了午餐。尽管长途飞行的疲惫如同潮水般一阵阵涌来,为了强行拨正紊乱的生物钟,陆士宁拒绝了秦雪陪同的建议,决定独自出门走走。
八月的午后阳光炽烈得近乎蛮横,洒在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上,反射出令人目眩的光芒。陆士宁在酒店门口随手招了一辆标志性的纽约黄色出租车,用流利的英语对那位健谈的拉丁裔司机说道:“中央公园,谢谢。”
出租车载着他穿梭在曼哈顿的网格状街道中,不过十几分钟,周遭的喧嚣与逼仄便豁然开朗。一片无边无际的、在城市中心野蛮生长的绿意撞入眼帘。
付钱下车,一股混合着青草、泥土和淡淡防晒霜味道的空气扑面而来。陆士宁信步走入这片都市绿洲,瞬间被一种奇妙的氛围包裹。
耳边是各种语言的交织,跑步者从身边掠过带起微风,遛狗的人悠闲漫步,穿着清凉的年轻人在草地上野餐、晒太阳,一切都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他沿着蜿蜒的小径漫无目的地走着,任由阳光透过繁茂的枝叶,在脚下投下斑驳晃动的光影。
不知不觉间,他循着一阵隐约传来的爵士乐声,走到了一处开阔的阶梯平台前,这便是著名的贝塞斯达露台。露台中央,那座精美的天使之泉在阳光下闪耀,水波粼粼,而更吸引陆士宁的,是环绕在喷泉周围的景象。
这里仿佛是纽约街头艺术的微缩舞台。一位蓄着大胡子、头戴贝雷帽的黑人萨克斯手,正闭着眼,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演奏中。
不远处,一个三人小乐队,手风琴、小提琴和低音提琴。正在演奏一首轻快活泼的东欧民间舞曲,几位老人随着音乐轻轻摇摆。更有趣的是,一位浑身涂满银漆的“活雕像”表演者,正以极其缓慢的动作与好奇的游客互动,每一次微小的移动都引来孩子们惊喜的低呼。
陆士宁在喷泉边的长椅上坐下,身体微微后仰,感受着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在脸上的暖意。他像一个最普通的游客,饶有兴致地观察着眼前这一幕幕。他看到一位街头画家,手指被各色粉笔灰染得斑斓,正以惊人的速度在水泥地上绘制着一位游客的肖像,笔触夸张却无比传神,引得被画者连连惊呼。不远处,一群年轻人正围成一个半圆,中间几位舞者随着便携音箱里爆出的强烈节拍,做着高难度的霹雳舞动作,每一次定格和旋转都会引来周遭热烈的掌声与口哨声。
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他在心里默默感叹。一种近乎奢侈的匿名感将他温柔地包裹。在这里,没有人会突然认出他,没有人会掏出手机小心翼翼地求证,更没有层层叠叠的目光和追逐。这让他想起了早些时候,他还能够和安甜偷偷摸摸地混进人流,或者假装成游客在步行街闲逛,享受那种隐藏在人群中的、窃取而来的平凡乐趣。
可惜,那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安甜被认出的概率越来越高,这种冒险式的出游计划不得不被永久搁置。而他自己,情况则更为复杂。起初,他的粉丝大多是影迷和乐迷,路上偶遇,也多是理性地打个招呼,求个合影签名,彼此都保持着舒适的边界感。
但不知从何时起,一切都变了。他的行踪仿佛成了公开的秘密。无论他飞往哪个城市,一出机场闸口,或是在下榻的酒店门口,总能看到一群早已守候在此的年轻面孔,她们热情地呼喊着他的名字,递上精心准备的信件或礼物。
这份爱戴固然令陆士宁感激,但那无处不在的、被凝视与被期待的压力,也让他渐渐失去了像今天这样,毫无负担地融入市井生活的自由。
像现在这样,完全放松地靠在异国他乡的长椅上,灵魂出窍般地观察着别人的悲欢离合,听着与自己无关的音乐,这种感觉,多有意思,多珍贵。
沉浸在这种难得的闲适与抽离感中,不知过了多久,一阵清亮中带着些许沙哑的女声,伴随着清脆的吉他扫弦,从露台的另一侧传来。那旋律带着明显的东方韵味,在周遭的爵士、摇滚和街头嘻哈中,显得格外独特。
陆士宁被这熟悉的东方音律吸引,不由得站起身,循着声音信步走去。
绕过几丛茂密的灌木,眼前的景象让他微微一愣。只见一位黑发如瀑的亚洲女孩,身着一条绣着精致缠枝莲纹的月白色汉服,裙琚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她抱着一把原木色的吉他,正坐在一个自带的折叠小凳上,对着面前的麦克风深情演唱。
而更让陆士宁惊讶的是,她唱的歌曲,他竟然无比熟悉,这是许依琳去年发布的一首偏冷门但极具诗意的作品,名为《溯流光》。
女孩的嗓音干净,吉他编曲比她原版更简单,却也因此更凸显了歌词的意境:
“拾一把旧时月光,洒向无名巷……
循着光阴的流向,打捞记忆的网……
谁在彼岸轻声唱,唱逝水汤汤……”
歌词中流淌的东方美学与乡愁,通过她温柔的声线,在这里缓缓铺陈开来。这奇妙的组合,东方的面容、古典的服饰、现代的乐器、中文歌词。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吸引力。
不少金发碧眼的行人被这独特的声画现场所吸引,纷纷驻足围观。他们或许听不懂歌词的具体含义,但却能感受到旋律中蕴含的优美与哀愁,不少人举起手机录制,脸上带着欣赏和好奇的神色。
陆士宁也站在人群外围,双臂交叉抱在胸前,饶有兴致地听着。他没想到,在距离故土万里的纽约中央公园,竟能以这样一种方式,意外地遇见老朋友的音乐。这奇妙的缘分,让他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温和的笑意。
一曲终了,陆士宁跟着周围被吸引而来的观众们一起,由衷地轻轻鼓了鼓掌。他没有上前打扰,只是如同欣赏完街头任何一场值得鼓励的表演一样,带着一丝满足和偶然邂逅的愉快,悄然转身,融入了继续前行的人流。
这位在异国他乡勇敢展示文化与歌喉的女孩,名叫岳菲菲,是纽约一所大学视觉艺术专业的留学生。萌生街头表演的念头,源于半年前她在抖音上刷到一位在伦敦留学的博主。视频里,那位博主身着精美的汉服,在泰晤士河畔或古老市集前演唱中国风的歌曲,不仅吸引了许多外国路人新奇又赞赏的目光,将表演视频发布到网络后,也获得了不俗的反响。
这个画面深深触动了她,既能锻炼胆量、延续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又能以一种自然而美好的方式,向世界展示来自东方的审美与声音,这简直是为她量身定做的课外实践。心动不如行动,她很快置办了基本的设备,挑选了融合现代审美的汉服,开始了她的尝试。
出乎她的意料,这条路上她走得颇为顺利。她独特的形象、恬静的气质,以及精心挑选的、既有古风韵味又不至于太过曲高和寡的歌曲,很快就在平台上吸引了大量关注。仅仅半年时间,她在抖音的粉丝数便稳定增长到了30万,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音乐类留学生博主。
表演结束后,岳菲菲收拾好器材,搭乘地铁回到了位于皇后区的租住公寓。夜已深,她虽然有些疲惫,但还是强打精神,将今天在贝塞斯达露台录制的高清视频和音频素材导入电脑,今天观众的反应还不错,视频的播放量应该不低。
剪辑、配字幕、调色、核对音画同步……她专注地盯着屏幕,一晃就是几个小时过去。直到对成品的效果基本满意,她才将这段名为【在美国展示汉服和古风歌曲真是太满足啦~】的视频点击了发布。
关掉电脑,巨大的困意立刻袭来。岳菲菲匆匆洗漱,定好第二天早课的闹钟,几乎是头一沾到枕头,就陷入了沉沉的睡眠。
第303章 懵圈的岳菲菲
作为岳菲菲的忠实粉丝,毛文彬养成了一個固定的午休习惯:每天在写字楼下的快餐店买好午餐,回到自己那略显拥挤的工位,戴上耳机,然后在关注的列表里找到岳菲菲的更新,一边吃饭,一边看她最近又在纽约的哪个角落,将汉服与中国歌唱给了世界看。
他关注了不少这类型的海外博主,每当视频里出现外国路人们好奇驻足、继而露出欣赏表情,甚至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的画面时,他内心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与有荣焉的高兴,仿佛某种文化上的乡愁得到了慰藉。
这天中午,他和往常一样,提着外卖餐袋坐回电脑前,熟练地解锁手机,点开了那个熟悉的蓝色图标。手指在关注列表里向下滑动,岳菲菲新发布的视频封面立刻跳了出来,是她在中央公园弹唱的场景。
然而,下一秒,毛文彬咀嚼的动作瞬间停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