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人生:校园网红横扫娱乐圈 第138节

  陆士宁点点头,心情颇佳:“金成勋导演,人很真诚。他明天会来看我们的展映。”

  灯光渐暗,开幕式正式开始。巨大的银幕上开始播放开幕短片,汇聚了本届入围影片的精彩瞬间。当《姥姥的外孙》几个中文字幕和影片画面闪过时,陆士宁能感觉到身旁团队成员们微微挺直的背脊和那份无声的激动。

  主办方选的这一幕很不错,就是罗婧饰演的姥姥临终时,韦轩饰演的阿安在一旁陪伴,尤其那个背影,很有故事感。

  随后就和往年一样,“一曲一舞”开场,融合音乐与舞蹈表演,这次是韩国的儿童合唱团献唱,陆士宁听不懂,不过还得装作一副被感染到的样子。

  没办法,指不定哪个摄像机就照过来了,基本的素养,陆士宁还是有的。

  今年的年度亚洲电影人奖颁给了港岛的男演员任泽,这人丁念云就比较熟了,去年两人还来过一次,就是和他合作的。

  随后,电影节主席韩东赫上台致欢迎辞,随后隆重介绍了本届电影节的开幕影片——一部名为《深夜理发店》的韩国本土电影。主持人介绍,这是一部聚焦于首尔街头一家通宵营业的小理发店里,发生在小人物之间的悲欢离合与相互救赎的温情故事。

  灯光再次暗下,银幕亮起。整个会场沉浸在电影的氛围中。

  陆士宁打起精神,比起跳舞什么的,电影更让他感兴趣,大家都专注地看着银幕。影片拍得细腻动人,镜头语言沉稳而克制,没有刻意煽情,却通过一个个真实的细节和演员们内敛的表演,勾勒出都市边缘人物坚韧的生命力。片中那位沉默寡言却心怀善意的理发师老板,尤其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偶尔能听到周围传来的细微啜泣声,或是会心的轻笑,表明影片的情感传递颇为成功。坐在他侧前方的金成勋导演也数次轻轻点头,似乎对某些处理表示赞赏。

  影片在一种温暖而略带伤感的氛围中结束。字幕升起时,全场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既是献给这部作品,也是献给电影本身。

  韦轩感叹道:“韩国这些演员实力可真不得了,随便一个配角都把细节演的这么到位。”

  陆士宁也侧头说道:“很正常,他们这边演员的报酬本来就很低,而且竞争比起国内更激烈,手里没点东西,活都接不到。”

  主创团队在掌声中上台接受致意。导演是一位看起来有些腼腆的中年人,他用韩语激动地表达着感谢,并特别提到:“希望这部电影能像一盏深夜的灯,给所有努力生活的人一点微不足道的慰藉。”

  这句话通过翻译传到陆士宁耳中,他心中微微一动。这正是电影的魅力所在,无论来自何方,用何种语言,那些关于人性微光的讲述总能跨越边界,触动人心。

  陆士宁平时就挺喜欢看这类电影,回想以前看《天堂电影院》的时候,男主在影院里看着那些被剪掉的片段,边看边哽咽,陆士宁也跟着泪崩,直到电影结束之后还缓了好久。

  开幕式结束后,人流缓缓涌向指定的媒体采访区。巨大的背景板上印着釜山电影节的官方标志,下方用中英韩三语写着“媒体中心”。早已等候在此的国内外媒体记者们架起长枪短炮,气氛热烈。

第270章 首映

  陆士宁与《姥姥的外孙》主创团队刚一亮相,立刻吸引了众多镜头的关注。不少中国媒体记者纷纷上前,其中来自中新社、新华网等权威媒体的记者更是占据了前排位置。

  “陆导,看这边!”

  “欢迎来到釜山!这边请!”

  一位身着干练套装、佩戴着中新社标识的女记者率先获得了提问机会,她微笑着将话筒递前:

  “陆士宁导演,您好,我是中新社记者。首先恭喜《姥姥的外孙》入围主竞赛单元。这是您首次以导演身份携长片作品亮相国际电影节,此刻心情如何?与上次来釜山有什么不同?”

  陆士宁稍作停顿,从容应答:“谢谢。心情当然很激动,但更多的是一种交付后的平静。电影和音乐都是创作,但电影更像是一场漫长的、集体性的创作,今天终于把它带到了这里,接受观众和专业的检验。与在舞台上表演瞬间的爆发力不同,此刻的感受更厚重,也承载了更多我们整个团队的心血。”

  他的话音刚落,新华网的男记者紧接着提问道:

  “陆导,我们注意到今年华语片入围数量不多,而您的作品被安排在了首日的黄金场次展映,这在往年通常被视为一种特别的重视。您认为电影节组委会对这部作品的期待主要在哪里?您个人对奖项有所期待吗?”

  “能被安排在黄金场,我们整个团队都感到非常荣幸,”陆士宁诚恳地说,“这首先是对影片本身质量的一种认可。至于期待,我想组委会和观众一样,都希望看到能引发共鸣的好故事。《姥姥的外孙》讲述的是一个具有东方家庭情感内核的故事,但它探讨的关于成长、隔代亲情与自我认同的主题,或许是共通的。至于奖项,”

  他笑了笑,“和上次我想说的差不多,能拿奖当然是锦上添花。”

  此时,另一位记者抢到了机会:“陆导,我是《中国电影报》的记者。我们观察到您这次是导演陆士宁的身份而来,但您在海外,尤其是韩国,因为音乐专辑、和前面的作品积累了非常高的人气。这两种身份在此刻交汇,为您此次电影节之行带来了什么不一样的关注或体验吗?”

  “确实能感觉到一些不同,”陆士宁坦言,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在红毯和会场,能听到有人叫出电影的名字,也能看到有人举着专辑封面。这让我觉得很奇妙,也很感恩。音乐让我更快地被一部分海外观众所知晓,这或许为我的电影作品提供了一个被看见的额外机会。但最终,电影能否立得住,靠的还是它本身的力量。我希望大家能因为音乐认识我,但能因为电影记住这个故事。”

  采访间隙,丁念云、楚然等人也被其他媒体拉住进行分组采访。能听到他们畅谈拍摄趣事、角色理解,以及对釜山电影节的感受。

  整个采访过程持续了近半小时。最后,在工作人员的提示下,团队才在一片闪光灯中结束了访问。

  刚走出包围圈,丁念云就长吁一口气,忍不住压低声音感叹道:“好家伙,这阵仗怎么感觉比去年跟着王导来时还大?咱们的媒体是不是提前听到了什么风声啊?难不成真有奖?”

  陆士宁闻言不禁失笑,拍了拍她的肩膀:“别多想。他们知道的信息,未必比我们多。”

  这时,一直等在旁边的卓慧琳和邱玉快步走了过来。邱玉轻声提醒道:“陆哥,官方的欢迎酒会很快就要开始了,我们得准备过去了。”

  “好,我知道了。”陆士宁转身对剧组的演员们说道:“大家今天辛苦了,回去好好休息。我这边还有些工作上的应酬需要处理,就先失陪了。”

  看着陆士宁在卓慧琳、邱玉陪同下离开的背影,曹琳不由得轻声感慨:“士宁这几年,成长的速度真是惊人。”

  楚然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若有所思地问道:“我刚才好像听到说‘酒会’?”

  “嗯,官方欢迎酒会,”丁念云见多识广地为大家解释道,“说是酒会,其实就是电影从业人员的社交活动。CJ、Showbox这些韩国本土电影巨头、奈飞亚太区的选片人、甚至本届的评委和一些关键的国际发行商代表都会出席。”

  曹琳了然地咂咂嘴:“光芒的卓总亲自陪着去,那看来重点是谈海外发行的事了。”

  一旁的韦轩像是突然想起什么,补充道:“这个我倒是知道一点。陆哥前阵子刚注册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我猜这次去,也是想借此机会结识一些有实力的国际发行伙伴,为后面铺路。”

  “新公司?”丁念云好奇地追问,“叫什么名字?”

  “京城市零号影视文化有限公司,”韦轩回想了一下,肯定地答道,“西影集团和我妈那边都在帮忙协调跑相关的许可和资质,应该很快就能全部办下来了。”

  ···

  酒会设在电影节主会场附近一家五星级酒店的顶层宴会厅。巨大的玻璃幕墙外,是釜山璀璨的夜景与远处深沉的海洋。

  厅内灯光柔和,衣香鬓影,低沉的爵士乐与多种语言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优雅而不失商业气息的氛围。

  人们手持香槟或酒杯,形成一个个小圈子,低声交换着行业信息与合作意向。

  陆士宁在卓慧琳的陪同下步入会场。卓慧琳是光芒影业海外发行部的负责人,今日依旧是一身利落的黑色西装,举止干练。

  她目光敏锐地扫过会场,低声为陆士宁介绍着在场的重要人物:“那边是法国Wild Bunch的国际发行主管……角落那群人是日本GAGA公司的……看到那位了吗?德国Beta Cinema的选片人,他们对亚洲艺术电影一直很有兴趣。”

  卓慧琳巧妙地引导着陆士宁,与几家重要的欧洲发行商进行了初步接触。起初大家见面时只知道这是来自中国的新人导演,几位礼貌地回应一下。

  但卓慧琳却点出陆士宁导演外的几个身份,“陆也是编剧,目前他编剧的作品,成绩也都不错,在IMDB上评分9.3。”

  这话一出,几个老外都有些惊讶,陆士宁却有些想笑,这卓慧琳说话太有水平了,只说了个9.3,但另外两部只有7分出头,她倒是不提。

  “还有,陆还是一位歌手。”卓慧琳介绍道:“这段时间陆的歌很火,《In the End》、《Lose Yourself》也都是他的作品。”

  这几个外国人这下知道是谁了,态度瞬间一变,甚至主动递上了名片,“陆,我觉得我们有机会可以合作一下。”

  陆士宁笑着接过名片,又把话题转回自己的电影,凭借这样的手段,不一会助理邱玉就已经捧着一堆名片了,大部分人都挺给面子,当即就答应明天会到现场。

  正当他们与一位意大利发行商结束交谈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微笑着走了过来。

  “Lu!卓女士,晚上好。”

  来人是奈飞亚太区内容采购部的一位负责人,名叫大卫·陈。他曾在陆士宁上一部作品《苦尽柑来遇见你》的流媒体版权合作中有过愉快的接触。

  “David,好久不见。”陆士宁与他握手寒暄。

  卓慧琳也笑着打招呼:“陈先生,看来您也收到电影节的邀请函了。”

  “当然,每年的釜山都是发现好内容的重要一站。”大卫·陈语气热情,直接切入主题,“恭喜《姥姥的外孙》入围。片单公布后我们就一直在关注。怎么样,对这次的作品信心如何?”

  “尽力而为,剩下的交给观众和评委。”陆士宁得体地回应。

  “你的作品,我们总是有额外期待的。《天才枪手》就是个不错的例子,可惜不是你导演的作品,”大卫·陈说道,“之前的合作很成功。关于这部新片,奈飞很有兴趣纳入采购评估序列。当然,具体的报价和条款,需要等我的团队明天看过正式展映后才能详细评估。你知道的,流程必须走。”

  “理解。”陆士宁点头,“期待你们的专业看法。”

  “放心,黄金场的排片本身就说明了问题。”大卫·陈笑了笑,随即像是想起什么,又问道,“对了,听说你还在筹备一个新项目?似乎是一个……高概念的游戏生存题材?叫《Squid Game》?”

  “是的,目前这部剧集已经拍的差不多了。”陆士宁心中微动,知道这可能是卓慧琳提前释放的信息起了作用。

  大卫·陈表现出兴趣,但态度明显更为审慎:“听起来很新颖,也很大胆。不过这类题材对于全球市场来说,存在一定的理解和文化门槛。或许我们可以再找时间深入聊聊?”

  他的回应符合大型流媒体平台一贯的谨慎作风,不会在项目早期轻易做出承诺。

  “当然,我本来的想法就是看看奈飞有没有兴趣,到时候和咱们国内的爱奇艺一块全球上线。”陆士宁笑道。

  大卫·陈轻轻拍拍陆士宁的肩:“那就说好了,等完片之后一定要联系我们。”

  “没问题!”陆士宁举杯示意。

  又闲聊了几句电影节的其他趣闻后,大卫·陈再次与陆士宁和卓慧琳握了握手:“那么,说定了,明天晚上影院见。预祝展映圆满成功!”

  “谢谢,明天见。”

  送走大卫·陈,卓慧琳低声对陆士宁说:“奈飞这边开了个好头,只要明天放映反响不差,后续的谈判会顺利很多。其他几家,像日本和法国的发行商,也表达了类似的意向,都等明天看片。”

  陆士宁轻轻晃动着手中的酒杯:“嗯,咱们这边该做的做了。剩下的,就看王导那边了。”

  卓慧琳说道:“凭王导背后的渠道来说,在东南亚上映不难,接下来就看明天反响怎么样了,如果这次能有所斩获,那就更好了。”

  ···

  傍晚时分,海云台电影中心的氛围与前一日的开幕式相比,更多了几分热烈。这里是本届釜山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展映的核心场馆之一。

  距离《姥姥的外孙》黄金场次放映还有一个多小时,影院入口处的休息区已逐渐变得熙攘。

  陆士宁携导演兼编剧的身份,与丁念云、楚然、韦轩、曹琳等一众主创提前到场。他们均身着得体的正装,既不过分隆重,也显出了对这场展映的重视。

  相较于开幕红毯的星光熠熠,此处的空气里弥漫着更浓的专业气息。

  提前到场的,多是手持笔记本或平板电脑的各国选片人、影评人以及媒体记者。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交谈,目光不时扫向入口,留意着即将入场的剧组。

  人群中,陆士宁看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昨晚酒会上有过一面之缘的几位欧洲发行商代表,此刻也正与同伴低声交流,见到陆士宁一行,他们微笑着点头致意,并未立刻上前寒暄,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在观看成片前,保持客观的距离。

  奈飞的大卫·陈也准时出现了,他身边跟着一位同样穿着专业的亚裔女士,似乎是他的内容评估同事。他远远地朝陆士宁和卓慧琳挥了下手,做了一个“待会儿看”的口型,便与同事找了个位置坐下,开始翻阅手中的资料。

  韩国本土大型电影公司如CJ ENM、Showbox的代表同样在场,他们不会错过主竞赛单元任何一部备受关注的作品,尤其是这部由中国新锐导演带来、并受到组委会青睐的影片。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容地穿过人群,径直向陆士宁走来。正是韩国导演金成勋。他依旧戴着那副标志性的眼镜,身着休闲西装,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陆导,各位晚上好。”金成勋用中文打招呼,并与陆士宁握了握手,“我很守约吧?特意空出时间来看你的首场展映。”

  “金导演,非常感谢您能来。”陆士宁对他的如期而至表示欢迎,并向身边的剧组成员介绍,“这位是金成勋导演。”

  丁念云、楚然等人纷纷礼貌地问好。金成勋的出现,引来周围一些韩国媒体和业内人士的小声议论和关注的目光,要说知名度,金成勋在韩国应该算是超级新人的级别了,当初的处女作就包揽了东京电影节的多个奖项。

  这次来釜山电影节,也是为了和电影人交流,得知陆士宁的第一部电影,就入围主竞赛单元,而且首场展映还放在了第一天的黄金场,那就说明这部电影质量肯定很高,这也让他有些好奇,他了解过,陆士宁居然还是一个导演系大二在读的学生,怎能让他不感到惊奇。

  “不用有压力,”金成勋似乎看出了剧组一丝丝的紧张,语气轻松地对陆士宁说,“我很期待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待会儿放映结束后,我们再好好交流观感。”他拍了拍陆士宁的手臂,随后便明智地不再多做打扰,走向自己的座位。

  媒体区则架起了不少摄像机,其中不乏中国媒体如中新社、凤凰网等驻韩记者的身影。他们捕捉到了金成勋导演与陆士宁交流的画面,这无疑是一个值得记录的亮点。

  但此时的采访请求大多被工作人员礼貌地婉拒了,一切评价都应建立在观看作品之后。

  “没想到金成勋导演真的来了,”丁念云低声对身边的楚然说,“我上次看他的电影可是被震撼得头皮发麻,现在感觉压力更大了。”

  楚然目光扫过台下,轻声回应:“平常心。你不是和王导很熟嘛,他在韩国的影响力可不比这位差。”

  丁念云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的也是哈。”

  这倒是事实,那些年代,王辉等一众港岛影视人,那可是横扫整个韩国的影视圈,甚至可以说现在的年轻人或多或少都看过他们的电影。导演、演员也是一样,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港片的影响,只是现在影响力消逝殆尽。

  韦轩和曹琳有些新奇,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场内那些只在行业新闻里见过的面孔。

  罗婧有些疲惫,现在上了年纪,对于社交什么的都没特别上心了,不过因为去年还拿了终身成就奖,现场很多人都上前主动和她打招呼,对于这样一辈子都献给表演的艺术家,大家都很尊敬。

  卓慧琳低声在陆士宁身边快速做着最后的信息同步:“Beta Cinema的人已经到了,坐在第七排中间。GAGA的人刚进来……金成勋导演的到来是个很好的信号。总体来看,该来的重要人物基本都到了,关注度很高。”

  陆士宁点了点头,目光沉静地掠过座无虚席的放映厅。他简短地对团队成员们说:“放轻松,相信我们的作品。”

  影院内的灯光开始逐渐变暗,预示着放映即将开始。现场的交谈声迅速低了下去,最终化为一片寂静。所有的目光都聚焦于前方巨大的银幕。

  陆士宁深吸一口气,在黑暗中于前排预留的位置上坐下。

第271章 再见!阿安!

  银幕上,龙标、西影厂的红色厂徽、光芒影业的深蓝光芒以及辉煌拍档公司的金色标识依次闪过,伴随着熟悉的开场音效,最终屏幕归于黑暗,只留下影片的标题——《外婆的外孙》悄然浮现,又缓缓隐去。电影,正式开始了。

  画面渐亮,镜头以一种近乎凝视的平稳节奏缓缓平移。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罗婧饰演的外婆。她站在一座墓地前,双手合十,对着眼前一方整洁的单人墓碑,嘴唇翕动,正无比虔诚地低声念叨着什么。

首节 上一节 138/1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