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奥门的那批物资,成本价是800万,现在市价至少是2400万;不过他按照大哥的指示,给对方打了个九折,摸去一些零头,对方顿时非常感激他。
杨小虎明白,他现在就是替大哥,接触对方,但是又不能暴露大哥的存在。
“齐经理,这位是?”
“霍英栋先生”
“在下杨小虎”
“杨先生”
大家简单的打过招呼,然后各司其职,并不结盟,也不多交流,毕竟这事各凭本事,人多反而不好。
更何况霍英栋看得出来,杨小虎和这个齐经理更熟悉,他隐隐约约觉得杨小虎这个上·海人不简单!
维港塑胶厂。
上/海人盛颂声找到自家的老板李家成,高兴的说道:“老板,陈光良先生旗下的一家华泰玩具厂,对整个塑胶行业发出通知,凡是原材料遇到困难的工厂,可联络华泰,他们可进行帮助。市场上已经涨到450克3港币的塑胶颗粒,华泰可打八折限量供应。”
原来,自从禁运后,香港的塑胶颗粒来源就被美国掐断,再加上一些商贩囤积,让塑胶颗粒从原来的450克1.5港币的价格,足足涨了一倍。
计算如此,香港的塑胶原材料也是供应紧张。
李家成高兴的说道:“真的,这太好了,陈光良先生不愧是华商领袖,我们得赶紧联络。”
他其实心里明白,华泰玩具厂敢这样放出消息,那手中的塑胶颗粒自然是非常多,基本可能是提前购入的。
如今以2.4港币每450克出售,既有钱赚,又笼络了人心,大家都会感恩戴德。
他也了解华泰玩具厂,这家工厂也并不大,主要生产塑胶玩具为主,走的是中高档线路。
而维港塑胶厂则主要生产塑胶桶、塑胶盆、塑胶凳等一系列产品,这些产品属于低档产品,行业竞争激烈。
没办法,听说华泰塑胶厂的塑胶机械,都是二战后新研发的产品,属于新型机械;而维港塑胶厂的机械,都是二战期间生产的,属于美国淘汰下来的产品。
“嗯”
李家成又说道:“你也是沪市人,和我一起去联络。”
“没问题”
两个人很快来到华泰塑胶厂,这里的总经理对大家很客气,首先就是登记。
有多少塑胶机器,有多少工人,产品每月销售的数量,大概需要每月多少原材料登记得很详细,是为了预防一些囤积的商人,也趁机来浑水摸鱼。
程序没有任何问题,全港的十几家塑胶厂也纷纷登记在册,甚至大家希望以此为契机,成立香港塑胶公会。
李家成领完塑胶颗粒,也由衷的佩服——香港陈光良家族的作风。
一旁的盛颂声,对于陈光良异常佩服,他说道:“塑胶行业只算是小行业,我听说香港最大的纺织工厂——新丰纺织,对待一些一些有困难的纺织企业,也是提供便宜的棉花。”
李家成点点头,说道:“这样说起来,陈先生莫非提前有准备?”
盛颂声笑道:“这有什么难的,陈先生一向很有远见。”
“厉害”
领到便宜的塑胶颗粒,维港塑胶的困难也轻一些,李家成此时对陈光良的佩服,也越来越深,他很想了解一下这位商界前辈以前的事情。
盛颂声作为沪市人,很早就听说很多,自然是最好的传播者。
第384章 神经战
新的一年来临(1951)。
元旦节这一天,陈光良带着家人在浅水湾的别墅度假,七个子女除两个在美国留学以外,都陪同在身边。
除了两房的长子,陈光良对其他孩子没有太大的紧迫感,所以剩下的五个孩子都准备在港读书至18岁,再去美国留学。
陈光良有时候得意的不是他赚了多少钱,而是他的七个子女都是典型的帅哥靓女,不是什么歪瓜裂枣来着。智商上面,也遗传了他的基因,属于有才华的类型。
总体来说,七个儿女都是他的骄傲。
所以有时候他不乱搞男女关系,也是有希望和子女打好关系,有较多的陪伴时间,这样家族才能兴旺。
“爸,我想大哥、二哥了!”
惟一的女儿陈乐怡,来到陈光良身边撒娇起来。
今年也已经13岁,已经长的亭亭玉立,正儿八经的大家闺秀、名门之后,这样的女孩子,更应该在香港接受教育至18岁,再去美国留学。
陈光良侧过头,宠溺的说道:“你每年都各自你母亲去美国,都会见到他们,怎么会想念呢?”
蒋梅英每年暑假,都会去美国一个月时间,她会带着女儿一起去,拓展视野。反倒陈文骅,不会带到身边,跟着大娘和哥哥弟弟一起生活一段时间。
陈乐怡抬起头,说道:“要是我们一家人不分开就好了”
“傻丫头”陈光良说道:“真正的一家人,是不需要无时无刻在一起,而是彼此的心连在一起。有人欺负我们陈家,那所有陈家的人就只有一个声音,哪怕是大家在天南海北。”
摩根家族,是后世所有家族的典范,其团结性最为出名。
陈乐怡握住小拳头,说道:“我一定和哥哥弟弟们一起战斗!”
好似真有人会欺负陈家似的,陈乐怡也燃起战斗的意志!
“哈哈,当然是哥哥弟弟们保护你这个小公主才对。”
“才不用呢!我不会让你小瞧的!”
话虽如此,作为陈光良的唯一女儿,从小就深得宠爱,陈光聪宠,严人美也宠,亲妈蒋梅英也宠,哥哥们更是宠,弟弟长大后还是宠。
陈光良甚至已经立下规定,陈乐怡将来将和哥哥、弟弟一视同仁,获得二房的财富。
他只管自己的子女这一代,至于第三代,他不会干涉;他的女儿,肯定是要宠爱的。
当然,陈乐怡肯定也得自己努力,像她哥哥陈文锦、弟弟陈文骅,陈光良肯定是支持他们创业的,打下多大的财富,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虽然陈光良在背后操作;所以陈乐怡分到的财富,只是他母亲手中的证券、物业,若想有事业,也只有自己去创造,作为父亲的当然也会支持,但主要还是需要自己有能力。
“好啦,谁敢小瞧我们家的乐怡呢!”
严人美笑着将陈乐怡牵在自己手里,一改对儿子们的严厉。
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心情别提有多高兴。
事实上,严人美、蒋梅英两个女主很明白一个道理——两房真正能团结,是陈光良的个人魅力影响,她们的丈夫身上,总是有一种能影响人的魅力,哪怕平常她们和子女相处更多,但子女们更崇拜父亲。
不全是幕墙的心态。
不一会,陈光聪、杨秀英夫妇,带着三个子女也来到浅水湾的别墅,每逢节日,他们都会来聚会,只不过是不过夜而已。
“文博明年也要留学了,我想了想,也去美国留学吧!英国除了文科,没有什么能比得上美国,更何况那边兄弟多,也能照顾。”
对于侄子,陈光良也当做儿子培养,将来也加入环球集团做事,毕竟他父亲在环球集团的股权不少。如果自行创业,陈光良也给予支持,甚至是建议。
不过话说来,他还有两个侄女,将来陈光聪分家产,事业(股权)肯定归儿子,但现金、股票、物业方面的,陈光聪这一房也会分给两个侄女不少。
管不了第三代,但第二代还是要公正一点,毕竟家里有的是钱。
陈光聪笑道:“嗯,听哥的!”
陈光良说道:“文博他的主意呢?”
陈光聪回道:“他听家里的安排”
短短的一句话,似乎也印证这个家族在大事上,都是听陈光良的,子女也习以为常。
“行,哪里留学都是理论的最后修行,出来工作,便是实际的修行。”
陈光聪好奇的问道:“哥,你就这么想他们加入家族企业,我觉得你比我年轻不少呢!”
似乎大哥一直对这些子女侄子女,很是期盼大学毕业,加入家族企业的那一天。
陈光良意味深长的拍拍弟弟肩膀,说道:“有原子弹,和用不用原子弹,是两个概念。我希望能做他们的靠山,我又何尝不是把他们作为我的靠山。哪怕是你,不也是我的靠山么!”
陈光聪认真的说道:“实际上,我们是家族的团结,大家紧密的团结在哥这里。”
陈光良点点头,没有反驳!
他想到一个兄弟团结的事情,前世陈曾熙死后,并没有直接交班给儿子,而是交给弟弟陈曾焘;而陈曾焘稳定企业几年后,再交给侄子。
这样的接班,避免了企业的波动,也是兄弟感情的深厚,两人在五十年代就一同创业。
而自己的弟弟,那是自己培养起来的,自然更有感情。
元旦过后。
陈光良来到平安银行大厦的办公室,他现在只需要在办公室里,就可以布局全球的商业。当然,他也会偶尔去海外考察,制定企业的发展规划。
靠在皮椅上,陈光良想着这一次他在‘物资’上面,获利能差不多达到5000万港币,简直就像抢钱一样。
仅奥门仓库囤积的物资,就获得一千万港币出头的利润,而且陈光良心安理得,毕竟那批药品绝对保真,而且都是救命药;另外的物资,也是急需的东西。
还有一些物资,例如将军澳那边的钢铁、塑胶等,则是卖给香港的走私商,并不直接和内地交易。
本身这些物资囤积在香港,其价值已经就是涨了一倍,毕竟美国在海外源头就已经封锁。
赚了5000万很轻松。
但更值得高兴的事,环球航运的这一波发展,一举成为一家年盈利在七八百万美金左右的大企业。
不过一年盈利八百万美金,看似很多,实则对于发展航运来说,这点钱也不算多。
环球航运目前40艘船,主要都是二手船,而且30年龄的船居多,甚至还有35年龄的船,5~10年就可能报废了。
一艘自由轮的造价,可能就是180~220万美金,但一艘二手的自由轮,目前也就七八十美金。
英国造一艘万吨的货轮,价格高达200万美金;而购买一艘万吨的二手船,30年龄的老船,价格也就五六十万美金(涨过价了)。
这中间的差价,是相当的大的。
环球航运的船队,总价值也就1200万美金左右,仅价值英国造的6艘万吨货船。
而油船更贵,入门更加的难!
此时台岛的招商局,也仅四艘甲型的二手油轮,实际上已经不足以台岛的石油需求,但又很难拿出资金造游轮。
一艘万吨多的油轮的造价,差不多要500万美金!
昂贵如斯。
如果日本造船业发展起来,全球整体的造船成本就会下跌不少。
而且造船的成本,未来不会再高上前,很简单,有些工业产品,不会随通货膨胀,而价格持续上涨。
由于世界炼钢的技术及相关的成本,导致这个时代的钢铁成本很大。
“哥,你找我?”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对了,小虎那边,他跑北边的路线,要懂得见好就收。包括运输内地货物,也要见好就收。你去劝劝他吧?”
“好,我马上给他讲!”
“嗯,毕竟要是真上了美国的黑名单,他以后做什么生意,都会不方便的,不要贪心。”
“是的”
前世曹文锦就上过黑名单,后来只有跑到马来西亚搞农业一阵。
相反赵从衍见好就收,并没有经历太大的磨难。
杨小虎现在做的事情,虽然不会连累陈氏家族,但陈光良也不想他以后自绝前程。
年前,陈光良孤身一人,来到杜月笙的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