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355节

  他是受邀前来,杜月笙非常热情的款待。

  “光良,找你来是想请教请教你!”

  两人坐在客厅,仅杜月笙的管家万墨林作陪。

  陈光良说道:“杜先生客气了,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我知无不言!”

  遥想当初在上/海滩,杜月笙也算是帮了他忙的,也从未压迫过他,所以陈光良倒也诚心。

  杜月笙马上说道:“是这样的,台岛的特务总是前往香港来,展开‘神经战’,逼迫我去台或者赴日,总之不许我前往内地,也不允许他在香港逗留。我被这事搞的不甚烦恼,我知道你向来不喜政Z,也不喜欢黑·道上的事情,这事你只需替我动动脑,亦或者劝慰我一下即可!”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这个神经战,无非就是让人来告诉你,内地已经和港府谈好,要把你引渡回去;亦或者,内地已经派人来暗杀你;最后还有就是你已经决定赴台这要么是吓唬你赴台,要么是杜绝你回内地。说到底,杜先生对香港缺乏安全感!”

  杜月笙激动的说道:“你是一言道破天机啊!那你觉得,我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

  ‘英雄’迟暮,大概就是这样吧!

  陈光良说道:“充耳不闻,看不见,香港政府不可能受胁迫,它有自己的主动权,而且也是讲法治的地方,只要不从事政Z活动,不继续帮派,香港政府不可能替台岛、内地做这种违背法律的事情。退一万步说,杜先生已经六十有三,更多是为后人考虑,只要你不再参加那些事情,你的后人凭借多年的培养,将来发达和传承不是问题,你这一辈子也是很值得了!”

  “光良,你我差22岁,但你比我更看得透啊!”

  杜月笙最近被台岛的‘神经战’,搞得时常精神失常,再这样下去,他觉得自己命不久矣~

  陈光良笑道:“只是在这方面,我有自己的心得而已!”

  找他的人,不比找杜月笙的人少,只是大家很难见到陈光良而已,毕竟他的安保可不是吃素的。而陈光良是不可能主动见这些人,一般都是直接拒绝见面,油盐不进。

  通过这次交谈,杜月笙烦恼少了一些,毕竟他最怕就是那些‘神经战’。

  临走时,陈光良留下一张支票,说道:“杜先生,这是《东方日报》退股的钱!”

  杜月笙想推回去,但又被陈光良说道:“拿着吧,当年你在沪市,你帮我不少。而且这点钱,对我来说不过是洒洒水,不值一提。”

  《东方日报》说是退股,其实沪市和香港早已经分家,如今陈光良重掌《东方日报》也就是借个牌子而已,一切都是重新搞上来的。

  待陈光良离开后,杜月笙看着‘10万美金’的支票,忍不住感叹道:“当初存了那么多交情,只有这个交情不会要我的命,还给我钱!”

  他的一个盒子里,装着不少欠条,但他没法去要,不然可能对后人不利。

  万墨林说道:“陈氏家族,当兴百年!”

  杜月笙点点头,说道:“听说,环球航运有一支庞大的船队,可以航行世界任何的地方!”

  他也看报纸,自然知道这些事情。

  万墨林点点头,说道:“据说香港的总部电台,可以通过航行在世界各地的船只电台,然后形成一个遍布世界的无线电波信息渠道。可见,他才是真正的船王。”

  陈光良家族有多少财富,大家不得而知,只知道陈光良一出手,往往就是庞大的投资,动辄千万港币,甚至千万美金。

  ‘四大家族’的财富,那都是有人在泼脏水,如果国民政府不丢失江山,四大家族倒是会富可敌国;但丢掉江山后,四大家族的财富,自然也留在了内地,或者随战争而消亡。

  但陈光良家族的财富,大家都知道,其很少遭到战争的破坏,因为陈光良总是能先人一步。

  杜月笙拿着10万美金的支票,脑海里都是三十年代,和陈光良打交道的日子。事实上,当时陈光良就已经偿还了人情,带着他发了不少财。

  所以今天给他10万美金的支票,都是陈光良这个人值得深交的原因,也是很多人视他为华商领袖。

  他也确实需要这笔钱,来港后,也没有个营生,甚至还做生意亏了不少。就怕他突然没了,这家人难以维计。

第385章 船王

  平安银行大厦的顶楼,一间宽敞的写字间,里面是现代化的电报设备,还有忙碌的工作职员,这里便是环球航运的‘信息中心’。

  环球航运在全球航行的40艘货船,通过无线电波做到信息交流,再传回香港的总部进行枢纽。哪里有风暴、哪里容易搁浅、那个港口停满,都能第一时间做到信息共享。

  目前,环球航运的总吨位是25万吨,价值1200万美金左右,主要都是二手船。

  来到环球航运的会议室,十几名高层已经坐在位置上,大家的脸上都带着一种自豪和兴奋。

  大家做梦也没有想到,去年初,环球航运的总吨位也才5.5万吨,而今年初已经猛增至25万吨,超过怡和、太古船队的总和。

  而在业务上,环球航运‘高价’、‘长租(一年)’给日本足足18万吨左右的货船,环球航运一年盈利在800万美金以上。

  船队扩充、业务扩充,跨度一下子大到所有人都震惊的程度。

  “新的一年,我们环球航运除了继续扩充船队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建立全球性的信誉和影响力。偏安一隅,仅在远东发展,绝不是我想看到的,所以接下来,大家要打起精神来,为走出远东,立足世界站稳脚步。”

  “是,老板”

  接下来,大家畅所欲言,提出各种的建议。

  副总经理陈光聪率先说道:“目前,我们在新加坡、伦敦、南非、纽约、圣保罗、香港,拥有六个办事处,我建议,将其他五个地方升级为分公司,以完成全球化的布局。”

  作为公司里的年轻一辈高层,他的地位已经超过老将赵铁毅,这是趋势。而赵铁毅这样的老将,现在的工作,已经趋于内部管理。

  一名刚四十岁的高层周睿夫,当即支持道:“我赞同,而且我们不仅仅是要升级办事处为分公司,而且还要打造一艘新船。它的意义在于,是华资企业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新船,对环球集团的国际影响力,能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

  这一波,环球航运不仅赚到声誉,而且还赚到了大量的金钱。

  那么,公司应该去造新船。

  陈光聪和周睿夫等都是年轻高层(也是35~40岁的年龄),做事更大胆,勇于接受更大的挑战。

  陈光良稍后一槌定音的说道:“好,升级全球的六处分公司.另外,正好我春节后要去伦敦一趟,我将考察英国的造船业,准备打造一艘万吨的货轮,另外对油轮也将考察,我们也可能要打造一艘一万多吨的油轮,从而进军石油运输。”

  不能抠抠搜搜,好歹他也是身家过亿美金的顶级世界富豪。

  更重要的是,谁打造新船不是分期付款,不可能全款的。

  众人惊讶起来,一艘一万多吨的油轮,恐怕要四五百万美金左右;而一艘一万吨的货轮,最高也不过200万美金,甚至英国造180万美金可以拿下(各国造价不一样,美国造价是世界最高,高出平均25%)。

  以‘万吨’的单价计算,油轮是货轮的两倍左右的单价!

  赵铁毅说道:“为什么不先购买二手油轮,这样更加稳妥?”

  陈光良回道:“到了五十年代,油轮在商船的中比例,是一个逐渐上升的关系,六七十年代也是如此,最终油轮可能占比商船的一半,这是一个大趋势。所以,我们要进入石油运输。但我们的信誉从哪里来,欧美石油公司凭什么相信我们?所以,我们必须要拿出勇气,造一艘全新的油轮,但同时我们又可以寻找比较好的二手油轮,做两手的准备。”

  赵铁毅心服口服的说道:“老板魄力大”

  这些老人,虽然跟了陈光良家族很久,但也不至于知道陈氏家族的具体财富。所以,对于建造500万美金的油轮,肯定很谨慎。

  但陈光良的想法不一样,如今他的身家早已经过亿美金,但在香港本土已经没有太大的发展潜力,至少短时间是这样的。

  所以接下来的几年时间,他必须朝着海外发展,那么航运是最好的方式。

  例如此次机会,他便将18万吨的货轮,打入日本航运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香港其他航运企业,也只有羡慕的份。

  九龙仓的码头,一艘万吨自由轮停靠,船身上大大的‘金海号’汉字,惹人瞩目。

  码头上空闲的工人,都忍不住闲聊起来。

  “看到没有,那是我们华人的船只!”

  “真的?我们华人居然也有这么新、这么大的货轮,啧啧!”

  “你这都是什么老黄历了,现在香港最大的船队,便是我们华人的,也就是陈光良先生的船队。”

  “这么厉害,比怡和、太古还多?”

  “据说,怡和、太古加起来,才有陈光良先生的船队那么多。”

  “我的天呢!那岂不是说,陈光良先生的船队,有很多很多的海员?”

  “这不是废话嘛,在香港的海员,谁不知道,陈光良先生养活着上千的海员,据说他们的薪水每月最低100,船上包吃包住。”

  “工资这么高不过我还是不想当海员,常年下不了床!”

  “这有什么,干满五年时间,拿着一笔巨款,娶个老婆,人生也美滋滋的。”

  “有点道理”

  在香港的码头工人、跑船的海员,就没有不知道环球航运的影响力,很多人都是靠环球航运在讨生活。

  上千的海员,背后就是上千个的家庭,而且一个海员,养活一家人毫无问题,因为他们吃住在船上,一年最低纯收入1300(十三薪)。

  也不是说海员就完全是赚钱的机器,如果是在香港停靠,有机会可以上岸的;而且,一年可以休息十八天。

  一些单身的海员,那十八天难免要去红灯区,美美的享受一番。

  当然,环球航运鼓励海员将工资存起来,五年工作期一满(高级海员是三年),就可以上岸结婚什么的;第二个工作期,就可以是一年二十五天的假期,可以分两次休假,各项福利也会上去。

  陈光良视察了陈氏家族在香港的三个重点工地——清水湾时代影城、花园道1号平安银行大厦、中环德辅道香格里拉酒店。

  三大地盘上,有着数百人的工人在劳作,养活着1500人以上的工人。

  说实话,时代影城和香格里拉酒店的动工,陈光良主要也是考虑香港‘难民’很多,他好多提供一些工作岗位,减少失业人数。

  这个年代的香港,就业率非常低,很多人都是靠政府和慈善公司救济,很多家庭也只能说‘饿不死’的程度,勉强过日子。

  有工作的人,那都是幸福的,哪怕一份30港币的工作,也有人抢着走。

  在花园道平安银行大厦的地盘上,陈光良看着即将‘封顶’的15层大厦,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座写字楼总投资是1000万港币左右,之前预算是200万美元,很多建筑材料还需要从英国进口,例如玻璃、特殊钢材等。

  “月拱门的玻璃幕墙,已经从伦敦定制好,预计三月份就能抵达香港差不多在年底的时候,就能基本竣工,届时成为香港最靓最高的大厦!”

  一旁的陆元台,得意的说道。

  他来到香港,很多精力都放在这座大厦上,自然骄傲不已。

  陈光良满意的说道:“香港需要这样的地标性建筑,现在外国人看待我们香港,总是说是走私的天堂、平民窟,但却不知道,香港是孕育着工业、贸易、金融、航运的摇篮。”

  属下们已经习惯老板的自信。

  春节前夕,陈光良带着两位妻子,以及长江地产的严宽、陆元台,还有命理学大师韦千里,来到深水湾。

  他先是凭借前世的记忆,来到深水湾79号的地段,考察起来。此时的深水湾79号,尚且是一片空地,并无英国人居住。

  “韦先生,替我看看这里的风水?”

  韦千里是民国的命理学大师,曾和陈光良有过交际,此次被陈光良喊来搞风水。

  他心中已经明白——自己最出名的是命理学,根本不是风水堪舆,那么陈先生这么聪明的人,还找自己,就只能说明一件事——他要顺着陈先生的想法去定风水!

  他要是今天搞砸了,以后也别想在香港开宗立派了。

  韦千里认真考察一番后,对大家说道:“陈先生,两位夫人,我就献丑了。根据我对陈先生的了解,您做事总是未卜先知,如今你看上这块风水宝地,显然同样也是如此,你知道这块地一定可以匹配你的家族。不错,是这幅地皮配的上陈氏家族,而不是陈先生需要风水宝地.当然,从风水的角度来看,这地儿背靠寿臣山,面朝深水湾泳滩,藏风聚气.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众人露出笑容。

  其实今天来的人都明白,请韦千里来,就是让他按着老板的意思来圆。

  韦千里脸上有些发红,毕竟感觉自己有些是溜须拍马,不过面对陈光良这种传奇人物,不管是风水师,还是命理师,都完全不敢献丑。

  为什么?

  因为陈光良是有名的‘未卜先知’,当年在沪市,在重启,如今在香港,哪一件事不是做的非常对,家族财富连战争都影响不到。

  更是传说,陈氏六子一女,个个人中龙凤,这是典型的兴旺豪门。

  韦千里说完后,又连忙补充道:“陈先生如果选这里作为宅子,当然后面也要做几件事,才能更加兴旺!”

  陈光良虚心的说道:“大师请说”

  韦千里说道:“第一,五年内不能迁居这里,陈先生如今在干德道的房子,俯瞰香港中环和维多利亚港,象征着此时的运势;如果你要迁居,一定要等到贵子女加入家族企业,届时陈先生高堂坐,手下将帅如云.第二,新居要种上迎客松,迎财迎客”

  好家伙,不愧是命理学大师,把自己的想法给琢磨得很明白。

  陈光良说道:“多谢大师.大师,再替我看一块地请”

首节 上一节 355/3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