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349节

  杨小虎娶了两房妻妾,子女已经有六个,现在二房又已经怀上,他身上有不少的封建残留,一直也梦想着壮大杨氏家族,光宗耀祖。

  “姐夫,最近航运是越来越萧条了,我要不是再做点贸易,都养不起家了!”杨小虎对陈光聪抱怨道。

  这些话,他绝不敢在大表哥面前说,但陈光聪有些‘惧内’,不仅是他二表哥,又是他的姐夫,他倒是放松一些。

  陈光聪笑道:“那你就把那两艘船卖掉,专心做贸易好啦?”

  杨小虎一听,马上说道:“那怎么行!船是可走资产,我说什么也不会卖我那两艘千吨的船,将来要是香港有事,我一溜烟就能拖家带口的去国外生活。至于贸易,那才赚几个碎银子!”

  陈光聪笑骂道:“你个臭小子,做贸易抢环球贸易的生意,我们还没有找你麻烦,你倒是嫌弃少。”

  这帽子一扣,杨小虎立马紧张起来,他害怕大表哥。

  “姐夫,你不能乱说。我做的贸易,都是粤港小贸易,和环球贸易都不冲突,你们也看不上不是。”

  总归是有关系的,当年陈光良派杨小虎负责粤省贸易业务,让他积累了不少人脉和关系网。

  杨秀英在一旁,故意说道:“小虎,你大哥对你不薄,你真抢环球贸易的业务了?”

  杨小虎举着手说道:“真没有,我有今天,都是大哥的培养!”

  陈光聪摇摇头,知道这是妻子护弟的表现,他随即说道:“安心等着吧,环球航运在增加船只。”

  要的就是这个,杨小虎高兴的说道:“多谢姐夫指点”

  他对航运的前景,不甚明白,所以是来探探口风。

  陈光聪并没有太在意,毕竟是自己的妻弟,更何况大哥对这个表弟也很好。

  杨小虎能来试探他的口风,说明一件事——那就是对大哥深信不疑。

  3月初,陈光良带着家族顾问郭德明、张树年,来到将军澳的荣昌重工业基地。

  这里已经可以冶炼钢铁、铝合金、铜等金属,原材料自然全靠海外采购,但总算是支撑起香港的重工业来。

  孙德河作为荣昌重工业的总经理,再加上内地来港的一些冶炼人才,都纷纷加入荣昌。

  “孙经理,我要在荣昌重工业基地囤积大量的钢铁、铝合金、铜等金属材料,希望你担当这个负责人,财务上,我会全力配合你的。”

  在办公室,陈光良这样要求道。

  朝战一旦开打,什么原材料都会上涨,而商人也纷纷开始囤积货物。

  陈光良不可能放弃这种机会,所以不管是钢铁、铝合金、铜、钢卷等金属材料,还有塑胶颗粒、橡胶、药品、化工材料等等,他都会大量的囤积。

  孙德河本能的问道:“陈先生囤积物资,莫非哪里有战争?”

  陈光良笑道:“那倒不一定,我只是觉得美国扶持日本,日本经济就要腾飞。更何况,这些东西香港也用得着,我担心涨价而已。”

  半真半假!

  真的部分,日本经济确实要腾飞,但日本现在的情况,不仅仅是运力不足,就是各种原材料都需要进口。

  而香港是贸易中心,日本很多物资都是通过想来进口的。

  另外一方面,后面内地也需要大量的钢卷、铁桶之类的物资,陈光良虽然不会直接和内地交易,但不妨碍这些东西可以卖给香港商人。

  橡胶是战略物品,战时必然暴涨,这个也可以囤积;塑胶的价格要暴涨,也要囤积。

  陈光良家族在香港拥有大量的土地和仓库,正好可以囤积起来。

  所以在3~7月期间,陈光良可以抽出几千万港币,来囤积这些物资。香港和内地的市场,当然消化不了那么多,但日本的市场可就消化得多了。

  在朝战期间,韩国上千万人口的服装、胶鞋等等,基本都是日本供应的,而日本本身也不产原材料,就只能进口。

  孙德河点点头,说道:“行,我会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了,正好钢铁厂也可以多开工。”

  “这个你安排就是,反正钢铁只要生产出来,一定是可以卖出去的”

  随后,陈光良让郭德明、张树年详细的介绍了此次囤积物资的数量,品种,孙德河再次被震惊,按照目标,至少价值是2000万港币的物资。

  幸亏将军澳的荣昌重工业基地非常庞大,仓库也比较多,不然还真难!

  荣昌重工业基地,还有自己的专属码头。

  钢铁、钢卷这些物资,陈光良主要还是从英国进口,这样不仅可以规避一些麻烦,也能和英国政府打好关系。

  毕竟英国在朝战时,尽量的克制对华夏的敌意,其目的就是为了英国的利益,那些洋行把大量的英国商品,卖给了华夏。

第379章 涨价和降价

  约翰·凯瑟克脸色铁青的听着属下的工作汇报,没想到到处都是在损失。

  “内地航运的业务开始萎缩,主要是内地政府减少贸易、封锁沿海.另外,香港华资航运增加不少,纷纷抢占我们英国人的航运线路特别是环球航运,其大船最多,如今欧洲的航线都已经有两班.”

  “可恶”约翰凯瑟克忿怒的说道:“我们大英帝国的利益,居然让这些华人抢占,难道伦敦政府就眼睁睁的看着,别忘了是我们在纳税养活他们。”

  属下说道:“环球航运的陈光聪已经加入英籍,听说现在伦敦,继续购入二手船,准备进一步发展。”

  “哼,加入英籍,那也是华人!”

  愤怒无用,毕竟香港政府和伦敦政府不可能明摆着歧视,特别是香港政府,更是力主‘华洋平等’,让更多的华人加入治理香港,以维持伦敦对香港的管理。

  环球航运这些年,创造了很多‘奇迹’,第一个华人船队穿过苏伊士运河,第一个华人船队航行欧洲、北美、南美,其在世界上范围里,已经代表着华人航运业的声音。

  期间,虽然遭受一些困难,但环球航运凭借一股不服输的精神,逐步在‘香港~北美’、‘香港~欧洲’、‘香港~南美’、‘香港至东南亚’、‘香港~日本’航线上经营。

  约翰凯瑟克思考一阵后,说道:“既然航运业萎靡,那我们就让九龙仓加租,从即日起,九龙仓的码头、仓库的费用,全部上调。”

  属下担忧的说道:“这会不会引起所有船东的愤怒?”

  约翰凯瑟克说道:“愤怒有什么用,他们要么就别用。更何况,全球物价上涨,我们加一些费用,这是正常商业活动。去吧,好好研究一下加价方案!”

  “好的”

  这天,杨小虎来到平安银行大厦,随后他走进陈光良的办公室。

  “大哥”

  陈光良对这个表弟,还是很喜欢的,起身说道:“来坐”

  “嗯,多谢哥!”

  陈光良坐在沙发上,翘起二郎腿,靠在后面,笑道:“不要拘束,最近事业做的怎么样?”

  那么多年来,这个表弟也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如今陈光良也已经四十岁,这个表弟也已经32岁,他们的长辈都已经老了。

  陈光良的二舅夫妇,如今也是五十多岁的年龄,二舅身体不算很好,毕竟年轻时落下一些病根。

  有时候看到这些‘老人’,陈光良都是回忆起二三十年的上海滩,感触颇多。

  这或许,也是他很念旧的原因!

  杨小虎老实的回报道:“当初得哥的支持,让我自己创业,说是自己创业,那也是借了哥的东风如今两艘千吨重的二手船,自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生意就清淡很多,现在也就马马虎虎的混口饭吃.贸易都是些小买卖,运点化工材料和医药品去粤省,再进点土特产卖到海外,大家都这样做,实际上赚的也不算多”

  陈光良一巴掌拍在杨小虎的肩膀上,教训道:“不要总是嫌生意小,你又没有优势,又没有特色,凭什么嫌钱赚的少。有时候,生意能做起走,就应该好好的做。”

  杨小虎低下头,说道:“嗯,多谢哥指点,我最近有些浮躁了。”

  想起当初跑一趟威海、日本的航线,一次性赚十几万以上,几次下来他就又添了一艘船;所以,他最近半年多,难免心浮躁。

  陈光良随即坐起来,认真的说道:“你对澳门熟不熟?”

  杨小虎当即信心十足的说道:“熟得很”

  他那四年时间,就是在澳门,偶尔来一趟香港。

  当时很多事情,他都可以替陈氏企业做,例如照顾一些滞留的职员及家属、暗购迫签港币之类的。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你最近在澳门租下一些仓库,然后准备存放钢卷、铁桶、轮胎、纱布.具体我们到时候再联络。但记住,这个事情要保密,而且不要泄露我参与其中。”

  杨小虎一听,连忙问道:“哥,是不是有大事发生?”

  陈光良说道:“还不知道,不过美国佬肯定要封锁内地,以后说不定香港都很难运输物资至内地,但澳门更方便。所以,你先租仓库,后续我们再商量具体的物资和数量。”

  “好的,我尽快办好。”

  想到又有大钱赚,杨小虎兴奋起来。

  看着杨小虎离开的背影,陈光良陷入思考中:

  他在发战争财!

  他在香港囤积大量的物资,很多都是准备售卖给日本和内地,当然他不会直接和内地做生意,因为他担心被美国制裁,到时候不能入境就麻烦了。

  杨小虎毕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且陈光良是直接让他在奥门囤积物资,而不是直接从香港运输至内地,这样风险更小。

  九龙仓突然提高码头使用费、仓库费用,一时间在香港航运界掀起巨大的波浪。

  如今正是航运低谷,大家本身就没有多少利润,九龙仓却突然加价,这让很多华人航运家非常愤怒。

  怡和这个老牌英资洋行太傲慢,从不把华资集团放在眼里,此次加价又比较突然,甚至连港府都进行劝导——让怡和三思而后行。

  但怡和银行置之不理,坚持要涨价。

  在香港搞航运,大多数人都没有地盘和仓库,所以很大一部分利润却都被九龙仓盘剥而去,大家也是毫无办法。

  哪怕是陈光良家族,在西环有一些仓库,但那也只是不够用;而且大型巨轮一般都要停靠在九龙仓和蓝烟囱,其中又有九龙仓占据的份额更大。

  所以怡和此时突然加价,对环球航运和环球贸易也是有影响的。

  “老板,我觉得是怡和在内地损失惨重,以及自身航运不景气和华资航运的挑战,才让九龙仓决定加租,以此弥补损失。”赵铁毅如是的说道。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怡和太傲慢,丝毫不顾忌大家的反对,一意孤行。”

  前世的怡和,在香港的声誉不太好,在它控制九龙仓的时候,采取高额盘剥的政策,致使港英当局对它也甚感不满,曾对它发出过警告,如果有华资出面与它争夺九龙仓,在相同的条件下,在港的华人决不会袖手旁观,他们肯定会偏向华资一方。结果,也就是怡和失去九龙仓,连置地都差点被华资收购。

  这一世,陈光良自然也要收购九龙仓,但此时显然不是时机,不说政Z因素的影响,就是怡和持股九龙仓的股权也比较高。

  前世怡和持有九龙仓的股权,是在七十年代逐渐减少的,第一是怡和是重点发展海外,第二是九龙仓修建海港城时,大量发行可换股债券等,大大稀释自身的股权。

  所以此时陈光良再怎么对怡和不爽,也是不能去收购九龙仓的。

  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陈光良认为:等朝战结束,他来做‘世界货柜运输’第一人,争取提前进入货柜时代,那么九龙仓的作用性就会逐渐减小。

  但眼下,陈光良也是很不爽怡和,对赵铁毅说道:“怡和既然如此在意航运,那我们就给他点厉害,凡是和怡和竞争的航线,我们环球航运都要争抢业务,哪怕不惜降低运费。”

  赵铁毅一愣,说道:“那我们岂不是也会损失?”

  陈光良摆摆手,说道:“先逼怡和一把再说,更何况航运情况差,那就业务来凑。我们要等航运情况好,再寻求赚钱。”

  联想起,最近老板委派弟弟,到处购入二手船只,赵铁毅恍然大悟老板的做法。

  逼怡和继续卖船,环球航运好趁机买下来,等到航运繁忙时,怡和就成为无船可用的局面。

  这天,陈光良带着两位妻子,低调的来到北角。

  北角,后世被称之为‘小上·海’,因为这里有着大量的沪市移民,他们在北角开设饭店、服装店、理发店。

  如此,也让香港人见识到一些沪市。

  三人很低调,保镖都在暗处。

  走进一家叫做‘四五六’的沪市餐馆,陈光良和严人美、蒋梅英坐下来,今天两女都穿着旗袍,一进饭店便吸引很多人的主意,毕竟实在太过倾国倾城。

  保镖们也坐在旁边一桌,他们装作不是保镖,男保镖和女保镖搭配,也比较隐蔽。

  “香港这么落后,和沪市比起来,根本就是乡下的渔港嘛!”

  附近的一桌,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同桌是一男两女,应该是两对夫妻,女人们都很精致。

  一时间,同桌男女数落着香港的不是。

首节 上一节 349/3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