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342节

  很快,就有设计师亲自来和他们夫妻进行沟通,效率非常的高。

  而陈光良也支付了6.8万美金,然后便带着严人美离开。

  “会不会有些贵了?”

  严人美挽着陈光良的胳膊,开心的同时,也有些心痛钱。

  陈光良拍拍她的手臂,笑道:“那就以后从美国佬身上赚更多的回来,这样你就不心痛钱了。”

  严人美顿时更加开心,说道:“嗯,这样我就心里平衡了。”

  这个时代,在纽约有二十万华人生活,而陈光良和严人美的不少亲朋好友也居住在这里。在修整两三天后,两人开始拜访和邀约。

  两人第一个拜访的是严人美的姑姑严幼韵,也就是严氏三美的老幺,其带着三个女儿在联合国做外交礼仪官。

  而第二个约的人,便是孔令仪,她是孤身一人来长岛别墅聚会的。

  再次见面,孔令仪抱着严人美,久久不能释怀,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三人坐在别墅的草坪上,或许有些曾经在香格里拉饭店常聚的感觉。

  孔令仪打开了话匣子,说道:“真羡慕你们两人的爱情,那么年来还是如初!”

  陈光良夫妇马上明白了,孔令仪的感情已经亮起红灯,是七年之痒,还是彻底分开,但两人终究没有问。

  他故意说道:“当初,你可是最看不起我的,还嚷着要仁美和我离婚吧?”

  因为蒋梅英的事情爆发,那一段时间,严人美的小姐妹们,可没少灌输‘新时代女性’的看法。

  孔令仪马上说道:“就是现在,我也看不起你齐人之福的作风,但你们过得好不好,只有你们自己感受到。就像我追逐的爱情,其中酸甜苦楚也只有我知道。”

  说完,有些伤怀起来,严人美拉起她的手,给予了姐妹般的关怀。

  事实上前世两人的关系未必有这一世的亲密,因为陈光良也算是孔令仪的朋友,起到一种促进的作用。

  他对孔家所有人都不感冒,唯独对孔令仪认真交了朋友,因为孔令仪对权势、金钱并不热衷,虽然她也享受到孔家的财富和权势,但至少她没有主动选择。

  陈光良说道:“这不像我认识的你”

  孔令仪马上说道:“这倒是,实际上我没有那么在乎,只是你们来纽约,我才和你们讲几句,平常我不会如此。对了,你们还是决定居住在香港?就不怕被战争波及到?”

  这种话题,是敏感的,所以严人美没有回答。

  陈光良很自然的说道:“这不是来美国,给自己留条后路,真是香港被战争波及,我们家有船,直接就离开香港了。”

  海上,JF军是没有实力的,所以不少香港人也是这样想的,有船就是可走资产。

  孔令仪终于笑道:“我都忘记了,你比谁都有眼光,是我杞人忧天了。”

  随后,大家倒是聊起海外的事情,很少再谈及国内的事情。

  孔令仪特别希望严人美以后能时常来纽约,她在这边的朋友也并不多,而且因为没有小孩子,所以她还是有些孤独的。

  “对了,想请你帮个忙?”

  陈光良突然说到,让孔令仪非常感兴趣,做朋友那么久,她真没有机会帮陈光良的忙。

  “嗯,什么事情!”

  陈光良说道:“我想借你的身份用一用,这次我们来美国时间不会长,所以希望用你的身份,替我们购入一些美国股票进行长线投资,平常不需要你打理,就放在账户上就行。”

  存定期也无所谓,但既然知道美国股市在‘朝战期间’涨幅很大,特别是战时经济类的股票,一定升值很大,所以陈光良还是希望投资一些的。

  孔令仪笑道:“你不怕我不认账?”

  严人美回道:“你要看得上,就拿去花好啦,就300万美金。”

  孔令仪被吓一跳,都说他们孔家财富很庞大,但这些年他们家族虽然有‘山西首富’的称呼,但因为投资国内,又遭到战争的破坏,所以财富早已经贬值。不然,他的弟弟也就不会去做那种生意,留下那么多骂名。

  “我不太会炒股”

  陈光良说道:“我会让你帮我们买什么股票,怎么买,都会说清楚的。买进去后,也不需要管他,长线投资的。”

  孔令仪说道:“那行吧,你们放心我就行。”

  有什么不放心的,这点财富对他来说是九牛一毛,主要是想多赚点钱,不然在美国花钱就觉得是在‘资敌’。

  纽约长岛的沙滩上,严人美换上泳衣,摇身一变美丽的时尚女郎。她今年34岁,实际年龄看起来也就二十四五岁,和大学生没有太大的区别,也就多了一些人妻的韵味。

  “怎么样,会不会有些暴露?”

  严人美有些不适应,在公共沙滩穿着泳衣,哪怕泳衣是四角的保守型,但对于一个东方女性来说,还是一个挑战。

  陈光良笑道:“美极了。当然不暴露,这就是很正常的泳装,比那些洋婆子保守多了!”

  “噗嗤”严人美笑了起来,说道:“什么洋婆子呀,你难道是那种古板的华夏男人么?”

  陈光良说道:“调侃而已”

  严人美自然知道,不然她一到美国,丈夫就支持她改头换面,做一个纽约的时尚女性。当然,回到香港后,她也会改变风格,毕竟香港是一个华人社会。

  拉着严人美的手,走在沙滩上,两人此次美国之行也就剩下‘度蜜月’的时间,不谈商业,不谈家族,两人都享受着二人世界。

  在纽约的日子,陈光良也抽出时间,带着陈文锦来到二房的投资企业。

  这是陈文锦第一次接触他们二房的事业,当然今天陈光良带这个儿子来公司,只是纯粹的‘参观’性质,没有急于培养其商业知识的想法,毕竟陈文锦才15岁。

  “老板、二少爷!”

  “孙叔叔好”

  孙众望高兴的带着陈光良、陈文锦先是参观了公司,然后大家才到会议室里。

  这家公司主要是物业投资企业,真正的老板是蒋梅英,她每年都要来纽约一趟;至于孙众望,那是陈光良家族的老臣了,只不过战后正好想移民,就继续替他们工作。

  会议上,孙众望汇报道:“战后,美国的地产一直上涨,公寓租金的涨幅,也大超通货膨胀所以每次蒋小姐来美国,都会将积累的租金,用于再购置物业目前,我们已经拥有.”

  蒋梅英这一房在美国有两个方面投资:地产、股票,说白了就是看中美国的前景,然后进行的长线投资。

  富人只会越来越富,这就是最简单的投资哲学。

  而且蒋梅英一房在香港的生活费用,陈光良还是会给的,所以她的财富一直增长很快。等陈文锦成长起来,至少也是3000万美金以上。

  “税务上,你们的工作是如何展开的?”

  听到这个话题,孙众望等人立即更加详细的汇报起来,蒋梅英是拥有美籍的,再加上是以地产投资企业的名义投资,所以税务需要谨慎对待,不然有麻烦就真的麻烦。

  美国的税务局,可是出了名的霸道。

  一番详细的了解后,陈光良也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大家纷纷记录下来。

  当天晚上,陈光良、陈文锦父子,还邀请大家一起共度晚餐,算是联络感情。期间孙众望主动表示——希望陈文锦常到公司来坐坐,不过陈光良还是给‘拒绝’了,他还不想二儿子过早参与公司事务。

  带他来看看,只是让陈文锦感受一下气氛,其它没有什么想法。

  他还是很信任孙众望等人的,再说都是固定物业投资,这个不需要怀疑什么。

第372章 再建香格里拉酒店

  陈光良夫妇回到香港已经是1949年8月。

  此时是粤省JF的前夕,大量资金流入香港;仅8月11日这天,流入港澳的黄金达 2万两,一周便已达五六万两。

  在这种情况下,香港金银业贸易场的黄金,也是被炒高至600港币。

  当然也仅仅是到600港币每两的高位,这第一是陈光良在前面已经套现18万两黄金,狠狠的打压了香港黄金的价格;第二则是自7月份后,黄金都是‘九五金’,故这个600港币价格也算比较高的。

  “老板,您个人的资金已经全部兑换成美元,平安银行的资金要不要再兑换一部分美金储备?”叶熙明走进陈光良的办公室,询问道。

  老板将资金都兑换成美元,只有两种可能性:第一,老板随时准备跑路,毕竟JF军可能打过来;第二,港币和英镑要贬值。

  第二种可能性更大,因为老板在香港布局那么久,不可能想不到今天。

  陈光良说道:“可以,除将自有的资金兑换成美金,再将少量的存款也兑换成美金,以防万一。”

  “好,我马上去安排!”

  这些年,平安银行赚了一些钱,但因为投资中环花园道的总部大厦,总投资便是800万港币,再加上战后将旗下的工业地盘进行重建和修建,投资就已经上千万港币。

  不过平安银行赚钱也很利害,首先存贷比就高达90%,这是因为有陈光良家族的美元/黄金担保;其次,平安银行旗下的地产信托部,拥有大量的厂房和仓库,每年可收取不菲的租金,包括平安银行大厦,也是对外出租,租金收益不菲;最后,平安银行也参与了少量的黄金投资,获利也是上百万。

  如今的平安银行,资产值高达4000万港币左右,这是香港其他商业银行不能比的,哪怕是东亚银行,也不到其一半的资产值。

  像此次兑换美元,平安银行兑换个300万美金,一旦英镑贬值,平安银行相当于就赚了两三百万的港币,这已经是平安银行一年的‘存贷业务’的盈利。

  叶熙明离开后,陈光良还在思考平安银行的发展问题:

  首先,平安银行由于战后便和香港的工商业,特别是工厂主,建立起的‘合作关系’,已经是让平安银行的‘存贷业务’走在所有华资银行的前面,五十年代甚至能影响和威胁到汇丰银行的银行零售业务。

  其次,平安银行的地产信托部,在香港拥有两幢中环大厦,上百万平方尺的厂房和仓库(占地面积70万平方尺,且都在港九的优质地段)。

  存贷业务、地产信托业务,还有投资业务

  “对,平安银行要持股香港股市的潜力股票,做长期的投资,将来也为收购打下基础。”

  很快,陈光良决定让平安银行成立‘证券投资信托部’,后续将平安银行的业务分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

  “而且,平安银行的地产信托部、证券信托部,也需要朝海外发展,投资商业地产、优质股票。”

  “香港还是太小了啊!”

  陈光良只能如此感叹,他现在财富等级已经实在太高了,从三十年代就开始积累财富,战争对他财富的影响太低,甚至战争中他都还在发财,所以他现在是妥妥的‘现金流富豪’。

  这一天,陈光良带着两位夫人在湾仔的六国饭店吃饭,他们一家非常安心,所以生活照常过得舒逸。

  这是一家建立于1933年的酒店,和北平的‘六国饭店’相辉映,作为香港首家中餐厅酒店,备受华人喜爱。

  席间,严人美说道:“好怀念当初的香格里拉饭店,以当时的香格里拉饭店的模式,哪怕过去那么多年,也没有见过比它更好的。四楼的下午茶、三楼的西餐厅和酒吧、二楼的包厢和自助餐、一楼的舞厅和用餐大厅,还有一幢八层高的住宅酒店.”

  蒋梅英也说道:“是呢,那个时候的香格里拉饭店,和沪市的华懋饭店齐名,一中一西,深受上海滩的欢迎。哪像现在,我们吃饭还要在人家的饭店来。”

  陈光良也被勾起以往的记忆,那个时候他时常在香格里拉饭店待,身边美女如云,跳舞的舞伴都可以轮着来,像孔令仪、张涵芬等,随便跳,甚至盛七这些都会和他跳舞,严人美也不会吃醋。

  “不就是酒店嘛,我们在香港再开一家香格里拉酒店便是!”

  “真的?”

  两女都惊喜起来。

  陈光良笑道:“香港这边主要是地皮难寻,投资一家酒店对我们家族来说洒洒水,我最近把这件事记下,看看有哪里的地皮合适。”

  “嗯”

  他的脑海里,实际上对香港地图和地盘,已经形成一个网络地图,此时他已经考虑起来。

  九龙那边,只有尖沙咀的九龙仓、蓝烟囱合适建一流的酒店,但现在香港航运正是忙,怡和、太古是不可能卖出这两个码头,哪怕是太古的蓝烟囱(后世新世界中心),太古也不可能放手。

  至于九龙的尖东,此时还是海,港府七十年代初才会填的,所以也不可能。

  这样一来,就只有港岛这边可以选择,除中环以外,其它地方陈光良看不上。

  所以,就只剩下中环的可选择!

  中环的地皮倒是有,但都很小,只能建后世的‘文华酒店’那种大厦酒店。

  短时间来看,那就是抢在‘文华酒店(60年代初)’、‘希尔顿酒店(60年代初)’,率先在中环建立起一家五星级大厦酒店。

  而此时的香港中环,其实也是有豪华酒店的,就是文华酒店的前身——告罗士打酒店,以及香港大酒店。

  陈光良来到德辅道中和干德道的夹层区域,视察一幅土地,准备筹建‘香格里拉酒店’。

  如今JF军就要直逼粤省,香港的气氛也是紧张起来,越是这个时候,越是好谈下优质的地皮。

首节 上一节 342/3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