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厨师学徒开始 第456节

  情侣点了这两道菜,王建业亲自去厨房盯着制作过程。

  当菜品上桌后,他看到女孩夹了一块鱼肉,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然后眼睛一亮,立刻给男友也夹了一块。

  “太好吃了!”女孩的赞叹声让王建业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

  接下来的几天,新菜品的口碑逐渐传开,餐厅的客人明显多了起来。

  王建业注意到,不仅年轻人喜欢,连一些中老年顾客也开始光顾。

  张大爷又来了,这次还带了几个老朋友。

  “王老板,你这地锅鱼确实有门道!”张大爷竖起大拇指,“既有徐州风味,又合我们老石家庄的胃口。”

  王建业感激地笑了:“多亏了您的建议,张大爷。”

  然而,好景不长。

  就在生意开始好转的第三周,王建业发现网上突然出现了几条针对“徐州人家”的差评,内容几乎一模一样,都说新菜品“不伦不类”、“糟蹋传统”。

  更奇怪的是,这些评论都集中出现在同一天。

第658章

  “这不像是普通顾客的评价。”

  王建业对妻子李梅说,眉头紧锁,“感觉是有人故意针对我们。”

  李梅担忧地看着丈夫:“会不会是竞争对手?”

  王建业点点头,心里已经有了猜测。

  第二天,他特意去了趟对面的“老石家庄”餐厅,果然在墙上看到了他们新推出的“正宗徐州菜”海报——正是“徐州人家”的招牌菜。

  “果然是他们。”

  王建业心里一阵发冷。

  回到店里,他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团队。

  年轻厨师们义愤填膺,嚷嚷着要去理论,但李强却显得很平静。

  “在餐饮界,这种事不希奇。”

  李强抽着烟说,“重要的是我们的菜好不好吃,客人买不买账。”

  王建业感激地看了李强一眼:“李师傅说得对。

  我们做好自己的菜,用味道说话。”

  然而,打压并没有停止。

  几天后,他们长期合作的蔬菜供应商突然表示要涨价30%,理由是“运输成本增加”。

  而肉类供应商则干脆说暂时无法供货。

  王建业明白,这一定是“老石家庄”在背后搞鬼,因为他们老板和几个大供应商关系密切。

  那晚打烊后,王建业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餐厅里,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和无助。

  他拿出手机,看着银行账户里越来越少的数字,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也许他根本就不适合创业,也许应该及时止损,回去找个安稳的工作……

  “还没走啊?”一个清脆的女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王建业抬头,看到一个穿着时尚的年轻女孩站在门口,手里拿着相机。

  “我们已经打烊了。”

  王建业勉强挤出一个职业微笑。

  女孩却没有离开的意思:“我是美食博主林小曼,听说你们家的融合菜很有特色,特意过来尝尝,没想到来晚了。”

  王建业本想婉拒,但看到女孩失望的表情,突然心软了:“厨房还有些食材,如果您不介意简单吃点的话……”

  半小时后,林小曼面前摆着一小份地锅鱼和酥肉烩菜。

  她先拍了照片,然后小心翼翼地品尝起来。

  王建业紧张地观察着她的表情。

  “天哪!”林小曼突然惊呼,“这太惊艳了!鱼肉怎么能这么入味?烩菜里的酥肉外酥里嫩,和蔬菜的搭配绝了!”

  王建业被她的反应逗笑了:“您过奖了。”

  “不,我是认真的。”

  林小曼放下筷子,认真地说,“我做美食博主三年了,吃过无数餐厅,但你们这种真正有创意的融合菜很少见。

  这绝对值得推荐!”

  王建业心中一动,突然看到了转机:“如果您喜欢,欢迎随时来品尝我们的其他菜品。”

  林小曼点点头,突然压低声音:“我听说你们最近遇到些麻烦?网上的差评和供货问题?”

  王建业惊讶地看着她:“您怎么知道?”

  “餐饮圈就这么大。”

  林小曼神秘地笑了笑,“我有个朋友在'老石家庄'工作,听说他们老板很忌惮你们的创新。”

  原来如此。

  王建业苦笑了一下:“我们只是小本经营,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反应。”

  “正因为你们做得好,才会被针对。”

  林小曼拿出手机,“这样吧,我今晚就发一篇关于你们的推文,再联系几个同行一起宣传。

  至于供应商……我叔叔是做批发的,可以介绍给你们。”

  王建业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这太感谢了!”

  “别客气,好餐厅值得支持。”

  林小曼调皮地眨眨眼,“不过下次我来,可得给我留个最好的位置。”

  林小曼的推文效果出乎意料地好。

  第二天中午,“徐州人家”门口竟然排起了队,其中不少是看了推荐慕名而来的年轻人。

  王建业忙得脚不沾地,却满心欢喜。

  更让他惊喜的是,张大爷带着几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来了,说是某公司的商务宴请。

  “王老板,我可是把你的店吹上天了,别让我丢脸啊。”

  张大爷小声对王建业说,眼里闪着狡黠的光。

  王建业拍拍胸脯:“您放心,绝对让您有面子!”

  那天的商务宴请非常成功,客人们对融合菜品赞不绝口,当场就预订了下周的商务聚餐。

  更让王建业没想到的是,其中一位客人竟然是本地餐饮协会的副会长,对“徐州人家”的创新理念大加赞赏,表示要推荐给更多人。

  生意一天比一天好,王建业开始考虑扩张的问题。

  餐厅现在只有十五张桌子,高峰期已经明显不够用了。

  一天晚上,他和妻子李梅商量到深夜。

  “隔壁那家服装店要转让,我打听过了,租金我们可以承受。”

  王建业指着墙说,眼睛闪闪发亮。

  李梅有些犹豫:“扩张是好事,但风险也大。

  我们现在刚有起色……”

  “我知道你的担心。”

  王建业握住妻子的手,“但机会难得。

  我们可以把隔壁装修成雅间,专门接待商务宴请和家庭聚餐,这样既能提高客单价,又能分流普通客人。”

  李梅看着丈夫充满热情的脸,终于点了点头:“我相信你的判断。

  不过装修要控制成本,别太铺张。”

  王建业激动地抱住妻子:“谢谢你一直支持我。”

  接下来的一个月,王建业忙得几乎不着家。

  除了日常经营,他还要监督隔壁的装修工程。

  他亲自设计了雅间的风格——既有徐州传统元素,又融入现代简约风,营造出既典雅又不失温馨的氛围。

  装修完工那天,王建业站在两个店面打通后的大厅里,看着焕然一新的餐厅,心中充满成就感。

  从开业时的惨淡经营,到现在的门庭若市;从最初的固执己见,到学会融合创新;从孤军奋战,到现在拥有一个团结的团队……这一路走来,虽然坎坷,但每一步都让他成长。

  “王总,新菜单设计好了,您看看。”

  李强递过来一份精美的菜单,上面不仅有传统的徐州菜,还有醒目标注的“石徐融合特色菜”。

  王建业满意地点点头:“李师傅,多亏了您的支持,我们才能走到今天。”

  李强摆摆手,难得地笑了:“是您有眼光。

  说真的,我以前太保守了,现在才发现创新比守旧有意思多了。”

  开业半周年那天,王建业在扩大后的“徐州人家”举办了一个小型庆祝活动。

  所有员工都来了,还有像张大爷、林小曼这样的老顾客。

  大厅里欢声笑语,觥筹交错。

  王建业站在众人面前,举起酒杯:“感谢大家的支持。

  这半年来,我们经历了低谷,也迎来了转机。

  最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创新和融合,不仅是在菜品上,也是在经营理念上。”

  众人鼓掌,林小曼拿起相机记录下这一刻。

  王建业继续说道:“未来,我们会继续探索更多可能性,让'徐州人家'不仅是一家餐厅,更是一个连接两地文化的桥梁。”

  活动结束后,王建业站在餐厅门口,望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

  对面的“老石家庄”依然生意兴隆,但他不再感到嫉妒或不安。

  因为他明白,市场足够大,容得下不同的风格和理念。

  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方向,做出特色。

  李梅走过来,轻轻挽住他的手臂:“想什么呢?”

  王建业微笑着看向妻子:“在想我们的下一个创新菜品。

  你觉得'石家庄缸炉烧饼配徐州把子肉'怎么样?”

  李梅噗嗤一笑:“听起来有点奇怪……不过半年前,如果有人跟我说地锅鱼不用鸡肉用鲤鱼,我也会觉得奇怪。”

首节 上一节 456/5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