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傅点点头,态度比最初缓和了些:“没错,火候掌握不好,鸡肉就不够酥烂入味。”
“太棒了!”苏明远兴奋地说,“这个工艺过程完全可以转化为设计元素。比如...”他迅速画了几笔,“将三个火候阶段抽象为图形,用在餐具的边缘装饰上。”
王建业凑过去看,不禁赞叹:“妙啊!既美观又有内涵。”
李师傅也忍不住瞥了一眼,虽然嘴上没说,但王建业注意到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认可。
参观结束后,王建业将苏明远带到办公室,两人开始讨论具体合作方案。
“我需要组建一个小型设计团队,”苏明远翻看着笔记说,“至少还需要一名平面设计师和一名产品设计师。”
王建业点点头:“费用由我承担。另外,饭店二楼有个闲置的包间,可以改造成你们的工作室,这样你们能随时接触到饭店的环境和顾客。”
苏明远惊讶地抬头:“你确定?这投入可不小。”
“要做就做最好的。”王建业坚定地说,“不过我有条件——三个月内必须看到初步成果。如果市场反应不佳,我们及时调整方向。”
苏明远深吸一口气,伸出手:“成交!”
一周后,王氏饭店二楼原本安静的包间焕然一新,变成了一个充满创意的工作室。苏明远带来了他的两位合作伙伴——年轻活泼的平面设计师林小雨和经验丰富的产品设计师赵婷。
第655章
王建业在第一次团队会议上明确了目标:“我们要打造一系列既有文化内涵又实用的文创产品,目标是吸引更多年轻顾客,同时提升品牌价值。”
林小雨举手提问:“王总,您能具体说说目标顾客群体吗?”
“25到35岁的都市白领,”王建业早有准备,“他们追求品质生活,喜欢分享独特体验,愿意为有故事的产品买单。”
赵婷推了推眼镜:“那么价格定位呢?亲民路线还是高端路线?”
“中高端。”王建业毫不犹豫,“要让人感觉物有所值,但又不至于望而却步。”
会议结束后,苏明远留下来与王建业单独交谈。
“老王,”私下里苏明远换回了大学时的称呼,“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我们的产品大卖特卖。”他笑了笑,但笑容中带着忧虑,“但醒来后我开始担心,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王建业走到窗前,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用餐区。“知道吗,我开第一家店时,把所有积蓄都投了进去,连房租都交不起。”他转过身,目光坚定,“但如果不冒险,就永远不知道能走多远。”
苏明远点点头,眼中的犹豫渐渐被决心取代。“好,那我们就放手一搏!”
接下来的日子里,设计团队沉浸在创作中。王建业每天都会抽时间上楼看看进展,有时带些点心,有时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观察。
一天下午,他刚走进工作室,就听见激烈的争论声。
“这个配色太老气了!”林小雨指着电脑屏幕说,“年轻人喜欢明亮活泼的色调。”
赵婷坚持己见:“但我们的主题是传统美食,需要一些沉稳的元素。”
苏明远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看到王建业进来,如见救星般喊道:“老王,快来评评理!”
王建业走近一看,原来是围裙的设计方案产生了分歧。他沉思片刻,突然灵光一闪:“为什么不两者兼顾呢?主体用沉稳的深蓝色,代表传统与专业;点缀一些明亮的橙红色,象征活力与创新。”
三人面面相觑,随后几乎同时点头。林小雨兴奋地拍手:“完美!就像我们的饭店一样,既有传统底蕴,又不断追求创新。”
就这样,在不断的讨论、争执与妥协中,第一批样品逐渐成形——印有地锅鸡制作过程插图的骨瓷餐盘、融入徐州特色小吃元素的亚麻围裙、以王氏饭店招牌菜为灵感的系列文化衫...
一个月后的周五晚上,王建业召集全体员工在大堂开会。当苏明远团队展示最终确定的五款样品时,现场响起一片惊叹声。
“这也太精致了吧!”年轻的服务员小李忍不住伸手抚摸那款亚麻围裙,“我都想买一件回家用。”
就连一向保守的李师傅也点头认可:“这个餐盘的设计...确实把地锅鸡的精髓表现出来了。”
王建业环视众人,宣布道:“从下周开始,我们将在饭店入口处设置展示区,试销这些产品。同时,饭店将进行局部改造,融入这些设计元素。”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变得更加坚定:“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产品开发,而是王氏饭店品牌升级的重要一步。我们要从单纯的餐饮企业,转型为融合美食与文化的多元化品牌。”
员工们面面相觑,有人兴奋,有人疑惑,但大多数人的眼中都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会议结束后,王建业独自留在空荡荡的大堂。月光透过玻璃窗洒落进来,在地板上投下班驳的影子。他抚摸着那款样品餐盘,心中既充满希望,又隐隐担忧。
“能成功吗?”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投入已经不小,如果市场反应不佳...
“还没走?”苏明远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走到王建业身边,递过一杯热茶,“担心明天?”
王建业接过茶杯,苦笑道:“有点。毕竟是个全新的尝试。”
“我倒是很有信心。”苏明远望着窗外的月光,“你知道为什么我的店叫'味觉记忆'吗?因为味道是最持久的记忆。而我们将这种记忆具象化了,没理由不受欢迎。”
王建业转头看着这位老同学,突然感到一阵安心。是啊,美食与文化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只是找到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而已。
“明天见分晓。”王建业举起茶杯,与苏明远轻轻相碰。
……
秋日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办公室,王建业站在窗前,手指轻轻敲击着窗框。
窗外,徐州最繁华的商业街车水马龙,王氏饭店的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王总,这是上个月的财务报表。”
财务主管刘明推门而入,将一份文件放在红木办公桌上,“营业额同比增长35%,净利润增长40%。”
王建业转过身,拿起报表仔细翻阅,眉头渐渐舒展。
他走到办公桌前坐下,手指在桌面上有节奏地敲击着:“看来是时候实施扩张计划了。”
刘明眼睛一亮:“您是说...开分店?”
“不止是分店。”
王建业站起身,走到墙上的JS省地图前,手指点向淮安、宿迁等周边城市,“我们要走出徐州,打造区域性连锁品牌。”
刘明有些担忧:“但外地市场情况复杂,当地餐饮势力...”
“所以需要周密的计划。”
王建业打断他,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通知各部门主管,明天上午九点开会。”
第二天一早,会议室里坐满了人。
王建业站在投影幕布前,激光笔的光点在HA市地图上移动。
“淮安作为我们扩张的第一站,地理位置优越,消费水平与徐州相当。”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但据初步调查,当地餐饮市场被'淮扬楼'集团垄断,占70%以上的中高端市场份额。”
市场部主管陈宇推了推眼镜:“淮扬楼背后是当地商会会长周福海,据说手段狠辣,曾挤垮过不少外来餐饮品牌。”
厨师长李师傅冷哼一声:“怕什么?咱们的菜品过硬,服务一流,还怕竞争不过?”
王建业微微一笑:“李师傅说得对,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他环视众人,“我决定亲自带队前往淮安,进行为期两周的市场调研。”
会议结束后,王建业叫住了李师傅和陈宇:“你们俩准备一下,后天跟我一起去淮安。
另外,带上小张,年轻人想法多。”
李师傅皱眉:“带那毛头小子?他懂什么?”
“正因为年轻,才更了解年轻人的口味。”
王建业拍拍老搭档的肩膀,“这次我们要做充分准备。”
两天后,一辆黑色商务车驶入HA市中心。
王建业望着窗外陌生的街景,心中既兴奋又忐忑。
这是他第一次将事业版图扩展到徐州以外。
“王总,我们到了。”
陈宇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车子停在一家四星级酒店门前,门童快步上前拉开车门。
办理入住时,前台小姐微笑着问:“几位是来旅游的吗?”
王建业正要回答,李师傅抢先道:“我们是来开饭馆的!”
前台小姐的笑容僵了一下,欲言又止。
王建业敏锐地注意到这个细节,心中升起一丝疑虑。
安顿好后,团队在酒店餐厅集合。
王建业注意到餐厅装修豪华却客人寥寥,菜单上的价格高得离谱。
“这价格,在徐州能吓跑一半顾客。”
小张小声嘀咕。
王建业若有所思:“看来淮安的餐饮市场确实有问题。”
就在这时,一个西装笔挺的中年男子走过来,笑容可掬:“几位面生啊,是外地来的?”
陈宇刚要开口,王建业抢先道:“我们是来考察投资的,还没确定方向。”
男子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是淮安餐饮协会的赵秘书长。
如果需要了解本地餐饮市场,我很乐意帮忙。”
王建业与他交换了名片,心中警铃大作。
等人走后,他压低声音:“从现在起,不要透露我们的真实目的。”
第二天清晨,王建业带着团队来到淮安最著名的早茶街。
雾气朦胧中,各家茶楼门前已经排起长队。
“这家'富春茶社'人气最旺,我们排这家。”
王建业指着队伍最长的一家。
排队时,他们与前面的本地老人攀谈起来。
“老伯,这家有什么特色?”王建业笑着问。
老人热情介绍:“蟹黄汤包一绝!皮薄馅多,汤汁鲜美。”
说着压低声音,“比对面'淮扬楼'的强多了,可惜啊...”
“可惜什么?”李师傅忍不住问。
老人摇摇头不再多说。
王建业与陈宇交换了一个眼神。
入座后,服务员端上精致的点心。
王建业夹起一个蟹黄汤包,轻轻咬破皮,滚烫的汤汁涌入口中,鲜香四溢。
“确实美味。”
他赞叹道,转头问服务员,“你们家的螃蟹是从哪里进的货?”
服务员脸色一变,支吾道:“这个...我不清楚。”
李师傅皱眉:“奇怪,连食材来源都不知道?”
早茶后,团队分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