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厨师学徒开始 第451节

  王建业沉思片刻:“好,我亲自去拜访他们。”

  第二天一早,王建业驱车来到城东一处偏僻的居民区。按照陈默提供的地址,他找到了“江南小馆”原老板林志远的家。这是一栋老旧的公寓楼,楼道里弥漫着潮湿的气味。

  王建业轻轻敲响了三楼的一扇门。门开了一条缝,露出一张憔悴的中年男子的脸。

  “林老板?我是王氏饭店的王建业。”

  门后的男人明显一愣,随即警惕地打量四周:“你怎么找到这里的?”

  “我有重要的事情想和您商量,关于您的餐馆为什么会倒闭。”王建业压低声音,“我知道是孙福在背后搞鬼。”

  门缝后的眼睛闪过一丝痛苦和愤怒,随后门完全打开了。“进来吧。”

  林志远的家简陋而整洁,墙上还挂着几张“江南小馆”鼎盛时期的照片。王建业注意到茶几上放着一本餐饮管理教材和几张求职简历。

  “您还在从事餐饮行业?”王建业问道。

  林志远苦笑一声:“哪有那么容易。自从'江南小馆'倒闭后,我欠了一屁股债,现在只能打零工维持生计。”他给王建业倒了杯茶,“说说吧,你找我什么事?”

  王建业取出陈默收集的部分证据:“我想请您看看这些。”

  林志远仔细翻看着照片和文件,双手开始微微颤抖。当他听到录音中孙福熟悉的声音时,猛地将文件摔在茶几上。

  “这个混蛋!”林志远的声音中充满愤怒,“我就知道那次卫生检查有问题!突然来了五个人,把厨房翻了个底朝天,最后说我们使用过期食材,罚款五万!可那些食材明明是他们自己带进来的!”

  王建业点点头:“现在我们有证据证明这是孙福一手策划的。我想请您和其他受害者一起,把孙福告上法庭。”

  林志远沉默良久,眼中闪过犹豫:“我已经一无所有了,再折腾这些有什么意义?”

  “为了正义。”王建业直视林志远的眼睛,“也为了给您自己讨个公道。如果胜诉,至少能获得一些赔偿。”

  窗外,一只麻雀落在窗台上,好奇地打量着室内的两人。林志远的目光追随着那只小鸟,仿佛在思考什么。

  “好,我加入。”他终于下定决心,“但我有个条件——如果败诉,所有费用由你承担。”

  王建业毫不犹豫地伸出手:“成交。”

  离开林志远的家,王建业又驱车前往城西,寻找“川味居”的老板赵海川。这家曾经红火的川菜馆倒闭后,赵海川转行做了食材供应商,但生意一直不温不火。

  在一家小型农贸市场里,王建业找到了正在卸货的赵海川。这位曾经的川菜大厨如今皮肤黝黑,手上布满老茧,早已看不出当年的风采。

  “赵师傅,久仰大名。”王建业主动上前打招呼。

  赵海川警惕地看着这位西装革履的不速之客:“您是?”

  “王氏饭店的王建业。”

  听到这个名字,赵海川的表情立刻冷了下来:“哦,大老板啊。找我这个小商贩有什么事?”

  王建业不以为意,直接切入主题:“我想和您谈谈孙福,以及'川味居'倒闭的真正原因。”

  赵海川的动作顿了一下,随即继续搬着货箱:“过去的事了,没什么好谈的。”

  “但如果我说,我们现在有机会让孙福为他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呢?”王建业取出文件袋,“这些是证据,证明孙福用不正当手段打压竞争对手,包括您的'川味居'。”

  赵海川终于停下手中的活,接过文件袋快速浏览起来。当他看到一张孙福与网络水军头目会面的照片时,脸色变得铁青。

  “这个王八蛋!”赵海川咬牙切齿,“当年网上突然冒出几十条差评,说我们的菜里有蟑螂、服务态度差,全是胡扯!我花了那么多心血经营的声誉,一夜之间全毁了!”

  王建业点点头:“现在我们有确凿证据证明这是孙福雇人做的。我想请您和林志远一起,把孙福告上法庭。”

  赵海川的眼中燃起复仇的火焰,但很快又黯淡下来:“打官司要钱要时间,我现在哪有这个精力?”

  “所有费用我来承担,您只需要出庭作证。”王建业坚定地说,“而且,如果胜诉,您将获得应有的赔偿。”

  市场里人来人往,叫卖声此起彼伏。赵海川望着自己简陋的摊位,又看了看照片上意气风发的孙福,终于点了点头。

  “好,算我一个。不是为了钱,就为了出口恶气!”

  就这样,王建业成功联合了两位受害者。接下来的日子里,三人在陈默的协助下,收集了更多确凿证据,包括孙福贿赂卫生检查员的银行转账记录、与水军公司的合同复印件,以及多位离职员工的证词。

第654章

  一个月后,徐州中级人民衙门正式受理了这起商业诽谤和不正当竞争案。开庭当天,衙门旁听席座无虚席,不少餐饮业同行和媒体记者都赶来关注这场“餐饮大战”。

  王建业坐在原告席上,神情肃穆。他身旁是林志远和赵海川,两人都穿着最好的衣服,紧张地等待着庭审开始。对面被告席上,孙福一脸不屑,身后是高价聘请的知名律师团队。

  当领导宣布开庭时,整个衙门瞬间安静下来。王建业的律师首先陈述案情,并出示了一系列证据。随着一张张照片、一段段录音在衙门上展示,旁听席上不时发出惊叹声。

  轮到孙福的律师辩护时,这位经验丰富的大律师使出了混身解数。

  “这些所谓的证据来源不明,真实性存疑...”

  “我的当事人与这些卫生检查员只是正常社交...”

  “网络上的差评是消费者自发的行为,与我的当事人无关...”

  但面对铁证如山,这些辩解显得苍白无力。

  当林志远和赵海川先后出庭作证,讲述自己的遭遇时,连领导都不时皱眉。

  最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在最后一位证人——食韵楼前财务主管出庭作证。

  这位中年女性颤抖着声音,详细描述了孙福如何指使她做假账,支付给卫生检查员和水军公司的款项如何被伪装成“广告费”和“咨询费”。

  “你在撒谎!”孙福突然从被告席上站起来,脸色铁青,“我从来没有...”

  “被告请控制情绪!”领导严厉地敲响法槌。

  当所有证据和证词呈现完毕后,领导宣布休庭合议。王建业和两位同伴坐在衙门外的长椅上,紧张地等待着最终判决。

  “你觉得我们会赢吗?”林志远小声问道,手指不停地敲打着膝盖。

  王建业深吸一口气:“证据确凿,应该没问题。”

  赵海川冷哼一声:“这世道,有钱能使鬼推磨。孙福请了那么贵的律师...”

  一个小时后,领导重新开庭,宣布判决结果:孙福因商业诽谤和不正当竞争罪名成立,需赔偿王氏饭店80万元,“江南小馆”50万元,“川味居”20万元,并在市级媒体上公开道歉。

  衙门内一片哗然。王建业长舒一口气,与两位同伴紧紧握手。对面的孙福面如死灰,在律师的搀扶下才勉强站稳。

  走出衙门时,阳光正好。王建业抬头望着湛蓝的天空,心中百感交集。这场胜利来之不易,但更重要的是,它为徐州餐饮行业树立了一个标杆——恶性竞争终将受到法律制裁。

  “王老板,恭喜啊!”一位记者挤上前来,“这次胜诉对餐饮行业意味着什么?”

  王建业面对镜头,神情庄重:“这意味着餐饮行业的竞争将更加规范、透明。我们欢迎良性竞争,但绝不容忍恶意诋毁和不正当手段。”

  当晚,徐州餐饮行业协会会长郑国栋亲自致电王建业,表示将以此为契机,开展全行业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并邀请王建业担任行业规范委员会副主任。

  一个月后,在行业协会的年会上,王建业被授予“诚信经营典范”称号。王氏饭店的生意蒸蒸日上,而食韵楼则在舆论压力下门可罗雀,最终关门大吉。

  又是一个秋日,王建业站在王氏饭店新装修的大堂里,望着墙上新增的荣誉证书和媒体报道,心中充满感慨。这场漫长的斗争终于画上了句号,但他知道,餐饮江湖的风云永远不会停歇。

  “王总,新店的选址已经确定了。”助理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您要去看一下吗?”

  王建业点点头,迈步向外走去。

  ……

  秋日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王氏饭店的办公室,王建业站在窗前,望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

  自从上次与孙福的官司胜诉后,王氏饭店的生意蒸蒸日上,但他心里清楚,餐饮行业的竞争永远不会停歇。

  所以一定要小心谨慎,毕竟小心驶得万年船。

  “王总,这是上个月的财务报表。”

  财务主管刘明推门而入,将一份文件放在桌上,“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但增速开始放缓。”

  王建业接过报表,眉头微蹙。他翻看着那些数字,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增速放缓...看来我们需要新的增长点了。”

  刘明犹豫了一下,说道:“现在年轻人喜欢打卡网红店,我们是不是也该考虑做些改变?”

  “网红店?”王建业摇摇头,“那种昙花一现的东西不是我们的追求。”但他心里明白,刘明的话不无道理。传统餐饮模式确实需要创新了。

  下午,王建业独自驱车前往城东的文创园。这是他最近养成的习惯,每周抽时间去新兴的商业区转转,寻找灵感。文创园里聚集了许多年轻创业者,充满活力与创意。

  漫步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王建业被一家名为“味觉记忆”的小店吸引。橱窗里陈列着各种与美食相关的文创产品——印有地方特色小吃的明信片、做成包子形状的冰箱贴、绘有传统菜谱的围裙...

  “这位先生,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吗?”一个温和的男声从身后传来。

  王建业转身,看到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约莫四十出头的男子。他穿着简约的深蓝色衬衫,手腕上戴着一串木质手链,整个人散发着艺术家的气质。

  “这些设计很有特色。”王建业点头道,“将美食与文化创意结合,是个不错的点子。”

  眼镜男子笑了:“谢谢。我是这家店的设计师苏明远。”他伸出手,“您看起来对餐饮很了解?”

  “王建业,王氏饭店的负责人。”王建业与他握手,突然觉得对方有些眼熟,“等等...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苏明远推了推眼镜,仔细打量着王建业,突然眼睛一亮:“徐州大学2001届?你是经济系的王建业?”

  “你是艺术系的苏明远!”王建业恍然大悟,两人相视大笑。二十年前的大学同学,竟在这样的场合重逢。

  苏明远热情地邀请王建业进店详谈。店内空间不大但布置精巧,木质货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种文创产品,墙上挂着美食主题的水彩画,角落里甚至有一个小型咖啡吧台。

  “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你。”苏明远煮了两杯手冲咖啡,香气在狭小的空间里弥漫,“听说你的饭店做得很大啊。”

  王建业接过咖啡,苦笑道:“表面风光罢了。传统餐饮越来越难做,正愁找不到突破口呢。”他环顾四周,“倒是你,把爱好变成了事业,很不错。”

  苏明远摇摇头:“实不相瞒,生意并不好做。文创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我们这种小品牌很难突围。”他指着货架上一款印有徐州地锅鸡图案的餐垫,“比如这个,设计花了两个月,销量却很差。”

  王建业拿起餐垫仔细端详,突然眼前一亮:“等等,这个地锅鸡的图案...是我们饭店的招牌菜啊!”

  “真的?”苏明远惊讶道,“我只是觉得地锅鸡是徐州特色,没想到这么巧。”

  王建业的心脏突然加速跳动,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成形。“明远,你说...如果我们合作会怎样?王氏饭店提供招牌菜的元素和品牌支持,你来负责设计开发一系列专属文创产品。”

  苏明远愣住了,咖啡杯悬在半空。“你是说...跨界合作?”

  “正是!”王建业兴奋地站起身,在狭小的空间里来回踱步,“我们可以开发餐具、围裙、文化衫等一系列周边产品。饭店也可以重新装修,融入这些文创元素,打造独特的就餐体验。”

  苏明远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但很快又暗淡下去。“想法很好,但实施起来难度不小。首先需要专业团队,其次投入不小,最重要的是市场接受度未知...”

  王建业拍拍老同学的肩膀:“风险当然有,但机遇更大!你刚才不是说小品牌难突围吗?借助王氏饭店的知名度和客流量,你的设计能直接触达目标客户群。”

  苏明远陷入沉思,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咖啡杯边缘。王建业能看出他内心的挣扎——既渴望这个机会,又害怕失败。

  “这样吧,”王建业决定推他一把,“我们先做个小型试点。你设计三款样品,我在饭店里设置一个展示角,测试顾客反应。如果反响好,我们再深入合作。”

  苏明远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好,就这么定了!不过...”他犹豫了一下,“我需要深入了解你们的菜品文化和品牌理念,才能设计出真正契合的产品。”

  “没问题!”王建业掏出手机查看日程,“明天下午有空吗?来我饭店,我让厨师长亲自给你讲解每道招牌菜背后的故事。”

  离开文创园时,夕阳已经西沉。王建业坐在车里,望着后视镜中渐行渐远的“味觉记忆”小店,心中充满期待。这个偶然的相遇,或许会成为王氏饭店转型的关键转折点。

  第二天下午,苏明远如约而至。王建业亲自带他参观了整个饭店,从大厅到厨房,甚至平时不对外开放的食材储藏室。

  “这位是我们的厨师长李师傅,跟随我二十年的老搭档。”王建业向苏明远介绍道。

  李师傅身材魁梧,围裙上沾着些许面粉,脸上带着厨师特有的严肃表情。“王总说您要设计什么文创产品?”他直截了当地问,语气中带着怀疑。

  苏明远不卑不亢地点头:“是的,我想了解咱们招牌菜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尤其是地锅鸡。”

  李师傅哼了一声:“菜就是菜,有什么文化不文化的。”他转向王建业,“王总,咱们是开饭店的,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有用吗?”

  王建业早就预料到李师傅的反应,耐心解释道:“李师傅,时代在变。现在的顾客不仅要吃好,还要体验好。你的地锅鸡之所以成为招牌,不正是因为背后的故事和匠心吗?”

  李师傅皱起眉头,但没再反驳。王建业知道,这位老搭档虽然固执,但只要是为了饭店好,最终都会支持。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在李师傅不情不愿但详尽的讲解下,苏明远了解了地锅鸡的历史渊源、选料讲究和烹饪秘诀。他飞快地在素描本上记录着,时而打断询问细节。

  “所以这个'三煨三焖'的工艺是关键?”苏明远指着本子上的草图确认道。

首节 上一节 451/5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