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第一天,营业额就突破了预期。融合传统与创新的新菜品获得了顾客一致好评。李师傅和小张站在厨房里,看着一盘盘精心烹制的菜肴被端出去,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晚上打烊后,王建业独自站在新店二楼的落地窗前,望着新城区的万家灯火。手机响起,是陈明发来的消息:“王总,孙福同意和解了,愿意赔偿我们全部损失。”
王建业微微一笑,回复道:“好,这件事到此为止。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他转身看向空荡荡的餐厅,脑海中已经开始规划下一家分店。诚信经营的路虽然坎坷,但只要坚持走下去,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
秋日的阳光透过王氏饭店明亮的落地窗洒进来,为忙碌的早晨镀上一层金色。
服务员小李端着托盘快步穿梭在餐桌之间,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她看了眼手表——才上午十点半,大堂已经坐满了七成,而她的双腿早已酸胀不已。
“小李,3号桌的客人要加单!”领班王姐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催促。
“知道了,马上来。”小李擦了擦额头的汗,快步走向3号桌。
这已经是今天上午第三次加单了,自从饭店生意好转后,工作量几乎翻了一倍。她勉强挤出一个微笑:“您好,请问需要加些什么?”
桌边的中年男人头也不抬地翻着菜单:“再来一份蟹粉狮子头和两碗米饭,快点啊,都等半天了。”
“好的,请稍等。”小李转身时不小心撞到了端着热汤经过的同事小刘,滚烫的汤汁溅在她手背上,顿时红了一片。
“嘶——”她倒吸一口冷气,强忍着疼痛继续工作。走进后厨,她终于忍不住抱怨道:“这日子没法过了!从早忙到晚,工资却只涨了那么一点点。”
后厨里,厨师小张正挥舞着炒勺,汗水浸透了白色厨师服。
听到小李的话,他头也不回地附和:“谁说不是呢!我这胳膊都快抬不起来了,每天炒的菜比以前多了一半,月底工资单上就多了两百块。”
“你们小声点!”配菜师傅老周警惕地看了看四周,“让王经理听见又该说我们不知足了。”
“不知足?”小李压低声音,眼眶有些发红,“我上个月加班了六十个小时,连约会都取消了三次,男朋友都快跟我分手了!”
小张关掉炉火,擦了擦手:“要不咱们找王经理谈谈?听说对面新开的湘菜馆工资比我们高两成呢。”
小李咬了咬嘴唇:“谈过多少次了?每次都说'饭店刚起步'、'资金紧张',让我们'再坚持坚持'。”
两人的对话被突然推门进来的领班王姐打断:“聊什么呢?12号桌的菜怎么还没上?客人都等急了!”
小张叹了口气,重新点火:“马上就好,再给我三分钟。”
王姐皱眉看了看表:“快点!”说完转身离开,高跟鞋在大理石地面上敲出急促的声响。
小李望着王姐离去的背影,心里涌起一阵委屈。她想起上周发给王经理的加薪申请邮件,至今没有回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工作服口袋里的辞职信,那是她昨晚熬夜写的。
午市过后,员工休息室里挤满了疲惫不堪的店员。小李揉着酸痛的肩膀,小声对收银员小陈说:“今天又有两桌客人投诉上菜慢,王经理脸色难看极了。”
小陈撇撇嘴:“他们只知道催我们快,怎么不想想我们一个人要干以前两个人的活?”
角落里,洗碗工老马捶着腰:“我这老腰都快断了,每天洗的盘子堆成山,工资却还是最低档。”
“要不我们集体去找王老板?”小张突然提议,眼睛亮了起来,“听说他比王经理好说话。”
小李犹豫了:“能行吗?上次厨师长去谈,不也被搪塞回来了?”
“这次不一样,”小张压低声音,“我们可以联合更多人,如果大家都去,老板肯定会重视。”
接下来的几天,饭店里的气氛明显变了。
服务员不再像以前那样热情周到,上菜速度越来越慢;厨师们也不再精心摆盘,菜品质量有所下降;甚至连一向勤快的老马也开始“不小心”打碎盘子。
周五晚上,王建业站在收银台旁,眉头紧锁地翻看着最近的顾客意见簿。
“服务态度差”、“上菜太慢”、“菜品不如以前”……类似的投诉已经连续出现了一周。
他抬头环视大堂,发现好几个服务员都无精打采地站着,有客人招手也反应迟钝。
“王经理,过来一下。”王建业声音低沉。
王经理小跑过来,额头冒汗:“老板,有什么吩咐?”
“最近怎么回事?投诉这么多,员工也都心不在焉的。”王建业锐利的目光让王经理不自觉地缩了缩脖子。
“这个……可能是最近生意太好,大家有点累。”王经理支支吾吾。
王建业摇摇头:“不对,肯定有问题。明天上午停业半天,召集全体员工开会,我要听听大家怎么说。”
当晚,员工微信群里炸开了锅。
“老板要开会了!终于注意到我们了!”小张兴奋地发了一连串表情。
小李却忧心忡忡:“万一只是走过场呢?我们是不是太冒险了?最近故意怠工,要是被发现了……”
“别怕,”老马难得发言,“我们要求合理,老板要是明事理,就该给我们一个交代。”
第二天上午九点,全体员工齐聚大堂。五十多张椅子围成一个大圈,王建业坐在正中,面前摆着一本打开的笔记本。他今天穿着简单的白衬衫,袖子挽到手肘,看起来比平时随和许多。
“各位同事,”王建业环视众人,声音温和,“最近饭店生意确实好转了,这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但我也注意到,服务质量有所下降,顾客投诉增多。今天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大家的真实想法。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建议,尽管说。”
现场一片寂静,员工们面面相觑,没人敢第一个开口。
王建业笑了笑:“不用紧张,今天我们就是自己人聊天。无论说什么,都不会影响工作。”他看向最年轻的服务员小美,“小美,你刚来不久,说说看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
被点名的小美脸一下子红了,结结巴巴地说:“我、我觉得都挺好的……就是、就是有时候忙起来,一个人要管太多桌子,怕照顾不周。”
“嗯,人手确实有点紧张。”王建业认真记下,又看向老马,“马师傅,您是老员工了,有什么想法?”
老马搓着手,犹豫片刻终于开口:“老板,我这把老骨头快撑不住了。以前每天洗三百个盘子,现在要洗五六百,工资却……”他说到一半突然停住,不安地看了看王经理。
王建业表情严肃起来:“马师傅,您继续说,工资怎么了?”
在众人鼓励的目光下,老马鼓起勇气:“工资只涨了一点点,根本跟不上工作量。我们这些基层的,心里都有怨言。”
王建业眉头紧锁,转向王经理:“这是怎么回事?我不是说过生意好转要给员工加薪吗?”
王经理额头冒汗:“老板,我是按您说的做了调整,但可能幅度确实……不够大。”
“胡闹!”王建业拍案而起,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员工是饭店最宝贵的财富,怎么能这样对待?”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情绪后重新坐下:“今天大家敞开了说,把问题都摆到桌面上来。我保证,每一个合理的诉求都会得到认真对待。”
有了老板的保证,员工们终于放下顾虑,纷纷发言。
小李站起来,声音有些发抖:“王建业,我上个月加班六十个小时,没有一天休息,但工资只涨了两百块。我算过,时薪反而比以前低了。”
小张也站起来补充:“后厨压力更大,现在每天出菜量是以前的一点五倍,但我们的奖金还是按老标准算。”
年轻的传菜员小赵怯生生地说:“我同学在对面酒店工作,工资比我高,活还比我轻松……”
随着一个又一个员工发言,王建业的脸色越来越凝重。他不停地记录,偶尔追问细节,眉头始终紧锁。
等所有人都说完后,王建业合上笔记本,站起身深深鞠了一躬:“对不起,各位。是我管理不善,忽视了大家的合理诉求。”
这突如其来的道歉让所有人都愣住了。小李的眼眶瞬间湿润,她没想到老板会当众道歉。
第653章
王建业直起身,声音坚定:“现在我宣布几项决定:第一,重新调整薪资体系,基层员工底薪上调20%;第二,设立绩效奖励制度,每月评选优秀员工,奖金一千元;第三,增加两名服务员和一名帮厨,减轻大家工作压力。”
大堂里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小李激动地和小张击掌,老马偷偷抹了抹眼角。
“但这还不够,”王建业抬手示意大家安静,“我注意到大家的精神状态也很重要。从下周开始,每月组织一次团建活动,费用由饭店承担。同时,每周安排两次专业技能培训,帮助大家提升。”
王经理在一旁小声提醒:“老板,这些措施会增加不少成本……”
王建业摆摆手:“员工满意了,顾客才会满意,生意才能长久。这笔钱花得值!”
会议结束后,员工们三三两两地离开,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小李追上走在前面的王建业:“王老板,谢谢您!我们一定好好干,不辜负您的信任。”
王建业温和地笑笑:“是我该谢谢你们,及时让我发现问题。对了,”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这是我老朋友,人力资源专家周教授。我请他下周来帮我们设计更科学的薪酬体系和员工发展通道,你有兴趣的话可以一起参与讨论。”
小李受宠若惊地接过名片:“真的可以吗?我只是个普通服务员……”
“在我眼里,没有普通和不普通的区别,只有认真和不认真的区别。”王建业拍拍她的肩膀,“你很勇敢,敢于说出真实想法,这正是我们需要的。”
接下来的一个月,王氏饭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薪资调整后,员工们干劲十足;周教授设计的绩效评估系统公平透明,让每个人都能看到努力与回报的直接关系;定期的培训和团建活动更让团队凝聚力大增。
周五晚上的团建活动选在了郊区的农家乐。秋高气爽,员工们分组进行厨艺比拼,笑声不断。小李和小张所在的小组凭借创新的“地锅鸡改良版”获得第一名,王建业亲自为他们颁发了奖状和奖金。
“没想到我们也能得奖!”小李捧着奖状,脸上洋溢着自豪。
王建业笑着说:“这就是团队的力量。对了,下周的月度优秀员工评选,你和小张都是候选人。”
小张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我们现在干活比以前更卖力,反而觉得没那么累了。”
“这就是心态的变化。”周教授不知何时走了过来,“当员工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时,工作就不再是负担,而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回程的大巴上,员工们唱着歌,气氛热烈。王建业坐在前排,听着身后的欢声笑语,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他想起上周的财务报表——虽然人力成本增加了,但顾客满意度和翻台率都创了新高,整体利润反而提升了15%。
王经理凑过来小声说:“老板,您这招真高明。员工们现在跟打了鸡血似的,连最懒散的几个都积极起来了。”
王建业摇摇头:“这不是什么'招',而是最基本的道理——将心比心。你对员工好,员工自然会对顾客好,生意怎么可能不好?”
……
秋日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王氏饭店的办公室,王建业站在窗前,望着对面食韵楼略显冷清的招牌,眉头微蹙。
自从上次卫生风波平息后,王氏饭店的生意不仅恢复了,还比之前更加红火。但王建业心里清楚,这场胜利只是暂时的。
“王总,这是上个月的财务报表。”财务主管刘明推门而入,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悦,“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三十五,净利润更是翻了一番。”
王建业接过报表,目光扫过那些令人欣喜的数字,却并未展露笑颜。“刘主管,你觉得对面食韵楼会就此罢休吗?”
刘明一愣,随即明白了老板的担忧:“您的意思是...孙福还会卷土重来?”
“以我对孙福的了解,他绝不会善罢甘休。”王建业转身走向办公桌,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我们不能总是被动应对,必须主动出击,彻底解决这个隐患。”
窗外,一片枯黄的梧桐叶随风飘落,恰好落在窗台上。王建业伸手拾起那片叶子,若有所思地摩挲着叶脉。“帮我联系一位可靠的私家侦探,要绝对保密。”
三天后,一位名叫陈默的中年男子出现在王建业的办公室。他穿着普通的灰色茄克,面容平凡得让人过目即忘,但那双眼睛却锐利如鹰。
“王老板,您的情况我已经大致了解。”陈默的声音低沉而平稳,“要彻底解决孙福这个麻烦,我们需要更全面的证据,证明他不仅针对王氏饭店,还有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
王建业点点头:“这正是我请你来的原因。费用不是问题,我需要确凿的证据,足以让孙福再也无法在餐饮行业兴风作浪。”
陈默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个笔记本:“根据我的初步调查,过去两年内,有三家新兴餐馆在生意刚有起色时突然遭遇卫生问题或网络负面评价,随后迅速倒闭。巧合的是,这三家餐馆都位于食韵楼周边三公里范围内。”
王建业眼中闪过一丝震惊:“你是说...”
“这只是巧合的概率几乎为零。”陈默合上笔记本,“我需要两周时间深入调查,期间可能会需要您提供一些协助。”
“没问题,有任何需要随时联系我。”王建业起身与陈默握手,感受到对方手掌传来的坚定力量,心中稍安。
陈默离开后,王建业站在窗前,望着对面食韵楼进出的顾客,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自己创业时的艰辛,想起那些因为恶性竞争而倒闭的同行的无奈。如果真如陈默所说,孙福已经用类似手段搞垮了多家餐馆,那么这次绝不能轻易放过他。
秋风渐起,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什么。王建业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定。
两周后的傍晚,陈默再次出现在王建业面前,这次他带来了一个厚厚的文件袋。
“王老板,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陈默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然锐利,“孙福不仅针对王氏饭店,还曾用几乎相同的手段打压过'江南小馆'和'川味居'。”
王建业接过文件袋,里面是照片、录音文件和书面证词。他快速浏览着这些材料,眉头越皱越紧。照片上,孙福与卫生检查员在隐蔽角落交谈;录音中,孙福亲口承认'花点钱就能让竞争对手关门';证词里,几位曾经的餐馆老板描述了相似的遭遇。
“这些证据...足够起诉了吗?”王建业的声音有些发颤。
陈默点点头:“足够证明孙福的商业诽谤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但要让他在法庭上无法翻身,我们还需要更多。”
“什么意思?”
“我建议您联系这两家餐馆的老板,联合起来一起起诉孙福。”陈默指着文件中的两个名字,“人多力量大,而且他们的证词会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