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在短暂修整之后,乐视将会呈现更加健康的姿态,而这一次我们只需要狂奔,不再蒙眼!”
贾跃亭的演讲依旧激情澎湃,依旧感染人心。
这场发布会也牵动了许多媒体、大众和投资人的心,媒体纷纷报道
《融创150亿驰援乐视贾跃亭:一次性解决资金问题》
《孙宏斌的算盘:150亿买乐视的现在还是未来?》
《贾跃亭的‘白衣骑士’现身,竟然是他?》
《老乡帮老乡,两眼泪汪汪》
《从蒙眼狂奔,到睁眼狂奔,乐视的传奇还会继续么?》
《融创投资利好落地,乐视网股价涨停10%至35.92元,市值重回700亿!》
就在媒体争相宣传乐视“续命成功”,股民奔走相告乐视复盘后的股价必将重现辉煌之际。
开完发布会回到家中的贾跃亭,第一时间叫来曾经身为演员的妻子,毕竟乐视影业拉投资,她也出力颇多,
“过几天,你带孩子先去美国散散心”
乐视不是刚融了150亿么?难道严重到出国的地步?
妻子虽然不解,但懂事的没有多问,多年相伴让她深谙丈夫的商业智慧,“需要在那边多久?”
“待到我过来到时可能需要你用到老本行了,配合演一出戏。”
“好,我听你的。”妻子简短应答,没有多问一句。
目送妻子离开后,贾跃亭将自己反锁在书房。
窗外京城的冬夜寒风凛冽,却冷不过他此刻的心境。
本来他打算再搏一次,可随着跟孙接触,即便现在有了他的这150亿,听到了对方真实意图后,他有种被算计的感觉,愈发觉得与虎谋皮。
“我要的是救命钱,孙宏斌,不!或许是对方身后的人盯上的不是乐视的业务,而是之前购买的土地储备.”贾跃亭苦笑着摇头。
当下一些事情超出了他的掌控,他需要提前未雨绸缪。
自从老板出事后,贾跃亭一共有过数次大规模减持。
从2015年6月-2017年1月,近一年半时间里,他持股比例由近45%降到26.45%,两年内减持的乐视股票至少价值117亿元。
除了减持之外,他的股票还有一大部分用在了股权质押上,自2013年起,已经做了超过38笔股权质押,累计获得的总金额超过311亿元。
不过为了消除外界质疑,他当时给出的解释是:一方面声称套现资金全部“无息借给上市公司”,用于支持乐视网经营和超级汽车业务;另一方面则高调宣扬此举是为了“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
在精心策划的媒体宣传下,这一系列操作被包装成“舍己为公”的壮举。
一时间,舆论纷纷称赞贾跃亭是“有魄力的企业家”,贾布斯之名不胫而走。
然而,他对外宣称借给乐视的“百亿资金”,实际到账仅57亿元,而其中近半资金又被他以各种名目悄然抽回。
这些是之前的玩法,贾跃亭看向手中经过一夜设计的成果。
按照《破产法》规定,一家公司宣告破产后,剩余资产分配顺序依次为:员工工资、税款、普通债权、股东权益。
于是,他悄然将自己的身份从“股东”转变为“债权人”。
这意味着,一旦乐视破产清算,他能在员工、税务和供应商之前,优先收回自己的借款。
而剩余的财富,则通过“不可撤销信托”这一金融工具彻底锁定,即便未来债务缠身,这些资产也不会被追索。
换句话说,以后他无论背负多少债务,通过这种方式,没有父债子偿这说法。
别看他对外一副All in做派,其实都是演给别人看的。
这让他心里下定决心,觉得150亿拿走一半也不是很过分,再也没有任何心里愧疚。
他现在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我自己可以一无所有,但我的家人绝不能受半点委屈!
这背后还有一个隐藏逻辑,那就是家人的钱也就是我的钱
在这个漫长的冬夜里,一个历时未来半年逐步实施的“樊笼脱壳”计划开始成形。
书房的灯光一直亮到天明,就像乐视大厦最后倔强亮着的灯光。
一夜过去.
看着天边的晨光,贾跃亭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既然双方互取所需,那么就皆大欢喜,待资产剥离完毕,鄙人就去美国造车,恕不奉陪了。
1月14日,乐视复牌,当天股价剧烈震荡,双V局势彰显多空大战的激烈程度,最终收盘收涨3.8%,可见资本市场对乐视的前景还是表示看好的态度。
然而,同一天的华夏互联网圈,真正的主角并非贾跃亭,而是另一家巨头——彼岸科技。
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巨头,甚至没有之一的彼岸科技集团正式对外宣布重大管理层调整:
「任命集团副总裁兼高级战略顾问陆奇为彼岸集团首席执行官(CEO),原向陈默汇报的各业务线总裁、副总裁即日起改为向陆奇汇报,陆奇则直接向陈默汇报。
陆奇将全面负责彼岸集团的产品、技术、销售及营销运营此项任命即日生效。」
当日,彼岸集团董事长陈默发表题为《新奇点,再出发》的内部公开信,信中表示:
“.这是彼岸迈出的关键一步。
后续我将从日常运营事务中抽身,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集团长期战略布局、企业文化探索、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感等更为重要的领域。
相信彼岸这艘巨轮在陆奇博士的带领下,将继续保持高速前进的势头,乘风破浪济沧海”
然而无论外界还是彼岸集团内部对此倒并不意外,毕竟之前‘秦失其鹿,彼岸得之’花了这么大功夫,最终陆奇只是担任一个隐居在阴影中的高级顾问,确实屈才了。
而陆奇加入彼岸已有半年,首席执行官这个岗位恰恰能发挥这个‘全球科技圈地位最高的华人’的全部能量,此项任命代表着陈默全面放权,更彰显了他的魄力.
第790章 陈默的All in!(上)
关于彼岸CEO的这项任命和改变,资本市场迅速做出反应,虽然彼岸没有上市,但它的朋友们小米、京东、顺丰等彼岸系企业股价应声上涨,甚至就连刚上市的“打的出行”都因此拉升了3个点。
也有媒体分析称,“.看上去这是陈默在集团管理和运营上的一次大规模「放权」,这次任命显示出陈默对这位新任CEO的巨大信任,无疑将为彼岸在人工智能领域和国际化视野的实力加权。
而且彼岸在人工智能上已经有数年的积累,无论是语音识别能力、机器学习、推荐算法、自然语言识别还是用户画像的能力都处于业内领先。
加之前段时间彼岸跟百度展开全面深入合作,未来的彼岸将充满无限可能.
唯一可惜的是彼岸不上市,可即便如此,旗下打的出行上市后在股市的强劲表现和饿了么融资的高估值,背后彼岸的影响力功不可默,这个默是陈默的默。
就连昨天乐视之所以获得150亿的投资,说不定其中贾跃亭跟陈默见面也不无干系.”
也有媒体大胆推测,陆奇的年薪可能高达上亿元。
这一猜测并非空穴来风——此前就有报道披露,彼岸国际CEO周受资的年薪已突破亿元大关,直接碾压房地产行业大佬们普遍数百上千万的薪酬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打工皇帝。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这些站在商业金字塔顶端的人物而言,固定薪资或许只是锦上添花,真正的财富密码还藏在股权激励和投资收益里。
但具体多少,只能成为人们在茶余饭后的艳羡的谈资了。
而此刻,华夏互联网圈最炙手可热的两个人正在聊天。
“对乐视和融创的这次合作,博士,你怎么看?”
博士,是陈默对陆奇这个爱将的称呼,技术出身的人,总不喜欢别人称他们职务,而是技术职称,比如某工、某某博士之类的。
至于陆奇的薪酬,其实与其在微软相比差不多,并给与了阶梯型的股权激励分红,整体而言跟周受资是差不多的。
而无论周受资和陆奇,薪酬虽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工作中挑战来带的刺激感和突破困境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虽说乐视跟集团没有太多涉猎,但也是国内互联网圈最近炙手可热的事件,陆奇还是有些了解的,想了下,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此次融创入股乐视与其说是‘战略投资’,不如说是在谋求长期丰厚投资回报的同时,融创更加渴望谋求在未来十年在新领域的布局。
据之前的媒体报道,虽然融创和乐视分属两个不同行业,但在打造家庭消费内容与客户群体的定位上,乐视与融创有着一定程度的‘默契’。
通过此次合作,双方或许在未来,有可能在各自的优势领域和资源上进行深度合作,包括智能硬件、智能家居、智能社区、房地产、互联网生态等领域。
而且从融创入股的几个板块看来,被广为诟病的‘烧钱’汽车并不在入股范围之内。
而乐视网、乐视影业、乐视致新都是在未来有可能持续赚钱的‘优势’板块,这或许也是‘乐视生态圈’在未来持续造血的重要板块。
融创投资于此,也是有着非常理想的回报预算。
商业投资本就是以双方得利为基础的,而且孙宏斌和贾跃亭的‘晋商’身份让他们彼此走的更近。
看似孙宏斌大大咧咧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但仔细分析还是有一定章法的。
不过这件事还是有几分蹊跷,当下房地产可是暴利,融创的风格向来大刀阔斧,而此次却选择走长期主义路线,虽然没有更多信息支撑,但我总感觉事出反常必有妖。”
“唔有可能,行,你忙吧,对了虽然财务不归你管,但我跟吴旦说了,10亿以下的项目,你可以全权负责,同步我即可。”
陈默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因为既然要放权那就在他可接受的范围内放到底,否则做一半留一半还不如不做。
就像阿里的总裁张勇掌权那几年,上亿元的决策都做不了主,还得敲老马办公室的门。
陆奇很清楚这代表着什么,想着当初在美国医院此人许下的承诺,正在一项项完成。
老板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他拳头微微握紧,没有说什么,只是点了下头,
“Moss,我去忙了!”
“好!”
待陆奇离开办公室后,陈默长舒一口气,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摸鱼”了。
这半年来,为了确保陆奇顺利接手,他可谓煞费苦心。
首先是与彼岸核心高管团队——孙子维、陈彤、许朝军、张小龙、周受资、王坚、徐培新、吴旦等人逐一进行深入沟通。
毕竟这些重臣头上突然空降一位CEO,即便陆奇资历深厚,也难保不会有人心生芥蒂。
为此,陈默特意安排陆奇先进入“天机阁”历练,让他全面了解集团运作机制、企业文化和业务架构,后半段基本让陆奇出现跟这些业务线负责人沟通,他更多是旁观者的角色。
这让陆奇完成从“空降兵”到“彼岸人”的蜕变。
原本他还担心陆奇会不适应,事实证明,陈默的担忧是多余的。
像陆奇这样的顶级职业经理人,就像商界的“变色龙”,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的组织环境,都能迅速适应并发挥出超强的领导力。
更难得的是,他不仅能快速掌握现状,还能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任命虽然对外宣称陆奇担任集团CEO,但他“天机阁”成员的身份并未取消。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彼岸的“天机阁”与腾讯的总裁办、阿里的合伙人制度、百度的eStaff有着本质区别。
后三者都是各自企业最高决策机构,成员多为各业务线负责人;而“天机阁”则更偏向智囊团性质,主要承担战略咨询和决策辅助功能。
在陆奇上任前,陈默需要直接面对十几位业务线负责人的汇报。
即便经过高度凝练,每天需要决策的事务依然堆积如山。
如今管理架构优化后,陈默只需听取陆奇(国内)和周受资(国际)两位核心高管的汇报即可,形成了稳定的“铁三角”治理结构。
按照公告所说,陈默的工作重心将从具体事务的务实转向战略思考的务虚。
这种转变不仅意味着工作内容的改变,更代表着工作方式的革新,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谋划,以更宏观的视角审视重点业务,真正做到“抓大放小”。
经过这番精心布局,陈默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什么首富、什么搞死老马、什么一致对外,这些都是过程和手段而已。
他真正的理想,是要让“彼岸模式”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最终实现“春色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