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直接发光,我们让整个大明为它‘演唱’!”
整个大明帝国这台已经磨合到极致的战争机器,再次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目标疯狂运转起来。
这一次没有怒吼的将军,没有冲锋的士兵。
只有在实验室里不眠不休的学者,在锻造厂里挥汗如雨的工匠,以及在控制台前紧锁眉头的算学家。
三天后。
应天府南郊,星辰熔炉的核心控制室内。
“报告总督大人!能量已达阈值!”
“棱镜阵列校准完毕!”
“氢元素光谱波动序列加载完毕!”
陈玄站在总控制台前,身后是屏息凝神的朱元璋和朱标。
他的手悬停在一个晶莹的玉石按钮上。
“开始吧。”他轻声说道。
随着他按下按钮,一股难以言喻的磅礴能量顺着地底的线缆瞬间灌入了庞大的地磁干扰阵列。
在这一刻仿佛整个星球的脉搏都按照一个来自东方的古老文明的意志,轻轻的跳动了一下。
一次微弱的、带着特定“韵律”的跳动。
指挥室内所有人都死死的盯着机械星盘。
那两个神秘的符号依旧高悬在那里,冷漠而威严。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没有回应。
就像一块石头扔进了无垠的大海,没有激起半点涟漪。
焦躁的气氛开始蔓延。
朱元璋的拳头越握越紧,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
难道……又失败了?
就在所有人的心都沉入谷底的刹那。
异变陡生!
星盘上那两个亘古不变的符号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抹去一般,骤然消失了。
深邃的黑暗重新笼罩了星盘。
“消失了!”
“怎么回事?”
一片压抑的惊呼声响起。
然而下一秒,所有惊呼都戛然而止。
在那片黑暗的中央一个新的影像缓缓浮现。
那是一组线条,一组明亮的、跳动的线条。
宋应星只看了一眼便激动得浑身颤抖,几乎要跪倒在地。
“是……是氢光谱!是我们发出去的信号!”
他尖叫道。
紧接着在那组氢光谱线条的旁边,一个全新的、比之前那两个符号要简单许多的符号缓缓凝聚成型。
短暂的停顿后光谱线条再次变化,变成了氦元素的光谱图样。
而在氦光谱的旁边又一个全新的符号浮现了出来。
它做完了这一切,然后整个星盘再次归于黑暗,仿佛在静静的等待着。
指挥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明白了。
它听懂了。
并且它给出了回答。
一本解读宇宙的字典,它的第一页已经被这个来自东方的、年轻而又古老的文明亲手翻开。
第202章 寂静的法典
成功了。
短暂的死寂之后,指挥室里爆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狂喜。
不是震天的欢呼,而是一种从灵魂深处涌出的,混杂着敬畏与激动的颤栗。
许多白发苍苍的老学士,此刻竟像孩子一样抱着身边的同伴,老泪纵横。
他们穷尽一生研究圣贤书,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能亲手触摸到一片来自“天上”的知识。
“快!记录下来!快!”
宋应星第一个反应过来,他嘶吼着,声音都变了调。
学子们如梦方醒,手忙脚乱的扑向记录板,用最精细的笔触将那两个新出现的、代表着“氢”和“氦”的符号分毫不差的描摹下来。
这就是他们的“甲”和“乙”,是他们破译一切天机的第一块基石!
“大哥……”朱元璋走到陈玄身边,看着他平静的侧脸,喉头滚动,竟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震撼?佩服?
这些词汇已经不足以形容他此刻的心情。
他感觉自己仿佛在亲眼见证一位神明,正在撬动整个世界的根基。
“还没结束。”陈玄的目光依旧锁在漆黑的星盘上,淡淡的说道,“它给了我们字典,但真正的考题才刚刚展开。”
他转头看向宋应星,以及闻讯赶来、脸上带着三分震撼七分迷茫的文学院院长宋濂。
“宋院长,宋师兄,接下来看你们的了。”
陈玄将那两张描摹着最初那两个复杂符号的图纸,郑重的交到他们手中。
“这两个‘词’一定是由‘氢’和‘氦’这两个‘字母’,通过某种我们尚不理解的规则组合而成的。我要你们把这个规则找出来!”
这是一项无比浩瀚且枯燥的工作。
它不像之前那样充满了大开大阖的奇思妙想,而是需要水磨工夫,需要最顶级的逻辑、最疯狂的联想以及最坚韧的耐心。
整个格物院连同翰林院的一部分精英,全部被动员起来。
指挥室被改造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解码中心”。
一张张巨大的白板被立起,上面写满了各种猜测和推演。
他们尝试了上百种组合方式。
象形、指事、会意……所有人类创造文字的逻辑都被套用了一遍,又被一次次推翻。
“不对!它的结构不是左右,也不是上下,更像是……嵌套!”
“看这个部分,它在两个符号里都出现了!它一定是一个表示基础属性的‘偏旁’!”
“如果这个代表‘氢’的符号代表‘一’,代表‘氦’的符号代表‘二’,那么这个组合起来的数字是不是代表了某种原子序数?”
争论声、演算声、惊呼声、叹息声日夜不绝。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流逝。
一天。
两天。
三天。
朱元璋已经失去了耐心,他不再待在指挥室里,而是在殿外来回踱步,像一头困在笼中的猛兽。
朱标则寸步不离的守在里面。
他看不懂那些复杂的推演,但他能感受到那种纯粹的、为了探寻未知而燃烧的求知热情。
他看着那些原本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此刻却像最勇猛的战士向一座看不见的高山发起冲锋。
一种前所未有的明悟在他心中升起。
这或许才是大哥想让他看到的,真正能支撑一个文明走下去的力量。
第四天的清晨。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指挥室时,已经三天三夜没合眼的宋应星猛地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如释重负的呐喊。
他面前的白板上,一个由无数线条和符号构成的、无比复杂的逻辑推演树终于延伸到了它的终点。
“解……解出来了!”
宋应星双腿一软瘫倒在地,脸上却带着极度疲惫而又狂热的笑容。
“我们解出来了!”
消息瞬间传遍了皇宫。
朱元璋几乎是冲进指挥室的。
他一把将宋应星从地上拎起来,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他。
“说!那两个鬼画符到底写的什么!”
宋应星没有说话,只是颤抖着手指向身后的两块白板。
在无数复杂的推演过程之下,是两个用大明文字书写的、巨大而清晰的词语。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那两块白板上。
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固。
朱标缓缓念出了第一个词。
他的声音干涩,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
“隔……离……区?”
Quarantine Zone。隔离区,或者禁区。
一股寒意从所有人的尾椎骨升起。
这不像是一个友善的问候。
朱元璋的心猛地一沉,他强压下心中的不安将目光投向了第二块白板。
那里是对于那个如同“巨眼”一般搏动着的光团的最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