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句重八,朱元璋当庭失态 第198节

  朱元璋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他一把从情报官手里夺过电报,粗大的手指几乎要将那薄薄的纸张捏碎。

  他看不懂上面那些加密的符号,但能感受到那股透纸而出的惊恐。

  “放屁!什么光点!什么几何形状!”

  朱元璋勃然大怒,将电报狠狠拍在桌上,震得茶杯嗡嗡作响。

  “是不是朱棣那小子打了败仗,吃了亏不敢跟咱说实话,找这种鬼话来糊弄咱!”

  他更倾向于相信这是人的托辞,而非什么天外的异象。

  在他尸山血海里闯出来的世界观里,最大的敌人永远是人,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刀枪和阴谋。

  惟有陈玄,在听到“非自然轨道运动”和“规律性能量脉冲”这两个词的瞬间,脸上的从容与笑意便如潮水般褪去。

  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冰冷的寒意,顺着他的脊椎一路爬上天灵盖。

  这不是泰西诸国,不是黄金白银,不是他可以用资本和技术去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凡俗对手。

  这是未知。

  是真正意义上的,超越了他前世所有知识储备的,绝对的未知。

  他猛的站起身,一把抓过桌上的电报,目光如电飞速扫过那些由数字和符号组成的密文。

  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脏上。

  “不对……”陈玄喃喃自语,声音干涩,“朱棣的观星监,用的是我给他的新式天文望远镜,加装了分光仪……他们不会看错。”

  他霍然转身,那双总是平静深邃的眼睛里,第一次流露出让朱元璋和朱标都感到陌生的情绪。

  一种混杂着极致凝重与一丝恐惧的神色。

  “立刻传我的命令!”

  陈玄的声音不再温和,而是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与急迫。

  “第一,密电朱棣,靖海王舰队立刻停止一切主动探索!”

  “进入最高等级的静默状态,关闭所有可能向外辐射能量的设备,只进行被动观测!”

  “将所有原始观测数据,用最高级别的加密渠道立刻送回!”

  “第二,传令皇家格物院!宋应星!立刻启动‘望天’计划!”

  朱标惊愕的问:“大伯,什么是‘望天’计划?”

  “一个我以为永远不会用到的计划。”

  陈玄语速极快,“命他不惜一切代价,调用所有资源,在大明境内选取三处海拔最高、天气最稳、远离人烟的绝地。”

  “昆仑之巅、辽东长白山、南海东沙岛,立刻建造三座比格物院现有规模大十倍的超级天文台!”

  “我要进行三点基线观测!”

  “第三,”陈玄的目光转向蓝玉留下的工程兵团指挥官,“传我总督令!”

  “皇家工程兵团,放弃手上除‘星辰熔炉’核心区外的一切工程!”

  “全员集结,配合格物院,不计伤亡不计成本,三个月内必须让那三座天文台亮起第一道光!”

  一连串疯狂的命令,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

  为了几个天上的光点,竟要动用如此庞大的帝国资源,甚至不计伤亡?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荒唐事。

  朱元璋终于从震惊中反应过来,他一步跨到陈玄面前,那双鹰隼般的眼睛死死盯着自己这位结义大哥。

  他从陈玄的脸上看到了前所未有的严肃。

  这不是玩笑。

  也不是什么商业布局。

  朱元璋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他戎马一生,对危险的直觉远超常人。

  他能感觉到,大哥正在恐惧。

  “大哥……”朱元璋的声音嘶哑,带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未察觉的颤抖,“你老实告诉咱,天上到底有什么?”

  陈玄抬起头,目光越过众人,仿佛穿透了厂房的穹顶,望向那片深邃无垠的夜空。

  他的声音很轻,却像一块万钧巨石砸在每个人的心头。

  “我不知道。”

  “但我们,可能不再是这片天下唯一的‘人’了。”

第198章 望天计划,与帝国的阴影

  陈玄的话音落下,暖阁之内死寂一片。

  “惟一的‘人’……”朱标反复咀嚼着这几个字,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让他遍体生寒。

  朱元璋的呼吸变得粗重,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帝王的威严与草莽的狠戾交织在一起。

  短暂的惊骇过后,这位开国帝君的本能反应不是恐惧,而是被侵犯了领地的暴怒。

  “人?”他猛的一拍桌子,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不管是人是鬼,敢在咱大明的天上晃悠,就是咱的敌人!”

  他霍然起身,在暖阁内来回踱步,身上的杀气几乎凝成实质。

  “大哥!你尽管去做!”

  朱元璋停下脚步,眼中闪烁着当年决战鄱阳湖时的疯狂与决绝。

  “咱不管它是什么东西,你只管把它的底细给咱摸清楚!咱把整个大明都交给你!钱不够咱就去抢!人不够咱就去征!”

  “咱倒要看看,是它的脖子硬,还是咱大明的刀更利!”

  帝王一怒,血流漂漂。

  有了朱元璋毫无保留的支持,整个大明帝国这台被陈玄精心调校过的战争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恐怖效率围绕着“望天计划”疯狂运转起来。

  格物院,灯火彻夜不熄。

  宋应星接到命令后没有丝毫犹豫。

  他将自己关在书房三天三夜,出来时双眼布满血丝,手里却拿着一份厚达百页的《望天计划总纲》。

  他召集了格物院所有最顶尖的算学家、物理学家、工匠大师,甚至将在文学院编撰史书的宋濂都请了过来。

  “诸位,”宋应星的声音沙哑,眼神却亮得惊人,“总督大人的命令是要我们看到更远,听到更远。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思想的问题。”

  他将一份古老的《墨经》拓本推到宋濂面前。

  “宋公,您是当世大儒。墨子有云‘光之人,煦若射’,谈及光行如箭。我们今日要做的便是追上这支箭,甚至……超越它。”

  宋濂看着那些关于“小孔成像”、“光影之辩”的古老文字,再看看旁边图纸上那些他无法理解的透镜组和函数公式,苍老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混杂着迷茫与兴奋的神情。

  一个全新的他从未想象过的世界,正在他面前缓缓展开。

  与此同时,皇家工程兵团的营地鼓声如雷。

  总指挥蓝玉站在高台之上,身披重甲,声如洪钟。

  “兄弟们!演习结束了!”

  “放下你们手里的砖刀和泥瓦,拿起你们的镐头和铁锹!”

  “陛下的旨意,总督大人的军令!我们要去征服三座高山!昆仑!长白!南海孤岛!”

  “那里将是我们大明新的长城!一座望向天空的长城!”

  “出发!”

  数万老兵齐声怒吼,声震云霄。

  他们或许不明白为何要去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建造什么台子,但他们明白战争又开始了。

  一道道加密的电报也通过“信鸽”的秘密渠道,发往了世界各地。

  葡萄牙,里斯本王宫。

  摄政王徐仪华看着密信上的八个字——“加速储备,不计代价”,清冷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凝重。

  她立刻召见了艾萨克·罗斯柴尔德和钱鑫。

  “从今天起大明皇家银行将提供无上限的低息贷款,我要求你们用尽一切手段,收购市面上所有的战略物资——铁、煤、铜、硫磺、木材……”

  “我要你们把价格抬到天上去,让整个欧罗巴的铁匠铺都为我们点火!”

  遥远的美洲,“殷洲都护府”。

  靖海王朱棣站在巨大的码头上,看着一船船的金银被装上返回大明的货船。

  他收到了来自陈玄的密令,神情变得无比严肃。

  他下令给自己的副将:“传令下去改变航线,暂停对黄金的开采。所有舰队所有人力,全部投入对新大陆硫磺、硝石以及所有稀有矿藏的勘探和运输!”

  整个世界都在围绕着大明一个看不见的目标,疯狂的转动起来。

  三个月后。

  昆仑之巅,风雪如刀。

  最后一根巨大的铜制穹顶龙骨在数千名工程兵团士兵的嘶吼声中,被缓缓吊装到位。

  蓝玉抹了一把脸上的冰碴,对着通讯器嘶吼:“报告总督!昆仑站主体完工!”

  几乎在同一时间,长白山密林深处,南海的孤礁之上,同样的讯息汇集到了应天府的皇商府。

  那个夜晚,星光璀璨。

  陈玄、朱元璋和朱标站在格物院新建的“中央指挥室”内。

  这里没有沙盘,只有一面用无数齿轮和水晶透镜构成的巨大的机械星盘。

  随着三地天文台的数据通过初步建立的有线电报网络同步汇入,星盘开始缓缓转动。

  三束微弱的光线从星盘的不同方位投射而出,最终在星盘的中央区域交汇。

  一个由无数光点构成的精确无比的立体影像,缓缓浮现。

  那是一个完美的正在缓缓自转的……正四面体。

  它的每一个顶点都由成百上千个小光点组成,彼此之间的距离精准到毫厘。

  就在朱元璋和朱标为此等奇景而屏息之时,异变陡生!

  那个巨大的正四面体影像仿佛“感觉”到了什么。

  它猛的停止了转动。

  紧接着在影像的几何中心,一个比所有顶点加起来还要明亮、还要巨大的光团突兀的……亮了起来!

  它不再是冰冷的几何体,而像一只……缓缓睁开的巨眼!

  它在脉动,一呼一吸,带着某种缓慢而威严的节奏。

首节 上一节 198/2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