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句重八,朱元璋当庭失态 第181节

  “发……发财了!”一名老兵看着那片暗红色的山壁,喃喃自语。

  蓝玉的胸膛剧烈起伏着,他从未想过,战争,还可以这样打。

  他猛地拔出腰间的长刀,刀尖直指那片新生的矿山,发出了震天的咆哮。

  “全体都有!给老子上!”

  “挖!!”

  “第一车矿石运回应天府者,赏银百两!官升一级!”

  “嗷——!!”

  数万名士兵,如同闻到血腥味的狼群,扛着镐头和铁锹,呐喊着冲向了那片富饶的矿山。

  由最顶尖的工程师规划路线,由纪律严明的军队执行开采,再配合上新式的铁轨与矿车……

  一种前所未有的,被命名为“工业”的恐怖效率,第一次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展露出它狰狞而强大的獠牙。

  仅仅三天后。

  第一列满载着优质铁矿石的火车,拉响了悠长的汽笛,缓缓驶入了应天府城南的皇家工业区。

  消息传出,应天府再次轰动。

  当朱元璋和朱标亲眼看到那一车车沉甸甸的,散发着金属气息的暗红色矿石时,这位开国皇帝激动得不能自已。他跳上一节车皮,抓起一把矿石,感受着那冰冷而厚重的质感,仰天大笑。

  “好!好啊!大哥!有了这些,朕的‘定远舰’!朕的无敌舰队,不愁了!”

  有了充足的原料供应,整个工业区仿佛被注入了强心剂。一座座全新的高炉拔地而起,日夜不停的吞吐着火焰。钢铁的产量,开始以一种恐怖的速度向上攀升。

  三艘“定远级”战列舰的建造计划,被大大提速。庞大的龙骨,在船坞中一天一个模样,预示着一个海上巨兽的即将诞生。

  整个大明,都沉浸在这种高速发展的狂热与自信之中。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大明的未来将是一片坦途之时。

  一封来自遥远西方的加密急电,如同当头一盆冰水,浇在了陈玄的案头。

  这封电报,并非来自朱棣在殷洲的主力舰队。而是来自一支由陈玄秘密派遣,继续向西探索,绕过了好望角,进入大西洋的斥候舰队。

  电文很短,却字字泣血,充满了惊恐与不安。

  “总督大人亲启:我舰队于欧罗巴西海岸‘里斯本’外海,发现巨型船坞。目之所及,战舰林立,不下百艘。其形制统一,规模远超我等想象。”

  “另,多国使节频繁往来,旗帜包括‘葡萄牙’、‘西班牙’、‘热那亚’……我等窃听到其计划,名为‘圣战东方’,意图联合整个泰西诸国之力,组建无敌舰队,以宗教与黄金之名,远征我大明!”

  “他们并非散兵游勇,而是一个……正在醒来的,统一的战争联盟!其动员能力与决心,远超我方预估!我等已暴露,正遭追杀,恐……无法返航!天佑大明!”

  电文到此,戛然而止。

  陈玄静静的看着那份电报,书房内,一片死寂。

  他一直以为,自己面对的,是一群还在为了香料和黄金而内斗的,中世纪的海盗和商人。

  他错了。

  他脚下的这颗星球上,并非只有大明一个文明,在经历着蜕变与整合。

  在遥远的大陆另一端,另一个同样庞大,同样充满了野心与活力的文明,也在外部的压力和内部的贪婪驱使下,开始了联合的脚步。

  陈玄缓缓走到巨大的世界地图前,目光从应天府,缓缓移到了遥远的,伊比利亚半岛。

  他原以为,这是一场成年人与孩童的对决。

  现在他才发现,这是一场巨人与巨人的,必然会发生的碰撞。

  “战争,已经开始了。”他喃喃自语,眼神中,再也没有了之前的从容与玩味,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到极致的,森然杀意。

  “只不过,我之前以为是局部冲突。”

  “现在看来,这是一场……文明的总体战。”

  他转身,拿起一份文件,快步向宫城走去。

  那份文件上,赫然写着五个大字——

  《星辰熔炉计划》。

第172章 风暴的前夜,帝国的抉择

  夜色如墨,泼满了应天府的天空。

  皇城,文华殿内,灯火通明。

  朱元璋粗糙的手掌摩挲着一块来自鞍山的铁矿石,那沉甸甸的质感让他脸上的笑意几乎要溢出来。他刚刚视察完龙江船坞那初具雏形的“定远舰”龙骨,帝国的未来在他眼中,就像这块矿石一样,坚实,厚重,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标儿,你看!这就是咱们的底气!”他将矿石递给太子朱标,“有了这玩意儿,咱们就能造出成百上千的定远舰!到那时候,什么倭寇,什么泰西番夷,都给咱老老实实的趴着!”

  朱标接过矿石,眼中同样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正要附和,殿门却被猛地推开。

  一股寒风卷着一个身影冲了进来。

  是陈玄。

  他没有穿那身标志性的儒雅长衫,而是一身劲装,脸上没有了往日的从容笑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朱元璋从未见过的,冰冷到极致的凝重。

  “大哥?”朱元璋的笑意凝固在脸上。

  “重八,标儿,出事了。”

  陈玄没有一句废话,直接将那份带着血腥味的加密电报,摊在了朱元璋面前的御案上。

  电报上的字迹因紧急而显得潦草,但每一个字都像一柄重锤,狠狠砸在朱元璋和朱标的心上。

  “巨型船坞……”

  “战舰林立,不下百艘……”

  “圣战东方……”

  “联合整个泰西诸国之力……”

  当看到最后那句“我等已暴露,恐无法返航,天佑大明”时,朱元璋的呼吸骤然停止。

  他猛地抬起头,布满血丝的双眼死死盯着陈玄,声音嘶哑得如同砂纸摩擦。

  “大哥,这是……真的?”

  “斥候舰队,全军覆没。”陈玄的声音没有一丝波澜,却让大殿内的温度骤降冰点,“这是他们用命换回来的最后消息。”

  “圣战?”朱元璋的胸膛剧烈起伏,他缓缓站起身,一股恐怖的戾气从他身上爆发开来,让整个大殿的烛火都为之摇曳,“好一个‘圣战’!一群不知死活的番夷,也敢对咱大明动这个念头!”

  他一掌拍在御案上,坚硬的红木桌面应声开裂!

  “传旨!传蓝玉!传徐达!给朕点齐兵马,扩建船队!朕要让他们的‘圣战’,变成‘末日’!朕要亲自带兵,把他们的老家,从地图上抹掉!”

  朱元璋的咆哮声在殿内回荡,这位从尸山血海中杀出的开国皇帝,被彻底激怒了。

  “父皇息怒!”朱标脸色煞白,急忙劝道,“泰西诸国远在万里之外,我大军根本无法跨越重洋……”

  “那就造船!造更大的船!装更多的炮!”朱元璋双目赤红,如同发怒的雄狮,“定远舰不是能造了吗?那就给咱造三百艘!五百艘!朕就不信,填不平那片破海!”

  “来不及了。”

  陈玄冰冷的声音,像一根针,瞬间刺破了朱元璋狂暴的怒火。

  他走到御案前,看着暴怒的朱元璋,一字一句的说道:“重八,你冷静点。我们面对的,不是一群海盗,而是一个正在整合的文明。他们的造船能力,他们的动员力,远超我们的想象。常规的扩军,我们是在用自己的短处,去追赶他们的长处。”

  “这是一场……我们输不起的竞赛。而现在,我们已经落后了。”

  朱元璋的怒火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寒意。他戎马一生,从未怕过任何敌人,但陈玄描述的这种跨越整个星球的对手,让他第一次感到了无力。

  他颓然坐回龙椅,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

  “那……那你说怎么办?”

  陈玄没有回答,而是转身,对殿外候着的侍卫道:“把东西抬进来。”

  片刻之后,两名侍卫吃力地抬着一个被黑布覆盖的巨大箱子,走入殿中。

  陈玄走上前,亲手揭开了黑布。

  箱子里,并非任何神兵利器,而是一份无比详尽,无比宏伟的沙盘模型。

  那是一座城市的模型。一座由无数齿轮、管道、高炉和轨道交织而成的,钢铁的城市!城市的中心,是一个奇特的球形建筑,仿佛一颗跳动的心脏。

  “这是……”朱标看着这超越想象的造物,喃喃自语。

  “这是‘星辰熔炉’。”陈玄的手指,点在那个球形建筑上,“你还记得,我们见过的那个‘人造太阳’吗?”

  朱元璋和朱标的身体同时一震,那一天,他们所感受到的,源自生命本能的渺小与恐惧,再次涌上心头。

  “我本打算,用它来开启大明百年的盛世。”陈玄缓缓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朱元璋,“但现在,计划变了。”

  “它不再是繁荣的钥匙。”

  “它是我们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我们要用那股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这样一座工业的心脏。用它生产出无穷无尽的钢铁,驱动前所未有的战争机器。我们不是要造三百艘定远舰,我们是要造出能碾碎他们整个文明的,新一代的武器!”

  “大哥的意思是……”朱标的心脏狂跳起来,“我们要用那‘神明之力’,来打这场仗?”

  “不。”陈玄摇了摇头,“不是打仗。”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冷酷与决然。

  “是把挡在我们文明面前的一切,都烧成灰烬。”

  朱元璋死死盯着那座沙盘,他仿佛看到了无数钢铁洪流从那座城市中喷涌而出,看到了遮天蔽日的舰队,看到了一个庞大帝国为了生存而爆发出的全部潜力。

  他心中的无力与恐惧,渐渐被一种更为原始的,帝王的贪婪与决绝所取代。

  许久,他抬起头,沙哑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每一个字都重如千钧。

  “说吧,大哥。”

  “要咱做什么?”

  “要这个大明,做什么?”

第173章 天平的两端,世界的价码

  文华殿内,死一般的寂静。

  朱元璋的问题,如同巨石投入深潭,激起的不是波澜,而是沉重到令人窒息的压力。

  陈玄没有立刻回答。

  他走到那座名为“星辰熔炉”的宏伟沙盘前,用手轻轻拂过那些精巧的钢铁高炉和密如蛛网的铁轨模型。

  “重八,你知道,要建成这座城市,意味着什么吗?”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朱元璋和朱标。

  “它意味着,我们为‘定远舰队’筹集的那五千万两白银,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微不足道的零头。”

  “它意味着,大明未来十年国库的全部收入,都要一文不剩的投入进去。”

  朱元璋的瞳孔猛地一缩。

首节 上一节 181/2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