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句重八,朱元璋当庭失态 第167节

  恐惧。

  前所未有的恐惧,如同冰冷的潮水,淹没了他。

  他一直以为,大哥陈玄只是见识超凡,富可敌国,手腕通天。

  可现在他才明白,自己错得有多离谱。

  这哪里是凡人的手段!

  这是创世!是神迹!

  他看着陈玄那张带着温和笑意的脸,一股寒意,却从尾椎骨,直冲天灵盖。

  他第一次发现,自己,或许从未真正认识过这位与自己拜过把子、有过命交情的……大哥。

第150章 星辰熔炉,与文明的跃迁

  密室内的光芒,缓缓散去。

  那颗拳头大小的“太阳”,在磁场的约束下,重新恢复成一个安静的光点,最终彻底熄灭。

  然而,它所带来的震撼,却像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了朱元璋和朱标的灵魂深处。

  朱元璋靠在墙壁上,大口地喘着粗气,额头上满是冷汗。他感觉自己刚刚从鬼门关走了一遭。

  而朱标,则死死地盯着那个已经冷却的球体,眼中闪烁着混杂着恐惧、敬畏与极致渴望的复杂光芒。

  “大伯,”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此物……此等神力,若是用于军阵……”

  他不敢想象。如果将这东西,哪怕只有刚才百分之一的力量,扔进敌军阵中,那会是何等毁天灭地的场景。

  “格局小了。”陈玄摇了摇头,打断了朱标的幻想。“用它来杀人,就像用传国玉玺去砸核桃,太浪费了。”

  朱元璋闻言,也从巨大的恐惧中回过神来。他毕竟是一代雄主,心性远非常人可比。在最初的震惊过后,他立刻想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

  “大哥的意思是,此物……另有大用?”

  “当然。”陈玄走到那台“盗火者”旁,轻轻抚摸着冰冷的金属外壳,“重八,我问你,制约大明如今发展的最大桎梏是什么?”

  朱元璋不假思索地回答:“土地。”

  “那工业呢?”陈玄又问。

  “是……钢铁?”朱标试探着回答。“还有煤炭、铜矿……是所有我们能从地里挖出来的东西。归根结底,是‘能源’。”

  “没错。”陈玄赞许地点了点头,“无论是驱动蒸汽机,还是冶炼钢铁,我们都依赖于烧煤。但煤炭的储量,终有极限。而且,它的效率,太低了。”

  陈玄的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起来。

  “而现在,”他指着“盗火者”,“我们有了近乎无限的能源。”

  “有了它,我们就不再需要费力地去挖煤。有了它,我们可以建造成百上千座比现有炼钢炉大上百倍的熔炉。有了它,钢铁,将变得和泥土一样廉价!”

  “届时,我们可以用钢铁铺满大明的每一寸土地,建造通往世界尽头的铁路。我们可以打造一支由上千艘‘镇远号’组成的无敌舰队,让大明的龙旗,插遍七大洲,四大洋!”

  “我们甚至……可以建造通天彻地的巨塔,去触摸那片我们头顶的星空!”

  陈玄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蛊惑人心的魔力。

  他为朱元璋父子,描绘了一幅他们从未想象过的,波澜壮阔的未来画卷。

  那是一个,钢铁产量以“亿吨”为单位计算的时代。

  那是一个,能源可以像呼吸空气一样随取随用的时代。

  那是一个,人类文明,将真正挣脱大地束缚,走向星辰大海的时代!

  朱元璋的呼吸,变得粗重起来。他眼中的恐惧,早已被一种更加炽热的情绪所取代。

  那是……贪婪!是一个帝王,对开疆拓土,对不朽功业,最原始,也最疯狂的贪婪!

  “大哥,俺要怎么做?”朱元璋的声音嘶哑,他一把抓住陈玄的胳膊,指甲因为用力而深深陷入。

  陈玄微微一笑,从怀中拿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图纸,在两人面前缓缓展开。

  那是一份无比庞大,无比复杂的建筑结构图。

  图纸的中央,是一个比皇宫还要巨大的能源核心,上面标注着“羲和”二字。以“羲和”为中心,延伸出无数条管道与传送带,连接着四周密密麻麻的工厂群。

  “大伯,这……”朱标看着图纸,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这上面的许多结构、材料,儿臣闻所未闻。要将它变为现实,怕是……”

  “难于登天。”陈玄接过了他的话,神情严肃,“标儿,你说得对。这张图纸上的很多东西,以大明现有的技术,根本造不出来。甚至连看懂这张图的人,都凤毛麟角。这是我们未来百年,甚至更久的目标。”

  他看向朱元璋,眼神灼灼:“所以,它需要一个前所未有的开始。”

  “我要在应天城外,建造一座城。”陈玄的手指,点在图纸的标题上,“一座,以‘核聚变’为心脏,以钢铁为骨骼,永不停歇的工业之城。我将它命名为——‘星辰熔炉’!”

  “它将是这个宏伟计划的第一步,也是最艰难的一步。”

  “钱,不成问题。”陈玄的语气,云淡风轻,“你忘了,那些股东们,还哭着喊着要追加投资吗?”

  “至于人……”陈玄看向朱元璋,“这就需要你这个皇帝,下一道前无古人的旨意了。”

  朱元璋目光灼灼地看着陈玄:“大哥,你说,俺听着!”

  陈玄嘴角的笑意更浓。

  “我要一道圣旨。一道,将全大明,不,是全世界所有最顶尖的工匠、算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所有最聪明的大脑,全部征召到这‘星辰熔炉’中来的圣旨!”

  “朕要告诉他们,从今往后,万般皆下品,唯有格物高!”

  朱元璋听完,沉默了片刻,随即重重点头,眼中是前所未有的决绝:“好!这道旨意,咱亲自来下!咱知道,这旨意一下,天下必然震动,那些腐儒怕是又要哭天抢地。但这天下,终究是咱的!”

  “我要让这‘星辰熔炉’,”陈玄的声音充满了力量,“成为全世界所有天才的圣地!”

  “我要用它,为大明,锻造出一个全新的未来!”

第151章 圣旨与狂澜,天下的新规矩!

  密室的门,在身后缓缓合拢。

  那颗人造太阳带来的灼热与敬畏,依旧在朱元璋的血液里奔流,让他这个踏着尸山血海走出来的皇帝,手心都有些发潮。

  他看向陈玄的眼神,已经彻底变了。

  如果说之前,是兄弟、是忌惮、是依赖。那么现在,则多了一份凡人仰望神明般的敬畏。

  “大哥,这道旨意,该如何写?”朱元璋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小心翼翼。

  陈玄从容地坐回躺椅上,端起一杯温茶,轻轻吹了口气。

  “重八,这道旨意,不是写给那些老臣看的,是写给天下人看的,更是写给未来一百年看的一份契约。”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朱标身上。

  “标儿,你来说说,我们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朱标躬身,沉思片刻后,郑重地回答:“回大伯,是时间。我们有钱,有计划,但‘星辰熔炉’的建造,敌人的脚步,都不会给我们慢慢发展的时间。”

  “说得好。”陈玄赞许地点头,“所以,这道旨意,就是要用皇权,用咱老朱家的信誉,去向全天下,买时间!买人才!”

  他放下茶杯,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

  “第一,昭告天下,成立‘大明皇家格物院’,独立于六部之外,由太子朱标亲领‘祭酒’之职,朕,任山长。”

  陈玄看向朱元璋,后者立刻会意,这是将皇室的未来与科学彻底捆绑。

  “第二,凡入格物院者,无论出身,不问过往,只看才能。入院即授官身,最低从八品。有大功于国者,封爵,封妻荫子,与军功同赏!”

  这句话,让朱元璋和朱标同时倒吸一口凉气。

  这等于,为天下的工匠、算学家、所有被儒家视为“奇技淫巧”的人,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直达天听的青云路!

  “第三,”陈玄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自此旨颁布之日起,格物院每年经费,不得低于国库岁入之三成!此条,列为祖制,后世子孙,不得删改!”

  “什么?!”朱元璋这次是真的惊得站了起来,“三成?!大哥,你这是要掏空国库啊!”

  “不。”陈玄摇了摇头,“我不是在掏空国库,我是在给大明,买一个永不沉没的未来。这三成投入,换回来的,将是三百成,三千成的回报!”

  “重八,你要记住,钱放在国库里,只是一堆废铜烂铁。只有把它花出去,变成能生金蛋的鸡,它才有意义。”

  朱元璋死死盯着陈玄,胸口剧烈起伏。他被这惊世骇俗的提议震撼得无以复加,但那颗人造太阳的画面,又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最终,他一拳砸在桌子上,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好!咱就陪大哥你,疯这一回!”

  ……

  次日,奉天殿。

  早朝的气氛,一如既往的沉闷。文武百官按照品级站定,眼观鼻,鼻观心。

  然而,当太监展开那份由朱元璋亲笔书写的圣旨,开始宣读时,整个大殿的空气,仿佛瞬间被抽空了。

  “……兹告天下,成立大明皇家格物院,太子领祭酒,朕躬亲山长……”

  “……凡天下格物之士,有奇思、善巧艺者,皆可入院。入院即授官身,功大者,比同军功封爵……”

  “……自今日起,格物院岁用,定为国朝三成,永为定制……”

  每一个字,都像一柄重锤,狠狠砸在殿内所有文官的心头。

  整个奉天殿,落针可闻。

  所有官员,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们面面相觑,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惊骇、荒谬与不敢置信。

  这是什么?

  这是要将工匠抬到和他们这些饱读诗书的士大夫一样的高度?

  不,这甚至比他们还高!军功封爵,那是何等的荣耀?现在一个摆弄瓶瓶罐罐的方士,一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只要进了那什么格物院,就能与国同休?

  还有那三成的国库岁入!

  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陛下,万万不可啊!”

  短暂的死寂之后,翰林院掌院学士,当代大儒宋濂第一个反应过来,悲呼一声,跪倒在地。

  “陛下!祖宗之法不可变!重工轻儒,乃是亡国之兆啊!”

  “哗啦啦——”

  仿佛一个信号,以宋濂为首,超过七成的文官,齐刷刷地跪了下去。

  “陛下,请三思啊!”

  “此举动摇国本,天下士子之心,将因此而寒啊!”

  “臣等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哭喊声,叩首声,响彻大殿。

  他们用这种方式,向皇权施加着最强大的压力。他们相信,法不责众,皇帝不可能将他们所有人都杀了。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面沉如水。

  他看着底下跪倒的一片儒冠,眼中没有丝毫动摇,反而闪过一丝冰冷的杀意。

首节 上一节 167/2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