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句重八,朱元璋当庭失态 第135节

  曾经的战场,此刻已经变成了巨大的战俘营。七十万大军,放下了武器,如同被抽走了灵魂的行尸走肉,麻木地等待着未知的命运。

  大明军神徐达,在一众亲卫的护送下,缓缓走到了跪在地上的帖木儿面前。

  帖木儿缓缓抬起头,眼中已是一片死灰。他以为,等待自己的将是胜利者的嘲弄,和冰冷的刀锋。

  然而,徐达并没有拔刀。他只是从怀中掏出了一份电报译稿,用一种自己也无法完全理解的、公事公办的语气,一字一句地念了起来。

  “奉护国皇商、大明皇家商业集团首席执行官,陈玄先生令。”

  这个古怪的称谓,让帖木儿麻木的眼神里,出现了一丝波澜。

  “经核算,此次帖木儿帝国非法入侵大明边境,所造成的直接军事开销、间接经济损失、以及精神损害赔偿,共计白银三亿八千万两。”

  徐达念到这里,手都忍不住抖了一下。他打了一辈子仗,从未想过,一场战争,还能这么算账!

  帖木儿的嘴角,勾起一抹凄厉的惨笑。三亿八千万两?就算把他整个帝国都卖了,也凑不出这笔钱!这不过是杀人前,另一种方式的羞辱罢了。

  “鉴于帖木儿先生,已无力偿还上述债务。”徐达继续面无表情地念着,“经由大明皇家银行评估,现提出以下债务重组方案。”

  “方案一:由帖木儿先生本人,及其所有直系、旁系血亲,共计一千三百二十七人的性命,作为抵押。即刻处决,债务清零。”

  冰冷的话语,让帖木儿身后的几个亲王浑身剧颤!

  “方案二,”徐达深吸一口气,念出了那个让他都感到荒谬的选项,“帖木儿先生,即刻签署《帖木儿帝国资产与主权转让协议》。以你帝国全境之土地、矿产、人口、贸易路线及所有有形无形资产,作价三亿八千万两,全权转让于大明皇家商业集团。协议签署后,债务两清。”

  “协议生效后,你,帖木儿,将不再是皇帝。你的子民,将不再是你的子民。你的帝国,将成为大明皇家商业集团旗下的……一项资产。”

  “现在,请你选择。”

  整个山谷,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听到这番话的人,无论是明军将领,还是帖木儿的贵族,全都石化了。

  他们见过国家之间的投降,见过城下之盟,却从未见过……如此赤裸裸的,将一个庞大的帝国,当成一件商品,明码标价,进行买卖!

  这不是征服!这是……商业并购!

  帖木儿愣住了。他所有的悲壮,所有的不甘,所有的英雄末路的情绪,在这一刻,被这份冰冷的商业合同,冲击得支离破碎。

  他不是被击败的帝王,他只是一个……破产了的……生意人。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极致的荒谬,带来了极致的癫狂!帖木儿仰天狂笑,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他终于明白了那个名叫陈玄的男人的可怕之处。那个人,根本就没有把他放在同一个维度上!

  他用尽一生建立的霸业,在对方眼里,不过是一张……资产负债表。

  笑声停歇,帖木儿抬起头,眼中只剩下无尽的空洞。他伸出颤抖的手。

  “笔来。”

  他没有选择死亡。因为他知道,对于那个男人来说,死亡,才是最廉价的。他要用自己的余生,亲眼看看,那个男人,究竟要用他的帝国,这件“商品”,创造出一个怎样的新世界。

  片刻后,当那份用鲜血画押的协议,通过电报传回时。

  应天府地下基地内,陈玄的脑海中,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

  【叮!恭喜宿主完成史诗级投资:以商业契约形式,零成本收购一个帝国!】

  【触发万倍暴击返利!】

  【恭喜宿主获得:《全球油气与稀有矿产资源分布总图》!】

  【恭喜宿主获得:未来科技——基因改良与快速培育技术!】

第98章 全球拍卖会,商品:一个帝国!

  帖木儿签署《资产转让协议》的消息,通过大明皇家商业集团遍布欧亚大陆的“飞剪船驿站”立体情报网络,以一种颠覆时代的速度,传向了世界。

  即便如此,起初,世界依旧保持着怀疑。

  无论是西边的奥斯曼土耳其,还是隔海相望的朝鲜、日本,都认为这是一个拙劣的谎言。一个征服了半个世界的庞大帝国,怎么可能在一夜之间,不是被征服,而是……被“收购”了?

  直到半个月后。

  一份由陈玄亲自撰写,并由太子朱标用监国玉玺盖印的公告,通过新创办的《大明皇家公报》,正式送达所有与大明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

  公告的内容,简单、直接、且充满了无法抗拒的商业诱惑。

  “奉天承运,太子诏曰:”

  “兹定于大明洪武二十三年,冬月十五日(约三个月后),于应天府,举行‘帖木儿帝国资产重组与公开拍卖会’。”

  “拍卖标的如下:”

  “一、原帖木儿帝国境内,已探明大型金矿三座、银矿七座、铜矿十二座之二十年开采权。”

  “二、撒马尔罕至君士坦丁堡,原丝绸之路核心商道之十年独家经营权与关税豁免权。”

  “三、原帖木儿帝国全境,盐、铁、茶、丝绸四大商品之总经销权。”

  “四、布哈拉、赫拉特、巴格达等二十座核心城市之十年市政管理与税收承包权。”

  “五、原帖木儿帝国常备军二十万之劳务派遣权,可用于基建、安保等领域。”

  “……”

  一份长达数十页的清单,将一个庞大帝国的所有价值,都拆分得明明白白,变成了一项项诱人无比的商品!

  而公告的最后,只有一条简单的规则。

  “本次拍卖会,欢迎天下所有君主、贵族、商贾参与。唯一竞拍货币:大明皇家钱庄发行之金票。”

  轰!

  这份公告,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于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滔天巨浪!

  起初的震惊与荒谬,在越来越多从东方传回的、细节确凿的情报面前,逐渐转变成了无法抑制的、如同野火燎原般的贪婪!

  那些曾经被帖木儿压得喘不过气的国王们,突然发现,他们不用再耗费无数士兵的生命去夺取一座城池,只要有钱,就能直接“买”下它的管理权!

  那些富可敌国的威尼斯、热那商人,突然发现,他们梦寐以求的东方商道,现在成了可以公开竞标的商品!

  就连奥斯曼的苏丹,在收到这份公报后,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他第一时间召集了所有大臣,讨论的不是如何应对大明的威胁,而是……应该拿出多少金币,去兑换大明的金票,才能抢下巴格达城的税收权!

  战争的规则,被彻底改变了。

  千百年来,国王们用剑与火争夺土地和人口。而现在,那个东方帝国的神秘商人,用一种他们无法理解的方式,将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拍卖场!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应天府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大明金票”成了世界上最抢手的硬通货。无数载着黄金、白银、香料、宝石的商队与船队,从四面八方,疯狂地涌向大明。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在拍卖会开始前,将自己的财富,兑换成拥有竞拍资格的“金票”。

  北平,行宫。

  朱元璋手里拿着那份《大明皇家公报》,整个人都看傻了。

  他戎马一生,打下这偌大的江山,靠的是一刀一枪。可现在,他的大哥,他的标儿,却告诉他,江山,是可以拿来卖的?

  这简直……简直是动摇国本!

  他气得浑身发抖,立刻就要拟旨,痛斥这种荒唐的“商贾行径”。

  可就在这时,户部尚书张德全,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脸上带着一种见了鬼的狂喜。

  “陛……陛下!大喜!天大的喜事啊!”

  “短短两个多月!短短两个多月啊!”

  张德全激动地语无伦次,他颤抖着举起一本账册。

  “天下巨商携万金来朝!我大明皇家钱庄收兑的黄金白银,已经……已经超过了国库过去二十年的总和!”

  “而且,还在源源不断地涌进来!陛下!国库……国库要被金子给撑爆了啊!”

  朱元璋伸向圣旨的手,僵在了半空中。

  他看着张德全那张狂喜到扭曲的脸,又看了看手中那份“荒唐”的公报,脑子里乱成了一锅粥。

  他不懂什么叫拍卖会,也不懂什么叫金融。

  但他懂一样东西。

  那就是,他的国库里,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有钱过!

  应天府。

  朱标站在观星台上,俯瞰着下方车水马龙、万商云集的繁华景象,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他终于明白,大伯所谓的“利润”是什么了。

  通过一场拍卖会,兵不血刃地,就将全世界的财富,都吸纳到了大明的掌控之下。这比发动一百次战争,所能掠夺到的财富,还要多上千倍万倍!

  “看到了吗,标儿?”

  陈玄不知何时,出现在他的身后,语气平静。

  “当所有人都开始使用你的货币时,你甚至不需要再去发动战争。”

  “你只需要……印钱,就足够了。”

  朱标转过身,对着陈玄,深深地,行了一个大礼。

  这一拜,拜的不是君臣,不是叔侄。

  而是一个学生,对自己老师,最崇高的……敬意。

第99章 帝王的背影

  大明军队,凯旋了。

  但这场凯旋,却与朱元璋想象中的任何一次都不同。

  没有绵延数十里的战俘队伍,没有堆积如山的战利品,甚至连那些缴获的战马和兵器,都第一时间被后勤官明码标价,打包卖给了前来竞拍的中亚商人。

  乘坐着火车专列回到京城的,除了精锐的将士,更多的是戴着眼镜的会计、手持勘探工具的地质学家、以及抱着厚厚城市规划图纸的行政官员。

  他们脸上没有战争的煞气,只有即将接手一个庞大“项目”的兴奋与忙碌。

  整个大明,这台曾经为战争而生的机器,在陈玄的意志下,正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全面转向了商业与建设。

  朱元璋从北平回到了应天府。

  他没有立刻去见陈玄,而是先召见了太子朱标。

  御书房内,父子二人相对而坐。朱元璋仔细地打量着自己的儿子,他发现,朱标变了。

  那份仁厚依旧在,但眉宇间,多了一份以前从未有过的沉静与自信。那不是手握权柄的威严,而是一种……洞悉了事物底层运行规律的从容。

  “标儿,那个……拍卖会,你觉得如何?”朱元璋的语气有些复杂。

  朱标没有丝毫犹豫,平静地回答:“回父皇,此乃万世未有之阳谋。不费一兵一卒,便可令四夷宾服,天下财富尽归我大明。儿臣以为,此法远胜于刀兵。”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世界地图前,指着原帖木儿帝国的版图。

  “父皇请看,我们将矿山、商道、城市的管理权分别拍卖。那些得利之人,无论是中亚的王公,还是西方的商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投资’,就必须维护那片土地的稳定。他们会比我们更尽心地去剿灭匪患,发展经济。”

  “如此一来,我们便省去了数以千万计的驻军和管理开销,却能通过税收和贸易,源源不断地获得远超占领的收益。敌人,变成了我们的佃户。这便是大伯常说的……双赢。”

  朱元璋沉默了。

首节 上一节 135/2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