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266节

  再听其讲述败绩,更有人打算往城里跑了。

  石韬不得不回头勒令军吏去抓人。

  以至于被那队骑士顺走了十几头猪羊都顾不上呵斥了。

  但很快,随着前方越来越多自偃县败归的士兵陆续而来,车队的民夫彻底失控。

  有人直奔最近的襄城,有人则返身往颍阳走。

  但更多的,则是与败兵一道趁机哄抢粮食,然后往北边郏县的方向去。

  那里一路到汝水上游的梁县都是多山的区域,易于躲藏。

  而石韬阻止不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粮、肉、车、马被乱兵乱民彻底瓜分殆尽

  偏偏人群一乱,互相冲撞推搡,他被裹挟其中,难以脱身。

  好几次被推倒在地上,差点被踩死。

  如此一路乱到天黑,襄城守军大概是终于察觉到不对劲,打着火把往这个方向赶来。

  而石韬望着空空荡荡的身后,又望了望手上断成数截的青绶。

  一时间不喜反惊。

  就这么回去。

  按照贾逵定下的军法。

  自己也要杀头的吧!

  倒是洛阳家小有徐庶看顾,或能保存。

  可自己蹉跎半生,好不容易才堪堪够到二千石的位置,当下所谓的第五品。

  怎甘心受戮?

  而若不想死在此处,又能去往何方?

  看着越来越近的火龙,石韬仿佛看到一道即将勒住脖子的索命绳。

  恰在此时,一头大概是被乱兵漏过的羊,自一颗树后咩咩地走来。

  羊走到他跟前,警惕地一顿,便继续往前。

  正是往西。

  石韬目光随之西转。

  一个曾经在心底冒出又按下的念头,不可抑止地二度冒了出来。

  而这一次。

  随着瞳孔倒影的火光越来越亮。

  这念头再也按不下去。

  ……

  昆阳城下。

  随着王平部悍然出击,汉军抢在魏军之前,先一步对被困的夏侯霸形成了夹击之势。

  若将视角拉高到战场上空。

  这一处局部夹击,在洪流一般的魏军骑士集群之下,并不算多么亮眼。

  但因为此时洪流被阻挡在重围之外。

  而身处其中的夏侯霸部众,只能望见前有强弩,后有追兵。

  身旁则是不断倒下的战友。

  唯独看不见援军的身影。

  所谓骑兵洪流,与他们何干?

  于是,王平部仅仅是一轮冲锋之后,便将夏侯霸后军彻底击溃。

  这之后,便是任何一个稍有军事常识的将领都会的基本操作。

  尽力兜着溃军,倒卷敌阵。

  而王平此时兵力虽不足以将比自己多的敌军完全兜住。

  但因为敌军本就困锁在重围之间。

  丧失斗志和秩序之后,不往自家中军的方向逃,还能往哪逃?

  两刻之后,夏侯霸的中军本部就被溃兵所冲散,变成一团乱糟糟。

  见此情状,王平、邓艾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往其将旗所在的方向猛突。

  或是身先士卒,或是出寨迎击。

  夏侯霸的将旗只是坚守了片刻,便倒在了阵阵飞扬的尘土之中。

  再无声息。

  汉军一时士气大振。

  就连东侧原本濒临溃散的阵线,也重新稳固了下来。

  曹洪远远看着这一幕,目瞪口呆。

  这一刻,他依然是有兵力优势的。

  甚至不顾伤亡猛攻,有相当把握拿下昆阳城。

  可这有什么意义呢?

  他麾下的骑兵是用来执行贾逵的扰后战术的。

  不是用来死磕一座可有可无的小城的。

  救不出夏侯霸,再纠缠下去,毫无意义。

  就在此时,有探马来报,说下游偃县被姜维部所袭击,再次失守。

  原来,就在魏骑往滍水下游奔袭的时候。

  姜维、寇封先一步奔袭到了更下游的汝水河道。

  一直等魏军在偃县渡河,并西转昆阳之后,才反身来扑杀偃县。

  一击得手。

  简而言之,其实白天滍水一线的各处渡口,并无汉军正卒把守。

  全都是一群躲藏在木围后装模作样的郡县辅兵!

  原来从一开始。

  曹洪这部人马就落入了汉军将领的算计。

  这一次,曹洪没再发愣,而是遣人速去通知曹泰收兵。

  再不走,就连他这部人马都要被围死在昆阳周边的重围之内!

第235章 再加一把火

  麋威获悉方城大捷的消息,已经是数日之后。

  首先当然是欣喜于部下们的军事素养。

  特别是邓艾,没有死板地执行军令。

  反而根据敌我态势变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使得曹洪的反扑徒劳无功。

  还葬送了一员大将,夏侯霸。

  据说是王平亲自上阵将其擒获的。

  如今已经扭送去蜀中听候刘备发落了。

  毕竟夏侯霸是当下太子妃张氏的从舅,还是要有些特殊待遇的。

  麋威亲自调拨军资去叶县,犒赏三军,各有嘉奖。

  但也就到此为止了。

  并没有因为一场防御胜利而生出趁势反推到许昌的念头。

  孙权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呢。

  这场仗,本质上只是一场总体防御战的收尾部分。

  是为下一阶段与曹魏的战略相持作铺垫的。

  比起生擒夏侯霸,麋威更关心颍阳到底是不是敌军的重要屯粮据点。

  如果是,到底有没有偷袭得手的机会?

  为了这个机会,自己又需要投入多少兵力,点谁为将,还是亲自上阵?

  以及万一失败,代价能不能承受?

  会不会导致方城的防御体系崩溃?

  一想到这方方面面的影响,麋威就愁的夜不能寐。

  不同于早年间守江陵的时候。

  那时候他只需要守好一座城,守到关羽归来就算他个人的胜利。

  往后的事,自然有关羽、关平、廖化这些大腿们去考虑。

  而现在。

  随着关羽老去,自己又成为了一方大牧,主掌一方。

  却不能再只着眼于于一城一地一时的得失。

  而该去谋全局,谋长远。

  当然了,说一千道一万,还得等前线斥候、细作将确切的情报传回,才能决断。

  不然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趁着魏军彻底被赶出南阳的间歇,麋威一边抓紧推行“二田”新制,一边大搞“汉室忠良”的正名活动。

  尤其是后者,关乎他今后能不能在荆州彻底站稳脚跟,继而西侵豫州,北望司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麋使君”。

  自然是要多上心有多上心的。

  不过,至少在第二件事上,有人比麋威更上心。

  “杨公想要使用蜀中的雕版技术,刻印檄文?”

  杨俊斗一大早就跑来找麋威。

首节 上一节 266/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