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265节

  但这次的矛头却偏向了东北。

  而立寨于昆阳城西、南两侧的夏侯霸,远远望见友军的动静,怔然片刻,禁不住破口大骂。

  他在西,友军若不顾一切往西来,正好与他里应外合,冲破重围。

  但很显然,曹泰还做不到“不顾一切”的程度。

  究其原因。

  西边近山,路多崎岖。

  骑兵奔驰在这一侧,马匹速度跑不起来。

  没速度,体积较大的战马就容易被站桩射击的汉军步弓步弩猎杀。

  而东侧那个高坡虽然也不平,却也只有那一坡不平而已。

  坡下周围,全都是平坦开阔的跑马地。

  先前姜维督骑兵出城立寨于此地,正是图这坡对于他那八百骑而言进可攻退可守,便于跟城中的王平部互为犄角。

  而眼下姜维骑兵尽出,那坡因为体积小,反而成为了汉军重围当中最薄弱的一处。

  极限抵近之下,骑弓仰射,足以覆盖坡顶一大片。

  实际上也是如此。

  曹泰仿照先前冲击城南木围的战法。

  各部骑士轮番上前抛洒箭雨。

  而坡顶汉军虽然立即还击,却很难对高速冲刺中的魏国骑兵造成显著杀伤。

  这不是单靠步弓比骑弓多出来的一两百步射程就能弥补的。

  对于高速奔驰的战马来说,一百步,也就是几次呼吸的事。

  总之,经过轮番冲击,这一侧的汉军阵线终于有所动摇。

  南边那一大批汉军不得不往东侧支援。

  于是西边的防线,终于出现了一点空隙。

  夏侯霸不再耽搁,立即率部往南突围。

  与此同时,已经渡过昆水的剩余魏国骑士,也分出一部往这个方向猛凿过来,以接应夏侯霸。

  一时间,汉军大寨,南、北、东三面皆是杀声震天。

  “先清开道路,不要与汉军过多纠缠!”

  曹洪稳稳坐镇后方,不忘遣令兵去提醒接应夏侯霸的那一部。

  不过令兵尚未出发。

  最北边昆阳城,突然城门大开。

  大量城中守军自门内鱼贯而出,迅速聚拢在一面王字将旗下,俨然列阵。

  这段时间里,夏侯霸没少到城下挑衅。

  王平一直无视。

  以至于夏侯霸断定他在城中消耗殆尽,无力再战。

  就连曹洪也这样以为。

  但这一刻,望着精神抖擞的王平。

  望着兵员虽少但阵型足够严整的昆阳汉军。

  不管是曹洪还是夏侯霸都猛然醒悟。

  王平并非不能战、不敢战。

  而是一直等待最佳的出战时机。

  然后倾尽全力一击。

  正是眼下!

  咚咚咚……

  在城头一片厚重而洪亮的战鼓声中,王平部轰然踏步前进,直趋夏侯霸的队尾。

  后者此时已经与邓艾特意留在大寨北部的士兵交战。

  一旦转身,就是将后背留给汉军的强弩。

  避无可避。

  正是首尾不能相顾的姿态。

  而前去解围的魏国骑士,仍在艰难地清理着路途上的鹿角、拒马。

  时不时还要承受侧翼汉军连弩的攒射,进展缓慢。

  曹洪见此情状,不由仰天长叹。

  自己亡命奔袭一日,非但没有起到出敌不意的惊扰效果。

  反而被敌军预判了调度,处处受制。

  细作不是说那麋威不在叶县了吗?

  那眼前这一战到底是谁在指挥!

  汉军何其多能人耶?

第234章 投汉一念起

  数日前,颍阳县。

  石韬正在监督役夫修补城墙。

  一骑令兵远远疾驰而来,一到城门下便迫不及待大喊:

  “骠骑将军有令!”

  “颍川典农中郎将石韬,即刻调运谷十万斛,绢一千匹,猪羊各五百头至襄城,不得有误!”

  石韬听得眉头一皱:

  “去年摩陂决堤,水淹襄城,如今城墙早已沤烂,却未及修缮妥当,如何能将这等数量的军资搬运到那里?”

  然而令兵不跟他废话,直接将曹洪手令留下,打马便走。

  石韬仔细检查印泥,确实是骠骑将军的押印。

  打开一看,也确实是要求他调粮肉到襄城。

  想到这段时间不断传来的捷报,大概是曹洪用来犒劳士兵的?

  一时也无话可说。

  将修补的工作交托给手下,又仔细叮嘱各稻田守吏盯好春耕,便立即去调度民夫、辎车。

  如此忙碌了一日,一切准备妥当,近千人的民夫浩浩荡荡出城,跨过颍水,然后直往襄城方向而去。

  襄城与颍阳之间,主要的河流就一条颍水,两边距离并不远。

  辎重车队慢悠悠地走,最多两天就能走到。

  但石韬自接到军令,整天紧绷神经,生怕出一点差错。

  因为自贾逵挂帅之后,这位素来注重恩威并施的“贾使君”。

  突然翻脸,竟成酷吏。

  甭管是民屯还是军屯,但凡出现逃人,一律戮杀,株连妻儿。

  若逃人太多,就连主管的官吏都要丢脑袋。

  而石韬自北归中原之后,多署于理民的庶务,久疏战阵。

  能否在行军途中约束部下,心里并没有底。

  只能尽量盯紧一些了。

  好在他作为颍川士人,在乡中到底有几分名望。

  一路上并无人逃亡。

  第二日晡时,车队顺利抵达襄城郊外。

  远远地,还能望见那个名为“摩陂”的蓄水湖。

  但此时湖水已经流干,湖底上长满了绿油油的野草。

  看上去倒是一片生机勃勃。

  石韬就这满眼青翠,囫囵咽下了一碗饭。

  正要遣人入城打点。

  前方道路上,忽然扬起滚滚烟尘。

  不多时,一队弃甲曳兵而走的骑士狼狈而至。

  一看到成群的猪羊,顿时双眼放亮,满是贪婪之色。

  石韬心下一惊,立即亮出典农中郎将的印绶上前交涉。

  这队骑士才有所收敛。

  但仍围着车队不愿离去。

  石韬无奈,只能询问对方来历。

  却得知竟是从郾城败退归来的魏军。

  而且据说曹洪曹泰所部已经被汉军锁死在滍、汝二水以南,难以北返。

  颍川郡很可能要变天了。

  石韬一时惊愕失声,却又隐隐感觉有些不合理。

  且不说偃县只是汝水其中一处节点,绝非唯一。

  就算汉军真的将二水渡口全部锁死,节点全占。

  可曹洪手上不是还有好几千精锐骑士?

  而方城一线的汉军才多大的胃口,他们吃得下这么多人马吗?

  更别说襄城一线尚有刚刚北撤的步军,足以前去接应骑士归来。

  分明是这群逃兵为了推卸罪责,故意混淆视听!

  可石韬能保持理智,不等于他手底下那群民夫都能做到。

  实际上,在看到这群骑士败归的模样后,车队便已经有所骚动。

首节 上一节 265/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