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猜错的话,那位徐公必是个清廉而公允的良吏,所以田租虽重,到底能维持生计。”
“反观我们等‘蜀贼’一来,耽误了人家农时,怎能不恨你我呢?”
闻得此言,姜维恍然之余,蓦地想到什么,面色顿时微妙起来。
竟徐徐收起了剑。
而典农都尉见此情状,也蓦地想到什么,不喜反惊。
但麋威已经不给他任何反抗的余地。
直接下令将他以及家眷通通收监,严密看守起来。
家资更是尽数罚没,用于鼓励本地人举报魏军细作。
聊天归聊天,同情归同情。
对方欺瞒军情,罪名确凿,军法还是要执行的。
其后数日,麋威一边让王平继续往昆阳方向试探,一边让向宠照旧掩面荒野尸体,杜绝病疫源头。
同时让舞阴方向的马忠尽快督军北上,配合孙狼那边驱赶夏侯儒,以彻底肃清这一片道路。
尽管叶县、昆阳只拿到其中一城,却足以初步封锁方城通道。
这里一锁,那宛城的夏侯尚等人就会彻底孤立无援。
南阳之战也将进入最后倒计时。
……
“太尉要乞骸骨?”
洛阳宫城,建始殿。
一身素服的曹丕望着颤颤巍巍下跪的贾诩,神色时阴时晴。
且说,自六月以来,曹彰突然暴毙,曹丕已经“悲痛”了好些时日。
今天好不容易获悉淮南大胜的捷报,本想与群臣同喜同贺。
没想到一上来就被贾诩泼了盆冷水。
不过考虑到对方年七十有七,功高劳苦,又实在不好发作。
便只能好言挽留,说朝廷还需依仗太尉老成持重云云。
然而向来处事圆滑的贾太尉,今天突然变得锋利起来:
“臣的才能,上不足以规劝君王,中不足以纠察奸佞,下不足以安抚黎庶。”
“今医者言臣阳寿将尽,徒留无益,还请陛下念在臣这些年的劳苦,准臣乞老。”
曹丕听到“规劝君王”一说,便下意识皱起眉头。
众所周知,曹丕代汉称帝,是很需要通过一两场军事胜利来强化自己的权威和统治合法性的。
偏偏贾诩又是出了名的“主和派”。
或者说“休养生息派”。
两人从一开始就存在政见上的分歧。
只不过贾诩素来圆滑,所以双方一直能相忍相容。
但自去年冬天曹休南下皖城以来,随着魏军在淮南战场先大败后大胜,矛盾终于彻底激化。
具体来说,就是曹丕打算加大淮南方向的军事投入,直到渡江攻入建业,或者擒获孙权。
以此彻底瓦解江东政权。
而贾诩则不认为淮南这场胜利足以扩大为一场灭国战。
主张见好就收,甚至可以考虑重新交好孙权。
以此转头防备更具威胁的刘备。
曹丕当然知道刘备的危害更大。
但这不是打了两年没打赢吗?
再这么输下去,他这个大魏天子还要不要当了?
当然,这种话肯定不能明着说出来。
更不能对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太尉明着发作。
以免落下恶名
所以曹丕干脆避重就轻:
“太尉说纠察奸佞,却不知奸佞何在啊?”
闻得此言,贾诩重新抬头,颤颤巍巍地指着下首一人:
“此人便是朝中奸佞!”
众人循声望去。
赫然正是右中郎将。
徐庶。
第204章 遗计
被贾诩当廷指斥为奸佞,徐庶面不改色上前,揖拜及地,却未开口辩解。
而曹丕见此情状,反而暗自松了一口气。
故作肃容对贾诩道:
“徐元直去年出使有功,太尉不论奖赏,反而横加指斥,总得有个理由吧?”
贾诩冷声反问:
“徐元直出使归来不久,关羽便兵向宛城,可见其人未能实现绥靖于刘备的方略,何功之有?”
曹丕这才转向徐庶:
“卿有何言语?”
徐庶再拜道:
“太尉公言之有理!臣无功而返,虚食王禄,确实为一碌碌小人!”
此言一出,贾诩眼皮蓦地一跳。
而曹丕反而失声大笑,指着朝中几位大将道:
“若单靠卿这三寸之舌就能阻止蜀贼寇掠,那朕还养这群将军干什么?还要什么中军外军,要什么数十万大军?”
又对贾诩道:
“贾公,朕欲善待士人,卿为朕的太尉,群臣表率,莫要替朕借怨于天下人啊!”
贾诩连道不敢。
但目光始终暗暗落在徐庶身上,颇有疑惑。
似乎今日才第一次正眼看待这个颍川籍的闲官。
而徐庶自然注意到对方目光,主动迎上前道:
“庶庸人而已,死不足惜。今日太尉欲借我项上人头来规劝陛下,本无话可说。”
“然则贾公存心虽良,却不该当庭指斥乘舆,折损天子威望!”
“就不能私下表奏吗?”
“哪怕隐诛也成啊!”
贾诩浊黄的双目,蓦地一闪。
未等曹丕发话,贾诩忽然转身道:
“陛下言之有理,是臣年迈昏聩了!”
言罢垂手退下,重新落座,闭目不语。
也不再提及乞老的话题。
曹丕见状,彻底放松下来,立即将话题转到军事上。
朝中谋臣智士,华歆、董昭、刘晔、司马懿、陈群、辛毗等等等等,纷纷建言献策。
一轮讨论下来,大体上有两个共识。
其一是江东孙氏反复无常,虽不至于要灭国,至少要将他驱赶到大江以南,以确保其将来难再袭扰淮上,并借长江水道与荆州互救。
在此基础上,则可以稍作缓和姿态,保留其吴王封号。
二是尽量营救宛城的夏侯尚,避免南阳战局彻底崩盘。
不过在派谁去营救这件事上,却有些分歧。
有人主张让贾逵的豫州军团回师营救。
有人则主张洛阳这边另遣大将发兵。
前者的理由是淮南大局一定,多贾逵一个不多,少贾逵一个不少。
反倒是一旦宛城有失,将来洛阳方向便要直面关羽兵锋,中军不可轻动。
后者虽然不否认淮南的成果,但认为贾逵师老兵疲,来回奔波反而容易被敌军所趁。
倒不如从洛阳这边发兵更有效率和胜算。
双方争执不下,曹丕听得烦躁,目光再次转向贾诩。
然而贾诩的双眼却眯成一线,状若沉睡。
曹丕连喊了好几声,他才有反应。
从袖子取出一份早就写好的奏表,道:
“臣老迈,已经不胜庶务。唯留此计,以助陛下破贼。”
当即便有黄门郎上前将奏表转交曹丕。
曹丕展开细看,脸色再度阴晴起来。
好一会儿,才抬头道:
“贾公……何至于斯?”
贾诩眯目作揖不语。
看上去好像又睡着了。
然而这次曹丕未加催促。
转而对群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