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家父文宣帝 第86节

  “既然如此,让鲁国公做行军元帅也不坏。”

  宇文秀想了想:“事若不妙,则损天王威名,若济,当然是向国内宣传,是晋公之子定计而成。”

  宇文护也是这么想,谁都知道周国军队都在他的掌中,胜利了自然也是他的功劳,失败了肯定是主帅的责任。只需要典选良将,辅佐自己的儿子,就可以让他们获得军功,同时对总管们加以监视,防止在地方分割他的军权。

  对于立宇文毓,宇文护有一点点后悔,立这小子就是看中他是文王庶长子,表示自己没有控制幼主的野心,谁知道失了手,宇文毓又聪明又有胆识,比光有胆气的宇文觉还要难搞。

  宇文护忍不住想起某条路径了,虽然他也颇为后悔,但毕竟不得不为,不然自己现在可能已经凉透了。而宇文毓无子,其之下,可不就是宇文邕?

  所以宇文邕出事,也能打击天王一党。

  作为宗室里的守护者,宇文护自然是希望大家好的,但若有人不服,他也要好好敲打一番,让他们知道现在谁才是大家长。

  思索片刻后,宇文护决定了出征的将领。

  普六茹忠肯定是不能去的,他是独孤信的亲戚,也是天王一党,他身边的达奚武就是自己派去看住他的。

  “就派宇文晃、万纽于雄、纥干弘三将,以及阿椿……”

  宇文护看向宇文秀,笑着:“不然五宝你也去?”

  宇文晃即庞晃,万纽于雄即阳雄,纥干弘即田弘,三人都是关陇本地的汉人豪族,也是宿将,都被赐予了鲜卑姓氏。

  宇文椿是宇文护兄长宇文导第四子,广已经投入天王阵营,如今朝堂上又笼络亮与翼,因此宇文护也要抓住一个椿,免得兄长的子嗣都站在天王那里,原本兄长不死,那么接掌国政的应该是他,不能让兄长的子嗣全都反对自己,对自己的威望不利。

  宇文秀字五宝,现在的职位是吏部中大夫,堪比吏部尚书,如今让他随军出征,一方面也是稍微放权,让出位置给宇文毓亲政的空间,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他建立军功,那样就能更加重用。

  有他在,也能更好地帮助自己的儿子,架空宇文邕。

  宇文秀深深下拜:“敢不承命?”

  宇文护长吁,旋即一笑:“那么接下来,只看来的齐军,是何等样人了。”

第162章 白马

  “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横刀立马,随风飘荡的是什么呀?咚咚咚呀嘞咚呀嘞呀~”

  “那是奉天讨逆征伐西贼,宣誓大齐天命的旌旗,你不知道吗?咚咚咚呀嘞咚呀嘞呀~”

  行军路上,一首歌谣被万军传唱,声音传至周围二三里,惊起无数飞鸟。

  即便到了近代,许多军人的素质都不够高,何况是古代的大头兵,他们能听得懂话已经不错了,军歌最好就是如儿歌简单一样,也不能过长。

  这首《太子太子御马前》是高殷创作的军歌,相较此前的鼓吹,更接近于市井童谣。

  “万乘之国的~万乘之国的高王亲自来消灭宇文家,咚咚咚呀嘞咚呀嘞呀~”

  “勇猛无畏的~六镇士兵呀~随我从晋阳讨伐敌人吧,咚咚咚呀嘞咚呀嘞呀~”

  这首歌谣简单直白,歌颂当年随高王征战的六镇与六坊士兵,当年曾参与战斗之人也有不少在高殷军中,这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勋章,唱得格外认真。

  “沙苑、小关,河桥、邙山,玉璧之战,咚咚咚呀嘞咚呀嘞呀~”

  “忠勇贞烈的~六坊士兵呀~哪有一次战斗落于人后啦?咚咚咚呀嘞咚呀嘞呀~”

  在男人们的高歌下,庄严肃穆之意不减,又因为曲调多了几分活泼与轻快,朗朗上口,很快就在军中广为传颂。

  此时高殷站在车上,亲自击鼓与众军一同作歌,士卒们连日行军是苦事,而太子殿下不仅和他们熬了下来,还比他们更有精神地引领他们唱歌,让士卒们不得不佩服。

  当然,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高殷也会休息得很好,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对,毕竟他是太子,也是他精力旺盛的秘诀。

  前方烟尘飘动,是派出去的游骑回报,已经离白马城不远。

  这个消息令士气一振,军队加快了步伐。

  平阳郡是晋州的州治,也是当年刘渊所建的匈奴汉国国都,在平阳城东北二十里处,当年魏太武帝拓跋焘讨伐赫连夏国,在这里刑白马祭天地筑城,白马城因此得名。

  在孝庄帝时期,晋州的州治与平阳郡的郡治都迁移至白马城,白马城就此成为晋州的真正治所。

  这座城池地处太原、河东要冲,扼守汾河谷地,控制着晋南至河东的交通要道,是山西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中心,也是蒲州被夺走后,齐国抵御西贼的第一线重镇,高殷要在此建立的平阳军镇,其实也可以叫做白马军镇。

  大军来到白马城下,只见白马城矗立于河东平原之上,城墙高耸,城门厚重,城楼高耸,透出一股森严之气。远处的山峦如屏,将白马城环抱其中,仿佛一座天然的屏障。

  城内守军早已得知消息,但还是等到太子率军亲至,确认了身份才敢打开城门,晋州刺史麴珍亲自出城迎接,扶着高殷下马。

  大军入城后,会在此处休整数日,这个时间是很灵活的,可以等到斛律光会合,也可以先自己往前探索。

  高殷肯定不会坐着等斛律光,他上前线又不是来打卡玩乐的,不立足军功,也难控制手下兵将。

  因此整顿完了兵马,他给了将领们一个时辰的休息时间,随后就要到白马城都督府内议事。

  堂内挂着至尊所赐的斧钺,高殷又是太子,因此无人可以冒犯他的权威,以他为领导,研究军队的进兵路线。

  河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四通八达,关联着黄河重要津渡、汾水道口、闻喜隘口、晋南与豫北的通道,军事价值极高。

  控制住了河东,进可西出关中,南下河洛,北抵晋阳,退可凭优越地势防守,是齐国的生死线,唐朝龙兴之地,五代十国时期据有此地的军阀往往容易觉得冷,得穿件黄衣服。

  且河东靠近北方草原政权,时不时邻里爆发些小摩擦,使得当地人久经历练,民风彪悍,是非常好的兵源地,从汉朝打匈奴开始,河东就涌现出了关羽、张辽、徐晃等猛人,尉迟孟都等将领也都出自河东,来到这真就跟回家一样。

  晋阳除了是高欢的霸府和鲜卑勋贵的重镇,也是商业贸易非常发达的城市,此时已经有粟特人沿着丝绸之路前往周、齐贸易,晋阳就是他们在齐国势力内的主要聚集地。齐国历代重臣如高隆之、段韶的门庭前时常站满粟特富商,到了唐朝,这些人就被称为“昭武九姓”。

  正因为吃到了丝绸之路的福利,晋阳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才得以摆脱邺都皇权对他们的经济控制,在军事上保持了独立性。

  而白马城就在晋阳和长安的中端路段上,比晋阳更危险,当然也就更接近这些兵源与商贸路线,在这里发展,就等于截了晋阳的胡,晋阳想不衰弱都不行。

  某种意义上,高殷正在复刻当年刘渊的路线,一个是打着汉旗的匈奴皇帝,一个是打着八旗的汉人太子。

  当然,这样也非常容易把平阳搞成新晋阳,因此这个地方,不是高殷本人,就必须是极具才能,又是高殷完全信赖倚重的将领来把守。

  此时这种将领只有一个,高孝瓘,可他太好用了,高殷舍不得放手,只能希望在这次的战争里锻炼出一批干将。

  发展的基础是稳定,想要打造新军镇,就要先把周围的敌军摆平,至少让他们不得骚扰。

  在沙苑之战后,周国夺取了全部的河东领土,而之后的河桥之战,高欢发动军事反扑,也夺回了部分领地。

  宇文泰战败,被迫放弃汾水以北,修筑玉璧城,高欢二攻玉璧不下,双方与齐国隔着汾水展开对峙,之后的版图基本固定。

  高殷想要攻打周国的领地,主要就是三个方向,一个是越横岭关、过阳胡城,经过太行八陉第一陉的轵关陉,选择入河内郡南渡孟津港口抵达洛阳地区,但如果是这条路线,他就不会到白马城。

  另一条是向西渡江到临晋关,进入渭北经陆路抵达长安,但蒲州在周人手上,所以这条道路不行,除非一路打过去。

  所以只剩下第三条了,就是在这里攻略玉壁。

  “啥?!我们打玉璧?”

  高延宗听到都懵了,帐中诸将也都面面相觑。

  玉壁对齐人的意义,就像昆阳对新莽,赤壁对曹魏,泗水对前秦,是那种半夜醒了都要抽自己两巴掌的噩梦。

  高欢第二次攻打玉壁的人马足足有二十万,而现在的齐国全力压榨,可以调动的军队可以超过五十万,但哪怕让高洋自己上,晋阳所有勋将都鼎力支持,举国之力都不敢说能打下玉壁,实在是心理阴影太大了。

  “是不是很大胆?”高殷笑着说:“但玉壁也是人守的,总有攻克的方法,只要能拿下,我们就是齐国最强的军将!”

第163章 玉壁

  即便高殷这么说,那可是玉壁啊!很多人还是没有信心。

  “当然,我也不是说现在就拿下,要做好规划。”

  这是白马军镇的终极目标,拿下蒲阪或者玉壁,重新转守为攻。

  此前攻打河东有两条路,一条是闻喜路线,从汾曲直接南下,经过闻喜隘口穿过峨嵋台地到达涑水上游,顺流进入河东腹地。但这条路线地形复杂,道路崎岖,兵力不易展开,粮草运输也非常困难,容易受到阻击,附近的豪强也对齐国不友好,二十一年前东魏就打算从这儿进军,硬是被当地豪强打败,连正平郡、也就是东雍州都丢失了。

  虽然不是进攻的主要途径,不过高殷也可以攻打它,将正平郡拿回来。

  第二条路线才是主要的,即从汾曲过稷山县到达龙门,然后渡过汾水,沿黄河东岸南下,经汾阴进入东雍州、河东郡的腹地。

  这样有两个好处,一个是与船队同行,水陆并进,便于运输补给;第二个是交通运达,军队到了龙门,就会有两条分支路线,一条是西渡夏阳,进入渭北平原;另一条是南下蒲阪,从而进入关中。

  敌军不容易探知主力方向,就可以令其分兵,或产生猜疑,高欢两次走的都是这个路线。

  这样不利于西魏守城,且当时西魏被打得大败,兵力不足,因此王思政才建议,将防御重点放在汾水以南的玉壁,不再争夺东雍州。

  于是宇文泰在稷山县南边十二里,临近汾水南岸渡口的地方建造了玉璧城,雄踞在峨嵋源的断裂高原上,天生的壁垒,令高王铩羽而归。

  它的第一个重要意义是打坏了齐人的心态,后续反攻皆无功而返,加上齐国政治混乱,导致齐人在河东的防务渐渐懈怠,之后为默默发展的周国所趁。

  第二个意义在于发展了一系列的坞壁群。就如同人总会组建小团体,小团体也会有一个领袖一样,合格的大城市都会在周围依附着坞壁与庄园,后期隔河相对,陷入胶着,双方就以玉壁为核心,建造了一个拱卫它的庞大坞壁群。

  玉壁本身就是一个超大的坞壁,周国所拥有的是文侯镇、龙头壁、龙门城、姚襄城、白亭城、郭荣城、石殿城、倚梯城、服秦城、姚岳城、郝壁,以及达奚武一个人就建造了的柏壁、乐昌城、胡营城、新城。

  齐国当然也有许多,但数量上比不过周国,此时周国主要是防御,齐国负责进攻,互相玩塔防游戏,周国的塔肯定是多过齐国的。

  这次斛律光出征,一部分的目标就是拔除这些坞壁,也是齐国建立到现在,周齐最常见的战争互动。

  高欢之所以急着打玉壁,还要带二十万的大军,是因为这二十万根本就不是为了打玉壁,而是为了深入关中和宇文泰决战,一局定天下。

  历史上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输的很惨。

  二十万大军进入关中,一定要保证粮道畅通,不然就全部饿死在关内,所以高欢只能强攻玉壁,因为玉壁临近汾水南岸渡口,如果贸然进军,大军的后勤运输被韦孝宽卡住,到时候马谡就人称小高欢了。

  所以这样的城池,最好的攻略法就是根本不和它打。

  元英、蒙哥、陈友谅的例子都告诉高殷,死磕坚城没有好下场,打输了灰溜溜地带兵回家还算运气好的,万一被敌军逮到机会出城一通狂杀,自己就直接交代在这了。

  反正高殷也不是要和宇文毓决战,一战平周国什么的,只是来刷资历,所以干脆反手在汾水以北建立一个同样的城池,是为反向玉壁,让周人也打不过来。

  然后执行卢叔虎的平西策,一步步吃掉它周边的地,勾引周国的人马出来决战,用蒙古和满清战法奠定野战优势,一点点磨死他们。

  所以打玉壁,根本不能急,反而要慢,要沉住气,越慢越好。

  论国力,是齐国为优,拖得越久,白马镇挣得就越多,反复和周国拉锯,高殷部下刷的官爵等级与指挥能力也会水涨船高。

  重要的是让太子的人拔城,交给晋阳的人去守,守不住就是他们的责任,这样政治上他们就会稳步获取功勋,形成一个稳定的军功利益集团。

  而后在白马城进行第二次扩军,大肆发展丝路贸易,缔造高殷的国中之国,小半年就能有模有样了。

  作为穿越者,高殷太清楚宇文护对周国的作用了,他就是一个限制器,保证了周国下限的同时,也禁锢了周国的上限,就和他这里的晋阳勋贵一样,只要宇文护还在,周国始终抬不起头来。

  而宇文毓能活到明年,宇文邕成为第三个周帝,之后再过十二年,宇文邕才会按照历史轨迹杀死宇文护——到时候高殷肯定不会坐视他亲爱的护子哥被杀。

  何况高殷怎么可能会让周国再存在十三年呢?

  “我有秘法,可营造先进工事,较之献武攻城,更加有利,只是需要时间来打造。”

  高殷放出话来,这三年他要发动穿越者的惊世智慧,搞出一批神兵利器,让玉壁尝一尝什么叫做降维打击。

  “三年。”高殷举起手指:“一年之内,我们就要让淮南屯起足够的粮食;第二年,就要建立起第二个玉壁,拔掉它周围大大小小的坞壁;第三年,我们就跟玉壁城决战,不打破这块臭龟壳,我们就不还朝。”

  听到太子要在这里死磕三年,众将心中一凛,感觉沉重的同时,隐约又有些兴奋。

  太子到目前为止,都是言出必践。

  也许真的能打下玉壁?即便不能……

  “所有抓获的西贼俘虏与战利品,都由统领进行分配,七成归于本队。”

  众将闻言,大吃一惊。

  因为周齐两国将领的重要收入来源,一个是设卡贪污,一个是抢劫,还有一个就是夺取战利品。

  按正常来说,战利品会分成三份,一份交给军队上官,另一份交给朝廷,最后一份才是自己分配。

  高殷的意思,就是朝廷的照交,但给军队上官的那份就不要了,自己留着吧,留够朝廷的,其他全都是自己的。

  从这一刻开始,将领们留在白马就有了意义,哪怕最终打不下玉壁,但只要成功刷了军功、俘虏了他国的士民,他们的实力就得到补充。

  而高殷也不可能亏了军队的开支,这一部分全都由他自己承担。

  许多将领感动得泪都要下来了,别的不说,光是这个分赃……分配的方式就非常有气度,等于高殷自掏腰包养军。

首节 上一节 86/2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