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家父文宣帝 第267节

  “我想,兰陵王的意思是这样:不如就将这个消息散播出去,言突厥与至尊联姻,派出援兵,专在漠西等候,这样,库莫奚的军队就不敢深入齐境,只能在乐良郡、鸡鸣山、秃黎山这几个地方打转,彼等要么撤军,寸米未得,要么就寻求与我军主力决战,击溃我等后再行劫掠,若彼乃大国,则当行后途,但库莫奚不过是北狄小族,寇略尚有胆色,与大国上兵交战则无自信,自会退兵。”

  宇文邕出列,讲述完毕后朝兰陵王微微行礼:“不知邕是否领略到兰陵王的一二深意?”

第477章 布局

  分析得头头是道,高长恭点点头,看起来这位鲁国公不是泛泛之辈,至少能在纸上谈些兵。

  他更佩服的是宇文邕的心理,自己亲自做了俘虏,还能认真地替齐国军队筹谋,难怪至尊高看他一眼。

  不过大齐的军议,注定没有宇文氏太多的机会,宇文邕倒也知趣,一个闪身退至众人身后。

  “无论如何,敌军入境,边军必定燃起烽火台预警,我军就能第一时间知晓库莫奚的位置。”

  高殷说着:“所以先派传令兵去通知戍边部队,让他们做好预警。”

  高洋留下的勇猛部队其实共是两支,一支是鲜卑人中的百保鲜卑,组织成骑兵,以进攻为主,另一支则是采集汉人中的精锐,合称“勇士”,以防守为主,分配到边境去守御城池防线,此前贺荣义所率领的就是勇士军。

  这样的军队不像后世的宋朝明朝那些废物边军,还保持着强大的战力和警惕心,高殷再派人去提醒,那么大概就没有问题,若是出现未预警便有库莫奚人已经攻入关的事情发生,那只能说这一世的库莫奚部落中有着蹋顿、轲比能一样的强人,整理出了一支强军。

  那就更得击溃了,不能给这种异族英雄崛起的机会。

  陈山提伸手,指着地图上的松山:“臣以为,当先派一队骑兵为先锋占据松山,其地势险要,是控扼当地咽喉的要道,若我军得之,可居高临下窥探奚贼之动向,又能在关键时刻横截大路,封锁库莫奚的退路,将他们逼去。”

  这其实就是提前了一千多年的松锦之战,那时是清帝皇太极率十一万清军与明朝兵部尚书洪承畴的十三万明军展开决战,而此刻是齐帝率领七万齐军围剿库莫奚二部落的两万人,规模小了很多,同时高殷兼具兵众之多、兵甲之利、关内地形便宜等多项优势,打库莫奚还是十拿九稳的。

  “的确,其地大山北峙,巨海南侵,高岭东环,石河西绕,诚是天造地设、易守难攻之地,若夺取此山,则辽西走廊无忧,步卒可依托山势列阵防守,骑卒也可居高临下冲击奚军。”

  狄湛跟着发表意见:“反之,若松山被奚贼占据,则保障其撤退通道畅通无阻,甚至以此山为据点抵抗我军,虽说也不是不能围着他们打,但终究是多余的损失。”

  “那事不宜迟,今夜就当调拨五千精卒去占领松山。”高殷点起将领:“高舍洛、和卜罗、利叱乙,你们三人各率一统,趁夜行军,将松山拿下。”

  “喏!!!”

  三将齐应,待高殷写下调令盖印,便领命调兵去了。

  趁夜行军虽然艰难,但对高殷麾下的齐军来说并非做不到。虽然有夜盲症一说,不过那多是营养不足所造成的后天性夜盲,一个成年人正常锻炼,补足营养,就很少有夜盲的状况。况且这是在齐国自己的境内,有熟悉地形的向导、可以走官道,行军的短板又被弥补了一部份,反倒是库莫奚人,带着劫掠的资财和俘虏,别说还没攻关,哪怕已经打下了、进入了齐境,夜晚也多半不会在齐境内四处乱窜,等到白日才开始行进。

  现在抢的就是这点时间,自然要多加利用,现在辛苦一些,将来就轻松很多了。

  “古之良将,必先察山川之势,谙天时之变,明士气之盛衰。每临战阵,辄能因形就势,分割战场,以众击寡,转弱为强。”

  战争说白了就是赛马游戏,要用上等马击杀对方的中下等马,所以优秀的将领会根据形势分割战场,将强大的敌军切成一块块,然后安排有利于自身的地形和条件,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流氓局面,打出局部优势后,便将优势迅速扩大到全局,官渡、赤壁、淝水等战役都是这么完成的,看上去袁曹秦三军都比敌人强,但在局部战役上,他们是失败者,战争牵一发而动全身,迅速溃完了全局。

  高殷侃侃而谈道:“此时天时地利都捏在我军手中,没有理由不能围剿这支奚贼,奚人远来,无非图利,可在孝瓘那道流言的基础上继续延展,称齐军击溃库莫奚一部,信心大涨,与突厥合兵攻入松漠,寻库莫奚牙庭,于边关则多运钱粮,修筑锦州城、大兴城、和龙城等防线。”

  这就是用钱粮来钓奚贼,若是这些钱粮转化为长城边墙与堡寨壁垒,那么三五年之内,库莫奚都不用想南下了,光是啃这儿就够他们吃一壶。

  “如此一来,彼等惊惧,则会撤军,我军便出黑水关追击其后,一举破之,奚贼势必不能提防;若其不撤,则是贪心大胜,觉得松漠深处非自己本部,反倒能趁此机会劫掠我国筑城的钱粮,则恰好撞上我军在松山、大兴附近设下的埋伏,被我军的铁网阵割成烂肉堆。”

  尉迟孟都等将领点头,如若能骗走库莫奚,至少能让今年的辽东不会被劫掠,保住了经济,之后还能组织队伍出关与库莫奚交战,以齐军的战力,不论是正面的遭遇战、甚至是被伏击,齐军都不是很害怕。

  这就是百保鲜卑所提供的强大自信。

  众将就着高殷的战略布局开始讨论,最终决定中军以每日七十里的速度朝和龙城前进,分驻各地城卡,而除了派去松山抢占地形的精骑外,还会有一队百保鲜卑以最快速度前往黑水关,先与库莫奚进行接触。

  “此先锋之将,非兰陵王莫属。”

  高殷手指高长恭,高长恭抬头挺胸,其余将领并无异议,无论是稷山之战还是常山王事变,兰陵王的能力和忠诚都有目共睹。

  “然后就是朕,朕当亲率一军,走营丘一道。”

  这话一出,诸将大惊失色,极言不可:“至尊岂可亲临险地!”

  有趣的是,在军议中表示否定的将领,反倒是与高殷不熟、或刚刚提拔的新将,那些了解高殷脾性的老将却沉默寡言起来。

  一方面是他们知道,至尊在这些事情上的决议,他们改变不了,二则是因为,他们也希望有一个强大的皇帝带领他们取得胜利。

  只有这样,才能驱散高演之死的阴霾、让世人对年幼的高殷有所改观,同时也给将领们提供一层自信。

  至少至尊和自己在一起战斗。

  南北朝是帝王频出的年代,也是君威碎裂,需要重新建构一统军权的年代,不善战的帝王,最后只会被最骁勇的将领所控制,萧衍和侯景就是最好的例子。

  新附的将领们苦劝不动,机灵的见到多位老将不发一言,便渐渐息声,最后兰陵王轻咳一声,由他为诸将做最后一劝:“兵家凶事,至尊不宜轻涉,臣等愿赴汤蹈火,还请至尊静候捷报。”

  “汝直去黑水关,更可能与奚贼遭遇,而朕走营丘道,非得是库莫奚已经攻关入城,才会遇险,比起汝来,已安全许多。事后的战报,哪有现场看见的成败快意?若连库莫奚,朕都不能亲征,那此次出来的意义又是什么?将来如何讨西灭陈?”

  “朕意已决,不亲破奚贼,绝不退兵!”

  高殷负手而立,袍袖翻飞,显出决绝之意。

第478章 分兵

  高延宗一脸便秘之色,只因他身边跟着的是奚旗旗主那律。

  奚旗有五千之众,除却本部的一千奚人,还有两千的鲜卑人,以及冷口关立功的汉人勇士等两千汉人,贺荣义就入了奚旗,成为一名队主。除了他外,整支旗中还有三个都统,那律自己能完全掌控的只有一统,其余两都统暗中受高延宗管控,这也是为了监视那律。

  想让这种中山狼无法猖狂,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给他得志的机会,牢牢捏在手中。

  高延宗知道这一点,因此他才难受,因为不会让那律有决定战场胜负的机会,这就代表着不可能自己这方兵马压上决战战场,否则对那律的控制松弛,给他机会逃遁,那就是他的责任了。

  虽然能理解至尊的想法,他想自己多刷些军功,也知道至尊更信四兄,好吧,四兄的确更讨他喜欢……但高延宗隐约有着错觉,至尊似乎不是特别想让自己立功。

  高延宗摇摇头,尽力驱散这种不尊敬的想法。

  他招呼翻译过来,轻声说:“你去告诉那律,就说我是至尊的堂兄,也很受看重。”

  翻译连连点头,拨马转到那律身边,朝他耳语,四十岁出头的那律穿上中原的官服,像是一个只长得有点怪的中原文士,此刻转过头来,对着高延宗微笑。

  十一月十四日,在附近的戍所中略作修整后,高殷与高长恭便各自率领队伍出发,高长恭所带的人数偏少,是两千百保鲜卑,有李秀、叱于苟生、綦连延长、雷显和、纥奚永安等将,而高殷则带着三千之数,更有娥永乐、尉迟孟都、秦方太、武居常、狄湛等知名汉将之祖,可以说是全明星阵容,可惜只有高殷自己知道这点。

  他惟一不知道的,就是自己还能怎么输了。

  行军苦闷,又要受着刮骨的寒刀,即便是齐军也颇感难耐,也就是百保鲜卑乃当世最强之骑兵,又携带了足够的干粮与酒水,保证消耗的体力能得到补给,因此依然能保持着每日八十里的极快速度朝营丘行进。

  话分两头,库莫奚这边的两个部落首领就比较惨了,他们即便合兵,也互相提防一手,这是独立生存的部落本色,没有这份防范心理,早就被吃干抹净了;可越是这样,在组织度上就有所不足,如果两部同时并进,能更早一日抵达黑水关,如今却在黑水关前三十里止步,因为他们收到了一个新消息:契箇部已被打败,大部被俘虏。

  “你说什么?!”

  斥候被阿鹿桓的大手抓起,直把他捏得喘不过气,他咳着嗽,一字字咬出话语:“我、我们也是第三天才知道的,知道便立刻回报了!”

  “契箇部在我族中也不弱,要说打败他,得需要我们三部一起合力,或者我们和阿会氏联手,怎么就这么灭了?你们在说什么胡话?”

  话是这么说,莫贺弗的俟斤阿鹿桓已经相信了,只是这让他难以接受:英雄天子真的死了吗?别是骗他们的吧?

  援兵来得快也就罢了,还来得这么强,莫非齐军对此早有预料?

  阿鹿桓摇摇头,无论如何,现在都是他们入侵齐国的大好时机,突厥不敢招惹,而且已经不可信赖,若是再给中原皇帝喘息的机会,将来受到威胁的,就会是他们。

  无非是为自己的生存而挣扎而已!

  但此刻,齐军的强大如同铁幕,横贯在辱纥主和莫贺弗两部的心头,让阿鹿桓忍不住打起退堂鼓。

  为了掩饰这点,阿鹿桓继续追问:“战斗持续了几日?”

  斥候思考着怎样说才不会让俟斤生气:“契箇部已经攻关三日,第四日被齐军从后方突袭,他们的俟斤失踪,想是没有逃掉,已经做了齐军的俘虏,或是被斩杀。”

  “那就好。”阿鹿桓略微松了口气,那律那家伙应该不至于投降齐军,否则他们两部的兵力,就给齐军交了底。

  “阿鹿桓!阿鹿桓!”

  帐外传来嘈杂之声,阿鹿桓连忙跃马出营,见到胡剌和乌维带着一队亲卫在营外,就知道事情不妙。

  “我正想去找你们呢!”阿鹿桓才刚开口,乌维就大手一挥:“别说废话了,契箇部大败,你知道了么?”

  阿鹿桓点点头:“攻齐之事,还要再多想想。”

  “想什么!”乌维有些暴躁,他们已经下了决定,不愿意在此止步:“不入齐抢掠,今年如何过冬?与其在大漠里饿死,还不如就在这里战死!”

  “齐军是偷袭了契箇部才获胜的,我二部合力,未必就会输!”

  阿鹿桓欲言又止,胡剌突然来了一句:“这么迟钝,你是不想打了?”

  自己的部下都在身边,阿鹿桓不想显示出软弱:“既然如此,我就跟着你们全力强攻齐国长城,你们出多少兵,我也出多少!”

  这下轮到乌维语噎,他们是想抢东西,不是真打算送死。

  “不如这样。”

  胡剌双手抱胸,缓缓说:“有几个契箇部的人告诉我一个消息,齐军打算再修几个城池,加固长城防线,如果让他们修成,我们以后的日子就更加难过。”

  阿鹿桓听了,摇头叹息。

  “可筑城是要钱、粮的,还有大量的人力。”

  阿鹿桓猛然抬头,双目放光:“你是说……”

  “对,现在我们二部必须联合,否则就要被齐军击破,但契箇部既然战败,这支齐军就也不弱,我们联合即便能胜,也是惨胜。”

  “所以我有一个计划,一部在长城攻关,吸引齐军主力,另一部则绕过渝水去寇略齐境,得到的钱粮,我们对半分。”

  阿鹿桓颇为心动,但对这个比例不满意:“哪部攻关?”

  “我们。”

  “好!所得的钱粮,你们分四份,毕竟我部深入齐境,十分危险……”

  “你不同意,我们这就回大漠!”

  胡剌毫不拖沓,掉头就往回走,阿鹿桓急忙拦下:“行,对半就对半!”

  “没让你拿四份就不错了。”胡剌瞪了他一眼:“在长城攻关,可能与齐军交战的是我们!”

  “呵,你们若是提前走了,那我们莫贺弗也许就步契箇的后尘了!”

  阿鹿桓盯着胡剌:“若你们背弃神义,我一定会请天神诅咒你们,哪怕我莫贺弗部死得只剩一个人,也会去找阿会氏,让他们为我们做主!”

  胡剌点点头:“那就动身吧?”

  两万胡骑就此分道扬镳,加上各自带的奚车和俘虏、妇孺队伍,近四万人各自分作两团,从辱纥主部又分出三千胡骑,由乌维率领,对黑水关发起进攻。

第479章 大族

  “继续攻关!明日,我就要进入关内!”

  乌维驰马在关前怒喝,在他的喝令下,一名名库莫奚勇士手持兵刃驾梯攻城,杀声震天。

  鏖战三日,黑水关的齐国守军也已经疲惫不堪,在库莫奚五部中,辱纥主部是最好战喜略,也是阿会氏之下的第一部,其军装和战力远胜于契箇部,即便只有三千人,攻打仅有五百人的黑水关也绰绰有余。

  “援军呢?何日才能抵达!”

  黑水关守将张兴焦躁不安,前日冷口关大破奚贼的消息已经传到了这边,还让他颇为振奋,以为今年奚贼会望风而遁,不敢再入侵,谁曾想反倒引来了更激烈的攻击。

  “烽火已经点燃,其余守关必已知晓,不数日便会有戍将支援,还请镇将放心。”

  副将周苗这么说着,他心里也是没底,只能大致这么猜测。因为若是放奚人入城,这辽西和营州之地将会便遭兵祸,他们这关必遭贬职、流放乃至杀头,那些戍所也难以讨好,奚贼必然四处劫掠,同样搅扰得他们不得安宁;且镇守在此处的将士也有不少是本地人,乡土被劫,他们也接受不了。

  “还数日?只怕明后日,这关便要破了,来再多人也是为我等收尸!”

  周苗便道:“既如此,何不征调本地大族帮忙守御?”

  “这……”张兴有略迟疑起来,因为先帝并不喜欢让他们征调本地大族帮忙守城,这样显得朝廷无能,且还要为豪族们请功,当初六镇就是这样乱起来,天柱大将军就是如此壮大的,当然要防着这一点。

  “请他们有什么用?”张兴这么说,却让周苗听出来动摇的意思,急忙说:“眼下奚贼连日急攻,数日下来,黑水关已摇摇欲坠,难以支撑,不可久守。若不图近援,当谋后路。”

  无论如何,什么代价都比不上关卡被破,张兴最终还是点点头:“那赶紧派人去请耿子谷和冯子涣。”

  “喏!”

首节 上一节 267/2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