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家父文宣帝 第22节

  高洋意识到自己失态了,沉默片刻,才改抓为抚摸,安抚高殷的情绪。

  “你做得好。”

  高殷可没有一点被夸赞的喜悦,他刚刚确实感受到高洋的怒火。

  高洋斥退随从,看着高殷的眼睛,神色严肃:“你年未弱冠,居然能思虑国家大事,而且真的可行,我……颇有些感慨。”

  高洋说着,忽然泪流满面:“莫非我们高氏,真的能克拔周国?”

  从继位开始,高洋就不断面临国家内部的压力,要平衡各方的利益,作为头狼不能独自吃完肉,也不能令各狼吃肉做大。

  高洋的疯癫,既是本性残暴,也是过激的发泄,被囚禁在天子之位的独特反抗,只是这种狠毒的反抗注定会付出许多代价。

  他甚至不小心说出了心里话,称呼西贼为周国。

  高洋的心中其实已经预感到了,齐国已经卡在了一个尴尬的处境,爬不回魏时的巅峰,周国根基已立,即便再像父祖那样发动灭国级别的大战,也是徒劳无功,只会损耗齐国的元气。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洪水的咆哮荡至耳旁,既然无法逃避灭亡,那临死前纵情享乐、极尽疯狂,又有何不可?

  反正不只是他的儿子,齐国这条船上的所有人注定会陪葬。

  但是命运的洪流于此刻分流,在高殷身上,高洋似乎看到了一张聪慧狡黠的笑脸。

  父亲高欢曾经对他说过:“此儿意识过吾。”

  而现在,高洋万分确定,眼前的这个孩子,意识还在他之上。

  “安德就也跟随你吧。”

  高洋另起一诏,将宝爱的高延宗也调到高殷麾下。

  “……多谢父皇。”

  高殷有些奇怪,不过达成了最初来的目的,他没意见。

  想了想,高殷壮着胆子,开口询问:“不知上党、永安二王……”

  “这不是你当问的事!”

  高洋顿时露出怒容,刚刚涌出的好心情一扫而空。

  高殷连忙下拜,请求宽恕。

  见这个孩子委屈的模样,高洋也不是没有触动,他沉思片刻,说:“后日,你去合水寺,替朕供养释尊如来佛舍利。”

  天城山修定寺,原本是邺城僧人张猛之禅居之所,太和十七年,北魏孝文帝狩猎于天城山,于是初立天城寺。

  高洋登基后,以山有二水合流,更其名为合水寺。

  二十年后,周军灭齐,周武帝宇文邕入邺城,在原先的齐国境内推行禁佛之令,北方寺像几乎灭绝,僧众多逃奔江南,合水寺也被周国焚毁。

  然而武帝死后,宣帝、静帝先后继位,佛法又兴,由于周武帝曾灭佛,故僧人对周帝非常失望。

  恰逢杨坚篡夺周权,建立隋国,于是僧人们选择放弃旧周,下注新隋,新生之隋能迅速稳定,僧众们活跃的政治投资不能说是决定性因素,也可以说是一个重要条件。

  因此杨坚篡位后普诏天下,全面支持和复兴佛教,开皇三年十月下敕修理合水寺,度人配住,并改其名为修定寺。

  此时这座寺庙还是合水寺,不仅是大齐最尊贵的皇家寺庙,也是法上法师长期经营的寺院。

  法上,是从旧魏到现齐,高王治下的最高佛教领袖,师承高僧慧光,统领关东众僧数十年。当初高澄名义上还是魏国的臣子,因此就连高澄都要奏请法上入邺城,拜法上为昭玄沙门都维那,居大定国寺而充道首。

  高洋登基后,更是对法上“事之如佛”,任命法上为昭玄寺大统。

  昭玄寺掌管佛教,法上的大统职务相当于齐国佛教事务局局长,“昭玄一曹纯掌僧录,令史员置五十许人,所部僧尼二百余万”,而法上“纲领将四十年”。

  某种意义上来说,法上就是齐国官方允许的拥有封地和两百万人口的现实佛王,之所以对其如此宽容,是因为高洋不得不利用佛教来塑造神性,弥补自身的合法性。

  早在东魏时代,僧人们就为高欢作势,制造“佛图入海”、“东海出天子”等谶言附会王朝盛衰,宣扬高齐将取代元魏,为高欢的神圣性张目。

  这一举动在民间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经历各方战乱,底层人民接受了宗教的洗礼,接受佛教的同时,该接受高王统治的理念同样深入人心。

  因此高洋登基不过三个月,就巡幸天城山,“礼谒法师,进受菩萨戒,布发于地,令师践之”,借助佛教的力量,宣示自己为转轮王转世。

  这一套在这个时代非常流行,南方的萧衍四次舍身同泰寺,就是为了标榜自己为转轮圣王,“似阿输迦(阿育王),而且或以之自比也”。

  朝臣前后四次出资四亿钱将萧衍赎回,之后的陈霸先也有样学样,同样在同泰寺出家。

  时至今日,齐国天子高洋在官方层面上被视为转轮王,是一种从齐国高层到底层民众的普遍认知。去年,高殷的长史高睿就在定国寺的石碑上歌颂:“属大齐之驭九有,累圣重规,羲轩之流,炎昊之辈,出东震,握北斗,击玉鼓,转金轮。”

  就连高欢和高澄都一样是转轮王的化身,高欢唱完敕勒歌死去后,明明在邺城西边有一座属于他的义平陵,但那儿只是虚葬,高澄命人偷偷开凿成安鼓山石窟佛寺旁边的洞穴,作为高欢真正的埋骨地。

  等高洋上位,又开凿了北响堂山三石窟,中间的释迦洞对应高欢,刻经洞对应高澄,大佛洞对应高洋自己,以佛教转轮王的做法安葬先君,达到一家子对应佛教圣君转轮王的政治目的。

  所以在齐国,虽然和佛教关系好的不一定能登上皇位,但和僧人关系不好的,就一定不是转轮王,皇位岌岌可危。

  高洋让高殷去合水寺,是向高殷开放了某些隐秘的政治资源,让高殷镀金。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高殷拜谢:“孩儿谨遵圣命,必张我大齐之君家传天帝之尊、世祚轮王之贵。”

  高洋忍不住微笑,这个孩子果然知道其中的奥妙。

第41章 窦泰

  今天聊的内容有够厚重,甚至可以说能改变未来齐国的格局,因此高洋的精神也随之紧绷了一段时间,哪怕不到一个时辰,也让高洋足够乏力了。

  他摆摆手,打了个呵欠:“你去做罢,晚些时候回来宫中参宴,关于你的婚事,我要和汝母以及太后聊一聊。”

  高殷心领神会:“那孩儿便告退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娥永乐已经出现在了附近。

  高洋对其点点头,娥永乐便得到授意,一个身着精铠、皮肤黝黑、面容刚毅的男人跟随他出现。

  “牒云吐延,从今日开始,你就带一队人跟着太子。”

  “遵命。”

  牒云吐延向高殷行礼,等出了这地,在外等候的康虎儿见到高殷身边多了一些人,不禁略有诧异,牒云吐延朝他微微点头。

  太子这是更被至尊认可了。

  康虎儿颇感欣慰,太子地位稳固,而且有更多的人保护太子,自己的责任也就轻松了些。

  在回东宫的路上,牒云吐延主动朝太子搭话:“太子八日后,要在皇城北招揽军士?”

  高殷点头:“是有此事。”

  牒云吐延也是从六坊出来的,对此颇为上心,急忙笑着道:“我有几个兄弟,当初落了事儿,而今也想为国家效力。若是太子不嫌弃,我可引荐一二。”

  还在六坊的老兄弟们托人来说,太子有意在六坊再挑选士卒,大家都有意识地忽略了太子所谓的汉风,只要钱给到位,哪管是汉是鲜卑。

  但牒云吐延还是有点担忧的,至尊非常挑人,也不知道太子是不是学了这个风格,若是兄弟们被刷下来,自己也有些失了面子。

  高殷对这样的人情交际并不反感,这反而是一种好现象,在这些宫中宿卫来看自己也是值得下注的一方,身上牵绊的势力越多,自己就越安全。

  于是他点头:“列个名单给我。”

  牒云吐延大喜,连忙说:“六坊旧是宿卫,从那出来的兄弟们都是好手,哪怕至尊要选百人之将,都能从中择出我等三千人,足见精锐。当时有两个倒霉兄弟没赶上,一个是和卜罗,和叫羽破多郁的,这两个若是当时在,一定和某同列奉尊……他们在六坊中也颇有声名,只要太子得此二人,就不愁无人可用。”

  高殷记下了这两个名字,用鲜卑语说了一遍,倒是让牒云吐延颇感意外,对太子多了几分好感。

  高殷抬手,点来一个侍从耳语,那个侍从领命而去,不多时,拿出两件精致的挂饰。

  “这不是宫里做的,样式还不错,也值些价钱,让他们二人戴在身上,到时候我一眼就能看到。”

  牒云吐延忙不迭地收下,心下觉得太子想的就是周到,不愧是贵人。

  回到了东宫,头戴武弁、身穿绛色朝服的左卫坊率窦孝敬前来拜见高殷。

  窦孝敬是窦泰之子,当初窦泰被高欢网罗至麾下,娶了高欢妻子娄昭君的妹妹,作为高欢的妹夫受到信赖,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猛将。尔朱度律、尔朱仲远、尔朱兆将要联合讨伐高欢之时,窦泰献上反间计,令度律和仲远不战而返,帮助高欢打败了尔朱兆。

  之后尔朱兆多次劫掠,高欢设下圈套,扬言要讨伐尔朱兆却不行动,让尔朱兆放松警惕。而后高欢估摸着新年之时,尔朱兆会举行宴会,于是派遣窦泰率领精锐骑兵急袭。

  窦泰日夜行三百里,居然给他摸进了尔朱兆的庭院,正在大吃大喝的尔朱兆士兵看见窦泰等人宛如神兵天降,吓得失魂落魄,窦泰率军追赶到赤洪岭将其击溃,尔朱兆因此上吊。

  之后东魏建立,窦泰出任御史中尉,庶事咸理,内外肃然,百官敬畏。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高欢是刘备,那窦泰就是有关羽之才的糜芳,不仅是功臣,还是贵戚,是高氏集团的初代目京畿大都督,足见任重,只要他还活着,那鲜卑勋贵的领头人必然是窦泰,绝无他想。

  可惜窦泰也犯了一个所有男人都会犯的错误,他死了。

  这个错误还和宇文泰有关,二十二年前,高欢西征,命窦泰率军进入潼关,但中途遭到宇文泰的袭击全军覆没,窦泰无颜见高欢,愤慨之下自杀而死,一向卑鄙无耻老奸巨猾的高欢甚至罕见地发了一次癫,统领二十万兵马,仿若刘备附体一般开启了沙苑之战,为他的关羽报仇。

  窦孝敬就是这样一个男人的儿子,作为恩宠,高洋将窦孝敬任命为高殷的太子左卫坊率,负责护卫东宫的安全。

  不过高洋和高殷都不能像高欢信赖窦泰那样信赖窦孝敬,因为窦孝敬的母亲可是娄太后的妹妹,是太后插在东宫的一根刺,替太后监视着太子。

  高洋也曾想将其撤换,但娄昭君以窦泰为盾牌,力保窦孝敬的左卫坊率之位,除非高洋真要彻底否定窦泰对齐国的贡献,否则他还真拿小窦没办法——不是做不到,而是会牺牲更多,成本与收益不匹配。

  经常杀人的朋友都知道,杀人容易抛尸难,就是这个道理。

  也因此,给予窦孝敬官衔与恩荣已经足够了,实在是不能指望他为了高洋父子效忠,否则高洋也不必派康虎儿来贴身护卫高殷,反过来说,其实就是不信赖窦孝敬。

  历史上也确实如此,高洋登基后虽然去了窦泰墓前祭奠,但却没有其他的动作,反倒是娄太后支持的高演上位之后,才将窦泰配享高欢太庙。

  高殷出任大都督府,掌握额外的兵权也就罢了,而今还派了牒云吐延来,这让窦孝敬颇有些不自在,莫非太子疑我?

  汇报完了工作,窦孝敬忍不住发问:”太子,这些是……”

  “噢,是父皇调拨给我派差的人手,不入东宫,不劳你费心。他们要经常伴随我身侧,你就当做看不到就是了。”

  “既如此……臣下遵命。”

  窦孝敬唯唯诺诺而退,他虽然不是特别聪明的人,但也知道自己正在失势。

  要让自己率领的左卫坊看不见这些人,那他们不就比自己更亲近太子么?这样谁才是太子的护卫?

  太子开了大都督府治事,有都督府的人马是自然而然的。但按照宫里的规矩,这些人马不能进入宫中,太子在宫中主要依靠的还是他们左右卫坊。

  可看眼前之人的制服,他们是宫中宿卫,等级比东宫左右卫坊高得多,说明这是皇帝的决定,他当然不敢表露不满。

  高殷也觉得有些可惜,明明不是窦孝敬的错,但他一开始就站在了勋贵的阵营中,除非这个阵营消散,或者全面倒向高殷,否则高殷也没法使用这种成分不纯的臣子,“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像段韶、斛律金这种重量级的勋贵,是有资格重新选择站队、且双方都会欢迎的大股东,窦孝敬还没有这个资格。

  这些宿卫约有两百人,亲自安顿好了他们,高殷才回到自己的住所,时不时命人取些东西,又叫来匠夫,在殿内发出奇怪的声响,引得路过的牒云吐延大奇。

  “这贵人就是贵人,折腾的办法都和常人不一样啊。”

  好在太子没有天子那么暴戾,只是捣鼓东西而已,不捣鼓人。

第42章 凉风

  高殷睁开眼,眼前是华丽而陌生的屋顶。

  意识渐渐凝聚,高殷的思绪快速转动,张口问道:“我睡多久了?”

  “一个半时辰,酉时快过去了。”

  酉的本义是酒器,字形象装酒的坛子,引申为酒。

  下午五点到七点,太阳开始落山,古人日落而息,因此傍晚时分是人们忙碌了一天最疲惫的时候,也是享用最美味的晚饭之时。

  因为劳作而不能白日饮的酒,就在这时饮得最多,因此酉字也变成了指代这个时间段的时辰。

  酉时快过去,那就是要到七点了,高殷连忙起身,让仆从给自己穿衣,恰逢此时宫中派人传命,说是大家呼唤太子去昭阳殿。

  太极殿是齐国邺都皇宫的主殿,是一座面阔十三间、进深八间、中心部分长七间、深二间的巨大殿宇。

首节 上一节 22/2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