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旁人一样说自己的棺椁,即便是高洋,都觉得有些抽象,忍不住笑起来。
第330章 共谋
见高殷不敢说的样子,高洋再次大怒:“快说!别逼吾殴汝!”
“是之前派人探访的,和父皇相貌、身材相似的民人……当然,世间无人似父皇那样神爽英卓,他们都只有些许相似,于是需要的时候……”
这是高殷筹备组建辑事厂时,就已经在进行的事情,费时一年,终于完成。
在高殷准备计划的前一天,就命辑事厂的指挥将他们全部杀害,相似的部分做了标记,把它们装进酒坛里隐藏着。
之后只要高殷向高洋献酒,再找机会单独谈话,最后高洋酒醉,不省人事。
因为高洋经常酗酒,所以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即便对太子有所怀疑,也不敢公开质询。
当初高殷曾举荐过徐之才,因为他确实能够有效医治高洋,于是徐之才就这样成为高洋的近臣。
高殷又将徐之范收入府中,兄弟相貌相似,于是高殷这夜让人拖住徐之才,让徐之范顶替他老哥。
徐之范称高洋重疾,需要进行治疗,而后高殷便下令封锁消息,秘密让人将需要的药材带来。原本喝了那酒,寻常人都会大醉,何况是高洋这么衰弱的身体,徐之才的任务就是尽可能的让高洋别死。
高洋出事,禁军们都很焦虑,此时高殷主事,让他们守在外围,负责在这里监视的,就只有高洋和高殷都信赖的牒云吐延,以及娥永乐。
然而令两人出乎意料的是,太子的随从自酒坛中掏出一些人体组件,就开始旁若无人的工作起来。
“太子,您在干什么?!”
娥永乐发问,高殷面色神肃。
百保鲜卑对高洋是绝对忠诚的,哪怕高洋下一秒就会逝世,这一秒,高洋也对他们有绝对的指挥权。
“这是至尊的计划,我负责执行。”
君主本不需要回答这种问题,但高殷还不是娥永乐的君,还是稍微做了解释:“若不如此,恐有人作乱,晋阳有失,到时齐国将有内战。为了预防这一点,至尊和我做了计划。”
“至尊只是喝多了酒,数日就会醒来,不会有事。相信我,五日后,至尊将汝如闪电般归来。”
齐国的双核制度,此刻变成了高殷极佳的掩护,如果齐国是成熟的帝国,那么高殷在邺城正常登基就行了,但他终究要去晋阳,国情确实如此,而高洋的忧虑,百保鲜卑们一直非常清楚。
高殷将昏睡的高洋交给娥永乐等人,命人继续工作,此时将那些组件用针线拼接,再和衣服缝补在一起,通过衣冠与化妆,让他们融合成高洋。
牒云吐延、娥永乐看得一愣一愣,这下有两个至尊了。
“保护好父皇。如果他出了事,我拿你们是问。”
这既是威胁,也是信赖,高殷这极有底气的发号施令,让娥永乐等人没有反驳的念头,主要还是因为高洋平日的行为本就出格,而此刻太子有煞有介事,原本这段时间就是齐国最难熬的时候,各方蠢蠢欲动,大家都要为将来而做打算。
太子的举动也不像要学刘劭的样子,此刻高洋确实无事,高殷又将他交给自己保护,在这个基础上,高洋日渐宠爱的太子行事变得肆无忌惮,也是他们该理解的范围,只要不太出格,娥永乐就默许。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高殷和牒云吐延、娥永乐两人商议,他们负责保护高洋,而高殷则伪装出高洋已经驾崩的状态,但他绝对不会明确清晰的表示出来,至尊已经驾崩,其他人爱怎么猜,他管不着。
接着他以太子的名义发布命令,娥永乐配合他指挥领军府,高殷又带上了自己的大都督府军队,之后娥永乐跟随在高殷身边,牒云吐延则率领一部分禁军抄近道,提前将高洋带往晋阳,中途高殷将事务委托给高长恭、高孝珩等人,自己带领高睿、齐绍、陈山提等高洋的侍从率先离队,前去与牒云吐延会合。
后面发生的事情,高洋都知道了,他醒来后,高殷简要的向高洋说明情况,提交高湛不法以及逃窜的事情,高洋当机立断,选择先入晋阳处理高湛叛乱之事。
接待他们的是杜弼、白建、王士良,原本杜弼会被高洋杀死,是高殷提前将杜弼要了过来,放回晋阳。此时他们开启城门,暗中将至尊等人接入,也有足够的能量遮蔽住至尊的消息。
等到高湛入城,召集诸将入南宫,高洋也就开始行动,抓了高湛一个现行。
虽然是狠狠出了口恶气,但自己却成为这个家伙的工具,高洋心中的羞恼压抑不住。
禁军也居然相信他,联合起来摆布自己!
高洋可不想自己在最后时刻翻船,立刻下令让他们进来,准备将这两人斩杀。
高殷起身,按住了门:“不可。”
高洋一拳打过去,高殷伸手接过,这次抓住了,虽然很快被高洋的大力所甩开,但高殷又迅速爬起,重新抓住父皇的胳膊。
“这两人对至尊忠心耿耿,这次全部都是出自儿的谋划。”
高殷像是看不到高洋的怒火,执拗地说:“儿以为不如此,不能当众斩杀高湛,折煞太后的气焰,又恐至尊顾忌母子亲情,故出此下策。”
“都是儿的错,他们是为了至尊,为了晋阳不乱,才被儿胁迫的。”
“还请至尊饶恕。”
高洋抱着高殷一顿殴打,多是羞辱性质的打脸、抓头发,下手不重,高殷也就不反抗了,任高洋发泄怒火。
高洋却越打越气,自己还真不敢将这人怎么样了,刚杀了高湛,现在来到晋阳又是为了自己身后事做准备,自己若对他下狠手,那才真是疯了。
时间已经到了,自己走到了末路,正如当年大兄高澄一死,他的子嗣就被所有人放弃,注意力都集中在及时反应的自己身上。
“快刀斩乱麻。”
高殷一字一句说着:“是您教我的,您瞧,我这不是做得很好吗?”
高洋苦笑。
做得太出色了,让他感觉难受。
“若您气不过,咱们再下一纸诏书,将六叔也叫来晋阳。高湛已经死了,太后保护不了任何人,威望迅速下降,您若是想,咱们再把六叔也杀掉……”
“算了。”
高洋摆摆手,他知道高殷在说怪话哄自己呐。
都到这地步了,自己还能怎么办?也只能像个父亲一样将他原谅。
至少从结果来说还算是满意,弄死了九弟,让高洋心情很好。
闭目养神、自我消化了一阵,高洋猛然睁开眼:“孝瓘等人率领着大军,正在来的路上?”
高殷连连点头:“这也是为了给您造势,让您成为现世神皇呀。”
高洋有些被气笑了。
第331章 复活
“孩儿秘不发丧,因为您确实无事,但消息隐约传了出去,您想想,若那些以为您死了的人,发现您现身晋阳,还诛杀了长广王、扫平了他叛乱的阴谋,会作何感想呢?”
“皇天有召,令至尊飞升,然飞行皇帝眷怜世人,三日后再临人间,为兆民所计,摧破鼠王破坏佛国净土之谋。”
高殷跪拜,双手合十,虔诚道:“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人前显圣,您必为转轮圣王无疑。”
真会说啊。
看着高殷的小嘴吧砸吧砸,高洋听得发愣。
虽然高洋是个嗜杀没够的主,但这只是他个人的修行,从整个国家的广泛层面上来看,他还真是个佛王。
例如受菩萨戒、下诏断肉禁酒禁杀生,天保二年“放舍鹰鹞,去官畋渔”,七年以十五弟高洽去世为契机,“以肉为断慈,遂不复食”,天保八年下诏停止捞捕虾蟹蚬蛤,只能捕鱼,九年诏令只限仲冬一月的时节可以燎野,其他时候就不准用火了,以防止损杀昆虫草木。
总结起来,就是禁止杀生和吃肉,实行素食主义,某种意义而言,高洋是这个时代最强的动保和素食主义者,如果对高洋不怎么熟悉,光听这些政策,会觉得他的确是个宅心仁厚的主。
这其中的主要目的,当然是因为汉族作为中原共主的旗号,已经崩盘了,仅作为单一民族的称呼,就连刘裕这个铁血汉宗都不用汉字大旗,因为当初匈奴人刘渊已经用过,还消灭了西晋,把汉字给玩坏了;
而高氏又是汉人,不能和拓跋一样玩大鲜卑主义,因此退而求其次,转而用宗教信仰来弥合人心,这也是南北朝为什么都在搞佛教的原因——民族叙事撑不住了,北朝胡风重,南朝四篡和造反频繁,合法性都不高,佛教有千般坏处,但有一点好,就是稳固统治。
信仰会聚集起人群,人与人的交往便是政治,因此高洋持之以恒的崇佛,或者说正因为握有一定兵力加上崇佛设定,才让他不至于变成母亲的傀儡,始终保持着对抗能力。
仅仅给禁卫们分享资源,充其量也就是唐末一个节度使,那些节度使没能给牙兵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就会被杀死,换下一个能提供的;高洋与他们的不同,就在于分享现实利益的同时,利用国家力量将自己塑造成他们之中,乃至全天下最特别的“圣王转世”,保证自己的崇高地位,继而控制住这批军队。
而高殷说的一点没错,现在杀死娥永乐和牒云吐延,不仅会造成现实关系中百保鲜卑对高洋产生怀疑,而且也让高殷少了两个可以信赖的武官;
反之,顺从高殷的密谋,则可以为自己镀金身,成活佛。
如果再加上自己的身体因素,其实怎么选,很简单,只是高洋有些置气。
他很讨厌这种被玩弄于鼓掌之中的感觉。
兀自平息了一会儿心情,高洋闷闷不乐道:“算了,这次就饶恕他们。”
已经没有下次了。
父子二人都冒出这个想法,心中悲哀至极,又因为触底反弹,忍不住都笑起来,高殷磕头行礼:“感谢至尊宝训。”
高洋冷哼一声,他这段时间吃的东西已经很少,全靠酒撑着,如今已经到了冬天,他知道自己是撑不过的。
高湛是他这些天来唯一吃过的食物。
自邺城来的奔丧大军,明日才能抵达,高洋憔悴数日,又暴怒击杀了亲弟弟,情绪大起大落,现在冷静下来,只感觉无限疲倦。
匆匆交代了最后几句,高洋便招呼近侍,回宫内休息了,这就是为什么高殷还要带上齐绍等侍者。
将相有仆吏,帝王有臣民,上位者下达的命令也需要人去执行,他们的时间远比下人有价值,而下人的价值就是耗费自己的生命和青春拱卫主人。
相对的,没有臣子的王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一只匹夫,不能在同类中显示出尊贵来,那王号也无用。
贵人们身边的侍者都是侍奉多年,久经考验的老忠奴,贸然更换,就像斩杀了权力的触角,无论是重新择人还是培植忠诚和默契,都需要时间去磨合,从权力的角度来说,杀掉贵人身边的宫人,其实和杀死他们在政治上的生命无异。
就像是现在,谁又知道晋阳宫内有多少人死忠于太后呢?不任用自己的亲信,高洋不放心。
也是借着太子被刺杀,西河王因此而死这么过界的事情,高洋才发疯暴杀宣训宫的宫人,斩除娄昭君的触手,让高殷得以渗透宣训宫,从而给今日杀死高湛打定了基础。
储君的生命被威胁,高洋是有名的疯子,这两个条件缺少任何一环,高洋想这么报复太后都做不到,一定会被勋贵们拉偏架,最后大事化小、不了了之。
从因果报应来看,高洋杀死了石梅的姐姐,导致太后利用石梅杀死他的儿子,又引发了自己最宠爱的孩子被高殷利用,反过来被高洋所弑。
现在高湛的妻子将会得到历史上高洋一家倾覆的结局,兴许冥冥之中自有报应。
忽然一个想法冒出高殷的脑海:是否要收了高湛的王妃呢?
他摇摇头,现在不是想这些离谱事情的时候。
“让他们进来吧。”
高洋走了,高殷走到他的位置,端坐于上,稍微做了些布置,便向门外的侍者们下令。
今日所发生的事情,吓破了勋贵们的胆色,整理好了心情后,他们已经意识到天变了。
一是因为太子的强势,让至尊更有底气,二是太后在斗争中劣势,今日长广王被杀,就是明证。
太子明显是早就搜罗好了证据,或者说罗织好了罪名,今日之戮虽然残暴,却是至尊最依法治国的一次,这十条大恶之罪放下来,即便太后亲至,也必然废掉长广王的权力,圈禁起来。
现在更是死成无数块,活在众人的心里,安胃他们。
一想到刚刚发生的事,自己的肚子里就像是有长广王在乱爬,令他们忍不住作呕。
清醒后的他们虽然仍对太后保持一定的忠诚,但这种忠诚同样可以复制到太子身上去,至少,表面的功夫还是要做的。
此前探知的情报也让他们颇为忧虑:根据入城禁卫的消息,以及路途中送来的情报,邺都率领的军队总计有接近十万,剩下的还在源源不断赶来中,这么大的阵仗,向来只有讨伐西贼的大战才有。
据不可靠的消息称,太子的八旗清华甚至准备了攻城器械,而从斛律明月透露出的太子军队的只言片语来看,这种器械只怕不好惹,太子就是用他们一日攻破了龙头城。
第332章 晋阳
除此以外,在外交和经济上,晋阳也受困。
晋阳是北朝,特别是后期北朝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因为北魏早期的国都平城,是当时丝绸之路在东方的起终点,而晋阳是路线上重要的中转站。
而之后随着孝文帝汉化改革、迁都洛阳,平城随之衰弱,晋阳就吃上了这口时代红利,取而代之成为新节点。
丝绸之路主要有四条,其中北边的两条是经过阿尔泰山的草原路,以及从伊吾出发的居延路,两条路的终点都是吕布的老家九原郡,接着到拓跋鲜卑的老家盛乐,最后由平城进入晋阳。
南边的两条则是走柴达木盆地的吐谷浑路,以及通过河西走廊的敦煌张掖路线,但这两条路线为周国所阻遏,因此从这里进入齐国的商旅不多,不仅因为两国交战,被抓来杀鸡取卵骇猴的机会大,而且即便能过,贿赂守军将领所付出的资金就已经大大提高成本了,相比起来,还是走北方的路线更轻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