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家父文宣帝 第181节

第325章 笑谈

  远处又有一骑来报信,这次是长广王府管家胡万,他比鲜于世荣还神秘,附耳高湛,细说数息,高湛陡然色变。

  “怎么了?”

  大家都在讨论着要政变夺权的事情,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了,因此高湛不能单独走到一边去和管家细聊,不仅管家此刻前来,必定是重要之事,而且无论什么事情,你单独跑到一边,就是不信赖大伙儿,很容易让造反小团体产生猜疑链。

  因此高湛的脸色变化,第一时间被高演捕捉到了,阿演从今日起床开始,一直有种违和感,偏偏他又说不出来,只觉得哪里都不对劲,疑心比平时都多了数寸。

  “无事。”

  高湛下意识地回答,却又马上意识到自己这样只会惹人猜忌,于是眼珠一转,神色晦暗:“是我的王妃……那些事情被人知道了。”

  高演大怒。

  合着我们在讨论正事,你小子用裤裆里那些破烂东西给大家拖后腿!

  高湛的癖好他也是知道的,虽然没明说,但高演是个正人君子,妻子也是高贵清白的魏宗室女,胡宁儿那种贵婊挽个袖子,他就能嗅到浓烈的骚臭味,和这个九弟倒是臭茅配臭盖。

  刚刚兴起的好感一下又荡然无存,高演气急,伸手拍打高湛的脑袋:“若事因汝胯下而坏,必为千古笑谈!”

  高湛没了之前的威风,只得低头称是,被高演当儿子一样训。

  这时候的场景不适合再继续苛责,高演只得收敛怒气,换了副缓和的神色:“你先回去吧,处理好这些事,太子细心,切莫引起他怀疑!”

  高湛唯唯诺诺,带着管家与卫队离开了,等他走后,高演才啐了一口:“这个不争气的东西,若有三分长进,我和母后都要谢天谢地了!”

  其他人只能跟着讪笑,心里觉着长广王的确不靠谱。

  ……

  “驾、驾!”

  高湛只想变成一支箭,射入他在邺城的王府,高元海给他传递的消息只有四个字:彼人已死。

  彼人是他们对至尊的别称。

  前方忽然出现数名鲜卑妇女,骑着马,在这个时间,前往这个方向,是不合常理的。

  何况这几名女子见到长广王的旗帜还露出喜色,高湛心有所动,特意停下来,等那几人靠近。

  “我们是从宣训来的。”

  娄太后的宫人被杀了许多,启用众多新人,高湛并不认识他们,半信半疑。

  直到她们拿出了宫中规制的首饰,还有几样高湛曾在母后身上见过。

  “宣训说什么?”

  “大郎不幸,二郎不孝。”

  这些人也对上了暗号,高湛这才打消了疑虑。

  “至尊已崩,太后亲眼所见,还请大王迅速入宫,与太后商议……”

  “不去!”

  高湛大怒,心里奇怪,母后被吓糊涂了?

  这种时候他怎么会入宫,怎么敢入宫,如果被汉种拘禁,他就全完了!

  他对消息深信不疑,但并不打算按照母后的要求行动。

  他抬起手,做了个手势,侍卫们心领神会,纷纷射出弓矢,在女人错愕的眼神中将她们杀死。

  不能让高演知道这个消息。

  “留下数人,挖坑掩埋,我们回……不回城了。”

  高湛忽然改变了主意,为什么要回去呢?

  好不容易出城,又再回去,只怕恰好落入汉种的手中。

  如果齐国不是双核制度,那么高殷都不需要去晋阳,直接在邺城登基称帝,高演高湛等人也毫无还手之力。

  但晋阳虽然是高氏龙兴之地,可作为首都,还需要对外开拓与控制的能力,献武皇帝认为“如向晋阳,形势不能相接”,最终才放弃了定都晋阳的打算,而是选择邺城作为首都,与陪都晋阳相互补充,形成连为一体的战略腹地。

  因为这种特殊的国家背景,才出现这种特殊的机会:晋阳就是高氏的圣都,这数日已经变成了类似秦末的乱世场——“先入关中者为王,直把晋阳作咸阳”!

  那么就不需要回去,与元海等人汇合了,孝瑜也不需要了,若是得到晋阳之力,还缺京畿府或者大都督府那点人马吗?

  何况有韩凤这样的忠犬根植在其中,到时候大开杀戒,自然可以镇住。

  只要自己能坐上皇位,晋阳要多少,他就给多少!

  宫中两条线都传出情报,绝对是准确的,自己现在要做的,是第一时间抵达晋阳!

  那么,就现在这样,没头没脑的冲过去吗?

  高湛这么想着,忽然觉得有些不对。

  慢着,慢着,似乎有什么关键的诀窍、灵感,冥冥之中要被自己把握住。

  他摸索自己的周身,触碰到了一段帛书,脸肉比他的意识更快展开笑颜——是了,就是这个!

  “士开呢?士开何在!”

  和士开其实一直跟在高湛身边,但他不善射猎,而且论起来只是高湛的丝宠,高演又不喜欢他,就没资格在各位贵人面前商讨大事,因此躲在车驾里。

  如今跟着高湛骑马回京,娇柔的他已是头晕目眩,才停下休息了一会儿,听着高湛的召唤,又匆忙跑到跟前来。

  高湛摇晃手中的帛书:“抄上一份。”

  和士开顿时明白他的意思,现在大家都在抢时间,只要在太子启程之前,适时地将这份名单送上去,既能给高演添麻烦,又能拖延住高殷的步伐,这就给高湛增加了筹码。

  早一日到晋阳,早一刻拉拢勋贵,都是巨大的优势。

  和士开夸赞高湛妙计安天下,即刻发动他的文学才干,他当初就是优秀的国子监学生,只是不把这一套用在正道上,本事可一点都没有落下。

  对他来说,真正的正道,就是用本领谋取富贵高位,那些道德仁义,只不过是文人儒生掩饰真心的虚辞。

  和士开模仿字迹,迅速抄就一篇,不说分文不差,但已经有了七八分神韵,而后高湛命令士兵们割破手指,按画血押。

  大家都是画着做个意思的,一般不会仔细检查,等到需要细细深究的时候,事情早就尘埃落定了。

  命胡万将它带回邺都,交由元海与孝瑜发挥,高湛志得意满,现在他离大齐的皇位只差四百里。

  这四百里,就是他的登基路,也是生死线!

  “汝等都是勇士,也入我王府多年,若最终失败,则难免连坐;而若成功,则共享富贵,不知卿等何择?”

  骑士们面面相觑,最终在队主的带领下,向高湛行礼:“愿追随长广王!”

  “好!”高湛心花怒放:“失败才是叛国,成功便是革命!”

  “这便为诸卿,谋富贵矣!”

  虽然只有七十多人,但高湛仍扬起马鞭,喊出此生最得意的欢呼:“兵发晋阳!”

  天保十年九月初八,长广王湛携和士开,与家僮数十人疾驰入晋阳。

第326章 至尊

  太行八径是泰兴山脉八条天然的出山通道,滏口径是其中的第四径道,也是齐国自邺西出的必经之路。

  邺城西北有山,因山上有石鼓之形,被称作鼓山,据说山上发出石鼓的鸣响时,天下就有兵革之事。

  滏水就发源于鼓山南岸下,泉源奋涌,若滏之扬汤,因此人们称其为“滏水”,在此水东南四十五里建立了滏阳县,鼓山也就有了另一个名字:滏山。

  从邺城往西北行六十余里,就能进入滏口,而后西越太行山,出壶关西北,就可以抵达晋阳,又或者从太兴山那儿的黄泽关抵达辽州,同样也是去晋阳的路。

  反过来说,晋阳方面军如果控扼滏口,也就掐住了邺都的咽喉,未来周军就是通过这条道路反向灭齐,历代的齐主也是通过滏口巡幸晋阳。

  早在天柱时期,就经常有军队从晋阳出滏口而讨贼,之后高欢统治了河北,为了行军方便,将魏朝都城搬迁至邺,这里的道路就被着重修缮。

  同时大批的僧众随之迁徙到邺城,如同蝗虫一样,在沿途留下他们的印记,尤其以晋阳和邺都为最。

  山道险峻,僧人们仍在鼓山上下建立了佛寺,或者请樵夫工匠去伐木开林,又或者干脆自己动手。

  这种宗教狂热行为,引发了类似后世某国淘金热的举动,再加上魏齐诸军诸帝频繁来往两地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使得邺都和晋阳之间的通路不仅有着诸多佛塔、驿站,还人为的在鼓山开整出山巅大道,道路两旁列树青松,很是鬼斧神工。

  如今,这条山道已经被齐人修缮得几乎为平地,即便携带家眷和辎重,齐军仍能在三日间纵横四百里,自邺都至晋阳。

  九月初十,天子幸晋阳。

  作为皇帝,高洋离开邺都,前往晋阳时,会有声势浩大的随从队伍,还有尚书省长官、侍中与散骑常侍等近臣,以及护卫并帮忙杀人的领军大将军高归彦和武卫刘桃枝等人。

  如今更是连皇后与太子都带上了,自己却不露面,引来沿途官民的猜测。

  实际上,高洋的死亡基本上被那些最亲信的重臣给信赖了,高殷曾打开棺椁给他们看,只见高洋的尸体衣冠齐整,面色经过化妆而显得如同生时,又因为去世而显得有些扭曲。

  既然如此,那么当务之急就是将太子拱上帝位。

  太子这边也很快得知长广王一行独自前往晋阳的消息,众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迅速派出一队百保鲜卑前去追赶。

  然而高湛逃得极快,因他是宗王,且一路上有官方驿站,在现在法度还不甚严明的齐国,他大发一通脾气就可以威胁逼迫驿站官员给他补给,更换马匹。

  高湛也是拼了老命了,除了必要的休息,就连夜晚都在赶路。不过常年沉迷于酒色,让他的身体并不强健,如今为了夺取皇位,也是拼尽了全力,跑死了三拨马,也在途中遭遇了百保鲜卑的袭击,不得不东躲西藏,和一众侍卫走散,绕路前往晋阳。

  饶是如此,终于也是在九月十三日,在剩下三五个侍从的保护中,突入了晋阳。

  高湛喜极而泣,搂着已经半死的和士开狠狠亲上一口,见他们靠近城墙,晋阳城的守卫纷纷举起弓箭刀兵,高湛便大吼:“开门!我是长广王!”

  高洋登基后,就将此前的大丞相府改为并省,虽然高湛并未在并省担任任何职务,理论上他除了跟至尊亲至外,没有独自来晋阳的理由。

  但太后嫡子的身份却让他横行无阻,很快,并省官员开门迎接高湛,让他感到奇异的是,一向喜欢出风头的长广王,今日居然不讲究排场了,想要先进入城中。

  “我有太后密令,有要事跟诸贵协商!”

  官员们凛然,迅速将其迎进城中,不过高湛还是抽了点时间去沐浴更衣,命人在晋阳的府邸取来衣袍,洗去五日的阴霾,重新变回那个仪表瑰杰,风度高爽的长广王。

  就是这样的自己,才配做齐国的主人啊。

  高湛欣赏了一会,马上离开屋子,下令:“让勋贵们都在南宫会合。”

  高欢追随尔朱荣后,来到晋阳,住在了老乡庞苍鹰家中一处圆型草屋里,在这里发生种种象征高欢会发迹的事件,洋子就是在此处出生。

  高欢得势后,就将老乡的家扩建,作为自己的居所,称为南宅。而洋子登基后,就将老爹的龙兴之处、自己的出生之所扩建为宫殿,号南宫,作为太后娄昭君在晋阳的宫殿。

  娄昭君之所以在齐国地位如此重要,甚至能压制至尊,一部分便是作为高欢的遗孀,继承了高王一部分的魅力以及替他作为勋贵利益代言人的政治资源。

  与吕雉不同,在高欢发家过程中,娄昭君早期不仅出钱出力支持高欢,而且“密谋秘策,后(娄昭君)恒参预”,以小半个股东的身份深度参与高欢在外的霸业,使得她地位非凡,诸勋贵也愿意服从她的指令。

  因此她最宠爱的长广王,说话也极有分量,大家都愿意卖他一个面子,而且他还公然宣称有太后密令,这下不得不去了。

  晋阳大城高四丈,周回二十七里,城中又有二小城,其一是太后居住的南宫,其二就是皇帝所在的晋阳宫,围拢着晋阳宫建立了并省尚书台,两地相距极近,毕竟皇帝和太后也不会分隔多远。

  此时诸多勋贵都在并省有职事在身,闻听号令,面面相觑:至尊呢?怎么就一个长广王单独前来,而且奉的还是太后的意思?

  密令?长广王是司徒,不会是学他的前辈,钟司徒的经典操作,矫诏称有太后诏书,要把他们一网打尽吧?

  但听说长广王只带了数人进城后,勋贵们就放松下来,这点人兴不起风浪。

  榜上有名的那几个最顶级的勋贵,斛律金、段韶等人出现得最为迅速,让高湛很是欣慰,有这些人的出现,连带着一大批的勋贵都聚集在南宫,望向站在陛石之上的高湛,心里只觉得齐国要变天了。

  古时,帝王的宫殿有着台阶,称作“陛”,陛上是帝王的权力领域,卫士们在陛下护卫着帝王,外臣、使者有事,也是先转告卫士,因此将卫士们称作陛下。

  一开始是对侍者们的称呼,后来去掉中间的差价,直接称呼帝王本人为“陛下”,仅是这个称呼,就已经说明了陛台之上,是帝王的禁域。

  一开始,南宫的侍卫见是高湛,不敢阻拦,而见到高湛登上陛石后,已经无法阻止了,只得静静地看着他表演。

  这么一个动作,不仅让高湛高出众人一大截,居高临下的俯视着他们,而且将自己的野心彰显无遗。

首节 上一节 181/2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