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 第681节

  吴岩则跟着威胁:“识相的,就赶紧停手,把粮食还回去,乖乖听我们的安排。

  不然县外的五百精兵一拥而上,把你们全砍了头,挂在城墙上示众!”

  张天琳靠在县衙的廊柱上,手里把玩着一把短刀,眼神里满是不屑。

  “呵呵。”

  张天琳嗤笑一声,站起身,一步步逼近李重三、吴岩。

  “那王威就是狗官一个。

  他克扣军饷、私吞赈济粮,让百姓饿死,现在又想借我们的手逼熊廷弼来大同。

  你们这些人,都是一路货色!”

  李重三、吴岩脸色骤变:“你……你敢骂王总镇?”

  “骂他怎么了?”

  张天琳的声音陡然拔高。

  “民不聊生,就是你们这些官绅搞出来的!

  你们把事情闹大,想让我们当替罪羊,还想让我们听你们的命令?

  简直是笑话!”

  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碗碟都跳了起来。

  “今日我张天琳就是要替天行道,把你们这些蛀虫都杀了,还山西百姓一个公道!”

  李重三、吴岩吓得后退了两步,他们没想到张天琳不仅不怕,还敢当众叫板。

  吴岩强装镇定:“你别不识抬举!王副总兵手里有兵,只要他一声令下,就能踏平左云!”

  “踏平左云?”

  张天琳笑了,笑得格外嚣张。

  “那就让他来试试!我这里有两万弟兄,有粮食,有城墙,他来多少,我杀多少!”

  他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

  “不过,你们要是想让我听话也可以。

  让王威送一千把刀、五百张弓、两万支箭过来。

  有了这些家伙,我就暂时听你们的安排。

  要是没有,你们就别在这废话!”

  他哪里是想听话,分明是想借机从王威手里骗武器,壮大自己的势力。

  李重三、吴岩对视一眼,知道再争执下去也没用,张天琳现在势力太大,他们根本压制不住。

  两人只能咬着牙:“好!我们回去跟王总镇说,你等着!”

  说完,便急匆匆地离开了县衙,连头都不敢回。

  看着他们仓皇逃窜的背影,张天琳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他走到县衙前的广场上,看着聚在那里的两万多弟兄,高声喊道:

  “弟兄们!

  等我们休养好了,练好了武艺,就去打大同府,把那些官绅都杀了,把他们的田产分了!

  要是打不过,咱们就回陕西。

  陕西的百姓也苦,到时候咱们拉起更大的队伍,让大明的皇帝也知道,咱们百姓不是好欺负的!”

  广场上爆发出震天动地的呼喊:

  “跟着张好汉!杀官绅!分田地!”

  张天琳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大同府的方向,眼神里满是野心。

  左云县已经成了他的地盘,接下来,他要把势力扩到右玉、朔州,甚至整个山西。

  他知道这条路不好走,可能会失败,可能会死,但他不怕。

  反正他已经一无所有,不如拼一把,说不定能闯出一片天地。

  而在左云县之外,他的名声已经悄悄传开了。

  周边州县的百姓,听说左云有个张天琳,杀县官、分粮食、反官府,纷纷动了心。

  那些吃不饱饭、被官府压榨的百姓,开始偷偷往左云跑,像百川归海一样,汇聚到张天琳的麾下。

  一场由王威精心策划的民变,彻底脱离了他的掌控,变成了一场席卷山西的风暴。

  而风暴的中心,正是这个来自陕西的悍匪,张天琳。

第454章 乱局失控,党同伐异

  左云县的民变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大同。

  往日里便十分热闹的大同西城门,此刻被逃难的乡绅堵得水泄不通。

  这些乡绅,几乎每家都带着几车的金银珠宝,以及家眷,匆匆逃到府城。

  这些乡绅大多是左云县的地头蛇,如今却连体面都顾不上。

  他们涌进大同府城,沿街就喊“张天琳杀了郭县令,还要来抄咱们的家!”

  这话像颗炸雷,瞬间在大同府城炸开。

  市集上的商贩慌了,匆匆收了摊子。

  百姓们聚在街角议论。

  有的在骂人。

  “坏了,城外闹匪患了,大同的日子不好过了。”

  “狗日的,本来日子就不好过了,还有人作乱!明日的生意都做不成了!”

  也有被欺压得不成样子的百姓,在暗中叫好。

  “我看那张天琳是活菩萨,专杀贪官”。

  “对!咱们被欺负惨了,未必不能加入义军!”

  但更多的人,却怕“乱民进来抢粮”,家家户户开始往门后堆木柴,连平日里热闹的戏楼,都早早关了门,只留下空荡荡的戏台,在烈日下透着萧瑟。

  这慌乱里,最焦心的莫过于大同县令董中行。

  他坐在县衙签押房里,面色难看至极。

  左云县乱了,大同县就在左云县隔壁。

  等乱军打过来,他这颗七品芝麻官的脑袋,怕是要跟着保不住了。

  但慌乱解决不了问题,董中行很快就冷静下来了。

  “不能乱!”

  董中行猛地拍了下案,他快步走到门口,对着候命的衙役喊:

  “赵班头!你带二十个衙役,去府库盯着,每袋粮食都要登记,不许任何人私拿一粒,若是有乡绅想提前支取存粮,就说‘官府自有调度,乱动粮者按通匪论罪’!”

  越是混乱的时候,便越要冷静。

  县中粮草,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李捕头!你带三十人,分守四条主街,跟百姓说‘官府已在城墙上加派哨岗,乱民过不来,大家安心度日’,若是有人造谣生事,先抓起来再说!”

  两个衙役齐声应下,转身就往外跑。

  董中行又想起什么,追出门补充:

  “告诉衙役们,不许仗势欺人,百姓本就慌了,别再激出乱子!”

  “遵命!”

  “还有.”

  董中行事无巨细的,将应对民乱之事的所有能做的事情都安排了之后,他才松了口气,伸手理了理皱巴巴的官袍。

  “去镇监府!”

  他对着身侧的县丞说道。

  “这里的事情,先交给你了。”

  镇监府那边肯定要议事,他得赶紧过去,哪怕帮不上大忙,也得知道眼下到底是个什么章程。

  “大老爷放心,此处有我在,绝对不会有问题。”

  董中行点了点头,旋即乘轿朝着镇监府而去。

  很快。

  他便到了镇监府。

  此刻。

  镇监府的朱漆大门前,已停满了官轿。

  董中行刚下轿,就看见大同知府周显从轿里出来,平日里梳得整整齐齐的发髻,此刻散了一缕头发垂在耳边,脸上满是急色。

  旁边跟着冀北道监察御史刘景,手里攥着个布包,里面鼓鼓囊囊的,想来是连夜整理的左云县文书。

  承宣布政使司分守道的王御史更狼狈,显然是从城外的驿馆赶过来的,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

  几人互相拱了拱手,没多余的寒暄,快步往里走。

  刚进正堂,董中行就愣了下。

  堂内早已坐满了人。

  主位上的镇守太监张炜穿着酱色蟒纹便服,手里的紫檀佛珠转得飞快,平日里带着几分慵懒的眼神,此刻却严肃异常。

  左侧坐着副总兵祖大寿、山西按察使司佥事孙传庭。

  还有锦衣卫千户卢剑星,穿着墨色劲装,靠在柱子上,手按在腰间的绣春刀上,目光扫过众人,带着几分审视。

  “诸位都来了?坐吧。”

  张炜抬了抬眼,没了往日的客套。

  董中行连忙找了个空位坐下,刚坐稳,就听见张炜“啪”地一声,把手里的佛珠拍在案上。

  “左云县民变了,杀了县令郭广,还分了官仓的粮,大同知府,你来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炜的目光落在大同知府周显身上,话语中带着十足的压迫感。

  周显猛地站起身,撩袍躬身,额角已经渗了汗:

  “启禀镇监,这……这事来得太急,下官已经派了人去查,还没传回消息,只知道乱民领头的叫张天琳,是陕西来的流民,据说……据说手里有两万多人。”

  “哼!”

首节 上一节 681/7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