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都是我的! 第35节

  侯孝安大手一挥,高声下令:“搜身!”

  士兵们迅速上前,展开细致搜查,不出所料,从几人身上搜出了若干珍贵珠宝与银票。

  “每人重责五十军棍,给我狠狠地打!”

  侯孝安怒目圆睁,大声怒喝。

  士兵们立即执行军令,军棍重重落下,伴随着一声声痛苦的惨叫。

  侯孝安怒意稍息,面色仍旧冷峻,他阔步向外走去,途经王康、李泉身侧时,嘴角泛起一丝讥讽的笑意,沉声道:“二位将军治军之道,实在令人钦佩,麾下之人竟如此胆大包天!”

  此言一出,王康和李泉的面庞瞬间涨得通红,犹如遭受了一记重击。

  二人垂首而立,双手下意识地紧握成拳,却因忌惮而不敢反驳,只能窘迫地僵立原地,无言以对。

  侯孝安不再理会他们,跟赵驹打了声招呼,径直出了院子,走到队伍前列,猛地挥动手臂,高声发令:“大军拔营,返回军营!”

  随着这一声令下,士兵们迅速整肃行动,收拾辎重行囊,押解俘获之人,搬运缴获财物,井然有序地朝着军营方向开拔。

第66章 封赏

  夕阳余晖,透过太和殿之窗棂,倾洒于金砖地面,映出一道道悠长光影。

  殿内,安朔帝端坐龙椅之上,面前奏折堆积如山,然其心思并未专注于这密密麻麻的文字。

  他手中朱笔,时而悬停半空,时而随意在纸上划过,眼眸之中,尽是焦虑与不安之色。

  “戴权,你说侯卿和赵驹此番行动是否顺遂?”

  安朔帝再度发问,语气中已是透着几分急切。

  戴权心中暗自喟叹,这话陛下已经问了三遍了。

  他趋前一步,恭谨说道:“陛下放心就是,侯将军与赵将军皆为智勇兼备之士,此次任务必能圆满成功,万无一失。”

  安朔帝微微颔首,然眉头依旧紧蹙,“话虽如此,朕心中仍觉忐忑难安。”

  言罢,正欲命戴权带人前去查看情况。

  恰在此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脚步声,旋即有人高声通禀:“侯将军与赵将军求见!”

  安朔帝闻之,眼中刹那间闪过一丝惊喜,急忙说道:“速宣二人进殿!”

  言罢,侯孝安与赵驹阔步迈入殿中,二人神色略显疲惫,铠甲之上尘灰未掸,当即单膝跪地,高声齐声道:“臣等叩见陛下!”

  安朔帝闻言,起身抬手示意道:“免礼,此次任务执行情况如何?”

  侯孝安清了清嗓子,有条不紊地说道:“方才臣调兵之后…我军大获全胜,斩敌三百余人,缴获白银并银票一百五十万两,黄金十五万两。”

  安朔帝听着,起初只是微微点头,脸上的神情略显敷衍,显然对剿匪过程不是很感兴趣。

  待侯孝安报出缴获财物的数额时,安朔帝目光陡然一凛,脸色随即微微泛红,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急声问道:“所缴获的银两现于何处?”

  侯孝安赶忙躬身回禀:“启奏陛下,皆置于殿外。”

  安朔帝即刻转头望向戴权,急切下令:“戴权,速着人将其搬入殿内!”

  戴权领命,匆匆奔出殿外。

  未几,一众太监与侍卫抬着十几个沉重的箱子步入殿中,将箱子依次整齐排列于安朔帝面前。

  安朔帝神色急切,抬手一挥,朗声道:“开箱!”

  随着箱盖逐一被开启,殿内所有人的眼球皆是被箱中金银珠宝吸引。

  安朔帝双目圆睁,险些被满目金银首饰晃瞎眼,脸上满是震惊与欣喜之色,这么多银子,拿去把他那寝宫修缮一下,应该不过分吧…

  须臾,安朔帝猛地回过神来,才惊觉殿内侯孝安、赵驹及一众侍卫皆在。

  他不禁轻咳两声,面上浮起一抹赧然之色,旋即收敛了适才的失态,强自镇定,以图恢复往日那庄重威严之姿。

  只见他阔步迈向龙案,伸手从早已备好的三份圣旨抽出两份,递与身旁的戴权,神色肃穆,沉声道:“戴权,宣旨吧!”

  戴权双手接过圣旨,展开,清了清嗓子,高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今一等子、顺天府都指挥使侯孝安,忠勇可嘉,谋略过人,领命剿匪,保百姓之安宁,护社稷之稳定,厥功甚伟。

  朕心甚慰,特加恩赏,以彰其绩。

  着侯孝安兼任兵部左侍郎,协理兵部要务,参赞军机大事,以展其才;

  兼领破晓营指挥使职,掌宫廷宿卫之责,保朕之安危,守宫禁之森严。

  另赏金千两,良田百亩,以酬其功,望卿益加勤勉,殚精竭虑,不负朕之厚望。”

  侯孝安听闻圣旨,当即整肃衣冠,以庄重之态跪地行礼,言辞恳切且坚定:“臣侯孝安,承蒙陛下浩荡隆恩,必当倾尽全力报效朝廷,肝脑涂地亦在所不辞!”

  戴权展开手中剩下的那份圣旨,清了清嗓子,提高音量:“

  朕承天命,君临天下,赖诸臣竭诚襄助,得以稳御社稷。

  今一等男、顺天府都指挥佥事赵驹,忠勇兼备,屡建殊勋。

  于危难之际护朕周全,精心操持新军训练,致力剿匪靖乱、安民抚众,其功绩卓著,堪称朝野楷模。

  特进爵为三等勇毅伯,领金吾卫指挥使职,赏黄金千两、良田五百亩、皇庄两处,赐飞鱼服,以示恩宠。

  望卿日后勤勉奉公,殚精竭虑,不负朕之殷切期许。”

  相较于侯孝安这边只是不痛不痒兼任了两个官职,赵驹这边的封赏明显要丰厚许多。

  一旁的侯孝安看着已是三等勇毅伯的赵驹动作娴熟地行礼谢恩接旨,莫名觉得有些牙疼。

  如果没记错的话,赵驹应该是跟他儿子同岁吧…

  赵驹将手中圣旨妥善收好,面上神色平静,须臾,却微微蹙起眉头,遂上前一步,朝着安朔帝恭敬一揖,言辞恳切道:“陛下,臣如今执掌金吾卫,‘疾’字旗的兄弟们该如何安置?。”

  ‘疾’字旗可是他花了大把精力和时间训练出来的,要是能跟着他一起到金吾卫就更好了。

  看出了赵驹小心思的安朔帝也不戳破,端坐龙椅之上,微微仰头,不假思索道:“如今悍匪已然剿灭,‘疾’字旗若仍置于城外军营,实乃埋没,将其一同并入金吾卫便是。”

  赵驹心中一喜,脸上却依旧恭谨,忙跪地谢恩:“陛下圣明,如此安排,实乃‘疾’字旗众兄弟之幸,臣必当带领他们,誓死效命金陛下,不负陛下隆恩!”

  待赵驹起身站定,侯孝安见状,也从怀中掏出几封信件,双手捧着,上前一步,恭敬说道:“陛下,这是从悍匪大本营搜查出来的信件,臣深知事关重大,未敢私自拆阅,特呈于陛下御览。”

  安朔帝听闻,神色一凛,身旁戴权连忙跨前一步接过信件,检查一番之后,这才递给安朔帝。

  侯孝安见安朔帝接过信件便是打算打开,瞬间头皮微麻。

  他赶忙上前一步,躬身说道:“陛下,臣等今日忙活了整整一天,实在是疲惫不堪…”

  安朔帝动作一顿,这才恍然过来,笑着说道:“是朕疏忽了,侯卿、赵卿,你们赶紧回去好好休息,明日早朝再商议封赏的后续事宜。”

  侯孝安和赵驹听闻,连忙行礼谢恩:“多谢陛下体恤,臣等告退。”

  待二人堪堪跨过太和殿的门槛,便是听到了安朔帝那愤怒至极的咆哮声:“好个吃里扒外的东西!”

第67章 贾敬

  安朔帝于信函中所见之内容,赵驹实难知晓。

  他自皇宫而出,向侯孝安打了声招呼之后,便跨上踏云,朝着城外疾驰而去。

  一路快马加鞭,风声呼啸于耳畔,踏云矫健之身姿在官道上扬起层层尘土。

  甫出城门,赵驹并未径直前往三清观,而是先至军营,召集数名亲兵,在亲兵的引领下奔赴玄真观。

  行至玄真观前,只见一座古朴的石牌坊屹立于道观入口,牌坊之上雕刻着繁复的云纹与道符,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辨。

  朱红色的观门半掩,门缝中透出一缕淡淡的檀香气息。

  赵驹翻身下马,将缰绳交予亲兵,稳步向观门走去。

  推开观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宽敞的庭院,庭院中遍植松柏,树干粗壮,枝叶繁茂,遮天蔽日。

  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倾洒而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或许是赵驹推门而入的动静惊动了观内的迎客道童,一小道童身着月白色道袍,头戴混元巾,匆匆从庭院一侧的回廊转出。

  小道童恭恭敬敬行了一礼,言辞恳切道:“施主,不知您莅临玄真观,所为何事?”

  赵驹微微颔首回礼,郑重说道:“我欲拜见贵观掌教,烦请小师傅代为通禀一声。”

  道童神色间露出些许为难之意,眉头轻皱,恭敬回复:“回禀施主,掌教真人云游四海,尚未归观,归期亦难以确切知晓。”

  赵驹闻言,微微一怔,旋即抬手摆了摆,道:“既如此,倒也无妨。

  我听闻宁国府贾老太爷于贵观潜心修行,不知他此刻是否在观中?”

  道童连忙点头回应:“贾殿主素好钻研烧丹炼汞之术,平日里皆在观中修行。”

  “殿主?”

  赵驹面露疑惑,挑眉问道。

  道童耐心解释:“贾殿主现居于本观清风殿,为清风殿殿主,因此尊称为贾殿主。”

  赵驹恍然大悟,点头说道:“原来如此,烦请小师傅代为通报,就说我有极为紧要之事,亟待与贾殿主商讨。”

  道童面露迟疑之色,颇为为难地说道:“这……贾殿主平日里极少接见外人……”

  赵驹沉声道:“无妨,你只需告知他,此事关乎宁国府之传承大事,他必然会予以接见。”

  道童思索片刻,最终点头应允:“既如此,施主暂且稍候,小道即刻前去通报。”

  言罢,转身快步沿着回廊离去。

  未几,道童快步折返,额间微沁汗珠,神色中流露出几分如释重负之意,向赵驹恭谨说道:“施主,贾殿主应允与您相见,请随我来。”

  赵驹听闻,即刻将怀中封赏圣旨递予王虎,吩咐道:“你们在此看管马匹,务必小心谨慎。”

  亲兵们整齐划一地抱拳领命,唯独王虎双手捧着圣旨,激动之情难以自抑。

  道童瞧见王虎手中圣旨,嘴角不易察觉地微微抽搐,旋即引领赵驹向道观内部走去,只是态度相较先前更为恭谨。

  回廊两侧之墙壁,绘有一幅幅精妙绝伦的道家壁画,于黯淡光线之下影影绰绰。

  一路上,唯闻二人脚步声在石板路上回响,间或还能听闻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诵经之声。

  未几,二人抵达清风殿,殿门洞开,待道童入内通禀之后,赵驹稳步迈入。

  殿内香烟氤氲,一位身着道袍的男子背对殿门,正专心致志地摆弄丹炉。

  此人就是贾敬,年约五十,身形清癯,脊背笔挺。

  他徐徐转身,面庞白皙却略带病态之色,颧骨微凸,两颊稍显凹陷,乌发整齐束于头顶,几缕银丝隐现其间。

  其眼神深邃而平和,恰似一泓深不可测的幽潭,尽显岁月沉淀后的淡然与超脱,然眼底深处,偶有一丝难以察觉的落寞一闪而过。

  见赵驹进入,贾敬微微颔首示意,神色平静,举止间尽显久居道观的超凡脱俗之态。

  待道童退出,殿内仅余贾、赵二人。

  贾敬这才将目光转向赵驹,声线低沉而沉稳,言辞间透着几分审慎:“贫道与施主素未谋面,施主假借宁国府之事求见,究竟所为何事?还望施主直言相告。”

  赵驹虽被识破,却神色自若,拱手行礼道:“贾殿主,在下赵驹,承蒙陛下隆恩,获封三等勇毅伯,执掌金吾卫。”

  贾敬看着赵驹年轻得不像话的样子,眼中瞳孔骤缩,旋即恢复平静,缓缓说道:“贫道如今已遁入方外,远离尘世纷扰,不再涉足世间诸事。

  施主身为朝廷命官,却来寻我这隐于道观之人,不知有何要事?”

首节 上一节 35/3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