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61节

  至于仅凭几句话,就彻底改变南北之分,他还不觉得自己有那么强,时间是种伟大的力量,一切的情分和恩义都会消磨殆尽。

  况且他只对浙东学派有恩,江南如此广大,还有四川、湖广、福建,南北弥合哪里有那么简单。

  “景和公!”

  “景和公!”

  “景和公!”

  道道高呼之声,响彻云霄九天之上,声音之中带着无尽的憧憬和敬重。

  【族长声望+1,当前声望95。】

  【族长声望+1,当前声望96。】

  【……】

  【族长声望+1,当前声望98。】

  系统之声突然传来,李祺发现自己的声望在以一种堪称恐怖的速度往上涨。

  李祺环视场中正齐声欢呼诸人,明白了为何,浙东这里聚集了全天下几乎有名望的七成以上的儒者。

  这是一场自宋朝之后,再也没有过的士林盛会。

  无论以后这些人会怎么想,但在此刻,他已然是所有人都认可的圣贤!

  声望自然当卓然于天下冠!

  ……

  浙东之会的结果比所有人预想中最好的结局还要更好。

  一场李祺和南人间的大和解,一场大明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一场李祺加冕圣人位的盛典。

  “妹夫的忠谨真是让朕感动,若天下人都如同妹夫这样,大明又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

  李祺在浙东攫取了巨大的声望,可朱棣一点忌惮都没有,他正为李祺所说的“以大明为纲”的学术成果而感慨,他对李祺的喜欢已经完全超越了任何人。

  “以后会有更多忠谨的臣子为大明效力,臣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朱棣却摇了摇头,认真道:“景和,你就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你此举至少为我大明多延五十年国运,朕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你。

  你已然是活着的圣人了,朕答应你,待你故去后,使你配享文庙之中,列于十哲之后。”

  配享文庙!

  文人最高追求,甚至比配享太庙还要重要,太庙是功臣,而文庙则代表着学术方面的最高成就。

  他活着是圣人,死后也要入文庙做圣人,从此无论是史书之上,还是典籍之中,亦或者天下人想起他的时候,便要尊称一句“李子”。

  对于李祺来说,他更想知道,配享文庙后,会不会有成就道具奖励下来,毕竟这可不简单。

  “臣叩谢陛下,臣……”

  他话还没说完,便只觉天旋地转,而后眼前一黑,已然不知天地为何物。

  待他幽幽醒转后,便通过那些装饰图案发现自己还在宫中,侍奉的太监见李祺醒了顿时惊喜的奔出内殿,明显是去唤人了。

  大约一刻钟后,李祺便见到皇帝朱棣匆匆走进,甚至皇后以及朱高炽也跟在后面,三人面上都带着担忧之色。

  “好好躺着,别行礼了。

  景和,你终于醒了,你若是再不醒,朕都不知道该如何向临安交待了。”

  朱棣的神色能看得出来是真的焦急,“你已经昏迷了三个时辰,刚才一句话没说话你直接吐了很大一口血,其中还有黑色夹杂,朕还以为你中毒了。”

  李祺很是平静,甚至还带着笑意道:“臣的身体臣很清楚,只不过是油尽灯枯而已,倒是劳陛下、皇后娘娘以及殿下担忧了,是臣的过错。”

  朱棣简直想要骂人了,但最终还是有些无力的收回了那些话,“你好好修养身体……”

  皇后也安慰道:“景和,身体最是要紧,国事待……”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再修养也养不好的身体,让它多做些事才是最正确的。”

  李祺自己也没想到身体出问题竟然这么快,而且竟然是昏迷的形式,这次昏迷了三个时辰,那下次呢?

  一种难以言明的紧迫感出现在他心中。

  “陛下,臣一直都知道身体出了大问题,但预计应该还有一年半载,可臣没想到臣竟然会昏迷,这次昏迷了三个时辰,下次可能就是一天乃至于两天,最终可能就是一睡不起。”

  这番话让皇帝三人皆有些黯然,又有些心惊,因为李祺说的很现实,历史上很多这种事例,这事发生在皇帝身上,甚至会改变一个国家,因为昏迷期间很容易被假传旨意。

  “臣一直以来都有一件国朝大事憋在心中想说,可又觉得应该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如今突发此事,臣不知道下次会是何等情况,如今陛下、皇后皆在此处,臣便直接道出罢了。”

  帝后对视一眼,同声好奇道:“是以大事?”

  “何事竟能让你李景和放心不下,在这等境遇之下,还念念不忘。”

  “此事只能帝后知晓。”

  朱高炽闻言一愣,而后对上了李祺的眼睛,他瞬间打了个激灵,一股酥麻之意自脊椎直接传上了后脑!

  “父皇、母后,儿臣到殿外等候。”

  他低下头,掩饰住红润的眼眶以及欲要滑落的泪滴,往殿外而去。

  走出殿外,夕阳已经往西落去,大红之中带着丝丝落幕之意,朱高炽不由想到了李祺病入膏肓的身体。

  而这个将死之人正要最后一搏,为他——

  朱高炽!

  ————

  李子当世,以忠而奉上、以诚而待人、以德而面世、以信而结友,言必行、行必果,古语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时人语曰:“季布远之,而李子当面!”——《儒林正史》

第90章 太子尊位

  李祺挣扎着从榻上走下,而后径直跪在朱棣面前,他面容苍白却饱含着无比认真的神色,“请陛下为大明江山未来,立大皇子朱高炽为太子!”

  纵然朱棣和徐妙云如何聪明绝顶,也猜不到李祺竟然是说这件事,毕竟自古以来哪里有几个臣子敢主动和皇帝说这件事的,怪不得李祺要让朱高炽离开这里。

  朱棣神色微冷,“李祺,你可知你在说什么,君上不问,而擅自参与立储之事,这不是你会做出来的!”

  他说完后,看到李祺苍白的脸色又心软了下来,“朕并不是太过于责怪你,朕的这个大儿子不简单呐,竟然连你李景和都愿意为他说话,不知道他许给了你什么好处,朕都能给你,你都还给他。”

  这就有些算是诛心之言了。

  但徐妙云则从中竟然听到了一丝别扭,皇帝这是在和自己的儿子争夺臣子?

  李祺惨然道:“臣已然命不久矣,还有什么所求的呢?正如陛下所说,殿下有什么东西是陛下不能给的呢?

  纵然以亲缘关系而论,臣的妻子是您的亲妹妹,儿子是您的亲外甥,关系都比三位殿下更亲近。

  陛下春秋鼎盛,还有很长很长的岁月,臣更不必要现在就开始为下一代做准备。”

  李祺依旧如同往日,总是说这些大实话,这些让人感觉无比真诚的言语,这是朱棣最欣赏他的一点。

  “朕并没有真的怪你。”

  朱棣想要缓和一下气氛。

  李祺却说出了一句让朱棣和皇后都没绷住的话,“如果陛下是嫡长子继位的,臣不会说今日这番话,也不会谏言大皇子为太子。”

  “李景和!你……”

  朱棣简直鼻子都气歪了,如果不是因为他现在皇位来的很正,他真的杀人的心都有了。

  “陛下,习惯就是规矩,而规矩是种可怕的力量,大明朝可以有一个不是顺位继承的皇帝,可却绝不能连续两个都不是顺位继承,这会让宗室人心变乱,而人心一变,遗祸之大,是后续补救多少都难以摆脱的!”

  李祺根本就不提朱高炽个人能力品德如何,而是从制度方面劝谏。

  “大皇子只要没有大的缺陷,那就一定要他来继承才是最正确的。”

  朱棣果然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不得不承认李祺说的是对的。

  须知他靖难后,亦是找机会把宁王和辽王等内迁到了关内,不就是担心他们效仿他靖难之举。

  “陛下,妾身以为景和说的很有道理,老大是个好孩子,又是嫡长,就让他做太子吧。”

  身为徐达的长女,徐妙云是个很有智慧能力的女人,堪称女中豪杰,她和朱棣青梅竹马,又一起经历了这么多,说话很是随意。

  朱棣叹了一口气,望向李祺道:“李景和,朕有时候真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

  江浦悟道时你到底经历了什么?

  为何会养成如今这种性格,朕有时候都怀疑,你到底是不是一个人。”

  “臣不仅是人,还是个比常人身体更差的人,这微末的智慧,全拼燃烧生命才换来,远不如陛下神姿天纵。”

  “你呀。”

  朱棣见李祺到了生死之时竟然还能开玩笑,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天色不早了,朕让人用辇抬着你回公主府吧,以免路上颠簸,身体搞得更坏了。”

  “那臣就多谢陛下了,这辈子没想到还能在宫中乘辇。”

  徐妙云静静含笑听着君臣互相打趣,心中大定,她太了解朱棣了,他这么说话,便是已然同意立朱高炽为太子了。

  一群太监走进殿中将李祺搀扶起来向外走去,殿门前朱高炽回身望过,见李祺走出,连忙上前搭手。

  “姑父,务必要保重身体。”

  李祺望向他,而后嘴角微微露出笑意,人多眼杂,他没有说话,但这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朱高炽只觉耳边有阵阵天雷轰鸣作响,他往日本就因为臃肿而有些蹒跚的腿,此刻竟软绵绵的有些飘了起来,而后他感觉自己扶着李祺的手上,搭上了一只更温暖的手。

  是李祺。

  他覆盖着朱高炽的手,轻声道:“各自珍重。”

  说罢便由着一众宦官将他送上车辇,轰隆着往宫外而去,朱高炽就这般看着车辇渐行渐远,远到夕阳也追不上李祺的身影,只剩下一颗小小的黑点,他返身回到了殿中,他知道父皇和母后都在等着他。

  朱高炽垂首进了殿中,皇帝和皇后一左一右坐着,他跪下行礼后,二人都不说话,殿中安静若素,只有三人的呼吸声,怕是连一枚银针落下都能清晰的听到。

  “心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朕的大儿子真是不凡,竟然有如此之心境,往日是朕不曾关注了。”

  皇帝的声音淡淡的,听不出是赞扬还是讽刺。

  朱高炽心中很是紧张,但他知道自己身上背负着许多人的希望,尤其是李祺,他必须要为这些人负责才是,悄悄吸了一口气后,他沉声开口道:“儿子在父亲和母亲面前,又有什么需要紧张的呢?虽然儿子已经不是小时候能被父亲和母亲抱在怀中的稚童,但这一颗孺慕之心,却永远也不会变。”

  你说君臣,我说父子。

  朱棣眼中的神色发生了微微改变,徐皇后眼中已经带上了笑意,冲着朱棣不出声的笑着。

  “你知道方才李祺和我说了什么吗?”

  听到皇帝不再自称朕,朱高炽终于缓缓松了口气。

  “儿子不知道,但想来是和儿子有关,或许是储君之位。”

  “李祺向我举荐你做太子,你怎么看?”

  “父皇是儿臣的君,父亲是儿子的父,大明是父皇的大明,江山是父皇的江山,家业是父亲打下来的,父亲要给谁就给谁,臣子、儿子,唯有奉上以求赏、唯有敬上而得亲,如何敢有多余之妄!”

  朱高炽说完这段话,仅仅迟疑了一瞬间,便又坚定地抬起头,进殿以后他第一次和君父对视,“姑父是举世公认的圣人,圣人不得已而言之,说明儿子不差,父亲没有直接拒绝,说明儿子确实不差,儿子若能有幸得父亲信重,继承家业,定战战兢兢以作恢弘,兢兢业业以卫社稷,不敢有尺寸懈怠。”

  朱棣又仔仔细细的望向朱高炽,突然放声大笑,“朕的大儿子原来不是只会说些仁义,是老子的种!

  太子之位……”

首节 上一节 61/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