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帝又命袁晳赋诗。
袁晳略作沉吟,写道:“画舫轻移碧浪间,楼台倒影水潺湲。春风不管兴亡事,依旧吹绿江南山。”
景宁帝称赏:“晳儿此诗,不事雕琢而意境自远,较历儿之作更胜一筹。”
袁历站在一旁,笑着看向袁晳,只是心里已窜出了三分寒意。
景宁帝这次没打算让忠顺亲王作诗了,而是一边看着姜念一边沉吟,终究还是忍不住开口道:“朕晓得你颇有诗才,今日何不也赋诗一首?”
此言一出,画舫内顿时寂然。
忠顺亲王眯起眼睛,袁晳面露讶色,袁历则盯住姜念,戴权脸上浮现出意味深长的笑意——他们都知道姜念是泰顺帝民间私生子的传闻,且都认为此传闻多半是真的。
姜念恭声道:“臣才疏学浅,恐贻笑大方。”
说罢提笔濡墨,在纸上写下:“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景宁帝览诗,眼前豁然开朗。但见前两句写到杨柳垂丝连接着远处荒芜的丘陵,红桥如雁齿般参差排列,俨然一幅天然图画;后两句更妙,将扬州比作南宋杭州的“销金锅儿”,道尽此地奢华享乐,又暗含一丝讽喻;又以一个“瘦”字,点出此湖较之杭州西湖的纤秀婉约风姿。
事实上,这首诗是姜念前世清代诗人汪沆的代表作,正因这首诗,前世的扬州保障湖才更名为瘦西湖,并以此名广为流传。
“好!妙!”景宁帝赞叹,“‘瘦西湖’三字乃点睛之笔!朕看这保障湖之名俗气,从今往后,便更名为‘瘦西湖’罢!”
姜念连忙躬身:“太上皇过誉了,臣不过信手涂鸦罢了,岂敢因拙作而更名这保障湖!”
“不必过谦。”景宁帝摆手,眼中满是赞赏,“此诗不事雕琢而意境全出,尤其是‘销金一锅子’五字,道尽扬州繁华背后的奢靡之气,颇有警世之意。”
袁历站在一旁,心中又窜出了寒意,只是这次的寒意悄悄卷向了姜念。
他自负诗才,今日却被姜念压了一头,太上皇对此诗的赞赏,远胜过对他此前四首诗的评价。更可气的是,这姜念不过是个见不得光的野种罢了。
姜念忽觉一道目光如刺,转头正对上袁历阴鸷的眼神。那眼神一闪即逝,袁历已换上一副笑脸。
……
……
蜀冈位于扬州西北,绵亘四十余里,以栖灵寺、平山堂为核心形成文化高地,欧阳修、苏轼等文人留有诗词遗迹,景宁帝也曾留下御笔。
画舫在蜀冈脚下靠岸,但见此冈虽不甚高,却因地处平原而显得突兀。冈上松柏森森,烟雨中更添几分苍翠。
景宁帝登岸时,早已备好銮舆,他却摆手道:“朕要步行上山,也好活动筋骨。”
众人见劝不过,只得簇拥着圣驾,沿着青石板路蜿蜒而上。
石阶被雨水洗得发亮,两侧古木参天,时有鸟雀鸣叫其间。
行至半山,忽见一座古刹隐现于林木之间,黄墙黛瓦,飞檐翘角,正是栖灵寺。
栖灵寺,本名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而得名,一千多年来寺名多有变化,隋代曾称过栖灵寺。
及至大庆,因讳“大明”二字,故称栖灵寺。
栖灵寺住持率众僧在山门外迎候,见圣驾至,忙合十行礼。
景宁帝先简单游览了一番栖灵寺,随即便来至平山堂。
平山堂位于栖灵寺西侧,宋仁宗庆历年间,时任扬州知府的欧阳修,筑建此堂。凭栏远眺,扬州诸山尽收眼底,故得“平山”之名。
平山堂成了专供士大夫、文人吟诗作赋的场所。
苏轼三过平山堂留下《西江月》等词作。
四十余年前,景宁帝曾在平山堂题匾“贤守清风”。
此时,姜念引着景宁帝入了平山堂,但见堂内陈设简朴,悬着欧阳修《朝中措·平山堂》词匾,写道: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景宁帝仔细欣赏着《朝中措·平山堂》词匾,叹道:“欧阳永叔此词,朕头一回在平山堂见时,朕还年轻。如今时隔数十年再见,朕已老了,却觉此词更合心境了。好一个‘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忠顺亲王凑趣道:“父皇今日诗兴甚好,何不也题词一首?”
景宁帝摇头:“适才朕都未作诗,此刻来至平山堂,有欧阳永叔之词在此,朕又怎能提笔?”
堂外,烟雨如丝,将堂前古柏洗得苍翠欲滴。
堂内,已斟上了茶水。茶香氤氲中,景宁帝对袁历道:“历儿,朕瞧着你今日作诗未尽兴,再作两首平山堂的如何?”
袁历心中正自郁结,闻言忙强打精神,提笔蘸墨,顷刻写成两首:
其一:“平山堂下雨霏霏,欧公遗踪何处寻。唯有门前旧时柳,年年青眼待君临。”
其二:“蜀冈登临眼界空,二分明月忆欧公。江山不管兴亡事,依旧春风绿柳中。”
景宁帝览毕,淡淡一笑:“不坏。”说着转向袁晳,“晳儿也作一首。”
袁晳从容提笔,写道:“烟雨平山堂上过,欧公去后迹如何。二分明月今犹在,曾照当年醉后歌。”
景宁帝称赞:“‘曾照当年醉后歌’七字,有余不尽,得了诗家三昧。”
景宁帝又对姜念笑道:“你也赋一首如何?”
姜念忙躬身推辞:“臣才疏学浅,今日献丑一首,已属僭越,岂敢再献丑?”
在他看来,今日自己已作了一首《咏保障湖》,不宜再出风头。且他已看出袁历表面上温文尔雅,却已对他有了警惕和不满。虽说他早存了夺嫡之志,可不想这么早就得罪了袁历这位“秘密”的储君。
景宁帝见姜念推辞得诚恳,非但不恼,反觉此子懂得进退,心中更添赏识。正要说话,忽见一个名叫魏庚的太监匆匆入内,附耳低语:“太上皇,扬州盐商沈传恩求见,说望太上皇念及旧情,许他觐见。”
景宁帝最器重的两个心腹太监,一个是戴权,另一个便是魏庚。戴权与魏庚这两个太监,彼此敌对。
沈传恩?
景宁帝一怔,目光不自觉地扫向姜念,见姜念屏息凝神,尚且不知这骤起的变故……
沈传恩可是犯了事逃匿了的,且姜念已下了海捕文书的。此时竟出现在蜀冈要求见他这位太上皇?
第219章 照影献舞,袁历中毒
烟雨仍在下着,漫天漫地,笼着蜀冈一带。
这雨不似夏日倾盆,亦非秋日凄冷,只绵绵密密地沾衣欲湿,将山色草木皆润得朦胧如画。
蜀冈中峰之下,烟雨迷离处,立着几个身影。
为首一人,正是昔日扬州最大的总商沈传恩。
沈传恩身旁立着一位十六七岁的女子,虽覆着面纱,只显露两弯远山眉与一对秋水般的眸子,顾盼间却自有一段风流态度。
她便是鱼照影。
鱼照影今日的衣着有点奇怪,内着锦绣舞衣,外罩素色披风,身形婀娜,偏又裹得严实。
沈传恩此刻心中焦灼,如煎似熬。
一个多月前,姜念雷厉风行整顿盐务,沈传恩见势不妙,仓皇潜逃。
这一个多月来,沈传恩虽侥幸未落网,却日日如惊弓之鸟,藏身于市井陋巷,再不复昔日锦衣玉食的排场。
沈传恩心有不甘,思来想去,竟生出个大胆念头——趁太上皇景宁帝南巡至扬州,冒险求见!
他暗忖,景宁帝与沈家颇有旧谊,且景宁帝宽仁,若得见天颜,未必不能得个宽恕。若侥幸得蒙圣眷,或许还能重掌扬州盐务,东山再起!
而他与景宁帝身边的心腹太监魏庚素有勾结,往日金银珠宝不知送了多少。此番又备下厚礼,托魏庚从中周旋。
为增胜算,他此番还特意携了义女鱼照影同行。因他知道景宁帝喜好美色,多年前景宁帝南巡至扬州时,沈家便曾献过美人,颇得圣心。
鱼照影生得国色天香,若得入龙目,他沈传恩何愁不能得到宽恕?
只是,沈传恩已从魏庚口中得知,姜念多半是景宁帝的民间皇孙,今日他来蜀冈求见景宁帝,姜念又多半在场——此事倒是不妙的。
正思量间,蜀冈中峰山道上缓缓行下两个太监,皆着缎袍,步履轻悄。
沈传恩见来的是两个太监,心中一喜,知是魏庚遣人来引路了。
果然,两个太监近前后,道:“魏总管已禀明太上皇,特命咱们引你去平山堂觐见。只是圣驾之前,闲杂人等不得近前。”
沈传恩给了两个太监不少金子,然后携鱼照影及一个抱着琵琶的丫鬟,一同踏着湿滑石阶,缓缓向山上行去。
雨丝斜织,伞面沙沙作响。
鱼照影低眉顺目,轻轻咬唇,眸中闪过复杂之色。
……
……
鱼照影随沈传恩一路拾级而上,行至平山堂外。但见侍卫森严,刀戟如林,弓弩手如云,一派肃杀气象。
鱼照影何曾见过这等阵仗?不由唬得面色惨白,幸有面纱遮掩,旁人只见她一双秋水眸中惊惶流转,纤纤玉指紧攥罗帕。
沈传恩见状,低声宽慰道:“莫怕!咱们照着计划行事便可。”
话虽如此,他自己也暗自心惊,只得强自按捺,将一颗乱跳的心硬生生压回腔子里去。
堂外早有太监魏庚候着,见沈传恩来了,便引着沈传恩、鱼照影入内。
鱼照影临进门前,纤手微抬,特意将面纱摘下,登时显露一张绝美的容颜来。眉如远山,目似秋水,朱唇亮丽,两靥生春,真真是“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绝色。连魏庚都忍不住仔细瞧了一番。
堂内,景宁帝坐在主位,忠顺亲王坐在一侧,袁晳、袁历、戴权、姜念、林如海等皆侍立。
沈传恩偷眼瞥见姜念,见姜念神色淡然,心中越发没底,只得强作镇定。
鱼照影也偷眼瞥见姜念,面上流露尴尬之色。
袁历见到鱼照影后,眼前不由一亮。
“草民沈传恩恭请太上皇圣安!”
沈传恩伏地叩首,鱼照影也跟着跪下。
景宁帝并不叫起,沉声道:“沈传恩,你犯下大罪,还敢畏罪潜逃。今日倒有脸来见朕?”
沈传恩偷觑姜念一眼,方叩头道:“回太上皇,草民确是有罪之人,不敢狡辩。今日斗胆求见,只盼太上皇念在沈家曾数次捐银助饷,又组织盐商共襄义举的份上,更念及昔日情分,宽恕草民则个。”
其实,沈传恩本欲在太上皇跟前参姜念一本,说姜念胆大妄为,酷吏害民。后听闻姜念多半是景宁帝流落民间的皇孙,只得作罢。
不待景宁帝开口,沈传恩又道:“十八年前太上皇南巡时,曾言喜爱《春江花月夜》,说若得佳人配舞更妙。草民一直记挂在心,特命义女鱼照影日夜苦练此曲舞技。今幸得太上皇再临扬州,特携义女同来觐见,斗胆献上此舞,求太上皇赏鉴!”
说着向鱼照影使个眼色。
鱼照影会意,抬头看了眼太上皇,柔声道:“民女鱼照影求太上皇赏鉴!”
姜念在旁冷眼旁观,心中暗叹:“这沈传恩当真胆大包天,非但今日现身来求见太上皇,竟还敢当众携美献舞,妄图以美色惑主。”
事实上,沈传恩是穷途末路了才如此孤注一掷。
景宁帝细细打量了一番鱼照影,见这女子眉目含情处,秋波暗送,举手投足间,媚态天成,端的是一代尤物。
袁历也在细细打量鱼照影,心动不已,一时竟看得痴了,忽觉失态,忙整衣冠,强作镇定,只是那双眼,仍不由自主往鱼照影身上瞟去。
景宁帝实在是老了,不复当年风流,然见这般绝色,倒也勾起旧忆。十八年前南巡时,确曾在沈家言道喜爱《春江花月夜》,若有佳人配舞更妙。今日见此情景,不由龙颜微动,沉吟片刻道:“既如此,便舞来一看。”
此言一出,袁历心中暗喜,他可是很想看啊!
沈传恩更是心喜,忙不迭跪退一旁。
鱼照影盈盈起身,当众轻解了素色披风,现出贴身锦绣舞衣:霞影纱裙缀明珠,鲛绡束带系玲珑。
一个丫鬟抱着琵琶入内,轻拨慢捻,奏起《春江花月夜》之曲。
伴着此曲,但见鱼照影舒广袖,引香风,裙裾翻飞似浪涌,折腰转体弱柳风,恰似嫦娥离月殿,恍若宓妃游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