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1204节

  以前当野狗,乱咬人就罢了,现在能到大明门下吃一口,就不要做这些事儿了。

  “我会按照陛下的旨意,回到墨西哥后,停止这些行为,如果他们不听我的劝告,还要劫掠,被大明无敌的海军剿灭,招致的灾祸,都是自己的罪责。”佩托赶忙再拜回答道。

  大明是个尊重秩序的天朝上国,对海盗天然厌恶,能给他个机会,完全是看在墨西哥银矿的面子上。

  其实佩托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他被招安了。

  大明对海盗处置办法有招安和剿灭两种办法,不吃招安这碗饭,就要吃海军三十六斤火炮的炮弹了。

  大明开海的整体战略,都是围绕着仗剑行商展开,大明在海外的商船,也从不温和,这些商船背后站着大明水师。

  能做个体面人,谁愿意做海盗呢?连谢瑞祥那个亡命之徒,都不愿意做海盗。

  三个总督府情况各有不同,秘鲁和智利则更倾向于做墙头草,毕竟费利佩没有拿走他们总督府的全部利益,还给他们留了一点。

  佩托则是有点走投无路,甚至有传闻,费利佩正打算让佩托回西班牙本土受审,因为佩托的海盗团劫掠过费利佩的珍宝船。

  十二个城主,也得到了觐见的机会,他们就是面圣,确定这个环太商盟得到了皇帝陛下的首肯。

  “拜别陛下。”佩托等人再行大礼,离开了皇极殿。

  朱翊钧在皇极殿继续接见各国的使者。

  蒙兀儿国的使者是沙阿买买提,新的一批大约二十人的留学生,交了二十万银的留学费后,大明皇帝答应了下来,继续维持棉花、棉布、硝石生意。

  沙阿买买提还带来了一个消息,阿克巴大帝对南印度的征服行动一切顺利,除了少数几个城邦负隅抵抗,这代表着又有更多棉田可以开拓了。

  阿克巴担心大明吃不下那么多的棉花,询问大明的意见。

  朱翊钧询问户部后,给出了多多益善的回答。

  环太商盟没有展开之前,户部还没这个信心,但环太商盟成立,大明朝的棉布数量,甚至有点捉襟见肘了。

  阿克巴准备向南进攻的同时,继续向西北进攻,夺回自己的老家,阿富汗,找到当初的疑惑‘我是谁’的答案。

  暹罗来了使臣,解释了当初对老挝见死不救的原因。

  不是暹罗不想,是不敢,东吁和安南国都派了使者,要求暹罗国不得干涉。

  东吁被大明打的抬不起头来,安南正在极力避免再次被大明所彻底统治,在大明眼里,这俩都是小邦弱国,可在中南半岛上,这俩都是想打谁就打谁的小霸王。

  东吁、安南对暹罗的要求是共同出兵,暹罗最终选择了两不相帮。

  朱翊钧这才了解到详细情况,安南对谁都是拳打脚踢,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除此之外安南国也派了使者到了大明,但没能觐见到大明皇帝。

  因为嘉靖以来,安南是属地,不该派遣使者,而是派遣官员入京叙职,不该走鸿胪寺外交渠道,安南国派使者,就是故意彰显自己的独立地位。

  但之前,安南也一直派的使者,鸿胪寺也没和这次一样不让安南使者觐见。

  主要原因是安南国使者的条件,大明不能答应,索性就不让他上殿了。

  安南国希望大明能够禁止大明商人购买安南粮食、也禁止安南人被当做夷奴贩卖到南洋、更要禁止广州巡抚以讨债的名义敲诈勒索安南。

  这几个条件,大明一个答应不了。

  卖粮食的是安南国的商贾、抓安南人为奴的也是安南人,所有的粮食、夷奴,几乎是在船舱里长出来的,大明怎么约束?

  安南人自己作孽,大明只是在做买卖而已,大明好多商人,是不收夷奴的,因为不方便变现。

  至于最后一个诉求,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欠了大明商贾的钱,广州巡抚为民做主,将欠条收集起来讨债,难道也有错了?

  礼部直接把安南国的使者拦了,不让他上殿恶心陛下。

  朱翊钧准了礼部的请求,安南人长得丑想得还挺美。

  舶来粮涉及到了几个市舶司周围的粮价,尤其是松江府和广州府,田土在快速减少,松江府仅有的田土也是种棉花,没有舶来粮,粮价没办法维持稳定。

  哪怕朱翊钧答应,湖广、江西、江左江右、浙江等地的官员也不答应,他们就靠着在松江府的办事处,买舶来粮缴纳朝廷部分田赋。

  天变高悬,水旱不调,每多买一石舶来粮,就能减少一点民乱的可能。

  今年多了一个特殊的使者,来自鲜卑平原的鲜卑万户温都。

  这位万户完全就是鞑靼人的模样,十分的魁梧,看起来有几分凶狠,黑色的直发,淡黄的肤色、浅褐色的眼睛,和朱翊钧见到的鞑靼人没有任何的区别。

  鲜卑万户温都入京,除了皮草生意之外,主要是感谢大明朝廷。

  一些修路的倭奴从路段逃跑后,在鲜卑草原上为非作歹,聚集了大约一千人的倭奴四处劫掠。

  大明墩台远侯冒险队配合鲜卑诸部的战士,围剿了这些倭奴,给鲜卑平原带来了安宁。

  朱翊钧从使者口中了解到,每一名墩台远侯为首的冒险队,现在都有三到五名鲜卑人做仆从,这些鲜卑人颇为骁勇。

  “这次万户入朝觐见,是请求朕册封鲜卑大汗兀尔汗为藩国国主?”朱翊钧面带疑惑的说道:“朕不册封,他就不是国主了吗?”

  “至高无上的大明皇帝啊,如果没有您的册封,我们将无法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鲜卑万户温都再拜,诚挚的说道。

第986章 我参与 我监督 我修改

  法统这东西,没用的时候,确实没什么用,跟擦屁股纸差不多,但真的要建立国家,没有法统,就没有人认可,这东西又变得格外重要。

  鲜卑兀尔汗想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鲜卑国,就需要法统。

  但是他没有足够的实力来说服自己的子民,征服所有的部落,也没有实力来说服其他国家承认他的鲜卑国,所以,他就需要借势。

  毫无疑问,借大明的势比借罗斯国的势强。

  罗斯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大明的冒险队,带来了道路,带来了商队,以一个更加公平的价格购买货物,大明更加温和,而且大明距离更远,不会对鲜卑国形成致命性的威胁。

  鲜卑平原很穷,大明朝廷完全没有理由,对鲜卑平原发动进攻,大明对占领鲜卑平原,也没什么兴趣。

  法统有的时候真的很重要。

  费利佩拳打奥斯曼,脚踢法兰西,在海外开疆拓土,建立了无数的殖民地,有了日不落帝国的成就,他很想做皇帝,做泰西之主,但他爹没有把皇位传给他,所以他就只能是国王。

  费利佩之前一直谋求泰西松散的商业联盟,未尝不是想要更进一步。

  做了国王就想做皇帝,做了皇帝还想长生不老,人的欲望总是如此,无穷无尽,得不到彻底满足。

  后世英格兰的坚船利炮,广布四洋,但英格兰只能从莫卧儿国获得帝位,称大英帝国,但很快这份偷来的帝位,不被广泛认可,慢慢的,大英帝国,又变成了英格兰王国。

  从根本而言,法统这东西,是打出来的,你只要足够的能打,就能获得认同。

  罗马帝国的皇帝位、沙俄沙皇的帝位、奥斯曼的帝位、法兰西拿破仑的帝位,全都是打出来的,不是别人施舍来的。

  奥斯曼的帝位得到了认可,是拿下了君士坦丁堡;沙俄的帝位是拳打东欧,脚踢鞑清打出来的。

  拿破仑的皇位,是奋斗过程中,差点把泰西统一,才获得的认可。

  很显然,现在在鲜卑平原的鲜卑人,连生存都有危机。

  打不过罗斯国,如果不是大明的冒险队,鲜卑人就要被罗斯人、哥萨克人给灭了,连内乱,一群流窜出去的一千倭寇,兀尔汗都拿不下,还要借助大明的墩台远侯冒险队。

  打不来法统,只能祈求一份大明施舍的法统了。

  朱翊钧郑重思索之后,摇头说道:“朕册封兀尔汗不是问题,但是他自己能不能守住,就是问题了,那里太远了,大明鞭长莫及,不会提供任何的帮助。”

  朱翊钧可以册封,册封简单,一封圣旨,但册封之后呢?

  罗斯国有四个哥萨克军团,只有一个哥萨克军团在鲜卑草原劫掠皮草,如果兀尔汗建立鲜卑国,那罗斯国,绝对会用更大的力量消灭鲜卑国,而不是现在这种小打小闹。

  大明可以册封,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但大明距离鲜卑国真的太远了。

  三百个墩台远侯冒险队,听起来很多,其实一共不过1500人的规模,一个冒险队,由一名墩台远侯、一名通事、两名大明卫军、一名瓦剌人构成。

  林中百姓、漠北七部这些瓦剌人,青壮年,都被墩台远侯冒险队给吸收了。

  即便是冒险队进入鲜卑平原后,会再扩充三到五名鲜卑人充当打手,但冒险队的力量,还是非常薄弱。

  面对成建制的哥萨克军团,这些冒险队,不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力量。

  大明也没有理由,派遣成建制的军队,去帮助鲜卑人建国,抵抗罗斯国的入侵,朱翊钧从来都不是什么老好人,他只想做好大明皇帝,鲜卑人要自己争气,自己不争气,大明帮不了什么忙。

  “所以才需要陛下册封。”温都是万户,皇帝说的这些,其实礼部官员已经跟他讲了很多遍了,他明白,想要鲜卑存在,要靠自己努力。

  有了皇帝的册封,才能更加容易的凝聚人心,对抗罗斯国的入侵。

  “那就由内阁拟旨吧。”朱翊钧最终决定给个册封,成了,自然可以阻止罗斯国的东扩,至少能让大明西北边疆安稳些,不成,也就是一封圣旨的事儿。

  册封归册封,大明不会提供任何帮助,朱翊钧非常明确的告知了鲜卑万户温都,不要指望大明帮助。

  如果鲜卑人觉得有了圣旨,就可以挟恩自重,让大明无条件帮他,那他就想太多了。

  大明皇帝朱翊钧真不好面子,成就成,不成就拉倒。

  大明在鲜卑平原上其实没多少利益,就一些皮草和一些黑麦,冒险队主要是探索矿产,但金银矿不是那么好找的,而且距离远了,运输也是问题,卧马岗矿群,已经足够大明开采好多年了。

  冒险队主要责任是增加西北边方缓冲区。

  朱翊钧接见了来自泰西的使者。

  来自法兰西大光明城的使者,带来了几个不是很好的消息,向巴黎进军的计划遭到了巨大的阻力,无法继续前进了,大光明教连续吃了三次的败仗,现在岌岌可危。

  这三次的败仗,一次是过于激进,被吉斯公爵亨利给吃掉了前锋;一次是因为轻信了巴黎贵族的投诚,被里外夹击;第三次则是被新教领袖、继承了安茹公爵的亨利·纳瓦尔,偷袭粮道得手。

  之前大光明教进攻的城池,全部丢失,完全缩回了大光明城里,不知何去何从,也就是吉斯公爵和安茹公爵摸不准大明的态度,所以没有进攻大光明城。

  法兰西这一场王位之战,又叫三亨利之战,这里面有三个亨利。

  首先就是好男色的亨利三世,王太后凯瑟琳已经竭尽全力,但亨利三世还是一点都不成器,没有才能担任国王,前年,也就是万历十七年,亨利三世死于刺杀;

  第二位亨利就是吉斯公爵,这位亨利背后的势力是神圣联盟,也就是西班牙为首的罗马教廷,吉斯公爵赶走了马丽昂的父亲后,就成为了实际上的巴黎之主;

  第三位亨利·纳瓦尔,是波旁贵族,他是新教徒,新教领袖,但亨利·纳瓦尔的信仰非常灵活,法兰西的新教徒不足10%,亨利·纳瓦尔改信了天主教,来赢得天主教徒的认同。

  大明一直认为,宗教是一种向下统治工具,但总有人说神真的存在,并且散播了福音。

  如果神真的存在,那亨利·纳瓦尔这种改换门庭的行为,难道不该降道天雷劈了他?

  本来,马丽昂的父亲和马丽昂率领的大光明教,也是王位的有力争夺者,但接连而至的三次战败,彻底击溃了大光明教的凝聚力,所有之前开拓的领土再次失去,已经失去了竞争王位的实力。

  朱翊钧详细询问了这三场战役的始末,冒进、轻信、和防备不严,这三次打击是大光明教成立以来,最大的挫折,甚至连教士,都对大光明教的前景,充满了疑虑。

  现在,大光明城已经不再禁止其他信徒进入,甚至要改回原来的名字,圣纳泽尔。

  “大光明教徒已经失去了勇气,不再坚信,依靠自己的力量可以走完自己的救赎之路了。”朱翊钧听完了大光明教使者的叙述,才确信的说道:“如果不再相信自己,那教徒也没有必要聚集了,大光明城可以改回原来的名字了。”

  大光明教的教义,核心是:智慧来自于天地之间,而人理解了天地之间无穷之理,才能得到智慧。

  核心教义是人,不存在某种虚无缥缈的神,成功、失败、罪孽、是非都由自己一人来承担,没有虚无缥缈的神去承担这一切。

  某种程度而言,大光明教的创立和传播,有点像当年绝地天通,但宗教的实力在泰西十分强横。

  “大牧首马丽昂愿意承担所有的过错,为所有的过错负责,如果先知降下圣谕,马丽昂可以为战败付出生命的代价。”使者深吸了口气,十分坚定的说道。

  马丽昂,不怕死,她害怕迷茫,害怕不知道路在何方,可以说,现在就是大光明教最危险的时刻。

  朱翊钧立刻说道:“不不不,马丽昂错了,你也错了,这是为过错负责的态度吗?一死了之?”

  “那信徒呢?为了自由而拼上性命的人呢?他们的牺牲算什么?他们的血白流了吗?如果一死了之,就可以赎罪,那天下哪还有罪孽二字呢?”

  “失败并不可耻,丧失勇气,才是不可饶恕。”

  “三亨利之战已经接近尾声,亨利·纳瓦尔改信之后,赢得了更多的支持,吉福公爵节节败退,确实看起来,已经完全没有了夺取王位的可能。”

  “可王位,并不是一切。”

  “如果罗马教廷的天主教,真的得到了法兰西民众的广泛认可,那为何还会有新教呢?为何还会有持续了十数年的宗教战争呢?如果真的是那样,法兰西直接并入西班牙好了。”

  朱翊钧从一开始就不看好这次马丽昂进军巴黎的行动,在他看来,这次进军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失败。

首节 上一节 1204/12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