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1158节

  体谅归体谅,但朱翊钧不认可这种隐忍能换到尊严,只不过是拖延而已。

  对英格兰远征真的不断失利,费利佩对葡萄牙动手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费利佩迫切的需要胜利,巩固自己的权威。

  “臣谨遵陛下圣诲。”保利诺沉默了许久再拜,选择了离开,他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安东尼奥的王位是打出来的,不是来自费利佩的施舍,或许马丽昂真的是对的。

  朱翊钧看着保利诺离开的背影,忽然觉得安东尼奥现在已经不是当初一无所有,可以赌上一切的时候了,他现在是国王了。

  一个屠龙者变成恶龙的故事。

  “今年葡萄牙使者没有带来种子,去年马尔库斯来的时候,还跟朕说,他听闻墨西哥有一种玉米长得非常壮,要跟朕带来育种。”朱翊钧略显感慨,这次,葡萄牙使者没有带来远方的种子。

  大明商船能自己收集种子,效率更高,大明商船甚至连各地的泥土都收集。

  葡萄牙带种子到大明,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礼节,但随着剑圣马尔库斯的离世,这个礼节也慢慢被人忘记。

  冯保低声说道:“陛下,墨西哥总督府的使者也到了,而且听闻陛下喜好农事,带来不少的特产,这使者,就住在佩德罗的隔壁。”

  “哦?住在隔壁吗?佩德罗知道吗?”朱翊钧再次认可了大明读书人里挑外撅的本事。

  冯保解释道:“墨西哥总督府的使者。是坐着大明商船来的,使者刚学完了礼仪进京,就阴差阳错的跟佩德罗一起入京来了,佩德罗刚入京,就知道了。”

  “哦,赶巧了是吧?”朱翊钧笑着问道。

  “赶巧了。”

  朱翊钧接见了墨西哥总督府的使者,收下了那些五花八门的各色种子,除了种子之外,还有各种奇怪的牲畜幼崽,有公有母,农畜不分家,大明对农作物育种,也对牲畜育种,所以使者就一起带来了。

  使者的目的也很简单,看看大明需要什么,就扩大产业园。

  墨西哥总督府没有那么多的黄金白银,想要大明的货物,就要想办法有自己的产业,光靠太平洋到大西洋的走私,长久不了。

  “朕听闻,墨西哥也是有银矿的,绍西托银矿的产量和品质,都是声名远扬,大明对白银很感兴趣。”朱翊钧听说过墨西哥的银矿,位于麦斯奎特山的脚下,品位、产量一点也不输于富饶银矿。

  但朱翊钧感受到了使者的焦急。

  “博学多智的陛下,绍西托银矿不输于富饶银矿,但是那里的白银,从来不属于墨西哥。”使者面色痛苦了起来,陈述了总督府为什么想给大明种辣椒、可可和金鸡纳树了。

  绍西托银矿的控制权,在弗朗西斯科·德·穆尔吉亚的手中,这是西班牙正狮子旗贵族,看守银矿的也是贵族私兵。

  银矿开采出的白银,都直接运到了大西洋的港口,运回西班牙本土,而不是像富饶银矿一样,留在了利马铸成银币。

  绍西托的白银和绍西托无关,更和墨西哥无关。

  “如此,那就种点辣椒和可可吧,大明对这两样需求很大。”朱翊钧还是准许了墨西哥种植辣椒和可可。

  大明的辣椒种类不如墨西哥丰富,墨西哥辣椒品种多到可以开博物馆的地步,而可可,大明刚刚完成了试栽培。

  朱翊钧也对墨西哥总督发出了十分诚挚的邀请,希望总督可以来大明一趟,亲自签订贸易协议。

  “感谢陛下圣恩。”使者跪在地上,连着磕了好几个头,才欢天喜地的离开了文华殿。

  朱翊钧结束了会见使者,墨西哥使者已经是最后一个了。

  皇帝思索了片刻,才摇头说道:“就是没有大明供拱火,这些总督府也会逐渐和西班牙本土离心离德。”

  过去没得选,现在这些总督府的殖民者,也想像个人一样活着。

  求月票,嗷呜!!!!!!

第953章 汉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

  对于大多数总督府而言,他们愿意跟当下的大明做生意,因为万历开海后的大明,物价真的非常公道,甚至是物美价廉。

  在隆庆二年月港开关时,大明朝廷还没转过弯儿来,货物的价格,简直是令人匪夷所思。

  比如一个景德镇瓷碗,作价三两银子,而一斤象牙作价六文,一个瓷碗就能换取六百斤象牙;一斤大黄换五十斤香料;一口铁锅换三百斤皮草。

  这个价格太贵了,以至于走私才是贸易的主流。

  大明之前的朝贡贸易,大明货物价格贵得离谱,而番国货物一文不值,这种定价背后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比如天朝上国的傲慢,比如诡异定价造成的官船官贸规模极小,多数都是走私等等。

  自万历年间全面开海后,朝廷对货物进行了重新定价,货物的价格终于围绕价值波动,而非围绕礼部、户部官员们一拍脑门决定。

  当然部分商品,朝廷依旧维持着过往的傲慢。

  比如五桅过洋船这种战船,价格就十分惊人,成本五万银不到,售价高达二十五万银,火器另外算价,即便是如此昂贵,还另外有门槛,至少要是友邦级别,才能购买。

  英格兰使者多次请求购买五桅过洋船,都是无果而终。

  除此之外,大明还有一部分的商品,是不对外开放的,救命的老卤水和精心炮制的金鸡纳霜,驰道上的铁马,烧焦、水肥等等商品,都是严格禁止外销,连门都没有,根本买不到,其技术,也在藏经楼的三层之上,连普通格物博士都不太能接触得到。

  对于墨西哥、秘鲁、智利这些总督府而言,价格公道的大明是个极好的选择。

  即便是没有佩德罗和大明谈判,一起筹建环太平洋商业联盟,用不了五年的时间,就会因为贸易的缘故,自然而然的形成实质上的环太平洋商业联盟。

  就是费利佩发动无敌舰队征战,也阻挡不了这种趋势,除非大明皇帝突然抽风,要闭关锁国,否则,也阻挡不了这个趋势。

  七月初二,盛夏时节,知了从早上开始,就没完没了的嘶鸣,给燥热的天气,增加了更多的烦躁,文华殿一如既往进行着廷议,二十七位文武廷臣,面色格外严肃。

  “阴阳失度,水旱不调。”张居正说出了八个字,让本来还在交头接耳的廷臣们,安静了下来。

  “六月中旬开始,河南、江左、江右、湖南等地区进入了雨季,短短半个月的降水量,河南开封府、归德府等地超过了二十寸,半个月下了一年的雨。”张居正简短的介绍了下今年天气的诡异。

  朱翊钧深吸了口气说道:“诸位臣工,钦天监告诉朕,七下八上,说的是雨季,就是七月在江南,八月再北上到河南、北直隶、山东等地,但现在,六月中旬,河南山东地方,就开始暴雨倾盆。”

  “归德府,奇雷耀空。”

  去年冬天没下的雪,都攒到了今年夏天,大明粮食的主产区迎来了洪涝灾害。

  而且最让人难受的是,这雨季提前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河南这些地方,本来要到七月中旬以后,才会进入雨季,可是六月中旬就开始暴雨了。

  皇帝所说的奇雷耀空的事儿,廷臣们都听说了,六月十八日,河南归德府,天有奇雷耀空。

  大暴雨来临之前,从东南而来的雨云,在天上如同城墙一样推进,快速笼罩了整个归德府上空,黑云压城,还没到傍晚,天就黑了。

  连一丝风都没有,这种安静持续了长达两刻钟的时间。

  闪电从东天开始酝酿试探,如同毒蛇吐信一样伸出后快速收回,而后又猛地喷涌而出,由东向西激射,却突然在天空划过了一个直角,把天空割断成了南北两半,最终如同蛛网一样的闪电分支,撕裂了整个天穹,恍若白昼。

  片刻之后,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扫过了大地,紧接着,归德府出现了数十个形态各异的滚地雷,随风而动。

  滚地雷就是球形闪电,这东西本就不常见,连钦天监的天文生也是只见其名,从未见其形,而归德府一次就出现了数十个滚地雷。

  雨水倾盆而下,大雨滂沱,持续了三天三夜之久。

  齐雷耀空,说的就是这些滚地雷。

  户部尚书张学颜颇为庆幸的说道:“夏粮已收,秋粮正需要灌溉,这次大暴雨之后,放晴了九日,也算是让人喘了口气,会造成减产,但是不会太多。”

  “而且因为早有准备,自春天起,各级衙门都对堤坝进行了加固,对地势低洼进行了迁民,没有闹出洪灾、瘟疫来,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不是说没有地方受灾,而是把地势低洼地方的百姓,迁徙到了地势较高的地方,有了泄洪的地方,这次的大暴雨,才没有造成巨大的伤亡。

  滚地雷出现,似乎昭示着老天爷动了真怒,但因为朝廷提前做了周全的准备,这次水旱不调造成的大降雨,造成的危害,比之前预期的要小很多,至少是可接受的范围。

  “今年,可能是日后十年,气候最好的一年。”朱翊钧重重的叹了口气,看着窗外的天空,如果真的有那么一个老天爷存在,要亡了大明,就一把天火,把他给烧的干干净净,何必为难百姓呢?

  廷议主要是关于受灾免税、泄洪区不得耕种居住、各地缙绅履行自己的六十二条承诺和朝廷、百姓共度时艰等等。

  各地均有劣绅,灾年仍然不肯减租、趁机兼并、收买奴仆等等行为,都被各级衙门给抓了典型。

  但大多数的缙绅还是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减租、不兼并、配合朝廷赈济。

  因为历史早就不止一次证明了,你的宅院修的再坚固,被流民冲击也是一冲就散,和小地主没什么区别,要么在流民的锅里,要么和流民一起流徙。

  民乱真的闹起来,皇帝修的皇宫都能攻破,你这地主家的宅院得修到什么地步,才能挡得住流民的冲击?

  “绥远驰道扩建。”工部尚书辛自修拿出了一本奏疏。

  绥远总督潘季驯、刘东星、忠顺夫人等人上奏,请命扩建驰道,绥远驰道的运力不够了。

  煤炭、铁料、口碱、皮草、羊毛、牲畜等等货物,占据了驰道将近九成的运力,这导致了其他货物,只能依靠过去的骆队、骡车、牛车等方式运输。

  朝廷在绥远驰道规划之初,就严重低估了绥远对运力的需求,即便是这次的扩建,也只是缓解而不是解决。

  在绥远,驰道的价格更低,骡车、牛车的价格反而更高,一些个商贾,宁愿等待数月排铁马,也不愿意雇佣这些骡车、牛车。

  造成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安全。

  铁马拉动的火车,配有工兵团营沿途保护安全,货物基本不会损失,但骡车、牛车在路上走着走着,就有可能被马匪给劫了。

  马匪敢劫驰道,大明军就敢平叛。

  所以商贾们宁愿等,也不愿意人货皆失。

  潘季驯写了一本十分详细的奏疏,请命扩建驰道,并不是全线扩建,而是对关键线路进行扩建,卧马岗到五原府,胜州到五原府,归化城到宣府,以最小的成本,增加驰道的运力。

  不是说宣府到京师这段驰道不忙,这段其实最为繁忙,但到了腹地,骡车、牛车就成了备选,因为腹地更加安全,京营十几年如一日的剿匪,让商队不必担心劫匪之事。

  “绥远地方的请求,是极为合理的。”辛自修陈述了所有情况,扩建驰道是十分合理的要求,唯一的问题,是三百五十万银驰道扩建费用,绥远地方仅仅只能承担一百五十万银,但还有两百万银的亏空。

  万历十八年的预算在去年年底就已经做完了,每一分银都有要用的地方。

  “国帑困难,内帑把这笔银子拿出来好了。”朱翊钧思前想后,决定把这笔银子拿出来。

  冯保一听这话,面色有些疑惑,内帑为了丁亥学制、黄金宝钞,早就把银子掏空了,有多少银子,都拿到了金银市换取黄金来发行宝钞,这两百万银,从何而来?

  两百万银不少了,3.5个先帝皇陵了。

  “陛下,潞王殿下就藩之银?”冯保忽然愣了下,他忽然想到了银子从哪里抠出来了。

  张居正、凌云翼、张学颜等大臣,都很了解内帑的情况,内帑真的没有多少银子了,这银子又不能凭空冒出来,冯保这话一说,大家就知道银子从哪里来了。

  朱翊钧点头说道:“嗯,娘亲反对潞王就藩金山,就藩之事再议,先把驰道扩建了吧。”

  朱翊钧给潞王就藩准备了三百万银采买各种船只、货物,招募义士一起前往,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只要李太后那边点头,一切就可以开始行动起来了。

  但李太后迟迟不肯答应,这笔银子,朱翊钧只能挪作他用了。

  “这…”凌云翼入朝做次辅,他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

  皇帝从自己的小金库里掏银子出来应急的事儿,他听说过很多很多次,但听说归听说,亲身经历,才能察觉到其中的难能可贵。

  天下是老朱家的天下,你皇帝拿出自己银子,那不是理所当然?理儿当然是这个理儿,但内帑和国帑早在嘉靖年间就彻底分家,已经开始明算账了。

  皇帝不从国帑拿银子乱花钱,那已经是老天保佑了。

  皇帝一口气从内帑拿出了两百万银救急,还是克扣潞王就藩之银,这已经不是一句简单的陛下英明能够解释了。

  “诸位明公不必担心,朕昨日收到奏疏,就已经宣了潞王觐见,潞王索要了三名万国美人,就答应了。”朱翊钧解释了下,这件事潞王也点了头,不会伤害皇帝兄弟之间的亲亲之谊。

  潞王还是想就藩金山,但母亲不让,他只能在大明待着,在大明做藩王,就只能做个废物,除了要几个万国美人,他什么都懒得要。

  对朱翊镠而言,要不到自由,要银子也没啥用,他这个身份地位,要什么只要一句话就够了。

  潞王甚至打算去倭国石见银山,镇守银山,倭国很近,从石见银山到朝鲜釜山,只需要六日水程,从釜山天津卫只需要七日水程,回京一次不要一个月的时间。

  这足够近了吧?但李太后还是不肯。

  李太后对这件事就一个态度,避而不谈。

  “国帑有常,岁计早定;度支维艰,空乏难支。割骨肉之厚资,成社稷之远图;缓天潢贵胄之就国,急黎庶万民之通商,臣为大明贺,为万民贺。”凌云翼听到了这里,站了起来,俯首说道。

  “臣等为大明贺,为万民贺。”廷臣们赶紧起身,齐声说道。

  歌功颂德,马屁声充斥在了文华殿内,凌云翼在朝鲜的时候,还在奇怪,张居正搞恩情叙事,着实是有些古怪至极。

  你一个臣子,这么加强君权,就不怕反噬?但凌云翼回京做了次辅,觉得张居正这恩情叙事,搞得实在是太保守了!

  凌云翼站直了身子,端着手继续说道:“昔,汉文罢露台之费,俭德流芳;宋仁却羊羔之贡,仁声载誉,然,汉文宋仁,亦不如陛下之分毫…”

首节 上一节 1158/12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